2021年上海市徐匯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場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試卷共8頁,答題紙共2頁。
2.所有作答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區(qū)域,不得錯位。
3.用2B鉛筆作答選擇題,用黑色字跡鋼筆或水筆作答非選擇題。
?
一?積累應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體說鱸魚堪膾,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2)?_____________,玉壘浮云變古今,(杜甫《登樓》)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pan>”韓愈在《師說》中也明確提出了擇師的標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選擇。(5分)
(l)疫情的壓力之下,校長引用詩句以鼓勵畢業(yè)生,以下最合適的一項是(???)。(2分)
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C.千淘萬灘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D.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進博會網(wǎng)站的主頁上有“展館介紹”欄目,請對以下信息進行梳理,選擇最合適的語序,形成清晰的展館簡介。(?????)(3分)
①國家會展中心總建筑面積近150萬平方米。
②國家會展中心可展覽面積50萬平方米,包括40萬平方米的室內展廳和10萬平方米的室外展場。
③國家會展中心室內展廳由13個3萬平方米的大展廳和3個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小展廳組成。
④國家會展中心各展廳周邊有60多個大小不等的會議廳,配套的會議設施充足。
⑤國家會展中心由展覽場館、商業(yè)中心、辦公樓、酒店四部分構成,通過8米標高的會展大道聯(lián)成一體。
⑥國家會展中心位于虹橋商務區(qū)核心區(qū),通過地鐵與高鐵站、機場緊密相連,周邊高速公路網(wǎng)絡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⑤①⑥②④③
D.⑥①②
二?閱讀70分
(一)閱讀下面語段,完成第3—6題。(12分)
[甲]
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
毛澤東
黨八股的第二條罪狀是:裝腔作勢,借以嚇人。有些黨八股,不只是空話連篇,而且裝樣子故意嚇人,這里面包含著很壞的毒素。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還可以說是幼稚;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則不但是幼稚,簡直是無賴了。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科學的東西,隨便什么時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評的,因為科學是真理,決不怕人家駁。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表現(xiàn)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里面,卻生怕人家駁,非常膽怯,于是就靠裝樣子嚇人;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這種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它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從前許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說里面,常常有兩個名詞:一個叫做“殘酷斗爭”,一個叫做“無情打擊”。這種手段,用了對付敵人或敵對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對付自己的同志則是錯誤的。黨內也常常有敵人和敵對思想混進來,如《蘇聯(lián)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四條所說的那樣。對于這種人,毫無疑義地是應該采用殘酷斗爭或無情打擊的手段的,因為那些壞人正在利用這種手段對付黨,我們如果還對他們寬容,那就會正中壞人的奸計。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對付偶然犯錯誤的同志;對于這類同志,就須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這就是《蘇聯(lián)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五條所說的方法。從前我們那些同志之所以向這些同志也大講其“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一方面是沒有分析對象,一方面就是為著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論對什么人,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為這種嚇人戰(zhàn)術,對敵人是毫無用處,對同志只有損害。這種嚇人戰(zhàn)術,是剝削階級以及流氓無產者所慣用的手段,無產階級不需要這類手段。無產階級的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嚴肅的戰(zhàn)斗的科學態(tài)度。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至于以裝腔作勢來達到名譽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頭,不待說的了??傊?,任何機關做決定,發(fā)指示,任何同志寫文章,做演說,一概要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這個才能爭取革命勝利,其他都是無益的。
[乙]
修辭立其誠(節(jié)選)
張岱年
①“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二千年以前講的,現(xiàn)在仍應加以肯定,仍應承認這是發(fā)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立其誠”即是堅持真實性。誠者,實也,真也,現(xiàn)代所謂真,古代儒家謂之為“誠”。
②“立其誠”可以說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實一致即是言辭或命題與客觀實際的一致。一般言辭的內容包括許多命題。哲學命題與科學命題都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guī)律的。哲學命題與客觀命題都可稱為理論命題,理論命題符合于客觀實際,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學不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guī)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事物現(xiàn)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論與實踐一致,思想與行動一致。淺言之,即一個人的言論與他的行為一致;深言之,即學說理論與社會實踐一致。古語說“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他的言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與社會實踐相符合的,才能稱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是最明顯的不誠?!靶揶o立其誠”,首先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
……
⑥“修辭立其誠”,包含端正學風的問題。據(jù)《漢書·儒林傳》記載,齊詩的經師轅固曾對公孫弘說:“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彼^曲學阿世即是嘩眾取寵,曲解經典的原義以討好于時尚,也就是背離了原則而順風轉舵,這就違反了追求真理的學術宗旨?!靶揶o立其誠”應是端正學風的首要準則。漢代經師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則,我們今天則應強調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3.甲文中,與乙文“修辭立其誠”的“誠”這個概念含義最接近的是(????)。(2分)
A.科學???????????B.有用????????C.自我批評????????D.實事求是
4.選擇最合適的語句,填入乙文第⑤段畫線部分省略處。(???)(2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是最明顯的不誠。
A.如果表里不一致,必然說假話
B.所謂說假話,就是表里不一致
C.如果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套,是謂說假話
D.所謂說假話,就是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套
5.乙文第⑥段用《漢書》為論據(jù)證明觀點,你認為論證是否充分?請具體分析。(4分)
?
6.乙文倡導“立其誠”要“言行一致”,甲文即“言行一致”的典范。請加以闡釋。(4分)
?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1題。(19分)
說書人
師陀
我第一次看見說書人是在這個小城里。在城隍廟月臺下面,他放一張斷腿板桌,周圍——前面和兩旁,放幾條板凳。他是個中年人,穿一件藍布長衫,臉很黃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經不見了,一塊醒木,一個收錢用的小笸籮,這便是他的一切。他說武松在景陽岡打虎,說李逵從酒樓上跳下去,說十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與扈家莊。他的聲音不高,并且時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時候他要學魯智深大吼,嘍啰們吶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說到關節(jié)處把驚堂木一拍,聽書的每次給他一個或兩個制錢。
這無疑是一種賤業(yè)。我不知道別人對于這種職業(yè)抱的態(tài)度;但是如其有人教我填志愿書,我會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躊躇的寫上——說書人,一個世人特準的撒謊家!
我很難說出所以要如此決定的理由;也許這是唯一的理由,我覺得這種職業(yè)可愛,另外,或者我應該說我被他迷住了。
實際上我們全被迷住了。他從傍晚直說到天黑,一會兒定更炮響過,接著是寺院里的大鐘,再接著,鼓樓上的云牌。當這些聲音一個跟著一個響過之后,攤肆全被收去,廟里安靜下來,在黑暗中只有說書人和他的聽客。其實只剩下大盜劉唐或莽夫武松——這時候,即使過后回想起來,還有什么是比這更令人感動的?一切曾使我們歡喜和曾使我們苦痛的全過去了,全隨了歲月暗淡了,終至于消滅了;只有那些被吹噓和根本不曾存在過的人物,直到現(xiàn)在,等到我們稍微安閑下來,便在我們昏暗的記憶中出現(xiàn),永遠頂生動頂有光輝。跟這些人物一起,我們還想到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欄,一直沖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飛翔的蝙蝠。天下至大,難道還有比這些更使我們難忘,還有比最早種在我們心田上的種子更難拔去的嗎?
時光于是悄悄的過去,說書人所有的仍舊是那把破折扇,那塊醒木,那個收錢用的小笸籮。我每次到這小城里來第一個總想到他。漸漸的他比先前更黃更瘦;他的長衫變成了灰綠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間或他仍舊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瘖啞了。聽書的也由每次一個或兩個制錢給他增加到三個,后來五個。
“再請八個,一個饅頭的錢。還有六個;還剩四個;只剩三個了,哪位一動手就夠了。”時常將收到的錢數(shù)一下,他嘆息日子艱難,讓客人另外給他增加。
他的老聽客慢慢減少了,年老的一個跟著一個死了;年少的都長成大人,他們有了大人的職務,再不然他們到外鄉(xiāng)去,離開了這個小城。而最重要也是最不幸的,乃是他時常發(fā)病,他不能按時開書,有時候他要在中間停好幾天。
最后一次我到這小城里來,就在不久以前,我已經好幾年不曾聽說書人的書。我到城隍廟里(城隍廟早已改成俱樂部),在月臺下面,原來說書人放桌子的地方停著一個賣湯的。我感到一陣失望,城隍廟原先我們看來多么熱鬧,現(xiàn)在又如何荒涼;它的大殿原先在我們心目中是多么雄偉,現(xiàn)在又如何卑陋;先前我們以為神圣的現(xiàn)在又如何可憐了??!
“說書的還沒有來嗎?”我忍不住問。
賣湯的說他正害病——
“他好幾天沒有來了?!?/span>
第二天說書人死了。我正在城外漫不經意走著,一副靈柩從后面趕上來,我停在路旁讓他們過去。他們是兩個杠手,另外跟著個拿鐵鏟的。
“你們抬的是誰?”
“說書的,”他們中間有人回答。
“說書的死了?”
他們大概認為我的話沒有意思,全不作聲。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著問。
“吐血?!?/span>
“他病的很長遠嗎?”
“不,不長遠,七八天前他還說書?!?/span>
“他家里人呢?他家里有人嗎?”
“他壓根兒沒有家。”
“那么他也沒有兒子嗎?”
“誰知道!我們沒聽說過?!?/span>
他們順著大路到郊野上去。天氣是很好的,大路上照滿了陽光;游絲在空中飛動,有的掛在草上;郊野上,一望幾乎看不見行人。我跟在他們后面。這所謂靈框,其實只是一卷用繩子捆著的蘆席,說書人的腳從席子里露出來,不住隨著杠手的步驟擺動,他的破長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掃著路上的浮土。
我們全不說話。不久便越過一個土坡,在亂葬崗上停下來了。就在這里,他們在荒冢中間掘了個坑,然后把說書人放下去,將泥土送下去。
“現(xiàn)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帶著你的書?!碑斔麄儼颜f書人放下去時候,內中有一位嘲弄的說。
我在旁邊看著,毫不動彈的站著。一點不錯,說書人,現(xiàn)在你的確應該帶著你的書到地下去了;但是當你還活著的時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動過多少人,你給了人多少幻想嗎?你也曾想到你向這個沉悶的世界吹進一股生氣,在人類的平凡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俠義勇敢的天地嗎?埋葬的人走了,郊野上只剩下我一個人了。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現(xiàn)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隋煬帝賞過的瓊花又在哪里?凡是回憶中我們以為好的,全是容易過去的,一逝不再來的,這些事先前在我們感覺上全離我們多么近,現(xiàn)在又多么遠,多么渺茫,多么空虛!……我抬頭望望前面,這個小城的城外多荒涼??!
7.?文中三處寫到說書人的長衫,分析其在表達上的作用。(3分)
8.?畫線部分的描寫巧妙地表現(xiàn)了說書人說書的魅力,請對此加以賞析。(4分)
?
?
9.?最后一段中,除了“說書人”和“我”之外,還出現(xiàn)了“你”和“我們”,分析這種人稱轉換的表達效果,(4分)
?
10.?有人認為《說書人》作為小說缺少情節(jié)張力,影響了作品的感染力。請對此加以評析。(4分)
?
11.《修辭立其誠》提出“文學不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guī)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事物現(xiàn)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人心”。以《說書人》為例,對這個觀點進行分析。(4分)
?
?
?
(三)閱讀下面的詞作,完成第12—14題。(8分)
滿庭芳·歸去來兮
[北宋]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①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②,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注:①李仲覽:蘇軾好友,名翔。②再閏:陰歷三年一閏,蘇軾自元豐二年貶黃州,元豐三年閏九月,六年閏六月,故云“再閏”。
12.“莫剪柔柯”“時與曬漁蓑”與上闋中的“_____________”相照應。(1分)
13.下列關于這首詞寫作特點的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2分)
A.敘述與抒情相融??????????B.實寫與虛寫結合
C.現(xiàn)在與過去對比??????????D.比擬與比喻兼用
14.這首詞借留別抒懷,卻哀而不傷。結合具體語句,對此加以賞析。(5分)
?
?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楊萬里傳
①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零陵丞。時張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C阋浴罢恼\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
②浚入相,薦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胥不入鄉(xiāng),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
④淳熙十二年五月,應詔上書曰:金人日逼,疆場日擾,而未聞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場者何道?愿陛下超然遠覽,昭然遠寤。勿以海道為無虞,勿以大江為可恃。增屯聚糧,治艦扼險。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
④十四年夏旱,萬里復應詔,言:“旱及兩月,然后求言,不曰遲乎?上自侍從,下止館職①,不曰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澤不下流,下情不上達,故天地之氣隔絕而不通。”因疏四事以獻,言皆懇切。
⑤韓侂胃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②。萬里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侂胃恚,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侂胃專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胃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胃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選自《宋史·楊萬里傳》,有刪節(jié))
注:①館職:指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等處擔任修撰、編校等工作的官職。②掖垣:唐代門下、中書兩省,后指重要部門。這里代指高官。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萬里服其教終身(????)?????????????????????(2)昭然遠寤(???????)
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戢追胥不入鄉(xiāng)(??????)
A.追繳??????B.阻止??????C.收藏??????????D.隱藏
(2)吾頭顱如許(????)
A.稱贊??????B.應允??????C.地方??????????D.這樣
17.第②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
18.把第⑤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韓侂胃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
19.?楊萬里對于旱災原因的分析是否有說服力?請根據(jù)第④段內容加以評析。(4分)
?
?
20.楊萬里終身以“正心誠意”自勉,請以第⑤段為例,對此加以分析。(3分)
?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知己說
[清]劉開
①韓子云:非知之難,處知者實難。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者,可不懼哉!
②余觀穆生在楚,以未設醴①而去,未嘗不怪其恝然②徑行,負疇昔知遇之意;及見后世正人,處鄉(xiāng)里之間,其才氣學識卓然異乎眾人,一旦受當事之知,遂心馳勢利,變剛正之操,以事媚悅,所求未獲,已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善處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正人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貴爵有不屈之士,將軍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讒餡而諛,希迎意旨,圖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論者謂下無可取之實,而上無知人之明,此豈遇合中之美事哉?
③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光武知嚴光之不能屈,而不繩以君臣之法;獻子有友五人,皆無獻子之家③。故士之自負也愈大,則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賞識,而即欲順從求悅者,是不以道義自處,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④夫輕合者必易離,故其始必有所甚難,而其終也至于久遠而不廢。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難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卒賴其力以建功人國,顯名天下。嗟乎!無比特達之士,亦未必不終為人用也,夫固可以禮屈而不可以勢束也。持尺寸之絲以系北溟之鵬,雖欲為之回翼,豈可得哉?
⑤然而有子夏之賢,猶未免出見紛華而悅,吾誠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憂其繼也。
注:①醴:甜酒。穆生不嗜酒,楚元王為之設醴,及楚王孫戊即位,忘設醴。穆生認為醴酒不設,是王不再重視自己。②恝然:淡漠,無動于衷的模樣。③皆無獻子之家:指春秋時魯國貴卿孟獻子與樂正裘等五人交朋友,這五人心里都沒有把獻子當作顯貴的大夫看待。
21.對第①段中“悲夫”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悲夫”是感慨賢士被人了解欣賞之難。
B.“悲夫”是感慨士人與知己者相處之難。
C.“悲夫”是感慨賢士被知遇后自處之難。
D.“悲夫”是感慨士人被知遇后揚名之難。
22.第②段方框內應填入的虛詞是(?????)。(1分)
A.則????????B.乃???????C.且??????D.因
23.分析第④段中舉信陵君例子的作用。(5分)
?
?
24.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3分)
?
三?寫作70分
25.有人說,當我們認為某些事“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
你對這句話有怎樣的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
1.(5分,每空1分)
(1)盡西風 ???季鷹歸未
(2)錦江春色來天地
(3)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2.(5分)
(1)(2分)C(選A得1分)
(2)(3分)B
3.(2分)D
4.(2分)C
5.(4分)
答案示例一:乙文第⑥段提出端正學風要尊崇真理的學術宗旨,引言強調尊崇“正學”的重要性,并以漢代尊儒引到現(xiàn)代應強調的基本原則,論據(jù)有針對性和時代性,論證充分有說服力。
答案示例二:乙文第⑥段提出端正學風要尊崇真理的學術宗旨,借引言重點闡釋了“曲學”違反追求真理的宗旨,從論據(jù)支撐觀點的角度缺漏了對“務正學”的闡釋,論據(jù)有針對性但論述欠嚴謹。
(觀點1分,引述分析2分,論述效果1分)
6.(4分)甲文針對黨八股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不良文風,倡導言之有物、以理服人的文風,作者的論述即針對問題,剖析其“無賴”的根源,擺事實批評其“妨害真理”的危害性,有理有據(jù)、語言平易,成為“言行一致”的典范。(“言”即內容概括1分,“行”即論述分析2分,分析“言行一致”1分)
7.(3分)第一處描寫,刻畫出說書人的基本形象特征;第二處描寫,突顯出說書人生活的困頓:第三處描寫,寫出說書人生命的破敗、卑賤。(從藍布長衫,到灰綠色長衫,到破長衫,)長衫的變化折射出說書人境遇的變化,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說書人孤苦無依,被社會遺棄的景況。(對三處描寫的分說1分,總說2分)
8.(4分)先寫鐘聲,將抽象的時間付諸聽覺,變得具體可感。逐一寫與說書人的聲音相伴的“定更炮”“大鐘”和“云牌”的聲音,鐘聲的變化表現(xiàn)說書時間之久,隨著時間的推移,聽眾久久不肯離去,間接寫出說書人說書之精彩絕妙、引人入勝。再進一步渲染聽書之后的主觀感受。以書中人物給人留下的印象之鮮活與其它切記憶之暗淡相對比,用聽書者生動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從側面表現(xiàn)并強化說書人說書之精彩。(對鐘聲的賞析2分,對想象聯(lián)想的賞析2分)
9.(4分)這一段是“我”的直接抒情,采用第二人稱“你”形成與說書人直接對話的效果,感情色彩更為濃郁,強烈表達出對說書人的贊美,從“我”到“我們”,更是跳出了個人視域,從一起聽說書的聽眾(甚至包括讀者在內的所有人)角度,生發(fā)感概、反思,隱含著與讀者的對話,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產生共情、共識。(對“你”的分析2分,對“我們“的分析2分)
10.(4分)
答案示例一:將是否“以生動曲折的情節(jié)塑造人物性格”作為評判小說的唯一標準有失偏頗?!墩f書人》以散文筆法敘事,淡化情節(jié),雖然只寫了關于說書人的若干斷片,但以細節(jié)的變化暗示人物每況愈下的情形,直觀而耐人尋味。同時,作者在回憶性的敘述中加入了議論和抒情,由“我”的情緒連貫起作品,充分表達出同情、感嘆和反省,增強了故事的悲劇力量。
答案示例二:在有限的篇幅內巧設矛盾沖突,形成情節(jié)張力,構成讀者的心理期待與落差,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與震撼力。如果小說對說書人曲折的命運有更直接、鮮明的表現(xiàn),更能增加作品內涵的深度。
(觀點1分,分析3分,結合小說,講到一點即可。反面評價最高得3分。)
11.(4分)小說中的說書人以說書為唯一的生存方式,帶給人感動與安慰:但其自身卻處在社會最底層,他對大多數(shù)人的意義,只是消費與被消費的關系。作者借寫說書人被輕視、被遺棄的人生境遇,顯示人與生存環(huán)境的矛盾、人與社會的對立,造出一個在舊時代被涼薄、被遺棄的“多余人”形象,(說書人的形象特征2分,社會意義2分)
12.歸去來兮(1分)
13.(2分)C
14.(5分)答案示例:在“去黃移汝”之際,詩人以歸隱自問,將宦途失意之情與留戀黃州之意對寫,表達思歸故里但有家難歸的無奈:隨即敘寫黃州父老的盛情餞行又深情挽留:下闋答復父老的關切,只盼閑看洛水,細致交待父老為他照顧柳樹、晾曬蓑衣,將留戀之情、重返之意、自適之態(tài)等復雜之感慨相融合,(仕室、思歸分析2分,留戀、自適分析3分)
15.(2分)(1)遵從(2)通“悟“,認識
16.(2分) (1)B ???(2)D
17.(3分)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
18.(6分)韓侂胃當權后,想要搜求各方知名人士輔佐他,曾經建造了南園,(韓)矚咐楊萬里為南園寫一篇記,用高官許諾楊萬里。(用事,網(wǎng)羅,相,羽翼,筑,屬,省略句或倒裝句,一個分句各1分,扣完為止)
19.(4分)“天地之氣隔絕”指天早時朝廷沒有及時把對百姓的關愛落到實處,也沒有廣泛地聽從各方意見來減少早情,楊萬里的分析從時間和范圍兩方面,強調人為因素導致因旱而災,有說服力。(“遲”“隘”分析各1分,評析2分)
20.(3分)韓侂胃位高權重之時,以高官誘惑楊萬里為南園寫記,但楊以不合作態(tài)度回應,展現(xiàn)他不懼權威、不受誘惑的耿介與剛正。(評分:事例分析2分,品性概括1分)
21.(2分)D
22.(1分)B
23.(5分)證明知己之間輕率相交的容易分離,開始難以相處的,反而能夠保持長久關系。另一方面,從用人者角度,說明任用賢士不能以威勢約束而要以道義相交;從士的角度,更強調“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才能“全人己之美”,達成遇合的美事。(寫出一點得2分,給滿5分為止。)
24.(3分)告誡有志于修身立命的賢士,遇到知己(出仕)要保持節(jié)操,不媚不諂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