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是名牌大學的學生,怎么連封信都寫不來?”某合資企業(yè)的部門經理章先生昨天向記者抱怨,最近新來的一個滬上某名牌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的本科生,是典型的“英語六級,漢語初級”。
????寫的公文“不堪入目”
????章先生告訴記者,這個大學生才來一個多月,由他執(zhí)筆的每一份文件、會議紀要、信件均“不堪入目”,錯別字、標點符號用法極不規(guī)范,語病到處都是。“一句很長的句子,連逗號、句號都沒有,讓人讀得氣都喘不過來。錯別字更是遍地開花,‘在’‘再’不分,‘怎么’‘這么’亂用。更好笑的是,一些網絡用語,也被他用到發(fā)給老總、供應商的信函中,比如,把‘改進一下’就簡寫成‘改進下’,類似的‘解釋下’‘表示下’也比比皆是。”
????章先生搞不懂:“面試時這個大學生能說會道,英語水平也不差,沒想到語文水平連中學生都不如!”因為寫的東西屢屢被打回票,這個大學生想了個主意,索性不用中文寫文件了,全部用英文!
????英語六級,漢語初級?
????為啥現在的大學生能寫出優(yōu)美的英文文章,卻寫不出一篇流暢、文法規(guī)范的中文文章?華東師范大學語言學教授胡范鑄對此深有感觸:“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博士生、碩士生來交論文,不少人在留言中寫著‘尊敬的××教授’,其實對自己的老師這么稱呼并不合適,讓人有敬而遠之的感覺。”胡教授感嘆,這些最基本的道理,卻沒有任何一堂課講授。
????對于大學生“英語六級,漢語初級”的現象,胡教授認為,這也是社會需求所造成的。“現在英語好的學生容易找工作,語文成績好不好,用人單位不看重。”許多單位在招聘時,除非是專業(yè)需要,否則一般很少考察學生的語文能力,倒是對英語、計算機能力看得很重。
????如何根治“蹩腳漢語”
????眼下,許多學生花在外語上的時間遠遠超過花在語文上的時間,考英語六級、高級口譯的大有人在;而像《大學語文》這類課程,在不少高校已經變成了選修課,這就意味著不少學生一旦高中畢業(yè)就和語文說“拜拜”了,再加上網絡長驅直入,一些不規(guī)范的網絡用語便頻頻見諸大學生的筆端。
????“大學生語文‘蹺腳’的原因應該從我國的基礎教育中開始尋找。”胡范鑄教授指出,“我們的中小學語文課,其實應該分成文學和語言兩門課,現在我們過分注重前者,而忽視了對學生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大學語文也得跟上,不能只講解文學作品。”
????也有用人單位建議,學生在大學畢業(yè)時除了英語、計算機證書外,是否也該取得一張漢語的等級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