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歷史選修五期中模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1.(2分)《孝經》記載:“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忠孝觀念在中國古代深入人心,成為中國的道德本位。這一觀念源自于( ?。?/span>
A.王位世襲制 B.皇帝制度 C.宗法制度 D.禮樂制度
2.(2分)中國古代某大臣上書皇帝言:“宰相制國用,從古然也。今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3.(2分)有學者在評論中國古代某項政治制度時說:“私門塞而公道開,浮華斥而真儒出。”該政治制度是( ?。?/span>
A.世官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4.(2分)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謁見皇帝時,皇帝賜丞相座。宋朝時期,官員上朝必須站著奏事。明清時期,大臣奏事必須跪著。這實質上表明了( ?。?/span>
A.中央集權的加強 B.專制主義的加強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選官制度的成熟
5.(2分)郭廷以在《近代中國史綱》中說,“過去的中西關系,一切操之于中國,今后是幾乎事事由人;過去是中國不以平等待人,……現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對待中國了。”造成這一轉折的事件是( ?。?/span>
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6.(2分)魯迅在《頭發(fā)的故事》一文中記載:“宣統(tǒng)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學校做監(jiān)學,同事是避之惟恐不遠,官僚是防之惟恐不嚴,我終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場旁邊,其實并非別的,只因為缺少了一條辮子!”這里的“我”“缺少一條辮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span>
A.洋務運動中的留學生留洋、崇洋、媚洋
B.維新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fā)易服”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斷發(fā)易服”
D.民國時期,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法令
7.(2分)一位西方觀察家在1919年5月這樣報道了當時的形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數百萬農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來第一次談論起國家和國際大事……不論你走到哪家飯館,不論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聽到他們在談論這些事情。茶館里‘莫談國事’的招牌已經過時了?!边@說明當時( ?。?/span>
A.近代中國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B.揭開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開始傳播
D.各階層民眾廣泛關注社會運動
8.(2分)英國著名的學者拉納?米特說:“倘若沒有中國的勇敢抵抗所構筑的屏障,日本控制全亞洲的野心有可能成真,美英能否取得勝利也將成為未知。”這充分說明中國抗戰(zhàn)( ?。?/span>
A.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
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C.徹底粉碎了日本稱霸世界的迷夢
D.促成了中美英結為同盟
9.(2分)周恩來在某次國際會議上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次會議是( ?。?/span>
A.萬隆會議 B.開羅會議 C.日內瓦會議 D.德黑蘭會議
10.(2分)1999 年澳門回歸以來,“國民生產總值以年均 15%的增幅快速增長……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 澳門這些成就的取得應歸功于( )
A.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方針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11.(2分)“無論是為了羅馬人的利益或是為了羅馬的安全,都不允許將外國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睘榇耍_馬人( ?。?/span>
A.制定成文法 B.頒布公民法 C.實施萬民法 D.提出自然法
12.(2分)“它以磅礴的氣勢向世界宣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無產階級是未來世界的主任?!边@里評論的是馬克思發(fā)表的( )
A.《共產黨宣言》 B.《社會契約論》
C.《四月提綱》 D.《論法的精神》
13.(2分)美國電影《我們熱愛的家園》描述了一個繁榮的法國小鎮(zhèn)慘遭二戰(zhàn)蹂躪,后來因獲得美國經濟援助,生產生活又回復正常,與此相關的史實是( ?。?/span>
A.杜魯門主義 B.馬歇爾計劃
C.尼克松主義 D.星球大戰(zhàn)計劃
14.(2分)1974 年,歐共體執(zhí)行主席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庇纱丝芍ā 。?/span>
A.美國的霸主地位喪失 B.資本主義陣營瓦解
C.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形成 D.西歐力求擺脫美國控制
15.(2分)《論衡》中記載“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暢茂,一畝之收,當中田五畝之分”。這體現出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中( ?。?/span>
A.“刀耕火種”的方式 B.“靠天吃飯”的觀念
C.“不誤農時”的思想 D.“精耕細作”的特點
16.(2分)清朝雍正帝強調“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其所反映的經濟政策是( ?。?/span>
A.專賣制度 B.鼓勵墾荒 C.重農抑商 D.閉關鎖國
17.(2分)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做著各種各樣的夢:“夢想有堅船利炮,夢想有新型工業(yè),夢想有民主制度……”最先將“新型工業(yè)”夢想付諸實踐的是( ?。?/span>
A.洋務運動 B.清末新政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18.(2分)如圖是1952年和1957年我國工業(yè)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導致圖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span>
A.“大躍進”運動 B.人民公社運動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文化大革命
19.(2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對時間掌握發(fā)生了變化,有這樣的說法:“20世紀50年代看天上(太陽),70年代看墻上(掛鐘),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機)。”這主要反映了我國人民( ?。?/span>
A.時間觀念發(fā)生了變化 B.生活水平發(fā)生了變化
C.生活習慣發(fā)生了變化 D.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
20.(2分)1992年是中國改革的標志性分水嶺。在這一年抵達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向南方周末記者講述他當時的感受,“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边@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span>
A.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B.確定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
C.肯定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新格局
21.(2分)如圖是一組民國時期的老照片。照片反映了民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 )
A.受西方文化影響 B.依然固守傳統(tǒng)
C.已全盤西化 D.帶有反清色彩
22.(2分)17世紀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規(guī)定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 ??船只運載。對這一規(guī)定反對最強烈的是( ?。?/span>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法國
23.(2分)下表是1854~1856年間英國進出口貿易狀況表。它表明英國( ?。?/span>
種類/項目
|
原材料
|
食品
|
工業(yè)制造品
|
進口貿易
|
61%
|
33%
|
6%
|
出口貿易
|
7%
|
8%
|
85%
|
A.工業(yè)化程度高 B.壟斷世界貿易
C.國內資源嚴重匱乏 D.國內市場大幅萎縮
24.(2分)富蘭克林?羅斯福說:“為了永遠的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制度的新運用?!睘榇耍诮洕矫娌扇〉拇胧┦牵ā 。?/span>
A.實行“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C.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D.實行重商主義政策
25.(2分)20 世紀中期,美國財政部長福勒得意地宣稱:“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迸c這句話相關的是( )
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B.北美自由貿易區(qū)建立
C.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
D.《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簽署
26.(2分)如圖是德國某品牌轎車的部分零件生產分布示意圖,該圖突出反映了( ?。?/span>
A.德國汽車生產技術相對落后
B.德國資本實現對歐洲的控制
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D.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27.(2分)“只是推極我所知,須要就那事物上理會。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若不格物,何緣得知?”提出此觀點的是( ?。?/span>
A.朱熹 B.王陽明 C.李贄 D.黃宗羲
28.(2分)主張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這是明清之際某思想家倡導的( ?。?/span>
A.經世致用思想 B.工商皆本思想
C.“心外無理”思想 D.“格物致知”思想
29.(2分)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 一 1624 年)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fā)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迸喔庠谡f明這些發(fā)明( )
A.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視角
B.決定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C.是西方近代史的開端
D.促進了西歐社會轉型
30.(2分)“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边@段文字的創(chuàng)作文體屬于( ?。?/span>
A.楚辭 B.唐詩 C.宋詞 D.元曲
31.(2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是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其核心是( ?。?/span>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創(chuàng)立民國
C.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 D.平均地權
32.(2分)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下列旅游景點能見證這一史實的是( ?。?/span>
A.井岡山
B.延安
C.西柏坡
D.遵義
33.(2分)這是2004年“感動中國”評委會對某位當選人物的評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位鄉(xiāng)村教師時,已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與此人相關的成就是( ?。?/span>
A.秈型雜交水稻
B.原子彈試爆成功
C.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34.(2分)有學者評論說:“《九十五條論綱》原本只是那個時代教會改革呼聲中的一聲……就像一個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劃著一支火柴本來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卻點燃了整片森林?!痹搶W者描述的“他”是( ?。?/span>
A.但丁 B.盧梭 C.馬丁?路德 D.加爾文
35.(2分)19世紀英國誕生的一項偉大理論,戳穿了“上帝創(chuàng)造了萬物”的流言,把越來越多的人從宗教神學的無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來。”該理論是( ?。?/span>
A.經典力學 B.進化論 C.相對論 D.量子論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6小題12分,第37小題11分,第38小題7分,共30分)
36.(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親自參加選舉和表決。伯利克里在演講中說:“我們的政體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體,因為行政權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光榮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變了英國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方向,同時又沒有割斷歷史、超越傳統(tǒng)。原有的君主專制形式繼承了下來,國王繼續(xù)保留了許多重要權力,但是他只能在議會廣泛限制的范圍內行使這些權力,國家主權的中心已無可挽回地從國王一邊轉到議會一邊。 ??????????????????????????????????
﹣﹣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最高行政權屬于總統(tǒng),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偨y(tǒng)由選舉產生,任期4年,有權締約,有權任命大使、最高法院法官和政府其他官員的權力,但需要國會同意;總統(tǒng)對憲法負責,不對國會負責,對國會負責,對國會的立法有否決權,但國會在復議之后仍以2、3以上多數再次通過此法,既有效。
﹣﹣摘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產生的社會條件。
(2)根據材料二,概述光榮革命后英國政治制度的發(fā)展。
(3)根據材料三,歸納美國總統(tǒng)制的特點。
(4)綜合上述材料所述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英美現代民主制度與雅典民主制度的不同。
37.(1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表是蘇俄(聯(lián))1913﹣1925 年農業(yè)生產恢復和發(fā)展的情況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糧食作物耕作面積(萬公頃)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糧食作物產量(億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材料二:1933年 5月 12日,(羅斯福)發(fā)布農業(yè)調整法,強制農民減少耕地面積和牲畜繁殖,以提高農產品價格,解決農副產品過剩問題。國家對縮減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進行補貼。后來政府還對各州、各區(qū)甚至很多大農場規(guī)定農產品的生產定額,對超過國家規(guī)定生產定額的產品課以重稅。
﹣﹣周一良、吳于廑《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史?現代分冊》
材料三:如圖所示為 1950﹣1984 年中國、蘇聯(lián)糧食產量的比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俄農業(yè)政策發(fā)生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歸納羅斯福新政在農業(yè)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說明羅斯福新政的主要特點。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20 世紀 80 年代后中國和蘇聯(lián)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并結合兩國經濟改革內容,分析出現不同趨勢的原因。
38.(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中國有孔子、老子……
﹣﹣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材料二 ???伏爾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這樣一行字:“他拓展了人類的精神,他使人類懂得,精神應該是自由的?!?/span>
﹣﹣摘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材料三 ???啟蒙思想是個長期的國際性的發(fā)展過程,18 世紀末在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可以說啟蒙思想促使知識和天賦人權的傳播,因此使人們以新的觀念看待國家、政權機構和宗教生活。
﹣﹣摘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對伏爾泰的評價?請說明你的理由。
(3)根據材料三的觀點,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史實,試舉一例簡要說明啟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國傳播并推動社會進步的。
高中人教版歷史選修五期中模擬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1.【解答】依據所給材料中“忠孝觀念在中國古代深入人心,成為中國的道德本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宗法制是一種按照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的制度,故C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王位世襲制是指按血緣關系傳承王位王位,這與題干所給材料不符,故A錯誤;
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2.【解答】本題材料提到,宰相制國用,從古然也。今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宋代中央官制特點,故選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排除。
故選:C。
3.【解答】“私門塞而公道開,浮華斥而真儒出”表明是科舉制,抑制門閥士族;擴大官吏來源;提高文化素質;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文化發(fā)展,尤其唐詩繁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對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產生影響,故D正確;
ABC材料未體現,排除。
故選:D。
4.【解答】由材料中皇帝對待丞相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丞相的地位在不斷下降,側面也反應出皇帝的地位在不斷升高,也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不斷加強。
故選:B。
5.【解答】依據題干材料可知的,反映的是造成中西方關系開始發(fā)生變化的轉折事件,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
BCD三項均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不是中西方關系發(fā)生發(fā)生變化的開始,應排除。
故選:A。
6.【解答】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所以A不符合題意;
B是十九世紀末,排除;
聯(lián)系所學可知,斷發(fā)異服是辛亥革命的主張,所以“宣統(tǒng)初年(1909年)”“缺少一條辮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C;
1912年民國成立,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解答】依據題干“1919年5月”、“數百萬農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來第一次談論起國家和國際大事”可知,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各階層民眾廣泛關注社會運動,故D項正確。
近代中國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是在太平天國運動,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
B項材料沒有體現,應排除。
近代民族民主思想開始傳播是在19世紀6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
故選:D。
8.【解答】根據材料中的信息,說明中國的抗戰(zhàn)對阻止日本法西斯的擴張和美英等反法西斯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也表明中國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A項正確;
B項材料未體現,排除;
C項中“徹底”不準確,排除;
D項中中國的抗戰(zhàn)促成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說法不正確,排除。
故選:A。
9.【解答】根據“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可以歸納出求同存異,這是在亞非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
故選:A。
10.【解答】澳門的成功回歸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實行“一國兩制”,故C正確;
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11.【解答】依據材料可知,該法律適用于外邦人,結合所學可知,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帝國境內一切自由民,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
AB兩項只適用于羅馬公民,排除。
D項是法律觀念,排除。
故選:C。
12.【解答】A.從材料可以看出這一文獻應該是馬克思發(fā)表的,材料講到了共產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應該是《共產黨宣言》內容。
B.《社會契約論》是盧梭的論著。
C.《四月提綱》是列寧提出來的。
D.《論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鳩的作品。
故選:A。
13.【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電影《我們熱愛的家園》是美國在1950年拍攝的一部宣傳馬歇爾計劃的名作,馬歇爾計劃以經濟手段幫助歐洲復興經濟,但是實際上是要控制西歐,以遏制蘇聯(lián)力量,是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表現,故B正確。
A是“冷戰(zhàn)”在政治方面的表現,排除。
C明顯不合題干主旨,排除。
星球大戰(zhàn)計劃是美國在1980年代研議的一個反彈道導彈軍事戰(zhàn)略計劃,不合題意,排除D。
故選:B。
14.【解答】根據材料“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可以看出歐洲共同體不希望由于美國的參與而影響自己的政治行動、組織結構和前途,即歐共體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西歐國家想擺脫美國的控制,故D正確;
ABC材料未體現,排除。
故選:D。
15.【解答】依據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中國古代農業(yè)改進技術,以提高糧食產量,這是精耕細作的特點,故D項正確。
A項是原始社會的耕作方式,排除。
BC兩項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
故選:D。
16.【解答】“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表明他實行的政策是重農抑商,故C正確;
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17.【解答】A.反映的是學習西方的工業(yè),在近代中國,最早開啟工業(yè)化的應該是洋務運動。
B.清末新政不是最早實現近代工業(yè)化發(fā)展的。
C.戊戌變法更多的是強調民主制度。
D.辛亥革命也是要,建立民主制度。
故選:A。
18.【解答】從圖中可知,我國鋼、煤、原油、電產量明顯增多,主要由于國家實行了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故C正確;
AB是在1958年,排除;
D開始于1966年,排除。
故選:C。
19.【解答】材料說明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中國人民獲取時間信息的途徑發(fā)生了多重變化,這是由于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結果,它能反映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故B正確;
ACD三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材料不能體現出三者內涵,排除。
故選:B。
20.【解答】依據所學可知,199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召開了十四大,決定在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自此以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在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下進行,故B正確;
A是在1978年,排除;
C是在1997年,排除;
D是在21世紀,排除。
故選:B。
21.【解答】從圖中可知,民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受西方文化影響,故A正確;
BCD材料未體現,排除。
故選:A。
22.【解答】“規(guī)定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只運載”引發(fā)了與海上強國荷蘭的戰(zhàn)爭,故C正確;
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23.【解答】A.從材料可以看出,英國進口原材料占主導,而出口工業(yè)產品占主導,所以看出英國是一個工業(yè)制造為主的國家,工業(yè)化程度非常高。
B.材料沒有涉及到世界貿易的情況。
C.材料,也體現不出英國國內的資源是否匱乏。
D.工業(yè)產品大量出口,并不代表國內市場萎縮,有可能是在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上大量出口。
故選:A。
24.【解答】所謂“舊民主秩序”是指資本主義制度,“新應用”是指羅斯福新政,新政的特點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就是強化國家調控功能,故B正確;
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25.【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戰(zhàn)后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這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點。
故選:A。
26.【解答】德國某品牌轎車的部分零件生產分布示意圖,體現了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故D正確;
ABC材料未體現,排除。
故選:D。
27.【解答】根據材料“只是推極我所知,須要就那事物上理會。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若不格物,何緣得知?””,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強調格物致知,提出此觀點的是朱熹。
BCD項均不符合材料,排除。
故選:A。
28.【解答】“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說明學習應該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服務,體現出經世致用思想,故A正確;
B、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
故選:A。
29.【解答】“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fā)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fā)明促進歐洲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促進了西歐社會轉型,故D正確;
A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
B表述絕對,錯誤;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西方近代史的開端,故C錯誤。
故選:D。
30.【解答】依據課本知識點可知:“兮”是楚辭的特點。
故選:A。
31.【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同盟會的綱領被孫中山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其中民族主義是前提,民權主義是核心,民生主義是補充,因此“創(chuàng)立民國”是民權主義體現,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核心內容,故B正確。
故選:B。
32.【解答】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其地點是延安,故B項正確。
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33.【解答】A.從“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可以看出此人是袁隆平,發(fā)明秈型雜交水稻,正確;
B.材料未涉及原子彈試爆成功的信息,排除;
C.材料未涉及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信息,排除;
D.材料未涉及“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的信息,排除。
故選:A。
34.【解答】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九十五條論綱》”、“點燃了整片森林”可知,他是馬丁?路德,故C正確;
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35.【解答】根據題干材料“19世紀英國”“戳穿了“上帝創(chuàng)造了萬物”的流言”可知該理論是達爾文的進化論。
故選:B。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6小題12分,第37小題11分,第38小題7分,共30分)
36.【解答】(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的社會條件是當時古希臘的城邦政體,他為民主制奠定了政治環(huán)境的基礎。
(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光榮革命以后,君主的權力明顯受到議會和法律的制約,國家權力中心由國王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度得以確立。
(3)從材料可以看出,美國總統(tǒng)掌握國家行政權力和軍事權力,由選舉產生,有任期,并且他的權力受到國會和憲法的制約,同時也可以制約國會。
(4)英美現代民主應該是資產階級的代議制民主,而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是奴隸制直接民主。
故答案為:
(1)雅典的城邦政體。
(2)通過了權利法案,制約了君主專制,使君主的權力受到議會和法律的制約,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
(3)總統(tǒng)掌握國家行政權力和軍事權力,由選舉產生,有任期,總統(tǒng)權力受到法院和國會的制約,總統(tǒng)同樣可以制約國會。
(4)不同:英美的民主政體是代議制,希臘民主政體是直接民主制。英美民主是資產階級民主,古希臘政體是奴隸制民主是奴隸制民主。
37.【解答】(1)從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蘇俄20年代農業(yè)發(fā)展的表現,當時的農業(yè)政策調整主要是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之中余糧收集制轉變?yōu)樾陆洕呦碌募Z食稅制度。
(2)從材料可以看出,羅斯福新政在農業(yè)方面的主要措施有減少耕地面積和牲畜產量,進行農業(yè)補貼,嚴格控制生產過程。這體現了羅斯福新政中國家對經濟全面干預的特點。
(3)明顯可以看出,中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蘇聯(lián)糧食產量逐年下降,其原因主要是中國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業(yè)生產力,而蘇聯(lián)戈爾巴喬夫改革最終失敗了,斯大林體制的弊端仍然存在,阻礙了農業(yè)生產力發(fā)展。
故答案為:
(1)變化:因為地主土地私有制變成土地國有制,由余糧收集制度向糧食稅制度轉變。
(2)措施:減少耕地面積和牲畜產量,進行農業(yè)補貼,嚴格控制生產過程。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3)趨勢:中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蘇聯(lián)糧食產量逐漸下降。原因:蘇聯(lián)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嚴重,中國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業(yè)生產力,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
38.【解答】(1)本小問的主張,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可知,孔子提出“仁”和“禮”。蘇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
(2)本小問,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可知,該評價是正確的,理由結合伏爾泰的思想主張及其意義解答即可。
(3)本小問的說明,依據材料三,結合維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以及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解答即可。
故答案為:
(1)主張:孔子:提出“仁”和“禮”。蘇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
(2)同意。理由:伏爾泰猛烈抨擊天主教會和君主專制,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自由的。這些思想有利于破除對教會和君主的迷信,有利于人的精神的覺醒。
(3)示例一:19 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宣揚民權,主張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并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示例二:20 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大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示例三:民國初期,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大力宣揚民主與科學,掀起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