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高二期末考試
語 ?文 ?試 ?卷
溫馨提示:
1、本次試卷時間為120分鐘,全卷共150分。
2、請將所有答案寫在答題卡上,請書寫工整,字跡清晰,卷面整潔。
?
第I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共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古琴的文化內涵
????古琴,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樂在整個中國音樂結構中屬于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一種音樂形式。“和雅”“清淡”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韻味是虛靜高雅的,要達到這樣的意境,則要求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huán)境與平和閑適的內在心境合而為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藝術境界。在這一方面,伯牙的經歷可稱為后世的典范。傳說,伯牙曾跟隨成連學琴,雖用功勤奮,但終難達到神情專一的境界。于是成連帶領伯牙來到蓬萊仙境,自己劃槳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終不見成連先生回來。此時,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到海浪洶涌澎湃地拍打著巖石,發(fā)出崖崩谷裂的濤聲;天空群鳥悲鳴,久久回蕩。見此情景,伯牙不禁觸動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彈唱起來。他終于明白成連先生正是要他體會這種天人交融的意境,來轉移他的性情。后來,伯牙果真成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時自然有其獨特而嚴格的規(guī)范?!都t樓夢》第八十六回,賈寶玉得知林黛玉會彈琴時,便要妹妹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這時講到:“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庇终f,“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稱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span>
在中國眾多的音樂形式中,古琴集儒道兩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張入世哲學,重視人生的現實問題,強調藝術對人倫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樂講究中正平和,不追求聲音華美富麗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惫徘僖獡撈鸾挂?、端正人心的道德責任。唐代薛易簡在《琴訣》中講:“琴為之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span>
道家崇尚自然,強調無為和逍遙,反對人們強加于自然的各種行為。道家最理想的音樂應該是“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境界。莊子進一步將音樂分成“天籟”“地籟”與“人籟”三類,認為只有“天籟”才是音樂的最高層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對人工雕琢的音樂。
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以后的琴人。陶淵明的琴桌上常年擺著一張琴,既無弦也無徽。每當他酒酣耳熱、興致盎然時,總要在琴上虛按一曲。李白有詩寫道:“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睆闹形覀儾浑y悟出道家思想對琴樂的滲透與融合。?
?
1、下列關于“古琴”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古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琴樂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屬性。
B.“和雅”“清淡”的琴樂追求“味為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虛靜高雅的韻味要求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huán)境與平和閑適的內在心境合二為一。
D.古琴要擔負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責任。林黛玉關于彈琴要求的言論詮釋了這一點。
2、下列對“古琴集儒道兩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樂,講究中正平和,不追求聲音華美富麗?!昂脱拧钡那贅氛沁@一審美情趣的體現。
B.儒家主張入世,重視人生現實問題,強調藝術對人倫的教化作用?!扒僬?,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強調無為和逍遙,反對人們強加于自然的各種行為?!扒宓钡那贅放c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莊子推崇“天籟”,提倡自然天成,反對人工雕琢的音樂。這深深影響了以后的陶淵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簡、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章依次闡述了琴樂的審美情趣和深遠意境,古琴的韻味和演奏時應有的規(guī)范,古琴對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響。
B.伯牙在蓬萊仙境,心弦被觸動,便拿出古琴,彈奏起來。他意識到古琴演奏應達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學主張,使彈琴者在演奏時自然有其獨特而嚴格的規(guī)范,《琴訣》闡發(fā)的正是這一點。
D.道家思想對琴樂的滲透與融合是古琴“和雅”審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詩句,增強了說服力。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題(共9分,每小題3分)。
伶官傳序
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組:束縛捆綁。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裝。
5.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從事: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
B.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忽微:忽略。
C.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 ?????????????誓天:對天發(fā)誓
D.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仇讎:仇人
6.下列各句對文段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
A.作者以“嗚呼”起筆,發(fā)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語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
B.第二段以“三矢”貫穿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中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這就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涵。
D.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
7.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10分)
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注:①江漢:地名。②杜甫:此詩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時所寫。當時,五十六歲的杜甫北歸無望,生計日蹙。③老馬:源自《韓非子》中有“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
8.這首詩反映出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相關詩句分析。(5分)
9.請賞析頷聯所采用的藝術手法。(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共6分,每小題1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___________________,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3)???????????????????,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
(4)???????????????????,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5)????????????????????,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6)????????????????????,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年輕時應該去遠方漂泊
?
寒假的時候,兒子從美國發(fā)來一封E-mail,告訴我他要利用這個假期,開車從他所在的北方出發(fā)到南方去,并畫出了一共需穿越11個州的路線圖。剛剛出發(fā)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薩斯州的首府奧斯汀打來電話,興奮地對我說那里有寫過《最后一片葉子》的作家歐·亨利博物館,而在昨天經過孟菲斯城時,他參謁了搖滾歌星貓王的故居。
????我羨慕他,也支持他,年輕時就應該去遠方漂泊。漂泊,會讓他見識到他沒有見到過的東西,讓他的人生半徑像水一樣蔓延得更寬更遠。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獨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車站等候換乘的火車,寂靜的站臺上只有寥落的幾個候車的人。其中一個像是中國人,我走過去一問,果然是,他是來接人。我們閑談起來,知道了他是從天津大學畢業(yè)到這里學電子的留學生。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記憶猶新:“我剛到柏林的時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本褪菓汛е鴥H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來闖蕩,我猜想得到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異國他鄉(xiāng),舉目無親,餐風宿露,漂泊是他的命運,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兒子還要小的年紀,驅車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煙炮兒”一刮,就先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天寒地凍,路遠心迷,仿佛已經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斷線的風箏,不知會飄落到哪里。但是,它讓我見識到了那么多的痛苦與殘酷的同時,也讓我觸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鄉(xiāng)情與故人,而這一切不僅譜就了我當初青春的譜線,也成了我今天難忘的回憶。
????沒錯,年輕時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遠方想像得那樣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品嘗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絕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飲咖啡的一種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輕時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氣,也需要年輕的身體和想象力,便收獲了只有在年輕時才能夠擁有的收獲,和以后你年老時的回憶。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戲的歡樂,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經歷,你的老年有難忘的回憶。
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氣單薄、個頭又小、還沒有能力長出飛天的翅膀,借著風力也要飄向遠方:哪怕是飄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闖一闖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樣,你才會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會看見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墻,你也才能夠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沒完沒了的堵車、夜晚時沒完沒了的電視劇。
我想起泰戈爾在《新月集》里寫過的詩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給我,我就給它安裝100只槳,揚起5個或6個或7個布帆來。我絕不把它駕駛到愚蠢的市場上去……我將帶我的朋友阿細和我做伴。我們要快快樂樂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個大海和13條河道。我將在絕早的晨光里張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時候,我們將在一個陌生的國王的國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來別人的船張帆出發(fā)吧,就別到愚蠢的市場去,而先去漂泊遠航吧。只有年輕時去遠方漂泊,才會擁有這樣充滿泰戈爾童話般的經歷和收益,那不僅是他書寫在心靈中的詩句,也是你鐫刻在生命里的年輪。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第一段,寫兒子的漫游,既開宗明義,引出年輕應該漂泊的話題。又抒發(fā)情感,表達對兒子能獨立闖蕩的欣慰與激動。
B.文章第二段,寫柏林火車站留學生的事件,表現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氣,也經留學生現在的狀態(tài)證明了漂泊對年輕人成長的意義。
C.文章第四段,寫“我”在“北大荒”的漂泊。但比較起兒子來,“我”這一輩子的人生半徑就顯得狹短了,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青春脆弱,單薄,無力掌控方向的特點。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爾的詩,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韻味,又升華了漂泊對于人生的意義的主題,且使文章的結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
(2)、文中“漂泊是他的命運,也成了他的性格”,這句話有怎樣深刻的含義?(6分)
(3)、作者認為年輕時就應該去遠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請結合全文內容作答。(6分)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輕人去漂泊已具備的基本條件,而作為即將告別中學的我們,人生就要開啟新的旅程,那么,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還需要別的準備?請具體說明。(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
四、語言文字運用(21分)
12.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他們的頭腦一般來說是比較聰明的,很有才華,而且精力相對旺盛,能夠同時應付幾件事情而又游刃有余。
B.由于個人收入征信系統(tǒng)不健全,難以準確做到對收入標準的審查,私開證明甚至出具假證明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魚龍混雜享受了優(yōu)惠政策。
C.《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出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腐儒形象。
D.隨著雙邊關系的改善,中俄兩國終于結為秦晉之好。
?
13.下列各句沒有語病、語意明確的一句是( ???)
A.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的長效機制,最終形成城鄉(xiāng)經濟一體化新格局。
B.全球變暖引發(f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fā)生,暴露出當前重大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還面臨著不少難點問題有待解決。
C.教育部日前下發(fā)《關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勵各省采取平行志愿投檔,努力降低新生報到流失。
D.通過廣東粵通公司出口煙花爆竹儲存爆炸事故,反映出煙花爆竹在生產、經營儲存等環(huán)節(jié)和安全監(jiān)管中存在重大隱患。
?
14、下列有關課內詩歌內容的表述,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鮑照《擬行路難》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詩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書憤》都有對諸葛亮的追懷,也都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敬仰與稱頌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詩,重在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詠史懷古詩,重在肯定諸葛亮積極進取的北伐精神。
C.《夜歸鹿門歌》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前者側重寫世俗,人們喧鬧著爭渡回家,但“我”卻保持著超脫、瀟灑的心態(tài);后者側重寫“我” 夜歸之后的隱居生活,與塵世隔絕,孤獨寂寞,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隱者的形象。
D.《閣夜》一詩被譽為杜甫律詩中的典范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zhàn)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
15、填入下段文字中的短語,與上下文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
自從地球印下人類的足跡以來,地球的容顏逐漸由美變丑了。特別是邁入工業(yè)社會之后,人類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財富的同時,也排放大量廢氣、廢水和廢渣,污染著自己賴以生存的??① ?,地球傷痕累累,公害頻頻發(fā)生,??② ?,人們感到生活在一個缺乏安全的環(huán)境中。
A.①空氣、水源和土壤 ?????②“三廢”的陰影像幽靈在世界各地游蕩
B.①土壤、水源和空氣 ?????②“三廢”的陰影像強盜在世界各地橫行
C.①沃野、藍天和河流 ?????②“三廢”的陰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D.①天空、河流和大地 ?????②“三廢”的陰影像陰云在世界各地飄蕩
?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成為我們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
-
詩歌一直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緊密相關
-
中國詩歌歷史悠久
-
詩歌創(chuàng)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不斷
-
中國詩壇涌現出眾多杰出的詩人和優(yōu)美、感人的作品
-
如果從《詩經》算起,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⑥在漫長的歲月中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
17.根據提供的語境,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語句,使其與前后文組成一段諧調完整的話。(6分)
海潮,放遠了諦聽才覺得深邃,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放遠了品味才覺得親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哲人說“距離產生美”,確實如此。
?
五、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愛父母、愛祖國,這是情感的底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這是行為的底線;尊重別人、團結友善,這是為人處世的底線……足球、籃球、羽毛球是不能讓它越出場地兩端的底線的;做人,更不能墮落于底線之下,在道德與法制上,是連“擦邊球”也不能打的。底線,是是非善惡的分水嶺。
請以“做人的底線”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注意】①自擬題目,選好角度,確定立意。②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③明確文體。④不得抄襲、套作,不少于800字。
?
?
?
?
?
?
高二語文期末參考答案
1、D(林黛玉關于彈琴的言論論述的是作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時自然有其獨特而嚴格的規(guī)范。)
2、D(錯在“這深深影響了以后陶淵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簡、李白等人”,相關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沒有薛易簡,前段引用過他闡述古琴擔負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責任的文字,但這與莊子道家思想無關)
3、B(A項主客顛倒,應是儒家和道家對古琴的影響,C項《琴訣》宣揚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項錯在和雅)
4.C/這里指繩索。
5.B/忽微:微小的事。
6.A/文章開篇是用轉折關系的反問句,強調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應為“盛衰之理,不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7.(1)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2)人生的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所困擾,難道只是溺愛伶人才如此嗎?
8.(1)思鄉(xiāng):“思歸客” 三字飽含了無限的辛酸,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2)孤獨:頷聯——遠在天外的云,孤月;(3)忠心可表:頷聯表面上寫片云孤月,實則寫詩人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4)積極用世、老當益壯:“落日”比喻“暮年”,“秋風”是寫實年老的詩人飄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快要好了,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無遺;詩人以“老馬”自比,寫自己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像老馬一樣,還是有用的(5)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
9.頷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此聯表面上寫片云孤月,實則寫詩人自己,表達了自己與云、月共遠同孤的情感。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
10. (1)云無心以出岫
????(2)人杰地靈
????(3)三顧頻煩天下計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5)回眸一笑百媚生
(6)天生我材必有用
11.(1)C、D(對一個3分,二個5分)(C項,“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有誤,作者要表現的是自己的漂泊經歷同樣是自己人生的財富。D項,“寫出了青春的脆弱、單薄、無力掌控方向的特點”有誤,應是表現了青春富有生命力,和勇敢追求的特點。)
(2)這句話的意思是柏林留學生經歷了舉目無親、風餐宿露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應塑造了他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堅強個性。表達了對勇敢漂泊者的贊揚與尊敬。(6分)
(3)漂泊能擴大人生的范圍,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漂泊能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能力,鍛造堅強的意志;
漂泊能豐富人生體驗,增加美好的回憶;
漂泊能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籠;
漂泊能縱展想象力,給人生帶來浪漫色彩。(每點2分寫出三點即得滿分6分)
(4)可談準備知識或智慧,準備更好的意志與心態(tài),準備更強健的體魄,準備經濟基礎等等。也可談不需要別的準備,一切順其自然。(只要作了具體說明,且言之成理就行)(8分)
12.【答案】A【解析】B.魚龍混雜: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C是形容為人直率的意思,因望文生義而錯;D指兩姓聯姻,因不注意使用范圍和適用對象而錯。
13.【答案】A【解析】B句式雜糅,應去掉“有待解決”;C搭配不當,應為“努力降低新生報到流失率”;D介詞湮沒主語,應去掉“通過”。
14、B(《蜀相》是詠史懷古詩,《書憤》是抒情詩,兩者顛倒)
15、【答案】A【解析】空氣、水源、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要素,同時兼顧與上文的照應;“三廢”像幽靈更形象。
16.B
17.山峰,放遠了觀望才覺得秀美。友情,放遠了回憶才覺得珍貴(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第2句所表達的事物應為人文的,不合此要求扣1分。)(6分)
18.略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