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編版高中選修中外傳記作品選讀語文期末模擬試卷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一、基礎知識(18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猛鷙(zhì)???箴(zhēn)言???醞釀(niànɡ)??? 田塍(chéng)
??B.傀儡(lěi)??睥睨(nì)?????緘(jiān)默????痊(quán)愈
??C.餓殍(piǎo)??廢圮(pǐ)??????輕佻(tiāo)??????酗(xù)酒
??D.寧謐(mì)????抹煞(sh?。?????貴胄(zhòu)??????詼謔(xié)
2.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3分)( )
??A.酒酣? 臃腫? 震攝? 肆無忌憚???? B.炫耀? 裨益? 唔面? 狷介之士
??C.抽搐? 漩渦? 躊躇? 嗷嗷待哺???? D.滑稽? 粗獷? 嫉狠? 彬彬有禮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span>(3分)( )
??A.為刺激消費,各大商場紛紛舉行大幅降價促銷活動。許多顧客慷慨解囊,大量搶購。
??B.互聯(lián)網上激憤的言論不少,如果沒有更多媒體的興風作浪,一般不會引起太大的關??注。
??C.盡管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訓,處事低調,出言謹慎,但批評的棍棒還是不期而遇。
??D.電視連續(xù)劇《老大的幸?!返墓适抡归_、細節(jié)設計、沖突設置絲絲入扣,有條不紊。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交管部門首次在長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導流動提示牌,以緩解“兩會”期間會務交通對社會交通造成的壓力。
??B.由于一至四號“神舟”無人飛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國加入了航天開發(fā)大國的行列,這也是中國國防力量日漸強大的標志。
??C.高速磁懸浮列車運行時與軌道完全不接觸,它沒有輪子和傳動機構,列車的懸浮、導向、驅動和制動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xiàn)的。
??D.據(jù)資料記載,生長在野外的長尾雞的尾羽,每年能增長一米左右,而長尾雞的壽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長的尾羽能夠超過七米。
5.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句子,與上下文前后連貫的一組是(3分)(??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________。
????①“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③“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⑤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境況
????⑥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
????⑦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⑧雪月梅是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
?A.④⑦③⑧②⑤①⑥???B.④⑧③⑦①⑤②⑥
C.③⑦④⑧②⑤①⑥????????????????? D.③⑦④⑧①⑤②⑥
6.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也就是傳主)的生平事跡,依據(jù)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同小說一樣,傳記一般可以虛構。
??B.傳記的類型很多,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等等。自傳是由作者自述生平的一種傳記形式,多采用第一人稱形式。
??C.“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唐代詩人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詩句。
??D.中篇小說《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沈從文認為“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
7.下面是我們學過的傳記人物的名句,請寫出與下列名句相關的人物(6分)
(1)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2)要做就做,與其說明年喝酒,不如立刻喝水。???????
(3)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4)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5)照我思索,能認識“我”;照我思索,能認識“人”。???? ???
(6)創(chuàng)新比諾貝爾獎更重要。???????
二.人物傳記閱讀(42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22分)
侯伯宇: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風骨
1930年9月11日,侯伯宇生于天津。從少年時起,侯伯宇就在父親愛國思想的影響下,立志“科學救國,做出更好的武器”。
新中國成立前夕,侯伯宇放棄了臺灣大學的學業(yè)和出國的機會,輾轉回到北京。1951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正在清華大學讀書的他,毅然投筆從戎,報名參加志愿軍,并將父親給他的四年學費、生活費1?000美元全部捐出。1953年,新中國“一五”計劃工業(yè)建設急需懂外語又有數(shù)理基礎的人,侯伯宇放棄了回清華繼續(xù)深造的機會,赴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當了一名俄語翻譯。1956年國家號召“向科學進軍”,他積極響應,考取了西北大學物理系。1973年,侯伯宇主動投身西部建設,并最終在西北大學扎根,一干就是37年。其間,國內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單位以優(yōu)厚的條件邀請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謝絕。他說:“西部更需要我,這里的學生更需要我。”
侯伯宇一生致力于理論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很多
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論在物理學中應用的研究,證明了蘇聯(lián)國際權威未能證明的重要公理,發(fā)現(xiàn)了量子化學權威未能提出的表示公式。1983年,侯伯宇與美國學者合作推導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結果,運用對偶變換找到了給出所有無窮多個守恒流生成元的辦法。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稱為“侯氏理論”,是當時世界上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20項現(xiàn)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譽為“中國的驕傲”。
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在國際理論物理學界名氣很大,但他從不接受新聞媒體對他的采訪和宣傳。有一次,他的學生在幫助他整理申報科學院院士材料時,發(fā)現(xiàn)他居然舍棄了發(fā)表在影響非常大的學術刊物上的論文,反而收錄了一些發(fā)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論文,非常不解。他解釋說,有些論文,雖然發(fā)表的期刊檔次很高,但實際上的學術價值不及另一些論文,我要選擇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
20世紀80年代,侯伯宇一手創(chuàng)辦西北大學現(xiàn)代物理研究所,重點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在教學過程中,侯伯宇十分重視教學研究,努力尋找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法,非常注重創(chuàng)新和提高課程起點,把授課內容與研究課題密切結合,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講授國際上正在發(fā)展的最新、最先進的內容。他認為“學生必須對本學科的全局有通盤的了解,這樣才能判斷學科生長點,選擇能帶動學科的課題”。
侯伯宇注重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經常邀請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到物理所來為學生上專業(yè)課,千方百計送學生到國內外著名高?;蜓芯繖C構訪學進修。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大學現(xiàn)代物理研究所1985年獲批為全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很多諾貝爾獎得主和國際著名物理學家相繼前來訪問,建立交流合作關系,為學生作報告、開講座,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性和國際化的很好結合,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國際意識,有能力參與國際交流和國際前沿研究。
30多年來,侯伯宇培養(yǎng)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學生,許多人在讀研究生期間就在現(xiàn)代物理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如今,多數(shù)學生的研究都處于國際學術領域的前沿水平,其中李衛(wèi)、顧樵的研究成果被學術界冠名“侯—李變換”和“顧效應”。中國科學院院士戴元本說:“侯伯宇為我國理論物理隊伍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特別是對于得到廣泛認可的我國理論物理‘西北軍’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
(選自《陜西日報》,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1950年,20歲的侯伯宇第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80年,先后三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侯伯宇,在50歲之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報》)
②“我誓要以創(chuàng)新湮滅頑疾之苦痛,以創(chuàng)新來消滅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國際競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頑強登頂,以作為最后的禮物。”(《侯伯宇自傳》)
③在學界,大家都知道侯伯宇有兩“怪”:一是出去開學術會議,無論國內國外,從不參加游玩,總是抓緊時間在賓館看文獻;二是不當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堅持在科研第一線。(《中國青年報》)
8.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 (5分)
A.侯伯宇因與美國學者合作推導出當時世界上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20項現(xiàn)代科技成果之一的“侯氏理論”,被譽為“中國的驕傲”。
B.侯伯宇在申報科學院院士的材料中收錄了一些發(fā)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論文,是因為他認為論文的學術價值與學術刊物的檔次水平沒有關系,有些檔次并不高的期刊上刊發(fā)的論文更有學術價值。
C.侯伯宇的多數(shù)學生的研究都處于國際學術領域的前沿水平,這是因為他注重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經常邀請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到物理所來為學生上專業(yè)課。
D.盡管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但這并未影響他把在國際競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頑強登頂作為有生之年的奮斗目標。
E.本文摘取侯伯宇的若干人生片段,記敘了他刻苦鉆研理論物理、獻身科學和教育事業(yè)的經歷,介紹了一位杰出物理學家的重要成就和貢獻。
9.侯伯宇有哪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分析。(5分)
?
?
?
?
10.作為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家,侯伯宇的貢獻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
?
?
?
11.作者為什么說侯伯宇具有“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風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
?
?
?
?
?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題。(20分)?
學問源于樂趣,藏寶最終散盡
曾有一種說法,21世紀可能還會出現(xiàn)個錢鍾書,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學者、文物鑒賞家、收
藏家王世襄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王世襄的離世,意味著中國又一位標志性的文化老人隕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
父親都是朝中大官,母親出身書香門第。王世襄年輕時在燕京大學讀書,雖然出身豪門,擁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對書畫、陶瓷等也都是通的,但他更關注社會底層的文娛活動——捉獾、養(yǎng)鴿、馴鷹、養(yǎng)狗等。他對于這些方面的很多研究,不被許多人看成是學問。
王世襄是雜家也是通家。他的許多學問最初都起源于樂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他被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爺”養(yǎng)狗、玩葫蘆、養(yǎng)鳴蟲,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氣。他玩過一只白鷹,是鷹中絕品,當時叫價一百塊錢,而一袋洋面粉才兩塊五。王世襄頭一次托人借錢,買走了這只白鷹。
王世襄從小的心思就不在學業(yè)上,他對自己的判斷是:“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yè)荒于嬉。”但啟功先生不認同這種說法,他曾說,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許多被人看作是玩物的東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艱深的學問。王世襄曾說:人生價值不在據(jù)有事物,而在觀察賞析,有所發(fā)現(xiàn),使之上升成為知識,有助文化研究與發(fā)展。
即使“雕蟲小技”,王世襄也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經出版過《中國金魚文化》《竹刻藝術》《北京鴿哨》等。他收藏的東西除了家具這樣的大家伙,還包括蛐蛐罐、鴿哨這樣的小玩意兒,他對這些東西的研究都非常精深而成了這些領域的專家。2000年,王世襄將自己一生所寫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聯(lián)書店以《錦灰堆》為名出版,書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藝、則例①、書畫、雕塑、樂舞、憶往、游藝、飲食、雜稿十二類。
王世襄于1940年曾應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在國難頻仍的年代,他們在荒野中尋找中華文明的久遠證據(jù),將歷史傳統(tǒng)重又縫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經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和梁思成推薦,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戰(zhàn)亂損失的文物。當時,許多日本和德國的文物販子與收藏家在中國收買文物,伺機盜運出境。王世襄宴請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請他們提供線索。他得知淪陷時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銅器多數(shù)被德國人楊寧史買去,于是通過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詳陳原委,終于沒收了楊寧史的青銅器240件,其中包括價值連城的“宴樂漁獵攻戰(zhàn)紋圖壺”“
商饕餮紋鉞”等。
“文革”時期,王世襄跑到國家文物局,請求文物局的內行紅衛(wèi)兵前來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畢生為國家追回國寶,收藏了那么多寶貝,卻在晚年都拍賣回流到了社會。王世襄最終選擇了“散盡”,這些寶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稱“書呆子”,在“反右”已經開始的情況下,他還熱情地邀約黃苗子、郁風以及漫畫家張光宇來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園”住。小院越來越熱鬧,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個不可多得的雅集場所。但由于人越來越多,王世襄便縮回一間漏雨的小屋,將數(shù)十件形態(tài)、大小各異的明清家具塞滿狹小的空間。兩個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黃苗子專門為這張?zhí)厥獾?/span>“大床”寫了一副對聯(lián)——“移門好就櫥當榻,仰屋常愁雨濕書”,橫批——“斯是漏室”。
有一件物件是王世襄始終珍藏的,那就是他與夫人袁荃猷買菜用了多年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懷念亡妻的詩中,深情地回憶與妻“提筐雙彎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還說,到將來自己辭世之后,請人把這個提筐放在兩個墓穴之間,能與妻子“生死永相匹”。
(編選自《馬未都憶王世襄:學問源于樂趣,藏寶最終散盡》)
?????【注釋】則例:依據(jù)法令或成案作為定例。
12.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span>( ) ( )(5分)
A.這篇人物傳記以議論為主,間有記敘說明,展示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側面,記敘頗為生動,而評價性文字里又滲透著作者的敬佩之情。
B.文中寫王世襄借錢買白鷹一事,以實例說明他的心思從小就不在學業(yè)上,而對“玩物”投入熱情,也說明了他的“雜”與“通”。
C.王世襄畢生為追回國寶而努力,收藏了許多寶貝,卻在晚年散盡收藏,這表現(xiàn)出他對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也表現(xiàn)出了他豁達的性情。
D.王世襄從一開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理念,有意識地關注“雕蟲小技”,《中國金魚文化》《竹刻藝術》《北京鴿哨》《錦灰堆》等書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E.文章開篇引用一些人的說法“21世紀可能還會出現(xiàn)個錢鍾書,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錢鍾書國學大師的地位,而是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貢獻。
13.從全文看,文章表現(xiàn)了王世襄的哪幾個方面?請簡要概括。(4分)
?
?
14.王世襄有句名言:“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而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始終是玩物喪志,業(yè)荒于嬉。”這兩句話是否矛盾?為什么?請做簡要分析。(5分)
?
?
?
?
15.這篇傳記標題《學問源于樂趣,藏寶最終散盡》,既概括了王世襄先生生平,又道出了事理,頗有深意。請你就對“學問與樂趣”“藏與散”這兩組關系的理解,任選一組,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
?
?
?
三、寫作(40分)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春節(jié)期間,新宇陪爸爸媽媽回到農村爺爺家過年。他發(fā)現(xiàn)快七十歲的爺爺每天戴著老花鏡拿著手機點點刷刷,忙著組織他們的中學同學聚會。聽爸爸說爺爺初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務農。沒想到與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爺爺在這偏僻的鄉(xiāng)村組織同學會,用手機建立微信群,動員同學參加聚會,利用支付寶收付活動經費,上淘寶買紀念品,上“攜程”訂酒店,上“大眾點評”訂餐廳......新宇對“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有了真切的感受。
你對“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有怎樣的生活體驗或思考?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答案
一、(每題2分,共12分)
1.D (“謔”讀xuè )
2.C ( A懾 B晤 D恨 )
3. D( A項,“慷慨解囊”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語境不存在幫助別人的意思。B項,“興風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進行破壞活動。而語境所顯示的是一種促使事情向壞的方面發(fā)展的作用,可以改為“推波助瀾”。C項,“不期而遇”指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遇)
4. A(B項主語殘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項句式雜糅,應刪掉“靠的”。 D搭配不當,刪去“的壽命”。
5.D(依據(jù)時間的先后,和雪的大小分組排序)
6.A(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7.按序依次為:杜甫? 魯迅? 毛澤東? 貝多芬? 沈從文? 楊振寧
二.人物傳記閱讀(42分)
8.DE(A項,錯誤。被譽為“中國的驕傲”的是“侯氏理論”,而非侯伯宇。B項,錯誤?!八J為論文的學術價值與學術刊物的檔次水平沒有關系”過于絕對。C項,表述不完整。侯伯宇的多數(shù)學生的研究都處于國際學術領域的前沿水平,原因除了他注重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經常邀請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到物理所來為學生上專業(yè)課外,還有千方百計送學生到國內國外著名高?;蚩蒲袡C構進修。)
9.①重視教學研究,鉆研行之有效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②強調課程內容與研究課題的密切結合。③強調學生應對本學科的全局有通盤的了解。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⑤注重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意識。(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10.第一,理論物理研究方面:①研究群論在物理學中的應用,證明了蘇聯(lián)國際權威未能證明的重要公理,發(fā)現(xiàn)了量子化學權威未能提出的表示公式;②創(chuàng)立了“侯氏理論”。第二,物理教育方面:①創(chuàng)辦西北大學現(xiàn)代物理研究所,并促成了該所1985年獲批為全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②為我國理論物理隊伍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特別是對于得到廣泛認可的我國理論物理“西北軍”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11.侯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學者,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純粹學者的榜樣。①愛國愛黨、矢志不渝的精神:從小立下愛國志愿,國難當頭,投筆從戎,響應國家號召投身科學,扎根西部;始終沒有動搖入黨的信念,三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50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②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奮斗精神:一生致力于理論物理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做出了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如“侯氏理論”。還誓以創(chuàng)新對抗頑疾之苦痛。③精心培育人、甘為人梯的師德風范:注重教學研究,努力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開闊學生視野,為學生深造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物理人才。④樸實無華、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質:從不接受新聞媒體對他的采訪和宣傳,不當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堅持在科研第一線。(答出三點即可)
12.?CE(A項應是“以記敘為主,間有議論”。B項,“文中寫王世襄借錢買白鷹一事,以實例說明他的心思從小就不在學業(yè)上”,理解不準確。D項,“從一開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理念”與文不符。)
13.從題干看,這篇文章的答案涉及全文內容,關鍵是要善于梳理概括。從第四到第六段概括出他是雜家也是通家,從第七和第八段概括出他在搶救文物方面的貢獻,文章的最后兩段偏重寫其為人處世。
①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雜家也是通家,關注社會底層的文娛活動,不僅僅停留在“玩”的層面,還進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發(fā)展;②在搶救文物方面,為保護民族文物竭盡心力,收藏廣泛,最終卻散盡藏寶;③在為人處世方面,生活簡樸,為人淡泊,待人熱情,重感情。
14.從文章中啟功先生對王世襄先生的評價——“玩物”是“研物”,許多被人看作是玩物的東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艱深的學問。從文中寫王世襄先生的研究成果看,后一句話是王世襄的自謙之語,同時說明他的玩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玩。
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對玩投入極大熱情,在玩的過程中可以總結知識,凝聚智慧,而如果沒有這樣的知識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謙之語,也是自得之言。這兩句話表明王世襄專注于不被一般人認可的“學問”,卻樂此不疲,很有收獲。
15.答題時可從“學問與樂趣”“藏與散”這兩組關系中任選一組進行探討分析,既可結合文章知識進行分析探討,也可聯(lián)系已有知識進行分析。
(1)學問與樂趣。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做學問的動力,帶
著興趣去做學問,那么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還能獲得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的樂趣;②在做學問的過程中,樂趣能產生強大動力,可以化苦為甘,使做學問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為有益的探索過程;③一個人學問成就的大小,往往與他在其中感受到的樂趣大小成正比。
(2)藏與散。①對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暫時的,散是必然的,藏與散是收藏過程中的一對矛盾;②藏是珍愛,也是保護,但并不是個人在物質上的占有;③散是對藏品進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會,讓更多人了解其價值,由此可以傳承文化;④人對喜愛的東西應該懂得珍愛,藏時竭盡心力,也應該懂得與人分享,散時散得灑脫。
三、作文(40分)
例文
村莊的繁花似錦,需群體意識共勉
隨著中國對貧困地區(qū)的脫貧攻堅,中國農村在迅速的發(fā)展。不可否認,當今的中國農村還存在著問題,農村群體的愚昧和村莊逐漸消失,成為農村的關鍵詞。
中國的農村一般是群聚生活。街坊鄰居都是熟人,正如費孝通所提及的“熟人社會” 。也許你會想既在熟人社會,愚昧指文化程度低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隨著中國農村的發(fā)展,愚昧仍在,中國的村莊逐步消失,這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愚昧在這里講的是群體的愚昧,一個農村里群體的形象思維與固定式意識。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里談到群體是靠形象思維的,群體的智力是泯滅的。群體的思維是單一的,不多元化的。一旦有某個人的思想生成,它便暗示性的侵入群體中的個人。正因如此的群氓,導致在中國面對村莊發(fā)展時,會有集體的統(tǒng)一性,使村莊快速轉型,即消失。村莊變成了時利性的城鎮(zhèn),城市、村民變成了時利的市民。村莊的文化底蘊便被群氓的時利意識狠狠地埋葬在腳下。
但我們從未放棄過拯救這些現(xiàn)象,中國的力量始終都在。古斯塔夫.勒龐說過:一個最好的方法去改變民族是在保持其完整美好時,采用不動聲色的方法一點一點的使這個民族改革。我想村莊也是如此,不能一味的去對這個村莊轉型發(fā)展。而不顧及它的文化價值、底蘊。我們該做的是喚醒群體的形象思維,打破群體意識模式。去更好地促進中國村莊的進步。在尼采看來,人生的智慧之路有三個時期,合群時期,沙漠化時期,創(chuàng)造時期。中國村莊通向智慧之路,也許也符合這三個時期。中國村莊在合群時期應去保留他的相似點去磨合;而在沙漠時期應該去發(fā)現(xiàn),挖掘其不同點。多樣性與文化價值去傳承發(fā)揚;最后在創(chuàng)造時期去結合其村莊本身的特色文化價值去與改革發(fā)展的道路充分有機的鏈接,去創(chuàng)造與時代氣息相符,又與文化底蘊相傳承的村莊。
我們應全力以赴去打破群體的愚昧,去創(chuàng)造每一個應不一樣的村莊。莫讓中國村莊成為一盞盞規(guī)格相同的路燈在大地上閃光,而讓其成為一顆顆散發(fā)各異光芒的繁星,閃耀在璀璨的夜空中。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