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知識梳理
一、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xiàn)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促織》是其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二、字詞梳理
(1)促織:蟋蟀的別名。
(2)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號(1426-1435)。
(3)尚:崇尚、喜好。
(4)促織之戲:斗蟋蟀的游戲。
(5)西:這里指陜西。
(6)華陰令:華陰縣縣令。華陰縣。明代屬西安府,治所在今陜西華陰。
(7)進:進奉。
(8)才:有才能。這里指勇猛善斗。
(9)責:責令。
(10)里正:里長。里,古代基層行政組織。
(11)游俠兒:這里指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的年輕人。
(12)昂其直:抬高它的價錢。直,價值、價錢。
(13)居為奇貨:儲存起來、當作稀奇的貨物(等待高價)。居,囤積、儲存。
(14)里胥:管理鄉(xiāng)里事務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
(15)假此科斂丁口:借此向百姓攤派(進貢蟋蟀的)有關費用。假,憑借、利用。科斂,攤派、征收。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滿十六歲男子稱口。
(16)操童子業(yè):意思是,正在讀書,準備考秀才。操,從事。童子,童生。科舉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大小,都稱為“童生”。
(17)售:賣出。這里指考取秀才。
(18)迂訥: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辭。
(19)薄產累盡:微薄的家產逐漸耗盡。累,積累。
(20)裨益:補益。
(21)敗堵:殘破的墻垣。
(22)靡計不施,迄無濟:什么辦法都用上了,最終也沒有成功。靡,無。迄,最終。濟,成功。
(23)款:款式,規(guī)恪。
(24)宰嚴限追比:縣令嚴定期限,按期査驗追逼:追比,舊時地方官限期交稅、交差等,過期以杖責、監(jiān)禁等方式繼續(xù)追逼。
(25)流離:形容液體濕淋淋地往下滴的樣子。
(26)行:做,從事。
(27)能以神卜:能夠憑借神力占卜。
(28)具資詣問:準備好錢財前去詢問。具,準備,詣,到、前往。
(29)紅女白婆:紅裝的少女。白發(fā)的老婆婆。
(30)藝香:點燃香。
(31)祝:禱告。
(32)翕辟:開合。翕,合。辟,開。
(33)竦立:恭地站著。
(34)無毫發(fā)爽:沒有絲毫差失。爽,差失、不合。
(35)納:貢獻,繳納。
(36)食頃:一頓飯的功夫,形容時間很短。
(37)蘭若寺:寺廟。梵語“阿蘭若”的省稱。
(38)青麻頭:蟋蟀品名。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也都是上品蟋蟀的名稱。
(39)得無:莫非。
(40)所:處所,地方。
(41)逼似:非常相似。逼,非常。
(42)有古陵蔚起:有古墳草木濃密而隆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
(43)蹲石鱗鱗:蹲踞著的一塊塊石頭像魚鱗排列。
(44)冥搜:盡力搜索。
(45)趁:追逐。
(46)躡跡披求:跟隨(蛤蟆的)蹤跡,撥開(從草)尋求。躡,追隨。披,撥開。
(47)掭:輕輕撥動。
(48)審視:仔細察看。
(49)雖連城拱璧不啻也:即使價值連城的寶玉也比不上它。拱壁。大壁,指極為珍貴的東西。啻、止。
(50)土于盆而養(yǎng)之:用盆裝上土來養(yǎng)它。
(51)蟹白栗黃:蟹肉和栗實,指蟋蟀吃的精飼料。
(52)塞:充抵。
(53)發(fā):打開。
(54)斯須:一會兒。
(55)業(yè)根:禍種,惹禍的東西。業(yè)、惡業(yè),造成惡果的言語行為等。
(56)而翁:你父親。而,你。
(57)算:算賬,追究。
(58)被:覆蓋。
(59)搶呼欲絕:頭撞地,口呼天,兒乎要絕命,形容十分悲痛。
(60)向隅:面對著墻角(哭泣)。
(61)不復聊賴:不再有所指望,意謂因絕望而精神郁悶。聊賴,依賴,指望。
(62)藁葬:用草席裹著尸體埋葬。
三、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價值。
2.手裁舉:通“才”,剛剛。
3.兩股間膿血流離:“離”通"漓",淋漓。
4.翼日進宰:通“翌”,第二天。
5.蟲躍去尺有咫:通“又”,再。
6.而高其直:通“值”。
7.牛羊蹄躈各千計:通“噭”。
8.而翁歸:通“爾”,你的。
9.如被冰雪:通“披”,覆蓋。
四、一詞多義
1.進
(1)以一頭進:進獻。
(2)徑進以啄:前進。
2.逼
(1)雞健進,逐逼之:逼近。
(2)與村東大佛閣逼似:極。
3.故
(1)此物故非西產:本來。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4.然
(1)然睹促織:然而。
(2)儼然類畫:……的樣子。
(3)成然之:以……為然,認為……是對的。
5.籠
(1)得佳者籠養(yǎng)之:用籠子。
(2)籠歸:用籠子裝。
6.責
(1)因責常供:要求,責令。
(2)令以責之里正:索要,索取。
(3)每責一頭:索要,索取。
(4)以塞官責:責任,差使。
(5)受撲責時:責罰。
7.靡
(1)靡計不施:無,沒有。
(2)蟲盡靡:倒下。
8.顧
(1)成顧蟋蟀籠:回頭看。
(2)徘徊四顧:看,環(huán)視。
(3)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只是,但是。
9.發(fā)
(1)竊發(fā)盆:打開。
(2)探石發(fā)穴:掏。
(3)無毫發(fā)爽:古長度單位,十毫為發(fā),極言少。
10.售
(1)久不售:考試中第,考取。
(2)亦無售者:買。
11.歲
(1)歲征民間:每年。
(2)成有子九歲:年齡。
(3)不終歲:年。
12.令
(1)令以責之里正:縣令。
(2)急解令休止:使,讓。
13.上
(1)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上級。
(2)上于盆而養(yǎng)之:放置。
(3)上大嘉悅:皇上。
14.益
(1)死何裨益:好處。
(2)成益愕:更加。
15.擲
(1)簾內擲一紙出:拋,扔。
(2)蟲躍擲徑出:騰躍。
16.異
(1)宰以卓異聞:與眾不同。
(2)成述其異:奇特本領。
17.過
(1)裘馬過世家:超過。
(2)未必不過此已忘:用過。
18.強
(1)乃強起扶杖:勉強。
(2)少年固強之:迫使。
19.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適應。
(2)中繪殿閣:當中。
20.信
(1)宰不信:相信。
(2)信夫:確實。
21.尚
(1)宮中尚促織崇:尚,愛好。
(2)蟲宛然尚在:還,仍然。
五、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作狀語
(1)歲征民間:每年。
(2)得佳者籠養(yǎng)之:用籠子。
(3)早出暮歸:在早上、在晚上。
(4)取兒藁葬:用草席(裹)。
(5)日與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釋:用力。
(7)民日貼婦賣兒:每天。
(8)時村中來一駝背巫:這時。
2.名詞活用作動詞
(1)試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上于盆而養(yǎng)之:裝、放置。
(4)兒涕而去:流著淚。
(5)自名“蟹殼青”:命名。
(6)細疏其能:陳述。
(7)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8)裘馬過世家焉:穿著皮衣,騎著馬。
(9)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受窮,變富。
(10)仙及雞犬:成仙。
(11)詔賜撫臣名馬衣緞:皇帝傳達命令。
(12)大喜,籠歸:用籠子裝。
3.使動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輒傾數(shù)家之產:使……傾盡/竭盡。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搏。
4.意動用法
(1)成然之:認為……是對的。
(2)成以其小,劣之:認為……劣/差。
(3)益奇之:認為……奇特。
5.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薄產累盡:賠盡。
(2)近撫之:靠近。
(3)有華陰令欲媚上官:獻媚,巴結。
6.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蟹白栗黃:白肉;黃粉。
(2)成述其異:奇特的本領。
7.動詞作狀語
啼告母:哭著。
8.同義復詞(同義連用)
(1)里胥猾黠:狡猾。
(2)死何裨益:益處。
(3)填塞門戶:充滿,門口。
(4)唇吻翕辟:嘴唇。
(5)急逐趁之:追趕。
(6)蟲躍擲徑出:跳躍。
(7)不復聊賴:依賴、寄托。
(8)自增慚怍:慚愧。
(9)急解令休止/更無休止:停止。
(10)僵臥長愁:向后倒下,躺。
(11)百計營謀不得脫:謀求。
六、古今異義
1.游俠兒。 古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的人。
今義:行俠仗義的人。
2.少年。 古義: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
今義:十二歲到十六歲這一時期。
3.久不售。 古義:考取。
今義:賣。
4.無出右者。 古義:在上,古代以右為尊。
今義:右,與左相對。
5.戶口。 古義:老百姓。
今義:戶籍。
6.童子。 古義:童生,科舉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大小,都稱為“童生”。今義:是指未成年的人。舊時把十四歲以下的男性稱做童子。
7.涕。 古義:眼淚鼻涕。
今義:鼻涕。
七、文言句式
1.歲征(之于)民間:省略介詞于的介后:歲于民間征。
2.此物故非西產:判斷句。
3.試使(之)斗而才,因責(之)常供。令以(之)責之(于)里正:省略句。
4.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被動句。
5.百計營謀不能脫(之):省略句。
6.杖至百:被動句。
7.問者爇香于鼎:介后,于鼎爇香。
8.成妻納錢(于)案上:省略句。
9.焚拜如前人:介后:如前人焚拜。
10.非字而畫:并列復句。
11.歸以(之)示成:省略句。
12.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耶?:莫非……嗎?
13.絕無蹤響:主謂倒裝句。
14.見有蟲伏(于)棘根。遽撲之,入(于)石穴中。:省略句、介后:以尖草掭之。
15.上于盆而養(yǎng)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狀語后置,于盆上。
16.既而得其尸于井:介后:于井得其尸。
17.喜置榻上:狀語后置,省略介詞“于”,于榻上喜置。
18.覆之以掌:介后:以掌覆之。
19.見蟲伏壁上:省略介詞于的介后:見蟲于壁上伏。
20.村中少年好事者:定語后置。
21.因合納(之于)斗盆:省略句。
22.急解(之)令(之)休止(?。?/span>:省略句。
23.掇置(之于)籠中:省略句。
24.翼日進(之于)宰:省略句。
25.(其妻)折藏之,歸以(之)示成:省略句。
26.假此科斂(于)丁口:省略句。
八、參考譯文
在明朝宣德年間,皇室愛好斗蟋蟀的游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征收蟋蟀。這東西本來不是陜西出產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只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斗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于是責令他經常供應??h官又把供應的差事派給各鄉(xiāng)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喂養(yǎng)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xiāng)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產。
縣里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沒有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里,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shù)腻X,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么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希望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背擅J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墻腳下。荒草叢里,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縣官嚴定限期,催促追逼,成名在十幾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覆去只想自殺。
這時,村里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兇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求神。只見紅顏的少女和白發(fā)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里,只看見暗室拉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兩次。巫婆在旁邊望著空中替他們禱告,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在說些什么。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著殿閣,就像寺院一樣;(殿閣)后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只青麻頭蟋蟀伏在那里;旁邊有一只癩蛤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看了一陣,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畫著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紙片折疊好裝起來,回家后交給成名看。
成名反復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跑,只見一塊塊石頭,好像魚鱗似的排列著,真像畫中的一樣。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zhèn)榷毬犚幻媛?,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視力、聽力都用盡了,結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他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只癩蛤蟆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蛤蟆(已經)跳入草中。他便跟著癩蛤蟆的蹤跡,分開草叢去尋找,只見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蟋蟀跳進了石洞。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里,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珍貴,裝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愛護得周到極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縣里去繳差。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著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算賬!”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不久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著墻角流淚哭泣,茅屋里沒有炊煙,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再也沒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悲傷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fā)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只蟋蟀仿佛還在。他高興地動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聲就跳走了,跳得非??臁K檬终迫フ肿∷?,手心空蕩蕩地好像沒有什么東西;手剛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過墻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東張西望,四下尋找,才看見蟋蟀趴在墻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來回尋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這時)墻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細看它,形狀像螻蛄,梅花翅膀,方頭長腿,從神情上看是促織的優(yōu)良品種。他高興地收養(yǎng)了它,準備獻給官府,但是心里還很不踏實,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著讓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樣。
村里一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養(yǎng)著一只蟋蟀,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沒有一次不勝的。他想留著它居為奇貨來牟取暴利,便抬高價格,但是也沒有人買。(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yǎng)的蟋蟀,只是掩著口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并放著的籠子里。成名一看對方那只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fā)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斗,但成名心想養(yǎng)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么用處,不如讓它斗一斗,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放在一個斗盆里。小蟋蟀趴著不動,呆呆地像個木雞,少年又大笑。(接著)試著用豬鬣撩撥小蟋蟀的觸須,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撩撥了它好幾次,成名的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沖,于是互相斗起來,騰身舉足,彼此相撲,振翅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豎起須,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斗。小蟋蟀抬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像給主人報捷一樣。成名大喜,(兩人正在觀賞)突然來了一只雞,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嚇得(站在那里)驚叫起來,幸喜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強健有力,又大步地追逼過去,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著頭,到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小蟋蟀已蹲在雞冠上用力叮著不放。成名越發(fā)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敗了。又試著和雞斗,果然和成名所說的一樣。于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細地敘述了它的本領。到了宮里后,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與(小蟋蟀)斗過了,沒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jié)拍跳舞,(大家)越發(fā)覺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h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變成一只蟋蟀,輕快而善于搏斗。到這時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殿閣,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身穿輕裘,騎上高頭駿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還闊氣。
我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zhí)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挥谐擅@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洋洋。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時,哪里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巡撫、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九、段落分析
《促織》是按事物發(fā)展的自然順序記敘的,情節(jié)曲折多變,故事完整。本篇小說從總體看是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部分記敘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異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評論?!读凝S志異》在小說后面常有作者對所寫的人和事作出的評價,是作品的附帶部分??梢愿爬?/span>“征蟲,覓蟲,卜蟲,失化斗蟲、獻蟲,評蟲”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背景:禍患起于宮廷,為滿足宮中斗蟋蟀之樂而“歲征民間”,一頭促織會帶來“輒傾數(shù)家之產”的后果。圍繞著征集促織,充分地表現(xiàn)了官府的貪鄙,“游俠兒”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簡要交代為全文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開端:寫成名因繳不上促織而遭受的痛苦。
本段先點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業(yè)敗落,“薄產累盡”。面對征促織,他既“不敢斂戶口”,又“無所賠償”,形勢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無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轉側床頭,惟思自盡”。這部分概寫故事發(fā)端,點出成名因“征促織”而遭受的苦難,同時表現(xiàn)出他“迂訥”、忠厚的性格。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發(fā)展:寫求卜得蟲為成名一家?guī)斫饷摽嚯y的希望。
“求神問卜”是在無望中尋求生路?!澳芤陨癫贰钡呐拙褂小暗廊艘庵惺拢瑹o毫發(fā)爽”的靈驗,引出成妻問卜,由此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問卜得圖為再度捕捉促織提供了線索。
成名得畫,按圖苦搜,終獲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責”,解脫苦難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層波瀾趨向平息。
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寫成名得蟲、失蟲和再得異蟲(成子化蟲)。
“失蟲”是又一新的波瀾。獲蟲的喜悅和對蟲的珍愛,為成子的誤斃促織作了襯筆。“兒懼”,母親的驚恐,說明事關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語,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從失促織到失愛子是情節(jié)的深入發(fā)展,加強了故事的悲劇色彩。成子投井自殺的悲劇,其原因不過是斃一蟋蟀,這充分反映了官府貪暴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之深。行文至此,著意寫出成名夫婦的感情變化:由驚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兒”,得尸于井又“化怒為悲,搶呼欲絕”,然后又轉入深深的憂慮(“相對默然,不復聊賴”)。這驚、怒、悲、憂的一系列感情變化,更增強了悲劇氣氛。待發(fā)現(xiàn)愛子“氣息然”,又陷入更深的焦慮。“忽聞門外蟲鳴”是情節(jié)的又一轉折,出人意外,追尋之下得小蟋蟀。在此寫了小蟋蟀的形狀: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寫了它動作的迅捷、飄忽;又寫了“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對成名似乎有感情,以此表示促織的異乎尋常,暗與成子化身促織相呼應。
小說接著細寫小促織斗勝強敵“蟹殼青”與雞口脫險,顯示了小促織的超凡本事,故事達到了高潮。
小說以夸張手法與細節(jié)描寫來顯示促織的才能。寫促織的善斗,采用了襯托與對比的手法。“蟹殼青”的斗無不勝、“龐然修偉”,與成名的促織“伏不動,蠢若木雞”形成對比,給人造成一種小蟲怯懦無能的印象,加強了緊張氣氛。然后情況一變,小蟲“暴怒,直奔”,“騰擊”“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這一系列動作展示了小促織的勇敢善斗,少年從“笑”到“駭”的表現(xiàn)又從側面作了渲染。然而在這時,又掀起波瀾:雞的出現(xiàn)和“徑進以啄”,形成極其危急的情勢,而小蟲以其機敏出人意料地將雞制伏,進一步以夸張筆法顯示了促織的神奇本領。
第五部分:(第8段),故事的結局:成名因禍得福。
成名獻促織,宮中試斗進一步展示了小蟲非凡的才能(不只善斗,且能聞樂起舞),成名因得厚賞而巨富。成子復蘇之后“自言身化促織”的交代點明了神異促織的來歷,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與神奇色彩,同時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劇性。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殺后還要魂化促織以供玩賞,方能解脫一家的苦難,這就更加表現(xiàn)出所受迫害之深,對荒淫殘暴的封建統(tǒng)治者是一個有力的抨擊。這一喜劇結尾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第六部分:(第9段),作者的評語。
“異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齡對故事所作的評論,這也是筆記小說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評語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段評論主要有三點:第一,從官貪吏虐追溯到天子宮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寄諷諫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貧一富說明是“天將酬長厚者”,反映了“善惡有報”的宿命論思想;第三,針對撫臣、令尹蒙受促織“恩蔭”,證實“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的說法,生動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遷發(fā)跡是建立在百姓苦難之上的,在此作者抒發(fā)了憤懣不平之感。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