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易混點30?古代中國和古代西方的人文思想
錯因歸納:不能正確認識古代中國和西方的人文思想在人的基本屬性、批判的觀念、人的存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釋疑解惑
1.相同點:都肯定人的價值,承認人生存對于社會發(fā)展的積極意義。
2.不同點
(1)對人的基本屬性認識不同:儒家將社會道德性作為人的基本屬性,強調(diào)人的價值體現(xiàn)在社會關系中,比如國家、家庭等。西方人文主義將自然屬性作為人的本質,強調(diào)個人的獨立、自由和享樂。
(2)批判的觀念不同:中國的儒家思想極力維護君主專制,對君主“仁政”的要求,也是其維護君主專制的一部分。而西方人文主義反對一切限制人發(fā)展的因素,包括教會、君主等等。
(3)對人的存在方式認識不同:中國的儒家思想中的人是一個群體的概念,否定個人人格和尊嚴的合理性。西方人文主義突出獨立的個人存在的價值,肯定人作為個體不同于他人和社會的合理性。
真題突破
1.(2017·上海高考·4)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將儒家“仁”的觀念升華為“仁政”學說,提出( )
A.重義輕利 ?????B.民貴君輕 ???????C.天人感應 ??????D.正心誠意
【答案】B
【解析】儒家主張義重于利,“重義輕利”出自《論語·里仁》中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故A項錯誤;民貴君輕,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貴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故B項正確;“天人感應”學說是西漢董仲舒為宣揚“君權神授”而提出的,故C項錯誤;正心誠意是儒家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境界,出自《禮記·大學》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故D項錯誤。
2.(2016·浙江文綜·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異,也有相當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人的道德自覺”和“有益于人類、培養(yǎng)善人”的思想即屬于后者。下列學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學派 ??????②墨家學派 ③斯多亞學派 ?????④智者學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答案】A
【解析】儒家學派主張“仁”,注重德性,孔子從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符合材料中的主張,故①正確;墨家學派提出的“兼愛”、“非攻”、“尚賢”等一系列主張都貫穿著講求實際功利的精神,與材料中主張不符,故②錯誤;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斯多亞學派埋頭苦干,為人類謀幸福,履行社會義務,為
社會而生,有益于人類,適宜于培養(yǎng)善人,故③正確;智者學派追求功利,忽視道德,與材料主張不符,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
3.(2015·山東文綜·13)《尚書·酒誥》云:“人無于水監(jiān)(照鏡子),當于民監(jiān)。”這句話體現(xiàn)的思想是( )
A.兼愛尚賢 ?????B.主權在民 ??? C.以民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C
【解析】兼愛尚賢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體現(xiàn)的是儒家思想,故A項錯誤;主權在民,強調(diào)的是民主思想,而題干強調(diào)的是民本思想,故B項錯誤;依據(jù)題干材料“人無于水監(jiān)(照鏡子),當于民監(jiān)”可知,人不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應該以民間的反映當作鏡子照照自己的作為,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故C項正確;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體現(xiàn)的是儒家思想,故D項錯誤。
4.(2011·廣東文綜·12)“夫仁政,必自經(jīng)界(土地的分界)始,……經(jīng)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孟子的這段話認為( )
A.輕徭薄賦是實施仁政的手段?????????B.均貧富是實施仁政的障礙
C.解決土地問題是實施仁政的前提 D.貴民輕君是實施仁政的途徑
【答案】C
【解析】解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孟子這句話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從劃分、確定田界開始。田界劃分正確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祿標準,就可輕而易舉地辦妥了?!睆牟牧弦馑忌峡?,孟子的主張主要解決“田界”即土地問題,并沒有涉及到“輕徭薄賦”、“均貧富”、“貴民輕君”等問題故排除A、B 、D三項,故選C項。
5.(2012·海南卷歷史·2)儒家經(jīng)典強調(diào):“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段話體現(xiàn)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禮法并重 ???????D.禮治為先
【答案】B
【解析】題干中反映的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有關施政中君民關系的論述,其認為統(tǒng)治者能做到“禮、義、信”則民治,因此,B項正確;A項是儒學思想可以體現(xiàn)的,但與題意不符,如民貴君輕、君舟民水;C項是荀子觀點,題干無從反映;D為孔子思想,題干也無從反映。
6.(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倫在詩中寫道:“作惡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貧窮;但是,我們不愿意把我們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遠存在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睋?jù)此可知,梭倫( )
A.反對奴隸制度 ????????????????????B.主張權利平等
C.抨擊貧富差別 ????????????????????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與財富,并未體現(xiàn)梭倫反對奴隸制度,且梭倫反對的是債奴制而并非整個奴隸制度,故A項錯誤;材料主要討論道德與財富,并未體現(xiàn)權利平等,且結合所學可知梭倫推行財產(chǎn)等級制,并不主張權利平等,故B項錯誤;梭倫提出貧富差別并非為了抨擊它,其意在強調(diào)道德比財富更重要,故C項錯誤;根據(jù)“我們不愿意把我們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遠存在的”可知梭倫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財富,說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項正確。
7.(2017年新課標全國Ⅰ卷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紀廣為流傳的希臘神話中,諸神的形象和性情與人相似,不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還爭權奪利,沒有一個是全知全能和完美無缺的。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識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
C.理性占據(jù)主導地位 ????????????????D.神話的影響隨民主進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公元前9至前8世紀廣為流傳的希臘神話”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識并不淡薄,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諸神的形象和性情與人相似,不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還爭權奪利”可知,希臘諸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說明其宗教神話具有樸素的人文思想,來源于傳統(tǒng)文化,故B項正確;理性占據(jù)主導地位應是在近代的啟蒙運動之后,與題干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雅典民主政治進程開始于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
8.(2016·新課標全國Ⅲ卷文綜·32)古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而遭到主神宙斯嚴厲懲罰的故事,劇中借普羅米修斯之口說:“說句老實話,我憎恨所有的神。”該劇深受雅典人的喜愛。這反映出當時雅典人( )
A.宗教意識淡薄 ????????????????????B.反對神靈崇拜
C.注重物質生活 ????????????????????D.強調(diào)人的價值
?
【答案】D
【解析】雅典人喜愛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并不能說明雅典人宗教意識淡薄,故A項錯誤;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講述的就是神話故事,因此不能反映當時雅典人反對神靈崇拜,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雅典人喜愛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屬于精神享受,故C項錯誤;根據(jù)“為人類盜取火種”、“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對神、重視人,具有
人文精神,而這受到雅典人的喜愛,說明當時的雅典人更強調(diào)人的價值,故D項正確。
9.(2009·廣東歷史·15)古希臘人將神塑造為生動逼真的人的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古希臘的( )
A.民主思想 B.無神論思想 ????
C.科學思想 D.人文主義思想
【答案】D
【解析】人文主義指社會價值取向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注重強調(diào)維護人性尊嚴,簡單說就是以人為本。古希臘人將神塑造為生動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這顯然是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
模擬突破
1.在古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神與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只不過神青春常駐、最有智慧和最為健美而已。這反映出古希臘( )
A.人本主義精神缺失 B.重視人自身的價值
C.文明開化程度較低 D.忽視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
【答案】B
【解析】根據(jù)題目中“神與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說明古希臘時期重視人文精神、重視人的價值,并非缺失,故A項錯誤;根據(jù)前面的分析,故B項正確。文明的開化與文化的發(fā)展等方面有關,人文主義精神屬于文明開化程度較高的表現(xiàn),故C項錯誤;根據(jù)題意,古希臘神話人物來源于現(xiàn)實中的人,說明了古希臘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故D項錯誤。
2.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將軍在其歷史名著《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 中,不讓歷史學留有宗教神學和神仙鬼怪的蹤跡,他熱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點來解釋說明人的政治行為和事件進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見修昔底德的歷史意識( )
A.具有樸素的人文主義精神
B.專注于歷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
C.立足于希臘民主政治基礎之上
D.被束縛在片面的戰(zhàn)爭觀之中
【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目中“熱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點來解釋說明人的政治行為和事件進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故選A項。B項表述服務于A項,是A項表述的具體表現(xiàn),排除;題目中并未提到雅典民主政治對修昔底德的影響,故C項錯誤;并未體現(xiàn)修昔底德的戰(zhàn)爭觀的片面性,故D項錯誤。
3.儒家崇尚知仁行義的謙謙“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財、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則以循名責實、公正無私的“鐵腕”實行者為道德極峰。這說明先秦士子( )
A.提倡政治參與意識 B.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
C.主張規(guī)范倫理道德 D.講究胸懷寬容博大
【答案】B
【解析】材料體現(xiàn)了儒、墨、法三家對士子的道德規(guī)范,而非入仕的政治參與意識,故A項錯誤,B項正確。倫理道德思想是儒家主張,故C項錯誤;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張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胸懷寬容博大的特點,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項錯誤。
4.儒家學說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以下言論能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答案】C
【解析】“民為貴”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濃重的等級觀念,A項顯然不合題意;“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滅人欲”,B項不合題意;D項反映了心學的“致良知”思想,也是不合題意。
5.有學者贊揚孟子“提倡民權,為孔子所未及焉”。該學者贊揚孟子的主要依據(jù)是( )
A.提出“民貴君輕”和“仁政”
B.被尊稱為“亞圣”
C.在倫理觀上主張“性本善”
D.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從材料中“為孔子所未及焉”是指孟子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主要是指發(fā)展了“仁”的思想,即孟子主張“仁政”,進一步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6.(2019·天津五校聯(lián)合模擬)汪太賢在《人文精神與西方法治傳統(tǒng)》中說:西方社會是在“人的發(fā)現(xiàn)”時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時又是在“人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這段話意在強調(diào)( )
A.“人的發(fā)現(xiàn)”的作用
B.人文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C.法治社會的重要意義
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響
【答案】A
【解析】從材料中西方社會人文精神和法治出現(xiàn)的過程,可知都突出了“人的發(fā)現(xiàn)”的作用,故A項正確。
7.(2019·新疆烏魯木齊模擬)伯利克里在比較雅典與斯巴達的差異時說:“我們愛好智慧,但不會就此變得柔弱;我們熱愛藝術,但不做過度的炫耀?!睈酆谩爸腔邸焙汀八囆g”反映出當時的雅典人( )
A.擺脫了宗教的束縛 ? B.重視人的價值
C.比較關注物質生活 ? D.反對崇拜神靈
【答案】?B
【解析】伯利克里時期,宗教在雅典仍有很大影響,故A項錯誤;雅典人愛好智慧、熱愛藝術,體現(xiàn)了古代雅典人文主義的思想,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精神文化領域,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崇拜神靈,故D項錯誤。
8.(2019·重慶巴蜀中學月考)據(jù)統(tǒng)計《詩經(jīng)》中有大量描寫并贊美愛情的詩歌,例如《關雎》、《蒹葭》等篇。而同時代的西方,智者學派也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題。據(jù)此可知,軸心時代東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
A.仁愛至上 ?B.人文關懷
C.強調(diào)民本 ?D.批判懷疑
【答案】B
【解析】《詩經(jīng)》贊美愛情,智者學派重視人的價值,體現(xiàn)的都是人文關懷,故B項正確。
9.(2018·湖北黃岡調(diào)研)普羅泰格拉被視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曾經(jīng)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義、美德應該屬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對人有好處時才能存在,才是真理?!逼樟_泰格拉闡述的核心思想是( )
A.闡釋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則
B.客觀評價了法律對城邦的重要作用
C.肯定人在城邦體制中的重要地位
D.強調(diào)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機結合
【答案】 C
【解析】材料“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屬于所有的人”“……只有對人有好處時才能存在”肯定了人在城邦體制中的重要地位,故C項正確。
10.(2019·河南鄲城模擬)在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面對著不可抗拒的力量,沒有屈服,即使只需說一句表示屈服的話就可以獲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讓。這類神話構成了古希臘悲劇的主題,并成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此可知,古代希臘(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壓制
B.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人文精神
C.民眾厭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話觀念逐步得到了強化
【答案】 B
【解析】材料“面對著不可抗拒的力量,沒有屈服,即使只需說一句表示屈服的話就可以獲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讓”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故B項正確。
11.(2019·廣東肇慶調(diào)研)哲學家普羅泰格拉在其著作《論神》中說:“我不能斷定神是否存在,認識神障礙眾多,第一是對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暫?!苯Y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羅泰格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離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見,古代雅典( )
A.人文主義思想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
B.公民個人自由受到嚴格限制
C.人們心中神的地位至高無上
D.統(tǒng)治階級利用神權來鞏固統(tǒng)治
【答案】 A
【解析】 普羅泰格拉的觀點不受認同,說明人文主義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故A項正確。
12.(2018·湖南長郡中學六模)古羅馬修建的格羅塞姆競技場運用希臘古典柱式的實踐使他們領悟到層層柱式建筑立面的妙處:建筑經(jīng)分割而顯得秀巧,它可使人在龐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親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羅馬的建筑( )
A.反映了羅馬帝國的廣闊和等級森嚴
B.彰顯了古羅馬的人文主義精神
C.體現(xiàn)了羅馬繼承希臘遺產(chǎn)的虔誠
D.說明了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殘忍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建筑經(jīng)分割而顯得秀巧,它可使人在龐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親切而悠然自得”說明古羅馬建筑要讓人感到親切,古羅馬的建筑力圖讓人感到親切,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故B項正確。
13.(2018·蘇北四市調(diào)研)面對戰(zhàn)國時期社會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發(fā)自每個人內(nèi)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讓、尊敬、畏懼的良知良能上。為此,該思想家主張( )
A.“知行合一” B.施政用“仁義”和“王道”
C.實行“仁政” D.以“兼愛”消除親疏貴賤
【答案】C
【解析】A項是明朝王陽明提出的,故A項錯誤;B項是荀子的主張,他主張“性本惡”,故B項錯誤;孟子主張“性本善”,還主張實行“仁政”,故C項正確;D項是墨子的主張,與題干強調(diào)的內(nèi)容不符,故D項錯誤。
14.有學者評論古代某思想家說:“孔子論政,以仁為主?!衅浣潭l(fā)為‘仁心’‘仁政’之論……以為仁、義、禮、智四德,皆由人類天賦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引申發(fā)展而成。故‘人皆可以為堯舜’,而仁心乃人類所共有。”該思想家應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
【答案】A
【解析】首先通過題干中的“承其教而發(fā)為‘仁心’‘仁政’之論”“仁、義、禮、智四德”,就可以判斷出是孟子“仁政”的思想,是對孔子“仁”的思想主張的繼承和發(fā)展,故選A項。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