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在偷偷愛著你。
你永遠不會知道,愛你的人,愛你有多深。
你可能一輩子也想象不到——他們,到底付出了多少?
因為愛,他們?yōu)槟闱f萬遍。
?01?
精神空巢老人,
被時代拋棄的父母
故事的開始,一個兩鬢斑白的老人,坐在兩個年輕的面試官面前求職。
老人談吐不凡,一聽就知道是知識分子,可他求取的職位卻不是什么“高職”,而是一個打雜跑腿的實習生。
?
面試官聽后疑惑不解,為什么老人要面試這樣一個職位呢?
?
隨后,老人開口緩緩道明真相:因為過時,他不被女兒需要了。
女兒簡單的一句:“我又不是小孩了,我能照顧好自己”,父親就沉默了。
又一句:“以后沒事啊,你就不用特地來一趟了”,他的關心就被拒之門外了。
視頻中,有一句很戳心的話,老父親說:
“小時候啊,她總夸我是超人,現(xiàn)在啊,女兒長大了,不需要爸爸這個過時的超人了。”
因此,他決定求職,是想跟著時代進修一下,更加理解女兒的世界,做回“超人爸爸”。
看了視頻莫名的心酸,除了為如山的父愛感動,還為這類“過時父母”難過。
他們就是精神上的空巢老人,即使能與子女相伴,但卻與時代脫了節(jié)。
與孩子之間有了認知層上的鴻溝,不能理解孩子那個“新奇”、“古怪”、“高科技”的世界,漸漸的和孩子之間沒了共同語言。
他們的世界,比悲傷更悲傷,比孤獨更孤獨。
這種悲傷和孤獨是雙重的:
一面被大時代拋棄的慌亂,一面被小家庭“嫌棄”的心寒。
?02?
父母不是不努力,
他們只是老了
好多時候,我們?nèi)滩蛔÷裨垢改福?/span>
連簡單的微信、支付寶都不會用;
一不小心,就會用壞空調(diào)和洗衣機;
明明上網(wǎng)就可以買的東西,非要大老遠去實體店買。
很多時候,真的不是父母不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是世界發(fā)展變化太快了,他們真的有心無力。
前幾天,朋友打電話聊到她的母親,講到了這樣一件小事:
家里小孩生病了,母親火急火燎帶孩子去醫(yī)院,忘了帶錢包,她說給母親微信轉(zhuǎn)賬,母親卻尷尬的說不會用,然后,只能打電話托人去醫(yī)院給母親送錢。
朋友說自己曾經(jīng)教過母親用微信,可是母親記憶力不好了,當時學會了,轉(zhuǎn)身就忘了,又不敢輕易求助陌生人,因為害怕被欺騙。
像這樣的老人還有太多,他們不是不去學習,只是他們會遺忘,更重要的是,人老了,對新事物容易產(chǎn)生恐懼感。
再厲害的超人,也會被歲月奪取超人的能力,對新生事物望而卻步。
馬薇薇曾在《奇葩說》上就講到了父親的這種恐懼:
父親是海歸,還是理工科博士,可謂不折不扣的高知分子,可是他卻不敢用電腦,生怕把女兒的電腦用壞了。
說道這里,馬薇薇潸然淚下,她或許從未看到過這樣“膽小”、“無助”、“慌亂”的父親吧。
是啊,時代走的太快,而老人步子太慢,要他們跟上日新月異的世界對他們來說真的太難了。
經(jīng)常在地鐵站、火車站、路邊看到很多老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如此的困窘,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會用自助售票機、不懂看公交站牌、不會導航……
他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會真切的感受到時代巨變下生活的不易,他們也會因為做錯事,而對孩子愧疚。
可是,他們只是老了啊,他們只是害怕變化??!
而老本身真的沒有錯,害怕也是因為安全感不夠。
?03?
拋棄父母的不是時代,
而是我們
有人說,最親的人傷害我們最深,因為親人的一舉一動都投進了心里。
對父母來說,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再微小的舉動,他們心里都會泛起不小的漣漪。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這樣形容20幾歲的孩子與父母的關系:
“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幾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span>
這段話看起來很殘忍,父母之于孩子只是一棟舊房子,是物品,沒有半分溫暖。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
有些父母在有些成年人的世界里,可能是連住都不會住進去的廢舊危樓。
有些孩子不僅不會“體貼他”、“討好他”,反而會冷言冷語的嫌棄他、疏遠他、甚至像躲避瘟神一樣逃避養(yǎng)老的責任。
而正是這一切,讓很多父母傷痕累累,也正是如此,讓很多父母離世界越來越遠。
倘若父母最終與社會脫節(jié),拋棄他們的不是時代,而是我們——
除了,不負責任的冷漠與疏離,讓他們有被拋棄感,還有一種以愛之名的“拋棄”,是不讓他們?yōu)槲覀冏鋈魏问隆?/span>
完完全全的不被“需要”,傷害父母最深。
而正是我們,才能輕而易舉給父母帶來一種“直擊心底的失落”。
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求”,因為這或許是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被需要”,大的方面來講是,被社會需要,對社會有意義;小而言之,則是不與“家”這個小世界脫節(jié)最強大的紐帶。
絕大多數(shù)普普通通的父母,內(nèi)心渴望的是被“小家”需要。
只要被孩子需要,他們就是永遠的“勞?!?。
只要父母被需要,他們就永遠不會老。
?04?
最好的孝順,
是不讓父母被時代拋棄
?
韓劇《1988》里的一個場景:
正峰的媽媽回娘家了幾天,本以為沒了她,家里會一團糟。沒想到,回家以后,家里整潔如初。
看到這一幕,正峰媽媽不僅沒有高興,反而很失落。
“原來,家人不是那么的依賴她,這個家即使沒她,也照樣轉(zhuǎn)?!?/span>
后來,丈夫兒子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又重新開始了“麻煩”她,還對她說:“我們這些男人,沒有你的話,都是垃圾?!?/span>
感覺被需要以后的她,終于又開心的笑了。
世界上最溫暖的話莫過于:“不能沒有你”
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你。
沒有你,我什么都做不好。
曾經(jīng)看過馬思純的這樣一條微博:
?
“交給父母一個任務,即使再小的事,他們都會全力以赴去做。”
他們總是停不下來,寧愿辛苦的為孩子“鞍前馬后”;他們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自己安安靜靜的享福。
耐心的教會他們,你世界中的新事物,讓他們可以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可以能參與我們的生活。
“我們依然需要她,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夏七夕在《后來我們都哭了》中寫道:
每個做子女的,不管成長到幾歲,都覺得自己依舊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面對風暴時,習慣躲在父母身后,面對挫折時,習慣找父母傾訴,面對傷害時,習慣找父母哭泣。我們毫無節(jié)制地索取,父母毫無怨言地給予,這也就使我們被寵溺得成年后依舊像個小孩子。?
直到看到父母的第一根白發(fā),父母掉落的第一顆牙齒,父母越來越渾濁的雙眼,才會真正明白,我們真的長大了,父母,真的老了。?
每個父母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歲月即使不會對他們?nèi)蚀?,但我們可以對他們溫柔?/span>
愿你,悉心教父母跟上時代的步伐;愿你,用心陪父母融入你的世界。
父母養(yǎng)我們長大,我們陪他們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