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寶多曾經(jīng)在公交車上遇見一個老爺爺,七十多歲了,自己一個人去超市買東西。
寶多窩在我懷里,小嘴兒“吧啦吧啦”講不停,一兩歲的孩子正是可愛的時候,老爺爺就坐在我們旁邊的座位上,就順勢逗了寶多一下。見寶多摟著我的脖子,忽閃著眼睛看他,他沉默了一會兒,感嘆:“孩子還是跟媽媽親,我的三個孩子都是跟他們媽親,跟我要差一點?!?/span>
他聲音里明顯有落寞。
我說:“孩子大多都這樣,畢竟媽媽帶的多一點?!?/span>
他說:“是啊,我年輕的時候沒管過他們?!钡?,似乎還是不甘心,說:“他們都跟媽媽親,干什么都站在他們媽那一邊?!?/span>
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雖然我不知道,他所謂的“沒管過他們”到什么程度,可是我想,年輕的時候,他沒管過孩子,年老時,他卻要求孩子跟他親近,這是不可能的事。
我想這位老爺爺還是沒有覺悟,不然,他應(yīng)該為年輕時沒陪孩子感到后悔,而不是不甘心。
網(wǎng)上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段子:
當孩子見到媽媽時總會說:
?“媽,晚上吃什么呀?”
?“媽,我出去玩會兒。”
?“媽,給我點錢吧?!?/span>
?“媽,我的衣服在哪兒?”
而當你見到爸爸時只會說一句話:“爸,我媽呢?
年輕的爸爸可能不覺得有什么,上了年紀,聽到孩子這么說,不免尷尬,可能還有心酸,因為根本不被孩子需要。
如今的家庭里,很多80,90后爸爸仍然是被吐槽的對象,就像當初他們自己的爸爸那樣。
?“爸爸在忙,你找你媽去?!?/span>
?“爸爸要工作,讓你媽帶你去……”
?“爸爸累了,你自己去玩!”
甚至,有的爸爸寧可打游戲也不陪孩子玩一會兒。
?“不陪”成了爸爸們最大的原罪?!皢逝际接齼骸边@個詞一開始出現(xiàn)就被瘋傳。說的太對了,總結(jié)的太貼切了,怎么能不讓人拍案!
?80,90后的媽媽們大多已經(jīng)跳出老一輩的窠臼,開始全新的科學育兒之路,但是,有爸爸因為有了孩子,而潛心研究科學育兒,研究親子關(guān)系的,的確有,但卻還是少數(shù)。
不陪伴,孩子就不和爸爸親,而這也不過是最表面的現(xiàn)象,真正的本質(zhì)影響是,一個缺席的爸爸身后會產(chǎn)生一個問題孩子。
專家說:“在一個家庭里,父母的角色同等重要。母親在教育方面看重的是細節(jié),而父親更注重孩子的整體和方向的教育。心理學家指出,父親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有些作用甚至是母親無法替代的。父親的存在,對男孩子而言,更是他言行身教的模仿對象?!?/span>
◇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女孩子,她膽小,她敏感,她安全感極低,她要么不敢愛別人,要么愛的患得患失,生不如死。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女孩子,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和男人相處,她一生終極的夢想,不過是想讓一個男人好好愛她,但是,她其實根本不知道好男人是什么樣。
她簡直就是行走的渣男吸引器,每一任都是渣男,可是,每一次她都不肯主動放開,因為,她貪念那一點點溫暖。
她父親沒給她的東西,她一生都在追尋。
◇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男孩子,他細心,他溫柔,他呵護著他的母親,憎恨著他的父親,有個女孩子為他的溫柔細心著迷,義無反顧的嫁給他,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自己是他和他母親之間的“第三者”。
而他,在一地雞毛的日子里,驚恐的發(fā)現(xiàn),他竟然活成了他曾經(jīng)憎恨的父親。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男孩子,他不勇敢,他沒血性,他沒擔當,他遇事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知道怎么辦,第二反應(yīng)仍然是不知道怎么辦,你絕望了,不耐煩地說“那你別管了”,他于是立刻逃之夭夭,背影是個大寫的“解脫”。
他父親沒給他做示范,他一輩子都不知道該怎么做男人。
你肯定不想讓你的孩子,變成這樣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 ??
◇
偉大的媽媽恨不得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但有一件事,媽媽做不了,那就是做爸爸。
什么是媽媽們能做的?——幫助爸爸和孩子之間建立情感聯(lián)結(jié)。媽媽和孩子,因為臍帶,情感的紐帶是天生的,而爸爸們不一樣,他們和孩子的感情是后天培養(yǎng)的。
媽媽們在沉浸于照顧孩子的辛勞的時候,常常忘了,她的老公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他看到孩子的第一反應(yīng),很可能根本不是感動的稀里嘩啦或者愛不釋手,而是,手足無措,很可能,還會逃跑。
我也曾經(jīng)憤然,我是柔弱的女人,我也需要安慰和鼓勵,憑什么我孤立無援的時候,還要去顧及他??墒?,首先覺醒的人,負有拯救的責任。畢竟,糟糕的家庭關(guān)系和親子關(guān)系,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所以,作為妻子,作為孩子媽的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進入父親的角色。
◇
以寶多爸為例,在寶多剛出生的那幾個月里,他的喜悅和幸福是有的,但同時,他還希望嬰兒床有一個蓋子,可以把嬰兒哭聲悶在里面。
他搞不定哭鬧的孩子,又不敢叫醒補覺的我,會把孩子偷偷放在我身邊,自己逃之夭夭,因為,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家務(wù)活和孩子之間,他永遠選擇家務(wù)活,孩子這個定時炸彈一樣的小東西,他還是離得遠一點比較好。
從孩子還是小嬰兒時起,我就抱著他跟他爸說:“爸爸下班了,歡迎爸爸!”或者“爸爸好厲害,我們好崇拜爸爸!”,目的根本不是教孩子說話,是為了喚起他爸的責任心,責任心,責任心。
等孩子再大一點,就變著法子給他們父子創(chuàng)造獨處的機會,為了他博得孩子歡心出謀劃策,還要糾正他錯誤的育兒觀念。
◇
有效果嗎?有。
如今,人家爺倆感情好著呢,倆人經(jīng)常結(jié)伴去“放飛自我”,有他們自己的獨特互動方式,還有他們自己的小秘密。
寶多從來都不會說討厭爸爸,也不會覺得這個家不是爸爸的家。寶多的夢想是,有一天找到長生不老藥,我們一家人都吃了,我們永遠不會老,永遠開心的在一起。
那些不陪孩子的爸爸們,有些人終于覺察到,世間所有的美好,都不抵孩子微微一笑,于是,努力變成了孩子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好爸爸。
而有些人,始終抱著僥幸心理,拖著拖著,孩子就長大了,能與他說的話,也就是那句:“爸,我媽呢?”
親愛的爸爸,你愿意做哪一種?
文章來源兒童心理課堂(guanaibaby),作者寶多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