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最近跟我吐槽8歲的女兒總和她頂嘴:
昨天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結果她一直在看電視,她說一句,孩子頂一句:
“你的房間亂死了,也不知道收拾!”
“你也知道是我的房間,我想什么時候收拾就什么時候收拾!”
“為什么收拾半天還沒收拾好?”
“不是你讓我認真一點嗎?”
朋友無奈地說:“會頂嘴的孩子,絕對能氣死人!”
孩子頂嘴不是個別現(xiàn)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不同的頂嘴表現(xiàn):
兩三歲的孩子,“不”字當頭;七八歲的孩子喜歡把“為什么別人可以,我就不行!”掛在嘴邊;到了青春期,頂撞的方式逐漸升級,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帶刺。
孩子的這種行為,頓時讓父母覺得失去了權威,產生挫敗感。
到底應該怎么解決“頂嘴”的問題呢?
希望今天分享的文章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fā)。
01
一般來說,頂嘴的孩子,藏著三句潛臺詞。
第一句:“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
頂嘴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孩子成長的標志。
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會頂嘴了,多半是他們想告訴你:“我長大了”。
比如你讓她穿裙子,她偏偏要穿衛(wèi)衣,你覺得孩子固執(zhí),但這也表明,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她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意識,正試圖擺脫依賴,爭取更大的權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頂嘴就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作為成年人,我們大可不必氣憤地把它當成挑釁,甚至應該把這當做是孩子成長的表現(xiàn)。
正如德國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所說:“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span>
第二句:“我對你的管教不滿”
頂嘴也說明孩子對于家長的命令或者要求感到不滿意,甚至覺得大人傷害了自己。
一般來說,孩子頂嘴的具體原因,主要是針對大人以下幾種表現(xiàn):
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感到委屈:被大人冤枉或者誤會;控制欲太強:父母太霸道,喜歡命令孩子,而且說一不二;沒有以身作則: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都沒有做到。
拿以身作則來說,我曾經看到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中直接“控訴”父母:
為什么爸媽可以玩手機三四個小時,我只能玩5分鐘?為什么爸媽可以朝我發(fā)火,而我卻不能?為什么爸媽不能管好自己,還要來管我? 如果家長管教孩子的時候出現(xiàn)雙重標準,或者本身也有類似的毛病卻不改正,自然會遭到反抗和頂撞。
頂嘴,是因為孩子不服你。
所以,孩子出現(xiàn)頂嘴的現(xiàn)象不完全是孩子的問題,父母也應當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多孩子都很“固執(zhí)”,如果你的教育沒有真正地說服他,他是不會服氣的,頂嘴的行為就產生了。
第三句:“我希望被關注”
孩子頂嘴,有時候只是內心脆弱、孤立無援的表現(xiàn)。
因為渴望被關注、被看見,潛意識里“不由自主”地和父母唱反調。
看似是對抗父母,其實是在向他們求助。
02
孩子頂嘴,很考驗家長的教育水平。
大人對孩子這一“挑戰(zhàn)性”行為的反應,直接影響了日常生活中親子對話的模式。
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激,比如威脅和恐嚇,孩子就會產生對抗情緒,不僅壓制了孩子平時的溝通欲望,也影響他的表達自信。
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曾經在文章中提到父親那句“不許頂嘴”對自己的影響:
“你很早就禁止了我講話,你那“不許頂嘴”的威脅和為此而抬起的手從來就一直陪伴著我。在牽涉到你的事情時,你總是個出色的演說家,而我得到的只是一種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的講話方式。你這句話的力量對我來說卻太強大了,我太聽話了,于是我完全閉了嘴,蜷縮在你面前,而只有在我離你很遠,在你的力量至少不再能直接達到的地方,我才敢動彈一下。” 當父母用粗暴的態(tài)度看待孩子頂嘴這件事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會缺乏安全感。
大人總是不自覺地迷戀那點做父母的權威,很容易將孩子的“頂嘴”當成一種“不敬”行為,又總覺得小孩子見識少、不成熟,最后把頂嘴當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來看待。
我們都不喜歡那種被冒犯的感覺。
事實上,頂嘴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
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自我的權利,只不過,家長需要分辨的是:孩子的表達是沒有禮貌的頂撞,還是有理有據的爭辯。
頂撞和爭辯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前者的表達無禮、蠻不講理、攻擊性強,后者則是就事論事表達自己的觀念。
父母如果能讀懂孩子頂嘴時的潛臺詞,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讓孩子變得更好。
03
那么,面對孩子的頂嘴行為,爸媽應該如何回應?
▌孩子頂嘴時,你越平靜,越是容易達成共識
孩子經常頂嘴,如果父母不夠冷靜,很容易陷入“權利之爭”。
他們彼此都會一再向對方證明自己才擁有最終的話語權。
比如你念叨著孩子要添衣,他會直接頂撞父母:
“冷不冷我自己還不知道嗎?”
“讓你加衣服,你就那么多廢話!”
“我憑什么什么事都要聽你的!”
這時候,加不加衣已經不重要了,聽誰的才是關鍵所在。
當你察覺到孩子的煩躁情緒,發(fā)泄你的怒火,只會讓孩子情緒變得更加激烈。
如果你懂得克制和理性,反而會讓孩子反思語氣里的不善。
可參考話術▽
今天怎么了,講話這么大聲?是誰惹你生氣了嗎?來,跟爸爸/媽媽說說看。 善用溫和且堅定的語氣,會讓孩子感受到了被看見、被重視、被尊重的感覺,權利之爭也就不會發(fā)生。
▌善用將心比心的句式
將心比心這個方法來自《暴脾氣小孩》一書。
作者羅斯·格林寫道:如果想讓孩子維持足夠理性的狀態(tài)并與你展開對話,那么將心比心是個好辦法。
如果無法讓孩子保持平靜,也就無法解決引起他苦惱和挫敗感的那些問題,因為你們之間根本無法展開有效的對話。
如何做到將心比心呢?
主要就是向孩子重復道出他的顧慮,完全復述他說過的話。有些人稱這種方法為“印證式傾聽”。
比如,孩子頂嘴時,常常會說:“這不公平!”
你可以重復孩子的話:
“你覺得這很不公平?!?/span>
接著,嘗試用提問的方式,想辦法讓孩子說出他的想法:
“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我們不僅要允許說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話,還要引導他們正確地表達。
可參考話術▽
你現(xiàn)在肯定很生氣吧?你為什么會這樣想呢?你說得也有道理,我們好好聊一聊! 所有的孩子都在渴望傾聽和理解。
關注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會帶來合作,當孩子愿意傾訴不滿,距離合作就不遠了。
▌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經常頂嘴的孩子們缺乏讓自己好好表達的技巧。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狗尾巴,可憐的小狗只有3種選擇:沖你叫、咬你或是逃跑。
而如果你“踩”到了一位在語言技能方面有障礙的人類的“尾巴”,他同樣也只有3種選擇:沖你叫、咬你或是逃跑。
從這個角度考慮,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頂嘴,就是因為想不出一種更為清楚明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有的孩子在頂嘴的時候會說一些極具攻擊性的話,是因為他們認為激烈的言辭更容易獲得父母的關注和重視。
在與外界的互動中,孩子需要學習控制自己的煩躁情緒以及如何正確地表達需要,這是一個漫長過程。
如果孩子的“頂嘴”是一種無禮的頂撞,你可以適當提醒,表達自己的感受。
可參考話術▽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這種語氣說話,媽媽覺得很難受。”
“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但你要不要換個方式和媽媽好好說?”“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我希望你用道理說服我。” 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意見,才是父母在孩子“頂嘴”時最需要做的事。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父母很重視,他們也有權利討論不同意見。
但是聲音太刺耳,反而會讓別人忽視你的需要,越是有理,越是需要好好表達。
只有在寬松、平等的氛圍,孩子才能在頂嘴這件事上學習思辨和表達主見。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