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到處都是大寫加粗的不容易。
很多時候外界的困難并不可怕,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
管理情緒,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
網(wǎng)上有個提問:“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志是什么?”
有個回答獲贊上萬:“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受它驅(qū)使?!?
沒有誰的生活不煩惱,太過情緒化的人生,是對身心的極大消耗。
隨著年齡和閱歷一起增長的,還應該有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
心情不好時,與其死磕到底,不如學會轉(zhuǎn)彎。
事不順時,讀書;氣不平時,運動;心不靜時,冥想。
愛自己,從學會管理情緒開始。
01
事不順時,讀書
作家蔡瀾每年春節(jié)前都會開放一陣微博評論,回答網(wǎng)友提問。
有人抱怨說自己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簡直暗無天日,問他該如何排解。
蔡老聞言,只回了兩個字:讀書。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難熬的時光:被人誤解、遭受背叛、壓力大到爆炸……
你可能苦惱,可能無助,可能在無數(shù)個夜晚情緒崩潰。
書不是藥,但藥在讀書的過程中。
一本好書,能在痛苦時給你撫慰,絕望時給你光亮。
有個年輕人,畢業(yè)后換了六七份工作,始終不如意。
他干脆辭了職,每天窩在狹小的出租屋里,靠寫稿維持生活。
收入本來就少,再加上對方惡意拖欠,他經(jīng)常過得很窘迫。
那兩年,高昂的房租、養(yǎng)家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一同朝他襲來。
他每天都在焦慮和痛苦中醒來,頭發(fā)大把地掉,整個人陷入了情緒的低谷。
后來,朋友給他推薦了一本書《與神對話》。
花了幾個通宵讀完后,他感覺內(nèi)心的焦慮仿佛被治愈了。
連那些困擾已久的懷才不遇、自怨自艾、憤世嫉俗等負面情緒,也突然消失了。
他開始重新振作起來,每天認真寫作、翻譯,還在友人建議下做起了出版。
這個人,就是知名翻譯家李繼宏。
人生難免有疾風驟雨時,閱讀,是自愈,也是自渡。
它沒法讓誰的人生一路綠燈,但卻能讓人從容地去面對生活的諸多不順。
白巖松抑郁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是《道德經(jīng)》一次次拯救了他;
樊登被房貸和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時,曾一遍遍地翻閱《論語》;
《哈姆雷特》里那句“生存還是毀滅”,是許淵沖老先生幾十年來的精神支柱。
書,是排解情緒的通道,也是治愈內(nèi)心的良方。
一個好的故事,會讓你暫時忘卻外界的痛苦。
一句撫慰的話,常常就能讓你重新蓄滿力量。
那些你讀過的書,看過的故事,得出的思考,會擺渡你,塑造你。
讓你心沉靜,腦清醒。
縱使被生活拖入泥沼,也有一寸一寸拉自己上來的精神力量。
02
氣不平時,運動
1965年,加州大學曾開展過一項名為“阿拉米達研究”的項目。
研究人員跟蹤隨訪8000名年輕人長達26年,調(diào)查其生活習慣和健康的關(guān)系。
結(jié)果顯示:長期保持運動習慣的人,罹患抑郁的風險遠低于普通人。
每周鍛煉兩到三次的人,與那些不怎么鍛煉的人相比,會更少有憤怒、壓力感、憤世嫉俗、懷疑一切的心態(tài)。
運動,是負面情緒的頭號克星。
曾有網(wǎng)友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jīng)歷。
幾年前,她剛離婚不久,又趕上公司職位調(diào)整,自己被一個新人占了先。
再加上家里還在搞裝修,到處烏煙瘴氣,生活簡直一團糟。
她每天心里都憋著一腔怒火,不知道該往哪發(fā)泄。
時間久了,吃不好,也睡不著,整個人憔悴了一大圈。
后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去看了心理醫(yī)生。
醫(yī)生沒有給她開藥,而是建議她買根跳繩,感覺煩了就去跳一會兒。
剛開始她很不情愿,但每次跳下來,隨著汗水的流淌,人也莫名放松了。
后來每回碰到煩心事,她就開始跳繩,先是每回300,后來加到了500。
一段時間后,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生氣少了,心態(tài)也變好了許多。
生活中,人人都有被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時候。
運動,往往自帶修復內(nèi)心的力量。
就像有句話說的:
“運動的過程中,雖然沒人跟你講話,你卻在跟世界交流。
聽腳下在沙沙作響,看天空在翻江倒海,感受風穿過你的身邊。
也許,困擾你很久的事情,都在大汗淋漓后得以釋然?!?
難過時,就去跑跑步、跳跳繩。
汗水沖刷了身體,也掃除了精神上的所有郁悶。
生氣了,就去打打沙包和羽毛球。
快節(jié)奏的鍛煉消耗了能量,也趕走了心里憤怒的小人。
運動時產(chǎn)生的多巴胺和內(nèi)啡肽,是世界上最好的解憂藥。
一場大汗淋漓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煩惱早就被拋在了天邊。
03
心不靜時,冥想
你是不是常會有這樣的感受?
待在人聲嘈雜的地方,會突然感覺思考停滯、呼吸困難;
工作壓力一大,人就猛地煩躁起來,面色潮紅;
明明有急事要做,可就是靜不下來,沒法專注。
很長一陣子,學者張萌都處于這種狀態(tài),工作低效,睡眠也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自救,她開始積極尋找各種調(diào)節(jié)方式。
最后,幫她從瀕臨崩潰的狀態(tài)里走出來的,是冥想。
早上醒來,她會先打坐10分鐘,讓大腦快速清醒;
工作累了,就抽5分鐘做個短暫冥想;
心浮氣躁時,干脆就停下來閉上眼,等待情緒重回正軌。
她發(fā)現(xiàn),當自己徹底放空時,外界的紛擾似乎都被屏蔽了。
冥想結(jié)束后,壞心情一掃而空,之前棘手的事也變得簡單起來。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眼前的事,而是自己的情緒。
專注大師安迪曾提出過一個思考方式:第三者視角。
簡單來說,把你當成張三,把你碰到的問題也當成張三的。
換種角度和心態(tài),很多困難往往迎刃而解。
這種思考的關(guān)鍵前提就是完全放空,而冥想則能讓人很快達到這種狀態(tài)。
它還能提高大腦左前額葉皮質(zhì)的活躍度,給我們帶來愉悅感。?
它并非什么高僧入定式的艱苦修行,而是日常就能用來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便于執(zhí)行的好方法。
比如,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專注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后慢慢放松,這就是呼吸式冥想;
比如,找個物品,比如書,杯子,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上面,別的一概不想,這是目不轉(zhuǎn)睛式冥想;
比如,打開一段輕音樂,把自己想成一條魚、一朵花,這叫引導式冥想。
現(xiàn)代人的生活里,焦慮、壓力、浮躁成了常態(tài)。
冥想就是教我們?nèi)コs念,讓心休憩。
內(nèi)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風波四起,也能從容以對。
成年人的世界,到處都是大寫加粗的不容易。
很多時候外界的困難并不可怕,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
氣從暴躁生,百病憂中起。
管理情緒,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
整理好心情,才有精力面對世事刁難。
養(yǎng)成好心態(tài),生活才會對你溫柔以待。
任何時候,能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quán)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