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歷史必修三期中模擬試卷
(答題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 “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裂變,將原本屬于貴族最底層的士階層從沉重的宗法制羈絆中解放出來,在社會身份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而汲汲于爭霸事業(yè)的諸侯對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士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從事精神性創(chuàng)造的專業(yè)文化階層形成,中華民族的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們的深刻影響?!鄙鲜霾牧险J為,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文化覺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
A. 獨立的知識分子階層的形成???? B. 貴族中的士階層地位上升
C. 社會形成重文輕武的氛圍??????? D. 教育不發(fā)達造成人才奇缺
2.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一主張屬于( ???)
A.?儒家“仁愛”思想 ??????????? B.?墨家“兼愛”思想
C.?儒家“禮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3.?孟子尖銳地指出“以力假仁者霸”。朱熹說:“(春秋)五霸則假借仁義之名,以求濟其貪欲之私耳?!辈牧象w現(xiàn)了春秋時期( ???)
A. 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仁愛思想的發(fā)展
B. 各國君主們對“仁義”顯得沒有興趣,不耐煩
C.?私學興起,“士”的活躍,使仁愛思想得到了深化、發(fā)展
D. “仁”道精神已經(jīng)變味,帶上了功利色彩
4.?管仲說:“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世之儀表也?!蛏ㄕ呔病保卉鳑r說:“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梢姽糯腥A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
A.?以禮入法、司法獨立、禮法治國 ????
B.?法律至上、有限君權、法權平等
C. 法源于君、以禮入法、禮刑結合 ????
D.?尚禮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
5. “文王(商朝末年周國統(tǒng)治者)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時的諸侯)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边@反映了( ???)
A. 儒家的“仁政”學說 ??????? B.?韓非的變法革新主張
C.?法家的“法治”思想 ??????? D. 莊子的“齊物”觀點
6. 有學者認為,“秦朝滅亡后,法家學說信譽掃地,而儒家學說被長期推崇為官方教義。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薄斑@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指的是( ???)
A. “獨尊儒術”也體現(xiàn)出法家的思想專制原則 ???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經(jīng)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法家學說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7.?西漢時代,災異頻發(fā)。每當災害發(fā)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詔。據(jù)黃仁宇先生統(tǒng)計,《漢書》中記載皇帝頒布“罪己詔”多達三十三次。這反映了( ???)
A.?“大一統(tǒng)”主張 ????????? B.?“三綱五常”學說
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D. “天人感應”學說
8. 《朱子語類》說:“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當時儒學的主張是( ???)
A. 重視實踐對真理的檢驗作用 ????????????
B. 要用心去體會理的存在
C. 要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去體會理解 ????
D. 要“存天理,滅人欲”
9.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 ???)
A. “心外無物” ??????????????? B. “天地為萬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 ? D. “舍天地則無以為道”
10.?李贄說:“商賈亦何可鄙之有?挾數(shù)萬之資,經(jīng)風濤之險,受辱于官吏,忍詬于市易,辛勤萬狀,所挾者重,所得者末?!泵鞔阎萆倘送跷娘@訓誡其子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鄙鲜鲋鲝垼????)
A.?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 ??? B. 奠定了“工商立國”的思想基礎
C.?體
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11.?黃宗羲認為:“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于我也;漢建庶孽(指諸侯王國),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鎮(zhèn)之兵,以方鎮(zhèn)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對黃宗羲這一表述的正確理解應該是( ???)
A.?包含有樸素的辯證認識 ??????? B.?古代社會沒有法律制度
C.?主張為天下人立法 ??????????? D. 蘊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12. 下列哪一組是對顧炎武的主張及歷史作用的正確解讀( ???)
“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夫使縣令得私百里之地,則縣之人民皆其子姓,縣之土地皆其田疇,……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上矣?!?/span>
|
①反對高度集權君主專制政體????? ②“以分權于下”實現(xiàn)對中央的制衡
③動搖了清初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根基 ④ 推動了清朝的啟蒙和革命
A. ①② ????? B. ①②③ ????? C. ①②④ ?? D. ②③
13. 馮友蘭把人生分為四種境界,“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對此敘述正確的有( ???)
①蘇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
②文藝復興著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種貌似退步的進步思潮
③老莊道家和中國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為追求的目標,代表了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理念,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A. ①②③④ ???? B. ①③④ ???? C. ①②④ ???? D. ②③
14.?古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如果做鞋或評判鞋的好壞要請教具有專門知識的鞋匠,為什么治理國家和評判政治的好壞卻不去請教具有專門政治知識的人,而去請教只具有制鞋、做馬具等手藝的人,甚至并無任何專門知識可言的人呢?”這表明蘇格拉底( ???)
A. 反對直接的民主 B. 反對手工藝人參與國家政治
C. 反對問政于民 D. 反對當時評判政治好壞的標準
15. 論文的關鍵詞對內(nèi)容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有一篇評價某歷史人物的論文,關鍵詞有“哲學家”“中庸之道”“邏輯學”等,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孔子 ?????? B. 墨子 ????? C. 普羅泰戈拉 ?? D. 亞里士多德
16. 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這種認識的改變反映了( ???) ???
A. 教皇和皇帝的權力一直是平等的 ????????
B. 教皇的權力在上升,皇帝的權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權力始終大于皇帝的權力 ????????
D. 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
17. 與四大發(fā)明促進了歐洲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變—樣,儒家思想也曾在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備受啟蒙思想家的推崇,他們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A. 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觀 ?????? B. 主張漸進改良的歷史觀
C. 躬行有教無類的教育觀 ???????? D. 強調(diào)貴賤有序的階級觀
18.?康德這樣定義啟蒙:“啟蒙就是人類擺脫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經(jīng)過別人引導就不能運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缺乏運用理智的決心與勇氣,那么這種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边@說明康德認為啟蒙運動是( ???)
A. 思想的自由
? B. 主權在民 ???? C. 人身的自由 ? D. 社會契約
19. “無論對它們的理解正確與否,啟蒙運動的整個綱領,尤其是在法國,是有意識地以牛頓的原理和方法論為基礎的,……”該論述反映了科學( ???)
A. 改變了人們的宗教信仰 ??????? B. 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
C. 影響了人類的思想觀念 ????????D. 提升了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
20. 有啟蒙思想家說:“要尋求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防御和保護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啟蒙思想家思考的問題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時期相比,突出強調(diào)了( ???)
A. 批判神權統(tǒng)治 ?????????????? B. 鼓吹人性解放
C. 倡導思想自由 ?????????????? D. 構建民權政府
21. 歐陽修上疏說:“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為《宋文》者,多是當今議論時政之言……詳其語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體,竊恐流布漸廣,傳之虜中,大于朝廷不便……(請)今后如有不經(jīng)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边@反映了( ???)
A. 宋代活字印刷開始普及 ??????? B. 書籍出版業(yè)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與契丹關系緊張 ?????????? D. 文化傳播方式影響政府管理
22.?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shù)者皆與事件同時。”依據(jù)這一定義,下列屬于研究先秦時期歷史的“原始史料”是( ???)
A. 《資治通鑒》對分封制的評述 B. 商朝甲骨文對日食的記載
C. 《史記》對商鞅變法的評論 D. 《九章算術》對勾股定理的記載
23. 2012年是中國傳統(tǒng)的龍年,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從漢字“龍”的四種書體的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漢字( ???)
①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②由象形文字逐漸符號化,成為表音文字
③與書法相
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 ①②④ ?? B. ①③④ ?? C. ②③④ ??? D. ①②③④
24. “牛頓的發(fā)現(xiàn),給人類帶來從未有過的自信。曾經(jīng)匍匐在上帝腳下的人類,終于大膽地抬起頭來,開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達爾文被當時的支持者稱為“生物學領域的牛頓”。這說明二者的學說都( ???)
①成為了宗教改革的指導思想 ????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學的權威
③促進了人類的思想解放 ???????? ④反映了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要求
A. ①② ????? B. ②③ ?????? C. ①③ ???? D. ②④
25.?《宇宙探險》一書認為,由于科學家“揭示了時間空間與物質(zhì)分布、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觀,同時使得現(xiàn)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如此結合而產(chǎn)生了天體物理學,為人類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廣泛的途徑?!蹦阏J為為此做出最重要貢獻的應是( ???)
A. 創(chuàng)立萬有引力定
律的牛頓 ?????? B. 創(chuàng)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
C. 提出量子假說的普朗克 ????????D. 提出太陽中心說的哥白尼
26.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湯姆生在展望20世紀物理學前景時講道:“動力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現(xiàn)在,它的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云籠罩了。”其中第二朵“烏云”,尤以黑體輻射理論出現(xiàn)的“紫外災難”最為突出。為驅(qū)散這一“烏云”( ???)
A. 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定律 ????? B. 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
C. 普朗克創(chuàng)立量子理論 ????????? D.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27. 大型科教節(jié)目《傳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位科學家根據(jù)一種植物的特殊結構,推斷出世界上存在著一種未為人知的長相怪異的神秘昆蟲,并在森林中長期守候,最終發(fā)現(xiàn)了這種昆蟲。他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下列哪位科學家的觀點( ???)
A. 哈維 ??? B. 林奈 ??????? C. 施旺
????? D. 拉馬克
28.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理查德?奧維瑞列舉了人類歷史上50個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位列其中,理查德?奧維瑞如此選擇是因為( ???)
A. 達爾文的論著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
B. 達爾文的著作深化了人類對生命本質(zhì)的認識,開創(chuàng)了分子生物學
C. 達爾文的理論進一步證明了“上帝造人說”的合理性
D.?達爾文改變了人對自身與環(huán)境的看法,動搖了對上帝的信仰
29.?從經(jīng)濟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圖片使人類由傳統(tǒng)經(jīng)濟活動過渡到近代經(jīng)濟活動的是( ???)
30. 科技創(chuàng)新與民生問題密切相關。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 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類從信息封閉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
B. 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的使用,大大減輕了繁重的家務勞動
C. 蒸汽機車、蒸汽輪船的出現(xiàn),使交通運輸業(yè)發(fā)生了革命性改變
D. “南優(yōu)二號”雜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31題28分,32題12分,共40分)
31. 閱讀材料,回答
下列問題:
材料一 ?至于神,我們自然無法真切地感受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到底長什么樣子,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了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材料三 ?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繁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路德選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會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執(zhí)行這些法律。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和立法權合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有壓迫者的力量。[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依據(jù)材料一,概括普羅泰戈拉的主要觀點。(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處?(4分)指出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關系,并簡要說明。(7分)
(3)依據(jù)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啟蒙運動是如何進一步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的?(4分)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特征。(9分)
3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中國古代,天文和歷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天文學家和君主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是官方政府機構不可或缺的人員。至公元1851年,歷代政權頒行了100余部歷法,《夏小正》是中國最古老的歷書,形成于公元前5世紀左右,包含了許多關于氣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敘述,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排列。古代的歷法,現(xiàn)在名為“農(nóng)歷”或“陰歷”,仍決定人們歡度“春節(jié)”以及“中秋”“端午”等節(jié)日的具體日期。
天象觀測有助于制定更為準確的歷法。古代史書中有著連續(xù)的有關日食、月食與星象變化的記錄,并從政治角度解釋這些現(xiàn)象。史書明確記錄了公元前186年呂后當政時發(fā)生了一次日食,但現(xiàn)代天文學研究表明,所記日食絕不可能發(fā)生。日食記錄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減:統(tǒng)治者殘暴,記載的日食現(xiàn)象就多;統(tǒng)治者開明,日食便很少發(fā)生。
????——摘自李約瑟《中華科學文明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國古代重視天文歷法的表現(xiàn)。(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中國古代天文學科學性的因素。(6分)
試題答案
1. A??解析:據(jù)材料中“士階層……取得了獨立的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應選擇A項;由于私學興起,“士”的范圍擴大,即指代表各階層的知識分子范圍擴大,故B項“地位上升”表述有誤;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均重視武力,“重文輕武”不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故排除C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僅有官方教育,私人辦學也蓬勃興起,故教育發(fā)達,D項表述有誤。
2. 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對待別人的國家,要像對待自己國家一樣;對待別人的家庭,要像對待自己家庭一樣,……”反映的本質(zhì)是要相親相愛,體現(xiàn)了墨家“兼愛”的思想主張,故選擇B項。
3.?D??解析:孟子說:“運用武力,憑借仁德的國家才會稱霸?!敝祆湔f:“(春秋)五霸是靠假仁假義而成就功業(yè)的霸主,他們只是把‘仁’當作一種手段?!睋?jù)此可知“仁”道精神已帶上了功利色彩,答案選擇D項。
4. C??解析:據(jù)材料“生法者君也”可知“法源于君”,據(jù)材料“國家無禮則不寧”可知“以禮入法”,綜合兩者言論可得出“禮刑結合”,故選擇C項。
5. B??解析:“世異則事異”即指改革的觀點,改革屬法家觀點,故選擇B項;A、C兩項不能體現(xiàn)出題干中材料所表達的內(nèi)涵,故均排除;“齊物”觀點指消除各派對天下萬物所做的不同評論,與題干無關,故排除D項。
6.?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學中是怎樣體現(xiàn)出法家思想的。A項表述符合題干內(nèi)涵,故選擇A項;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是儒家思想,B項表述有誤,C項不符合史實,D項“全面”一詞表述有誤,故均排除。
7. D??解析:“大一統(tǒng)”意為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三綱五?!睘樘幨涝瓌t,“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是以思想上的統(tǒng)一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均與題干無關,故均排除。董仲舒把天視為至上的人格神,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xiàn)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示鼓勵。這就是“天人感應”學說。與題干所述現(xiàn)象吻合,故選擇D項。
8. C??解析:精簡題干后可知其為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格物致知”指探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與C項所述相吻合;A項強調(diào)實踐,與題干不符;B項為心學內(nèi)容,并非朱熹思想;D項雖為朱熹思想,但是與題干無關,故排除。
9. A??解析:王安石的意思是“生命的根本是有形的”,是一種唯物思想,而A項為王陽明的心學主張,屬主觀唯心思想,認為世界是心的產(chǎn)物,與題干觀點對立,故選擇A項。
10. D??解析:題干大致含義是,李贄說:“為什么要鄙視商人呢?商人拿著很多錢,風險很大,被官吏侮辱,在市場上忍辱負重,十分辛苦,結果做了這么多事,卻被定格在末業(yè)的位置上,這太不公平了?!泵鞔倘送跷娘@訓誡他的兒子說:“商人和官員用的力是不一樣的,但是道理卻相同。善于經(jīng)商的人,處在利益場所卻仍具備很高的德行,所以說商人雖然追求利益但是卻道德高尚?!眱烧叨伎隙松倘藢娴淖分穑蔬x擇D項。
11. C??解析:黃宗羲認為,秦、漢、宋的地方行政制度都不是為天下人服務的,據(jù)此可知應選擇C項。
12. A??解析:“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的內(nèi)涵為①;“使縣令得私百里之地,則縣之人民皆其子姓,縣之土地皆其田疇”的內(nèi)涵為②;顧炎武的思想無法動搖儒家的根基,故③表述有誤;顧炎武的思想并未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④表述有誤。
13. A??解析:蘇格拉底強調(diào)“美德即知識”,孔子強調(diào)仁、德,故①正確;文藝復興是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故②正確;道家主張順其自然,故③正確;據(jù)所學知識可知④正確。故選擇A項。
14. A??解析:在古代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機會參與政治。蘇格拉底認為,應由具有專門政治知識的人去治理國家,故而其內(nèi)涵為反對直接民主,選擇A項;B項過于表面,C項表述有誤,D項與題干無關。
15.?D??解析:“邏輯學”為亞里士多德最早創(chuàng)立,其余三人并未提
出,故選擇D項。
16.?D??解析:A項“一直”一詞表述有誤;B項應為教皇的權力在下降,皇帝的權力在上升;C項“始終”一詞表述有誤;D項符合題干及所學知識,故選之。
17. A??解析:題干中“挖掘和改造”的含義是啟蒙運動繼承和發(fā)展了儒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倡導仁政、重民,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啟蒙運動發(fā)展了人文主義,核心為理性主義,與儒家上述觀點基本上存在著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故選擇A項;B、C、D三項并非是啟蒙運動的內(nèi)容,故均排除。
18. A??解析:據(jù)題干“啟蒙就是……運用自己的理智”可知人的思想是自由的,故選擇A項;其他三項均與題干無關,故排除。
19. C??解析:科學發(fā)展直至今日,西方依然信仰宗教,故A項表述有誤;本題強調(diào)啟蒙運動與科學之間的關系,而并非科學的意義,故排除B項;D項與題干無關,故排除。
20. D??解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不同點,A、B兩項為相同點,故排除;C、D兩項為不同點,但是據(jù)材料可知其內(nèi)涵具有社會契約的精神,故排除C項,選擇D項。
21. D ?解析:歐陽修上疏的大意是,“京城近來有人用雕版印刷出版了議論時政的書,……這對朝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今后應當禁止私自用雕版進行印刷?!睋?jù)此可知應選擇D項。
22. B??解析:A、C、D三項均為后人的評述,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故均非原始史料而排除,B項為時人的客觀記載,屬于原始史料。
23. B??解析:②應為表意而非表音,故排除;①③④符合所學知識,故選擇B項。
24. B??解析:宗教改革發(fā)生于16世紀,而牛頓力學體系誕生于17世紀,達爾文進化論誕生于19世紀,故①有誤;17世紀工業(yè)革命尚未發(fā)生,并未誕生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故④表述有誤;②③符合所學知識,故選擇B項。
25. B??解析:據(jù)材料“時間空間與物質(zhì)分布、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可知這是相對論的內(nèi)容,而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的成就,故選擇B項。
26. C??解析:據(jù)材料“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及光會驅(qū)散“烏云”的常識,可知這與普朗克量子論中研究光的內(nèi)容相符,故選擇
C項。
27. D??解析:哈維提出血液循環(huán)學說,林奈提出植物分類法,施旺提出細胞學說,拉馬克提出獲得性遺傳和用進廢退原則。題干所述現(xiàn)象屬于獲得性遺傳的原則,故選擇D項。
28. D??解析:牛頓經(jīng)典力學體系的誕生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故排除A項;分子生物學是20世紀生物研究成果,材料中未提及此事,排除B項;進化論推翻“
上帝造人說”,而非證明,故C項表述有誤;D項符合所學知識,故選之。
29.
?B??解析:傳統(tǒng)經(jīng)濟活動指農(nóng)業(yè)文明,近代經(jīng)濟活動指工業(yè)文明,工業(yè)革命使社會由農(nóng)業(yè)文明步入工業(yè)文明,而工業(yè)革命的標志性動力是蒸汽機的出現(xiàn),故選擇B項。
30. A??解析:在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之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媒手段,故A項表述有誤,選之;其余三項均符合所學知識,故排除。
31.?(1)懷疑神;肯定人。(4分)
(2)相似之處:都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或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都抨擊教會。(4分)
關系: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與發(fā)展。(3分)
說明
:文藝復興運動宣傳人文主義,沖擊了神學的統(tǒng)治;宗教改革運動進一步宣傳了人文主義,動搖了羅馬教會的統(tǒng)治地位。(4分)
(3)反對專制制度,提倡三權分立(或分權),宣揚理性主義,提出“天賦人權”。(4分)
(4)起源階段:強調(diào)人的價值。復興階段:主張發(fā)展個性。成熟階段:構建理性社會。(9分)
解析:第(1)問據(jù)材料“至于神,我們自然無法真切地感受他們是否存在”“人是萬物的尺度”即可得出答案。第(2)問第一小問考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相似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即可作答;第二小問,需結合所學,即兩者各自的意義即可作答;第(3)問需結合啟蒙運動的內(nèi)容進行作答;第(4)問需綜合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概括。
32. (1)多種天文觀測儀器的制造與改進;豐富的天象觀測記錄;不斷完善的歷法;中央政府支持、組織,設置專門機構。(6分)[來源:Zxxk.Com]
(2)將天象變化與現(xiàn)實政治相聯(lián)系,天人感應思想;注重實用性,理論探討不足。(6分)
解析:第(1)問“表現(xiàn)”可從政府的政策以及天文歷法的成就方面入手來回答,但又不可簡單地羅列史實,一定要在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之上方可得出答案;第(2)問關鍵在于對題干中“科學性”一詞的理解,即在問為什么中國古代天文學不夠科學,也就是為什么存在缺陷。據(jù)材料“天文學家和君主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政治角度解釋這些現(xiàn)象”等詞句以及所學的有關“天”的思想等,即可得出答案。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