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生活還算無憂無慮,趁肩上的擔子還不重,趁父母還年輕,去好好努力,心無旁騖地讓自己專注于學習,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關掉游戲,放下手機,多年以后,你一定會感謝當初那個拼命努力的自己。
5月20日,教育部發(fā)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其中與高中生和高考錄取有關的重要數據信息有這幾項:
一、普通高中1.40萬所;招生839.49萬人,比上年增加46.79萬人;
在校生2414.31萬人,比上年增加38.93萬人;
畢業(yè)生789.25萬人,比上年增加10.01萬人,增長1.28%。
二、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guī)模400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6%。
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高職(專科)院校1423所。
三、普通本??普猩?14.90萬人,比上年增加123.91萬人,增長15.67%。
【解讀】
去年,全國普通高中畢業(yè)生漲了10萬人,這直接體現在高考報名人數上,2019年考生人數十年來首次突破千萬大關!
高一新生人數全國漲了46萬人,這體現在2022年高考報名人數上,將上漲不止50萬人!
這說明未來2-3年考生人數將持續(xù)高位!再加上多數省份開始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在完全陌生的3+1+2模式下,恐怕分數線和考好大學的難度將持續(xù)走高!
-
本科錄取率不足50%,不到5%的孩子能進入頂尖大學
從宏觀數據看,2019年高考錄取情況與2018年大致持平。
2018年全國高考總體錄取率81.13%計算(教育部公開數據),2019年全國本科院校招生人數在431萬人,本科錄取率在43.1%。也就是說,2019年或有600多萬考生無緣本科!
而2020年共有1071萬考生參加高考(比2019年多出40萬),那么43%-44%的平均“本科錄取率”,意味著今年還會有超過600萬高考考生無緣本科!

知乎上,有個話題叫做“沒有上本科你后悔了嗎”。
?對此,很少有人表示不后悔:不管現在人生狀態(tài)如何,沒有讀大學就是一種遺憾。
@小也匆匆
身邊曾經用心讀書的同學,大都自主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了,也有人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出謀劃策,運籌帷幄;那些沒認真讀書的同學,月薪卻少得可憐,省吃儉用入不敷出。事實證明:世上永遠沒有后悔藥,失敗的人都是因為曾經的不用心不努力,時間永遠只會偏愛有準備的人。
@宇宙無敵大蛋哥
99年人,今年21,從小到大成績都吊車尾,屬于十多年來坐在后排靠墻位置的學生,終于在高三頂不住壓力輟學。當時覺得無所謂(大概有點受到所謂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吧)便南下打工。
某五百強最最底層員工,做著是個人就能干的工作,身邊有十來歲初中就輟學出來打拼的年輕人,有四十歲了上有老下有小踏踏實實每天賺加班費的中年夫妻,也有而立之年仍未成家立業(yè)的單身油膩中年男。開始沒有什么感覺,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終于前不久和母親說了我的想法后,給我聯(lián)系了一所不錯的中學復讀。希望一切順利。
@捉咸
就剛剛,因為高中沒好好讀書,考不上好大學,現在來廚房打工,員工宿舍的人,素質差,不講道理,因為一點小事和我吵起來,跟他講道理,他反而用臟話來回應,還和別人來恥笑我。真后悔當時沒好好讀書,不然現在不用和一群素質低下的垃圾人在一起!
@王錚錚
我不能說后悔沒好好讀書吧,只有無可奈何,留下人生中的一大遺憾。以至于現在輟學七八年了,有時候還做夢,做夢竟然有機會讀書,然后醒了以后還在開心的笑。然后起床,辛苦地工作。

即使是考上大學,也分三六九等有的人會說,一本二本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嗎?畢業(yè)證書看著都是差不多的,至少從畢業(yè)證上面來說,是看不出來有什么差別,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它們還是存在著本質區(qū)別!用張雪峰老師的話來說:一本二本看似沒有差別?但這3大差距需用一生彌補,希望考生別自欺欺人!1.含金量不同含金量不同志愿的錄取,是先從錄取一本院校開始的,然后才輪到二本院校。而且一本院校的招生門檻比二本院校要高得多,分數上就可以出來。這也反應了從開始就注定了畢業(yè)含金量的不同、地位不同。2.資源不同一本院校大部分都是“985”“211”等知名院校,國家對其扶持力度比二本院校重的多。師資力量、教學水平、軟件設施、對學生的補助,無論在哪一點上,二本院校都是比較吃虧的。就拿圖書館來講,重點院校的圖書館環(huán)境優(yōu)美,面積廣闊,甚至可以修好幾個樓層,圖書種類多,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拓展。但有些二本院校的圖書館,面積僅僅只有兩三個教室大。而且真正有用的書籍更是少得可憐。對學生眼界的開闊還是有一定限制的。
3.就業(yè)不同學歷更高就意味著比別人有更多的選擇,這句話是一點也沒說錯。張雪峰老師有句話說的很好:“中國的500強都告訴你們學歷不重要,可是他們從來不會去齊齊哈爾招生?!币会樢娧牡莱隽爽F實的殘酷。同樣的,一些知名的企業(yè)招式偶的一般都是一本的學校,對于二本的來說,很有可能就在簡歷篩選那關就淘汰了。即使最后被同一家企業(yè)錄取了,在薪資待遇上也可以看出差別。
絕大比例的人都得靠著學歷當敲門磚,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好好讀書,別再自欺欺人!
對于少年的你來說,讀書,就是通往未來最好走的捷徑。
你甘心在高考后就此和同學劃出一生的分水嶺?你甘心看著別人在城市里家居寬敞而你蝸居農村或小縣城?你甘心別人在談起孩子時自己的父母低人一等?你甘心在同學聚會時看別人容光煥發(fā)而你卑微無形?
《最好的我們》里,面對早戀的學生,老師的一席話讓很多成年人都大呼扎心。
“現在是你們最好的時光,但以后的人生路上,你在乎的人能不能陪你一起走下去,靠的不是這一兩天的感情,而是你能不能配得上他,老師就是想告訴你們,選擇真正有價值的,不要因為自己的不配,錯過在乎的人。”
所以,趁生活還算無憂無慮,趁肩上的擔子還不重,趁父母還年輕,去好好努力,心無旁騖地讓自己專注于學習,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關掉游戲,放下手機,多年以后,你一定會感謝當初那個拼命努力的自己。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