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閱讀理解
【考綱導讀】?
?
?
高考英語全國卷明確要求考生具備以下能力:
?
|
1.理解文章主旨要義。
|
2.理解文中具體信息
|
3.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單詞和短語的含義
|
4.根據(jù)所讀內(nèi)容作出判斷和推理
|
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
|
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
|
?
【考情回顧】
?
近幾年高考全國卷閱讀理解考查情況如下:
?
 ????年份
數(shù)量
類別
|
?
2017-2019年,全國卷閱讀理解考點統(tǒng)計
|
?
?
分
布
情
況
|
?
考 點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共計
|
全國卷一
|
全國卷二
|
全國卷一
|
全國卷二
|
全國卷一
|
全國卷二
|
細節(jié)理解
|
8
|
6
|
6
|
9
|
6
|
5
|
40
|
推理判斷
|
5
|
5
|
5
|
3
|
5
|
6
|
29
|
主旨大意
|
2
|
2
|
1
|
2
|
1
|
2
|
10
|
詞意猜測
|
2
|
1
|
1
|
1
|
1
|
2
|
8
|
?
【命題趨勢和規(guī)律】
?
研究近幾年高考試題可以發(fā)現(xiàn),高考閱讀理解設置的問題往往反映了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和脈絡,命題者通常從以下幾個維度設題:
?
1.段首、段尾句:第一段首句或末段末句往往反映了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某一段的段首句或段尾句往往是該段的主題句。因此,命題者一般針對它們設置主旨大意題目。
?
-
轉(zhuǎn)折、對比處:一般來說,表示轉(zhuǎn)折意義的信號詞but、however、yet、on the contrary、in fact或體現(xiàn)對比關系的提示詞unlike、while等后的內(nèi)容往往是表意重點。因此,命題者常常抓住這一特點設置推理判斷、觀點態(tài)度等題目。
?
-
引用人物論斷處: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使論點更有說服力,作者常常引用他人的論斷或重要發(fā)現(xiàn)進行證明。命題者常常針對它們設置推理判斷題目。
?
-
體現(xiàn)因果關系處:命題者常常針對體現(xiàn)因果關系的because、for、since、now that、as a result、consequently、result in、result from等信號詞設置細節(jié)理解、推理判斷、觀點態(tài)度題目。
?
-
舉例子、打比方處:為了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作者常常采用舉例子或打比方等方法。命題者常常抓住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as等設置意圖態(tài)度、推理判斷等題目。
?
-
復雜句式處:復雜句式一般包括同位語、插入語、長難句等,它們往往對考生準確理解文意形成障礙。命題者往往針對這些復雜句式設置詞義猜測、推理判斷等題目。
?
-
特殊標點處:破折號、冒號、括號、引號后的內(nèi)容往往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進一步解釋、說明或補充。命題者往往針對這些標點符號后的內(nèi)容設置細節(jié)理解 推理判斷 主旨大音等題目
?
?
【應試策略】
?
-
通讀全文,把握主題知大意
?
考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利用略讀、掃讀、跳讀等技巧速讀全文,抓住關鍵詞、高頻詞、主題句、標題、副標題、插圖、表格等關鍵信息,把握文章結(jié)構,快速確定文章主旨大意。
?
-
關注細節(jié),理清思路與脈絡
?
記敘文多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展開故事;議論文通常包含論點、論據(jù)和結(jié)論,通過解釋、舉例來闡述觀點;說明文往往有明確的寫作順序。抓住這些特點并結(jié)合文章細節(jié),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大意。
?
-
刪繁就簡,突破難句捕
?
遇到結(jié)構復雜的句子,要善于略去修飾成分,如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等,抓住句子的關鍵成分,即句子的主干成分,如主語、謂語和賓語,從而迅速鎖定句子意思
?
-
技巧助力,輕松應考走捷徑
?
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只要考生把握高考命題的規(guī)律,熟練運用略讀、掃讀、跳讀等閱讀技巧,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正確率
?
?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