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親
三流的母親做保姆,二流的母親做教練,一流的母親什么樣?榜樣!
姑且不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母親,“榜樣”也好,“保姆”“教練”也罷,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
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01
母親的情緒對于孩子來說,意義極為重要,媽媽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育。
媽媽性格溫和,孩子性情也趨于平和,內(nèi)心世界穩(wěn)定;
媽媽如果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孩子也心浮氣躁,遇事容易情緒化。
所以,控制情緒是現(xiàn)代媽媽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要學的第一個字是:“虛”
很多媽媽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問題,而且忍不住要馬上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nèi)涵。
在看到自己孩子優(yōu)缺點的時候,做母親的不要立即做出反應。因為孩子需要空間去自己成長,母親隨意、過多的評價,往往使孩子喪失內(nèi)在動力,更多地在意母親的反應。
有的家長很納悶:
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一個人,急躁又不可理解。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可能就是媽媽的“虛”沒做好。
做不到不露聲色,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無法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紓解的空間。
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母親的包容,要么變得謹小慎微,要么對抗性強,親子關系難以順暢。
要學的第二個字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
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常常會被媽媽的強勢狀態(tài)削弱。
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實際上是通過示弱實現(xiàn)對孩子的托舉,孩子的內(nèi)心會因此變得自信而堅強。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
凡是對孩子一直強勢的父母,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要學的第三個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母親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
你會發(fā)現(xiàn),越柔和的母親,有時候帶動孩子的能力越強,越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叫嚷的母親,則往往難以挑起真正引導和帶動孩子的重擔。
02
每位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家長的心態(tài)應該放在哪兒?
請千萬不要急著報班、找家教來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家庭教育重在養(yǎng),而非在教。我們特別需要解讀以下兩個字:一是情,二是禮。
教育需要有情有禮,這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遵守的原則。
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教育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有情無禮,家長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給他穿、給他洗(已經(jīng)足夠大的孩子)。
這叫愛嗎?這已經(jīng)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個現(xiàn)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
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nèi)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們講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再把道理點出來。
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才會主動說:“媽媽,那我該怎么辦呢?”這個時候講出小道理,才有可能帶給孩子一種引導力。
03
家長內(nèi)心焦慮,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出現(xiàn)學習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nèi)心不安的干擾源。
家長必須擁有情緒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靜下來,把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好,然后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xiàn)情緒的自我調(diào)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問題。
“只有平靜的內(nèi)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
只有家長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內(nèi)心里面,沉淀為自己的一種狀態(tài)。
如果不能內(nèi)化和沉淀,你就無法擁有實施教育的資本,無法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實現(xiàn)。
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要留給孩子,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
讓你放不是不管,是讓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對孩子的情緒做養(yǎng)護,而不是對孩子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
家長的教育能量要足以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當一個人對學習失去熱情之后,再高的智商也不會有很好的發(fā)揮。
有的家長說,孩子表現(xiàn)不好,不好好學習。事實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
氣質(zhì)決定了孩子的學習差異,孩子的氣質(zhì)都是父母慢慢內(nèi)化給他們的,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與氣質(zhì)。
啟動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啟動家長和孩子內(nèi)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靈,拿父母恰當?shù)那椤?/span>
04
當下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欠缺,而是情的不足,義的模糊。
孩子們內(nèi)心的邏輯,和我們成人之間內(nèi)心遵守的邏輯思維是不一樣的,是有沖突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邏輯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nèi)ラ_發(fā)和指導。
我們要反問的是:
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
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
我們的教育修養(yǎng)夠不夠?
“養(yǎng)魚重在養(yǎng)水,養(yǎng)樹重在養(yǎng)根,養(yǎng)人重在養(yǎng)心?!?/span>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不是方法,是狀態(tài),是父母的教育狀態(tài)。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里得不到養(yǎng)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yǎng),天賦的聰明就沒有成長的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shù)摹⑾鄳男膽B(tài)支撐,天賦也很難發(fā)揮。
點燃孩子內(nèi)心的學習熱情,需要一定的溫度和一定的狀態(tài)。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
面對孩子,請記?。?/span>
作為一名家長,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這是您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