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學年上海市格致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一、積累應用(5 分)
?
1.(5?分)按要求填空。
?
(1)?鳥雀呼晴,? 。(作者:? 《蘇幕遮》)
?
(2)?? ,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
(3)?蘇軾在《江城子》中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詩句,在柳永的《雨霖鈴》中 ?意境與之相似的一句是“? ,? ”。
二、閱讀(55 分)
?
2.(14?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
?
“大數(shù)據(jù)”無法觸及詩詞的本質(zhì)陳慧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詩云》,講述了一個外星超級智慧生命體試圖用“大數(shù)據(jù)” 征服中國古典詩詞的故事。為了寫出超越李白的詩篇,擁有神跡般的強大技術的外星生物悍然采用了一種極端而蠻橫的方式:把所有詩歌都寫出來,也即把所有漢字一網(wǎng)打盡, ??按照古詩的格式進行排列組合,這樣就窮盡了過去、未來的一切詩歌﹣﹣﹣那些超越李白的詩自然也包括在內(nèi)。然而,這場“終極吟詩”完成后,當事人卻發(fā)出了沮喪的喟嘆: 詩人的心靈感受是如此獨特,即便掌握了窮其所有的“大數(shù)據(jù)”,也無法將那些超越李白的詩篇從中挑選出來。小說想要表達的是,技術是反詩意的,對于依賴個體心靈和內(nèi)在情感的詩歌來說,技術永遠無法觸及詩歌的本質(zhì)。
日前,《清華附小六年級學生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蘇軾寫了論文》的報道引發(fā)眾人關注。可想而知,“清華附小”、“小學生”、“大數(shù)據(jù)”等要素的組合,足以引發(fā)人們的好奇和艷羨,獲得廣泛關注也就不足為奇。師生家長的全情投入,十分令人感佩,畢竟,認認真真地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已很不容易。然而,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將詩詞作為“數(shù)據(jù)”進行檢索研究,這一方法導向是否合理?第二,讓小學生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進入詩詞,這一教育行為是否合適?換言之,小學生應該接受怎樣的詩詞教育?
先看第一個問題,詩詞與大數(shù)據(jù)能否相得益彰,要從二者各自的特質(zhì)說起。無論 ?從創(chuàng)作還是從賞析的角度,詩詞都是一項主觀性很強的藝術,正所謂各言其志,詩詞中大多寄托著作者的情感體悟,而詩作的水準則由詩人的才性神思所決定。詩詞中的意象
和興味往往只可意會,需要在讀者和作者之間達成某種精神上的默契。
?
對詩詞的欣賞研究,不能一味尋章摘句,因為一首詩詞首先是一個有機整體,必 ?須營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數(shù)據(jù)分析是一項純客觀的方法,是對客觀數(shù)據(jù)的碎片化處理:如對蘇軾全部詩詞進行分詞研究,再從中分析出高頻詞,此時蘇軾的詩詞是以“數(shù)據(jù)”形式呈現(xiàn)的,僅僅是一個個語詞的序列,而非氣脈渾成、寄托深遠的活潑潑的整體﹣﹣﹣這不啻為對詩詞的解構(gòu)。正如劉慈欣《詩云》里舉的例子,唯有從整體來看,一個美女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將其切開,取出每個臟器、剔出每塊骨頭,把肌肉和脂肪分門別類,再把血管和神經(jīng)揀成兩束,還能是美女嗎?用大數(shù)據(jù)來處理詩詞, 無異于對一個美女進行肢解,與詩詞的審美相違。
對詩詞的欣賞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搜羅求全,傳統(tǒng)集部之學是一門“別裁偽體親風雅”的學問,其要義在于“選”。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選”的功夫需要在浸潤式的細讀品味中獲得。不可否認,大數(shù)據(jù)在檢索、統(tǒng)計、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對研究工作確有幫助,但再先進的技術手段也不能代替對作品本身的體察涵泳,正如捷徑無法代替苦功。對蘇軾詩詞中高頻詞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無法細膩深刻地觸及其內(nèi)涵和義旨。通過對“歸來”一詞的統(tǒng)計,的確能夠指向蘇軾被貶這一事實,但卻可能因此錯過全篇沒有“歸”字,例如《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 ??的深刻的“無歸”感;同樣,通過大數(shù)據(jù)固然不難得出蘇軾的兄弟情深,然而當我們吟詠“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獄中寄子由》) 這樣的句子時,對蘇軾筆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難道不會來得更真切、更直觀嗎?
由此也引出第二個問題,小學生使用大數(shù)據(jù)會不會為時尚早?小學生應該接受怎樣的詩詞教育?事實上,我國古代一直有綿延不絕的“詩教”傳統(tǒng),古典詩詞的關鍵功能在于涵養(yǎng)人的性情,使之歸于溫厚。“詩可以興”,所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儒家將詩教作為成人教育的開端。正如錢穆所說,文學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 它對讀者的勸誡安慰如朋友兄弟般親切。偉大的詩人修辭立其誠,吐露真性情,讀者閱讀其詩,不僅會為其真情感動,也很容易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動,而心向往之。小學生使用大數(shù)據(jù)固然有助于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但這與詩詞的教育旨趣相異。拿蘇軾詩詞來說,讓孩子們將其看作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從具體作品中感受蘇軾的悲歡離合、開朗豁達與家國情懷,并進一步培養(yǎng)起對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為大數(shù)據(jù)視野下的客觀對象而得出粗淺認知,要更有意義嗎?
傳統(tǒng)詩教所包含的情感教育,應當在中小學階段得到提倡。當前的中小學教育對
知識理性和思想品德的強調(diào)相當充分,而在感性啟發(fā)方面則似有不足。就筆者在高校開展詩詞教育的經(jīng)驗來看,不少大一新生在古典詩詞面前或多或少地喪失了“感動”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急于展開的研究若非難令人信服,便是冷冰冰地欠缺生命的厚度。語言文字的隔閡固然是導致“感動”能力衰退的一個因素,情感上的疏離卻更為關鍵。偉大的詩人往往哀樂過于常人,詩詞又是對人類個體感思與共通情懷的高度凝練。想要獲得對詩詞的深層理解,首先應該讓自己能夠“被感動”,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古人的情感世界, ??深切體會詩詞的精妙所在與詩人的魅力所在。從古典詩詞中獲得對人類自身的感性認識, ??與詩詞內(nèi)外歲歲枯榮的自然生命發(fā)生共鳴,當從娃娃抓起。
小說《詩云》的結(jié)尾,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和細膩敏感的地球詩人最終達成了和 ?解:詩人表達了對偉大的技術文明的由衷贊嘆,天外來客則承認了技術與藝術之間的“不可通約性”。本文并非持一種簡單的“反技術論”,只是想強調(diào)技術方法與古典詩詞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之間存在根本差異﹣﹣﹣用大數(shù)據(jù)研究詩詞,并非一無是處,但總歸顯得舍本逐末、買櫝還珠?!肚f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術,認為技術的濫用會導致心靈的遮蔽。那么小學生使用大數(shù)據(jù),有沒有技術的“濫用”之嫌?這個問題姑置不論, 重要的是,孩子們的蓬勃詩心不要就此遮蔽。
(1)?第一段中所揭示的詩詞本質(zhì)是?
?
(2)?分析第二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
(3)?第五段以“歸來”一詞的統(tǒng)計為例,如何證明作者提出“對詩詞的席上研究…其要 ?義在于選”的觀點?
(4)?對全文結(jié)構(gòu)分析合理的一項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15?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
相 思賈平凹
?
一個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節(jié)的部分截下來,打磨,雕琢,玲瓏剔透得萬般可 ?愛了,上邊裝一塊活動的玻璃,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著飯,或者要睡覺去,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氣,專注地凝視,高度的近視使你不得不貼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熱氣在玻璃上哈出一層水珠。盒子里邊是一只蟋蟀,長長的腿,細
細的觸須,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渾身金黃,像是一片躍動的金礫。于是,你不自覺地就哼起評彈調(diào)來,在這漠漠的戈壁灘上,空氣的流通是沒有任何阻礙的, ??評彈調(diào)就游絲一般的,錚錚飄遠。
唉,你是個粗糙的人,那額角,那鼻頭,那方方的下巴頦子,使人想象著本不是長出的,是用斧子砍出來的,除了兩個眼鏡片子,你身上還有閃亮的物件嗎?頭發(fā)總是亂的,胡子被剪刀鉸得七長八短,你應該是一個放形骸外的角色,竟偏偏玩這種玩意兒?! ??你說,這是黃蛉,是你從老家?guī)淼摹?/span>
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蘇州,蘇州,是何等樣一個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長到十九歲,大學畢業(yè)后就到大西北來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巖山,是有孤煙直長的大沙漠,你是學地質(zhì)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質(zhì)挎包在肩上,你已經(jīng)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帳篷,在沙山沙海里,猶如一葉小舟,冷月彎彎地照著,蘇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鐘聲,是能“夜半到客船”嗎?妻子,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兒,在望著你, 相思的網(wǎng)撒滿了臉面,她在打撈著遠去的一顆愛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門前植一叢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給她的是一叢一叢竹葉的“個”字。孩子已經(jīng)六歲了, ??他的記憶里,你只是一個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園里喊著“爸爸”,你不能回答, 你的竹園里卻生殖了無窮無盡的黃蛉,它們在鳴叫著,“蛐蛐”的,那是你的神經(jīng),是你的精靈,是你的鄉(xiāng)思鄉(xiāng)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裝在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時候,送給了你嗎?
一個竹子做成的盒子,一個盒子里裝著的黃蛉,便和你從蘇州出發(fā),八千里路云 ?和月,你們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你或許冷了不知道添衣,熱了不知道減衣,但你卻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黃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溫度的。冬天里,大家坐在鉆機下休息,都點著煙吸,你不會吸煙,就從懷里掏出黃蛉來看。這黃蛉盒子你不裝在貼身的襯衣兜里,你擔心體溫會熱壞它,你又不肯裝在大衣的外兜,害怕風寒凍壞,你花費了三個鐘頭,拙手拙腳地在大衣內(nèi)側(cè)大針腳縫一個小口袋。夜里,一盞孤燈伴著你,你畫著圖紙,鑒定著礦石,你常常把吃飯忘掉了,當炊事員送來晚飯,你總是疑惑地說:“我還沒吃飯嗎?”但你忘不了給黃蛉喂食,它只吃蘋果,每次只削切豆粒大一點放在里邊,這蘋果卻同你的儀器、書籍一樣重要,你是專意讓人從內(nèi)地帶買來的。
現(xiàn)在,七斗星已經(jīng)斜了,銀河里風平浪靜,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將黃蛉盒子輕輕
?
放在枕頭底下,并不是枕頭底下,你怕枕頭的重量壓了它。往被窩里放,又怕被窩熱氣
燙了它。你用枕巾蓋住,放在你的脖子下。這是你最愜意的時候,萬籟俱寂,你,聽見了黃蛉的“蛐蛐”聲,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聲音,也是最清脆的音樂,是金石之響,是心律之韻。你于是就入了夢里。
啊,你是夢見了你的妻子嗎?夢見了你的兒子嗎?在這么深的夜里,月光靜瀉, ?風兒沒有起,狗兒沒有咬,你的妻子打著燈籠正站在竹園邊上,你的兒子,躡手躡腳進了竹園,竹葉上的露珠滑下來,落在他的頭上,他穿著一身雪白的衣服,像一個幽靈, 往竹叢里走。立即,無數(shù)的黑點濺滿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就跑來,用一只玻璃杯子,對著那白衣上的黑點一罩,黑點便彈進去,一只黃蛉就捉在兒子手中拎著的土瓷罐里了。
他們捉了好多好多的黃蛉,母子圍著土瓷罐,就聽著那“蛐蛐”的生命之歌。妻子說:“這歌子是唱給你爸爸的,這歌子在召喚著你的爸爸?!?/span>
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蛐蛐”的聲音叫得更響了,更清了,你聽見了這愛情的召喚,這家庭的召喚。
第二天早上,你爬起來,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質(zhì)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還記得夜里的夢,說:“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緊我的工作!”
(1)?把帳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動,而從第④段畫線句整體來看,“小舟”這一喻體的選擇另有巧妙之處,請加以賞析。
(2)?“黃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請加以分析。
(3)?本文運用第二人稱來指稱主人公,請賞析其表達效果。
?
(4)?評析本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的意義。
?
4.(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
傾懷柳永
?
?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 ?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似織。
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 ?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注】①蛩:蝗蟲、蟋蟀的別名。
(1)?從字數(shù)分類,這首詞屬于?
A.單調(diào) B.中調(diào) C.長調(diào) D.小令
?
(2)?以下與本詞風格最接近的一項是?
?
A.《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B.《踏莎行?郴州旅社》
C.《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D.《蘇幕遮?燎沉香》
(3)?賞析結(jié)尾劃線句的表達效果。
?
5.(19?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 ?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
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 ??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诇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緹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
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 ?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及忠賢定《三朝要典》,“移宮”一案以漣、光斗為罪魁,議開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福王時,追謚忠毅。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員,因?qū)勾蠡鹿傥褐屹t,入獄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謚為忠毅。②诇(xiòng):刺探。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除.中書舍人
②長兄光霽坐.累死
(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①“謀代輸,緩其獄”中“輸”解釋為?
?
A.罰役 B.繳納 C.報效 D.傳達
?
②“都御史周應秋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中“趣”解釋為
?
A.意向 B.通“促”,督促 C.使人感到愉快 D.驅(qū)趕
?
(3)?把第三段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
(4)?
下列選項中的句子,不屬于對“左光斗”進行側(cè)面描寫的一項是 。
?
A.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B.緹騎亦為雪涕
C.諸生爭應之D.誅人家族盡破
2018-2019 學年上海市格致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
一、積累應用(5 分)
?
1.(5?分)按要求填空。
?
(1)?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作者:?周邦彥 《蘇幕遮》)
?
(2)?????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
(3)?蘇軾在《江城子》中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詩句,在柳永的《雨霖鈴》中 ?意境與之相似的一句是“?執(zhí)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
【分析】本題考查名篇名句默寫與作家作品常識的考點。在平時學習時一定要注重積累背誦。
【解答】故答案為:
?
(1)?侵曉窺檐語,周邦彥(重點字:窺,檐)
?
(2)?梧桐更兼細雨(重點字:兼)
?
(3)?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重點字:凝噎)
?
【點評】名篇名句默寫題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點,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是高考考試大綱所規(guī)定的 64 篇(初中 50 篇,高中 14 篇)古詩文范圍內(nèi),考查的題型是填空題,主要考查的形式主要給上句寫下句,或者給下句寫上句。近三年來主要形式是情景式默寫,考查的不僅是學生對原文的背誦,而且考查了學生對原文內(nèi)容和內(nèi)涵的理解。
二、閱讀(55 分)
?
2.(14?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
?
“大數(shù)據(jù)”無法觸及詩詞的本質(zhì)陳慧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詩云》,講述了一個外星超級智慧生命體試圖用“大數(shù)據(jù)” 征服中國古典詩詞的故事。為了寫出超越李白的詩篇,擁有神跡般的強大技術的外星生物悍然采用了一種極端而蠻橫的方式:把所有詩歌都寫出來,也即把所有漢字一網(wǎng)打盡, ??按照古詩的格式進行排列組合,這樣就窮盡了過去、未來的一切詩歌﹣﹣﹣那些超越李白的詩自然也包括在內(nèi)。然而,這場“終極吟詩”完成后,當事人卻發(fā)出了沮喪的喟嘆:
詩人的心靈感受是如此獨特,即便掌握了窮其所有的“大數(shù)據(jù)”,也無法將那些超越李白的詩篇從中挑選出來。小說想要表達的是,技術是反詩意的,對于依賴個體心靈和內(nèi)在情感的詩歌來說,技術永遠無法觸及詩歌的本質(zhì)。
日前,《清華附小六年級學生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蘇軾寫了論文》的報道引發(fā)眾人關注。可想而知,“清華附小”、“小學生”、“大數(shù)據(jù)”等要素的組合,足以引發(fā)人們的好奇和艷羨,獲得廣泛關注也就不足為奇。師生家長的全情投入,十分令人感佩,畢竟,認認真真地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已很不容易。然而,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將詩詞作為“數(shù)據(jù)”進行檢索研究,這一方法導向是否合理?第二,讓小學生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進入詩詞,這一教育行為是否合適?換言之,小學生應該接受怎樣的詩詞教育?
先看第一個問題,詩詞與大數(shù)據(jù)能否相得益彰,要從二者各自的特質(zhì)說起。無論 ?從創(chuàng)作還是從賞析的角度,詩詞都是一項主觀性很強的藝術,正所謂各言其志,詩詞中大多寄托著作者的情感體悟,而詩作的水準則由詩人的才性神思所決定。詩詞中的意象和興味往往只可意會,需要在讀者和作者之間達成某種精神上的默契。
對詩詞的欣賞研究,不能一味尋章摘句,因為一首詩詞首先是一個有機整體,必 ?須營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數(shù)據(jù)分析是一項純客觀的方法,是對客觀數(shù)據(jù)的碎片化處理:如對蘇軾全部詩詞進行分詞研究,再從中分析出高頻詞,此時蘇軾的詩詞是以“數(shù)據(jù)”形式呈現(xiàn)的,僅僅是一個個語詞的序列,而非氣脈渾成、寄托深遠的活潑潑的整體﹣﹣﹣這不啻為對詩詞的解構(gòu)。正如劉慈欣《詩云》里舉的例子,唯有從整體來看,一個美女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將其切開,取出每個臟器、剔出每塊骨頭,把肌肉和脂肪分門別類,再把血管和神經(jīng)揀成兩束,還能是美女嗎?用大數(shù)據(jù)來處理詩詞, 無異于對一個美女進行肢解,與詩詞的審美相違。
對詩詞的欣賞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搜羅求全,傳統(tǒng)集部之學是一門“別裁偽體親風雅”的學問,其要義在于“選”。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選”的功夫需要在浸潤式的細讀品味中獲得。不可否認,大數(shù)據(jù)在檢索、統(tǒng)計、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對研究工作確有幫助,但再先進的技術手段也不能代替對作品本身的體察涵泳,正如捷徑無法代替苦功。對蘇軾詩詞中高頻詞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無法細膩深刻地觸及其內(nèi)涵和義旨。通過對“歸來”一詞的統(tǒng)計,的確能夠指向蘇軾被貶這一事實,但卻可能因此錯過全篇沒有“歸”字,例如《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 ??的深刻的“無歸”感;同樣,通過大數(shù)據(jù)固然不難得出蘇軾的兄弟情深,然而當我們吟
詠“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獄中寄子由》) 這樣的句子時,對蘇軾筆下
手足之情的感受,難道不會來得更真切、更直觀嗎?
?
由此也引出第二個問題,小學生使用大數(shù)據(jù)會不會為時尚早?小學生應該接受怎樣的詩詞教育?事實上,我國古代一直有綿延不絕的“詩教”傳統(tǒng),古典詩詞的關鍵功能在于涵養(yǎng)人的性情,使之歸于溫厚。“詩可以興”,所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儒家將詩教作為成人教育的開端。正如錢穆所說,文學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 它對讀者的勸誡安慰如朋友兄弟般親切。偉大的詩人修辭立其誠,吐露真性情,讀者閱讀其詩,不僅會為其真情感動,也很容易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動,而心向往之。小學生使用大數(shù)據(jù)固然有助于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但這與詩詞的教育旨趣相異。拿蘇軾詩詞來說,讓孩子們將其看作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從具體作品中感受蘇軾的悲歡離合、開朗豁達與家國情懷,并進一步培養(yǎng)起對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為大數(shù)據(jù)視野下的客觀對象而得出粗淺認知,要更有意義嗎?
傳統(tǒng)詩教所包含的情感教育,應當在中小學階段得到提倡。當前的中小學教育對知識理性和思想品德的強調(diào)相當充分,而在感性啟發(fā)方面則似有不足。就筆者在高校開展詩詞教育的經(jīng)驗來看,不少大一新生在古典詩詞面前或多或少地喪失了“感動”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急于展開的研究若非難令人信服,便是冷冰冰地欠缺生命的厚度。語言文字的隔閡固然是導致“感動”能力衰退的一個因素,情感上的疏離卻更為關鍵。偉大的詩人往往哀樂過于常人,詩詞又是對人類個體感思與共通情懷的高度凝練。想要獲得對詩詞的深層理解,首先應該讓自己能夠“被感動”,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古人的情感世界, ??深切體會詩詞的精妙所在與詩人的魅力所在。從古典詩詞中獲得對人類自身的感性認識, ??與詩詞內(nèi)外歲歲枯榮的自然生命發(fā)生共鳴,當從娃娃抓起。
小說《詩云》的結(jié)尾,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和細膩敏感的地球詩人最終達成了和 ?解:詩人表達了對偉大的技術文明的由衷贊嘆,天外來客則承認了技術與藝術之間的“不可通約性”。本文并非持一種簡單的“反技術論”,只是想強調(diào)技術方法與古典詩詞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之間存在根本差異﹣﹣﹣用大數(shù)據(jù)研究詩詞,并非一無是處,但總歸顯得舍本逐末、買櫝還珠?!肚f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術,認為技術的濫用會導致心靈的遮蔽。那么小學生使用大數(shù)據(jù),有沒有技術的“濫用”之嫌?這個問題姑置不論, 重要的是,孩子們的蓬勃詩心不要就此遮蔽。
(1)?第一段中所揭示的詩詞本質(zhì)是?表達作者個體心靈和內(nèi)在情感。 ?
?
(2)?分析第二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
(3)?第五段以“歸來”一詞的統(tǒng)計為例,如何證明作者提出“對詩詞的席上研究…其要
義在于選”的觀點?
?
(4)?對全文結(jié)構(gòu)分析合理的一項是?D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內(nèi)容及概括段落中心的能力。概括段落的中心類試題,要注意抓住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篩選和概括。
(2)?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的作用的分析的能力。句段作用題考查,做題時句不離段,段 ?不離篇,需要注意考慮和上下文之間的關系。
(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的觀點的理解的能力。證明文章觀點的考察,其實質(zhì)還是考察 ?學生們的內(nèi)容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學生做這類題,首先要明白觀點是什么意思,其次才能用事例去進行證明。
(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的段落層意的劃分的能力。對文章思路結(jié)構(gòu)的考察,要做對這 ?題,必須從整體上理解全文內(nèi)容,并且明白段與段之間的關聯(lián)。
【解答】(1)根據(jù)對第一段的理解和篩選,可以從如下內(nèi)容進行概括:詩人的心靈感受是如此獨特,即便掌握了窮其所有的“大數(shù)據(jù)”,也無法將那些超越李白的詩篇從中挑選出來。小說想要表達的是,技術是反詩意的,對于依賴個體心靈和內(nèi)在情感的詩歌來說, ??技術永遠無法觸及詩歌的本質(zhì)??忌梢詮囊陨衔谋緝?nèi)容中進行對詩詞本質(zhì)的概括。
(2)?本題可以從內(nèi)容的作用和結(jié)構(gòu)的作用兩個角度來回答,例如從內(nèi)容的作用來講,是 ?說清華附小六年級學生運用大數(shù)據(jù)的現(xiàn)象,說明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對當今的生活的豐富。從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本段是承接上文和引起下文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數(shù)據(jù)時代,引起下文對問題的探究。
(3)?根據(jù)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文本的觀點是:對蘇軾詩詞中高頻詞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 ?某些外在印象,無法細膩深刻地觸及其內(nèi)涵和義旨。通過對“歸來”一詞的統(tǒng)計,的確能夠指向蘇軾被貶這一事實,但卻可能因此錯過全篇沒有“歸”字,例如《卜算子?黃州 ??定惠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的深刻的“無歸”感;同樣,通過大數(shù)據(jù)固然不難得出蘇軾的兄弟情深,然而當我們吟詠“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獄中寄子由》)這樣的句子時,對蘇軾筆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難道不會來得更真切、更直觀嗎?
(4)?本文結(jié)構(gòu):①⑧是首尾兩段說明大數(shù)據(jù)時代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xiàn)。②③④⑤大數(shù)據(jù)和傳統(tǒng)的結(jié)合,提出了第一個問題。⑥⑦說的是文中的第二個問題。故答案選 D。
答案:
?
(1)?表達作者個體心靈和內(nèi)在情感。
?
(2)?引出了下文對兩個問題的討論,引起了讀者思考,承接了上文技術無法觸及詩歌的 ?本質(zhì)。
(3)?作者表達出蘇軾被貶的這一事實,但是卻沒有歸字。卻很深刻的表達出真切與痛徹 ?心扉,以一種浸潤式的細讀品位之間才能獲得。
(4)D
?
【點評】分析語段的作用的題目,首先明確語段的內(nèi)容,然后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的角度分析, ??結(jié)構(gòu)上注意伏筆、照應、鋪墊等,內(nèi)容注意主旨的體現(xiàn),和其它語段的關系。還要注意注意語段所處的位置,如開頭注意鋪墊、引起下文、統(tǒng)領全文、奠定情感基調(diào)、引起閱讀興趣等,中間注意承上啟下,結(jié)尾注意點明深化主旨等。
3.(15?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
相 思賈平凹
?
?
一個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節(jié)的部分截下來,打磨,雕琢,玲瓏剔透得萬般可愛了,上邊裝一塊活動的玻璃,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著飯,或者要睡覺去,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氣,專注地凝視,高度的近視使你不得不貼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熱氣在玻璃上哈出一層水珠。盒子里邊是一只蟋蟀,長長的腿,細細的觸須,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渾身金黃,像是一片躍動的金礫。于是,你不自覺地就哼起評彈調(diào)來,在這漠漠的戈壁灘上,空氣的流通是沒有任何阻礙的, ??評彈調(diào)就游絲一般的,錚錚飄遠。
唉,你是個粗糙的人,那額角,那鼻頭,那方方的下巴頦子,使人想象著本不是長出的,是用斧子砍出來的,除了兩個眼鏡片子,你身上還有閃亮的物件嗎?頭發(fā)總是亂的,胡子被剪刀鉸得七長八短,你應該是一個放形骸外的角色,竟偏偏玩這種玩意兒?! ??你說,這是黃蛉,是你從老家?guī)淼摹?/span>
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蘇州,蘇州,是何等樣一個美妙的地方啊,你生 ?在那里,長到十九歲,大學畢業(yè)后就到大西北來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巖山,是有孤煙直長的大沙漠,你是學地質(zhì)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質(zhì)挎包在肩上,你已經(jīng)奔波
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帳篷,在沙山沙海里,猶如一葉小舟,冷月彎彎地照著,蘇州城外
的寒山寺的鐘聲,是能“夜半到客船”嗎?妻子,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兒,在望著你, 相思的網(wǎng)撒滿了臉面,她在打撈著遠去的一顆愛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門前植一叢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給她的是一叢一叢竹葉的“個”字。孩子已經(jīng)六歲了, ??他的記憶里,你只是一個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園里喊著“爸爸”,你不能回答, 你的竹園里卻生殖了無窮無盡的黃蛉,它們在鳴叫著,“蛐蛐”的,那是你的神經(jīng),是你的精靈,是你的鄉(xiāng)思鄉(xiāng)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裝在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時候,送給了你嗎?
一個竹子做成的盒子,一個盒子里裝著的黃蛉,便和你從蘇州出發(fā),八千里路云 ?和月,你們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你或許冷了不知道添衣,熱了不知道減衣,但你卻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黃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溫度的。冬天里,大家坐在鉆機下休息,都點著煙吸,你不會吸煙,就從懷里掏出黃蛉來看。這黃蛉盒子你不裝在貼身的襯衣兜里,你擔心體溫會熱壞它,你又不肯裝在大衣的外兜,害怕風寒凍壞,你花費了三個鐘頭,拙手拙腳地在大衣內(nèi)側(cè)大針腳縫一個小口袋。夜里,一盞孤燈伴著你,你畫著圖紙,鑒定著礦石,你常常把吃飯忘掉了,當炊事員送來晚飯,你總是疑惑地說:“我還沒吃飯嗎?”但你忘不了給黃蛉喂食,它只吃蘋果,每次只削切豆粒大一點放在里邊,這蘋果卻同你的儀器、書籍一樣重要,你是專意讓人從內(nèi)地帶買來的。
現(xiàn)在,七斗星已經(jīng)斜了,銀河里風平浪靜,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將黃蛉盒子輕輕 ?放在枕頭底下,并不是枕頭底下,你怕枕頭的重量壓了它。往被窩里放,又怕被窩熱氣燙了它。你用枕巾蓋住,放在你的脖子下。這是你最愜意的時候,萬籟俱寂,你,聽見了黃蛉的“蛐蛐”聲,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聲音,也是最清脆的音樂,是金石之響,是心律之韻。你于是就入了夢里。
啊,你是夢見了你的妻子嗎?夢見了你的兒子嗎?在這么深的夜里,月光靜瀉, ?風兒沒有起,狗兒沒有咬,你的妻子打著燈籠正站在竹園邊上,你的兒子,躡手躡腳進了竹園,竹葉上的露珠滑下來,落在他的頭上,他穿著一身雪白的衣服,像一個幽靈, 往竹叢里走。立即,無數(shù)的黑點濺滿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就跑來,用一只玻璃杯子,對著那白衣上的黑點一罩,黑點便彈進去,一只黃蛉就捉在兒子手中拎著的土瓷罐里了。
他們捉了好多好多的黃蛉,母子圍著土瓷罐,就聽著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
妻子說:“這歌子是唱給你爸爸的,這歌子在召喚著你的爸爸?!?/span>
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蛐蛐”的聲音叫得更響了,更清了,你聽見了這愛情的召喚,這家庭的召喚。
第二天早上,你爬起來,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質(zhì)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還記得夜里的夢,說:“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緊我的工作!”
(1)?把帳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動,而從第④段畫線句整體來看,“小舟”這一喻體的選擇另有巧妙之處,請加以賞析。
(2)?“黃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請加以分析。
?
(3)?本文運用第二人稱來指稱主人公,請賞析其表達效果。
?
(4)?評析本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的意義。
?
【分析】略
?
【解答】1.劃線句中的”小舟,與冷月清輝下廣袤的沙山沙海形成鮮明的對照,爸涼遼 ??闊的環(huán)境凸顯出帳篷的微小,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孤獨“小舟又讓人聯(lián)想到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想象塞山寺里的鐘聲跨越萬里,主人公的相思之苦。選揮小舟作為喻體,能將沙漠、冷月、客船、家鄉(xiāng)鐘聲巧妙勾連起來,營造出深邃悠遠的意境。
【分析】修辭的考察,分析之前考慮清楚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系,理解清楚對象是誰以及相似點是什么,在整體語境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以及表達效果。
2.?黃蛉是本文的感情線索,貫穿本文文中人物的活動以黃蛉為中心來展開。黃蛉是相思 ?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著主人公對妻兒的思念。也寄托著妻兒對遠方詩人的思念。
【分析】本題考察的是某個對象的作用,需要考慮放在全文之中有無特定作用,比如線索、強調(diào)、對比、照應。當然還要考慮對象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以及情感。
3.?本文用第二人稱來指稱主人公,仿佛敘述者和主人公就在同一場合,拉近了雙方距離;也讓讀者在閱讀時更容易產(chǎn)生代入感,易于體會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分析】: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不同人稱的作用。本題考察的是第二人稱的作用, ??第二人稱可以拉近距離,便于抒發(fā)情感。
4.?本文表現(xiàn)了主人公個人情感與報效祖國的社會責任感的融合,在當下社會,有很好的 ?教育和激勵作用。在生活、工作中,當個人情感和杜會責任感有所沖突時,我們應承擔社會責任,對事業(yè)不追求,同時心存?zhèn)€人情感,不忘家人。
【分析】:本題考察評析,其實也就是評論分析,在概括主旨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評論。
?
【點評】略
?
4.(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傾懷柳永
?
?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 ?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似織。
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 ?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注】①蛩:蝗蟲、蟋蟀的別名。
(1)?從字數(shù)分類,這首詞屬于?C
?
A.單調(diào) B.中調(diào) C.長調(diào) D.小令
?
(2)?以下與本詞風格最接近的一項是?C
?
A.《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B.《踏莎行?郴州旅社》
C.《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D.《蘇幕遮?燎沉香》
(3)?賞析結(jié)尾劃線句的表達效果。
?
【分析】(1)考查掌握有關詞的知識,要掌握詞的類別,結(jié)合詞的字數(shù)具體分析。
?
(2)?考查詞的風格,要廣泛閱讀積累,掌握作品內(nèi)容、風格,結(jié)合排除法。
?
(3)?考查詩句的表達效果,要理解詩句含義,結(jié)合表達技巧具體分析。
?
【解答】(1)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diào);(3)長調(diào)。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diào)。本詞屬于長調(diào)。
(2)?《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shù)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 “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它以女詞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和題目中的詩文風格一致。排除 ABD。
(3)?末尾兩句“空目斷、遠峰凝碧”,眺望京都,徒然望斷遠方濃綠的山峰,以景結(jié)情,遙望京華,杳不可見,但見遠峰清苦,像是聚結(jié)著萬千愁恨,“凝”字,不僅寫出了碧色
之濃,且又反映了凝神遠望的專注之情,“目斷”與“立盡”都是加強語氣,在這幅秋景
中注入強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悵惘之情不絕如縷。
?
?
答案:(1)C。
?
(2)?C。
?
(3)?寫出作者本能望見很遠的地方,卻被遠處的山峰所隔斷,表達了作者的悵惘、惋惜 ?之情。
?
?
譯文:
?
野鴨飛落在霜露覆蓋的小洲,大雁橫越于霧靄籠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畫出一幅秋色圖。傍晚的雨剛剛停歇。天黑了,一葉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驛店。何人迎風站在月光下?一陣陣的羌笛聲與河岸草叢里切切的蟋蟀聲交織一起,引起離愁萬緒!
只為思戀。與佳人別后,山水相隔,相距遙遠,靠什么來傳遞書信呢?想來繡閣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會知道浪跡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損、憔悴不堪!巫峽幽會已逝, ??高陽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獨、行為的放蕩不羈。眺望京都,徒然望斷遠方濃綠的山峰。
?
?
賞析:
?
這首詞是柳永落第離京后所作,詞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很出色,特別點秋景。這首詞用曲折多變的筆法描繪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著詞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構(gòu)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連環(huán)畫卷。
詞的上片寫景,點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狀。起首兩句描繪洲渚宿鳥,對偶工整,“落”字、“橫”字形容鶩鳥飛下和雁字排列的狀態(tài),這是秋江暮色?!胺置鳟嫵觥毙稳蔹S昏江上雨后清冷景象,著意繪出“秋色”,但江上行客的愁思,已隱然言外?!澳河辍比洌?/span>以小舟晚泊江邊作為背景引出行客。“小楫”即小舟是行客所乘,“夜泊”指停舟的時間, “葦村山驛”點出投宿之外乃荒村驛店。滿面風霜尤如靜湖石子,激起情感漣漪:山村夜,月明風緊,傳來羌管悠悠,吹出無限幽怨,真乃聞笛生怨。詞人這里以設問提起, 借笛聲以抒旅懷。“離愁萬緒”四字點題,揭出行客內(nèi)心活動,接著以“蛩吟似織”烘托離愁。
詞人這里借蟋蟀聲托出怨情,觸發(fā)起無限愁緒,由此引出下文。整個上片層層深入,
?
細致入微地勾畫了一種深邃幽遠的意境。
“為憶”之句,觸景而生情,抒寫別后思念。“憶”字寫思戀之情。以下再訴關山阻隔, 魚雁難通,從而反映出內(nèi)心的焦慮。“想繡閣”三句,為對方設想,伊人深居閨房,怎能體會出行客漂流天涯,“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處。這里委婉曲折,設想奇警比女子自訴衷腸更為感人。“楚峽”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舊日的歡愛已散,接著轉(zhuǎn)筆歸到目前境遇,說明往昔“暮宴朝歡”都已煙消云散,而此時孤村獨坐,惟有對月自傷。末尾兩句, 以景結(jié)情,遙望京華,杳不可見,但見遠峰清苦,像是聚結(jié)著萬千愁恨,“目斷”與“立盡”都是加強語氣,這幅秋景中注入強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悵惘之情不絕如縷。
這首詞上、下片一氣貫通,渾然一體,感情起伏跌宕,把離情別苦渲染得淋漓盡致, ?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佳作。
【點評】高考對詩句的表達效果考查的角度有:闡明詩句含義,說明詩句在寫景或是抒情或?qū)懭朔矫娴谋磉_作用,簡要說明詩句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和藝術效果。
5.(19?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 ?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
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 ??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诇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緹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
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 ?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及忠賢定《三朝要典》,“移宮”一案以漣、光斗為罪魁,議開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福王時,追謚忠毅。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員,因?qū)勾蠡鹿傥褐屹t,入獄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謚為忠毅。②诇(xiòng):刺探。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除.中書舍人
②長兄光霽坐.累死
(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
①“謀代輸,緩其獄”中“輸”解釋為?B
?
A.罰役 B.繳納 C.報效 D.傳達
?
②“都御史周應秋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中“趣”解釋為?B
?
A.?意向 B.通“促”,督促 C.使人感到愉快 D.驅(qū)趕
?
(3)?把第三段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
(4)?下列選項中的句子,不屬于對“左光斗”進行側(cè)面描寫的一項是?D 。A.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
B.?緹騎亦為雪涕C.諸生爭應之D.誅人家族盡破
【分析】(1)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2)?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 ?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3)?考查文言翻譯,要掌握文言文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等考點, ?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4)?考查對人物性格的理解能力,要準確理解語句含義,結(jié)合語境準確辨析,采用排除 ?法。
【解答】(1)①授予,譯:后來被授予中書舍人; ②因為,譯:長兄左光霽因被牽連治罪而死。
(2)?①繳納,譯: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訟事;②通“促”,督促,譯: ?都御史使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追查不力,上疏督促他們力辦。
(3)?重點:已而,害怕;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被動句,為……所,表被動;冀下
法司,被動句,語義上的被動。
?
譯:許顯純誣蔑他們收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楊漣等人起初不承認,后來害怕不承認就會被嚴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緩死,以后或許能承認澄清真相。
(4)D.“誅人家族盡破”,原文“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都御史使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們力辦,因此最終使左光斗家破人亡,不屬于對“左光斗”進行側(cè)面描寫。
?
?
答案:
?
(1)?①授予 ②因為
(2)?①B.②B。
(3)?許顯純誣蔑他們收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楊漣等人起初不承認,后來害怕不承認 ?就會被嚴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緩死,可以緩死,以后或許能承認澄清真相。
(4)?D。
?
?
譯文:
?
左斗光,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考中進士。后來升為中書舍人。被選拔授予御使,負責巡視京城。其間收捕處理了吏部的一些兇悍作惡的官吏,收繳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個京城都為之震動驚悚。
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和他一起謀劃,又和高攀龍一起揭發(fā)崔呈秀貪贓。魏中賢和他的黨羽都對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賢驅(qū)逐了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以后,接著將驅(qū)逐楊漣、左光斗。左光斗很氣憤,草擬奏疏,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徽有三十二條當斬罪, ??準備十一月二日奏上,預先將妻子兒女遣還原籍。魏忠賢偵知,提前兩天將他和楊漣二人一起免職。奸邪小人還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將左光斗的名字掛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鄉(xiāng)親抱著馬頭號哭,聲震原野,差役也為之流淚。到京后,左光斗被關入詔獄,嚴刑拷問。許顯純誣蔑他們收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楊漣等人起初不承認,后來害怕不承認就會被嚴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緩死,以后或許能承認澄清真相,于是他們都承認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虛擔了收受賄銀二萬兩的罪名。魏忠賢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許顯純每過五天就追贓拷打一次,不交給法司,楊漣等人這才
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孫奇逢,是一個節(jié)義俠氣之士,和定興人鹿正一起,認為光斗
為官時對京城所管轄地區(qū)的人民有恩德,倡議為他們湊齊錢款,人們爭相響應。共捐得數(shù)千兩銀子,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訟事,但左光斗已經(jīng)與楊漣在同一天被獄卒殺害,當時是天啟五年[1625]樂譜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共享年五十一歲。
左光斗死后,贓物追查還未結(jié)束。魏忠賢命令撫按嚴厲追繳,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長兄左光霽因被牽連治罪而死,母親因哭泣兒子悲傷而死。都御史使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們力辦,因此最終使左光斗家破人亡。等到魏忠賢對《三朝要典》中“移宮”一案定案時,要把楊漣、左光斗列為罪魁禍首,并商議要開館辱尸。后來有人替他們辯解,才作罷。魏忠賢被殺后,朝廷追賜左光斗為右都御使,錄用了他的一個兒子。福王時,追認謚號為“忠毅”。
【點評】做文言文閱讀時,要掌握利用文言實詞儲備作鋪墊,以推斷詞義的方法做好文言實詞推斷題;要掌握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把課內(nèi)文言知識遷移到課外,運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虛詞理解題。細心研讀文本內(nèi)容,理解文意,大膽判斷取舍,調(diào)通疏浚,做好文言文閱讀概括分析,文言文翻譯題。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