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60分)
?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1分)?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貝聿銘
①長達70年的建筑設計生涯中,我先后設計規(guī)劃了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美國國家藝術館東樓、肯尼迪圖書館等建筑,大部分作品都與文化藝術有關,符合了自己的追求。
②有人說一個設計師的命運75%來自他招攬生意的能力,我不同意。建筑師不能對人說:?請我吧!”自己的實力是最好的說服工具。怎么表現(xiàn)你的實力?那么就要敢于選擇,敢于放棄,決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進行下去。
③64歲,我被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邀請參加盧浮宮重建,并為盧浮宮設計了一座全新的金字塔。當時法國人高喊著?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盧浮宮”,不分晝夜表達不滿,翻譯都被嚇倒了,幾乎沒有辦法替我翻譯我想答辯的話。當時的確有壓力,我面對的是優(yōu)越感極為強烈的法國人,____ 盧浮宮舉世聞名。____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維持十足的信心,必須相信自己,把各種非議和懷疑拋諸腦后。旁人接受我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我得首先接受自己。建筑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風格和主見,隨波逐流就肯定被歷史淹沒了。
④后來金字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也被總統(tǒng)授予了法國最高榮譽獎章,但我仍然保持一貫的低姿態(tài),說:“謙恭并不表示我有絲毫的妥協(xié),妥協(xié)就是投降。”
⑤這么多年,我敢說,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⑥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17歲赴美國求學,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業(yè)。但中國就在我血統(tǒng)里面,我至今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平時的衣著打扮,家庭布置與生活習慣,依然保持著中國的傳統(tǒng)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當然美國新的東西我也了解,中美兩方面的文化在我這兒并沒有矛盾沖突。我在文化縫隙中活得自在自得,在學習西方新觀念的同時,不放棄本身豐富的傳統(tǒng)。
⑦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建筑不是服裝,可以趕時髦,建起來以后,不能說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我從來不趕時髦,我比較保守;但我也從來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現(xiàn)代派。還有人稱我是現(xiàn)代主義大師,相當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設計方面我力爭把古典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并且摸索新路改進自己的風格。
⑧我曾受邀在日本東京的靜修中心建造一個宗教的鐘塔,這座鐘塔的形狀很像日本一種傳統(tǒng)樂器:底部是方的,往上逐漸變平變扁,越往頂端越鋒利。日本人很喜歡,后來再次邀請我為博物館做設計。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讀過一個中國故事叫《桃花源記》,很羨慕那種生活安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感覺。日本人知道這個故事,都說,對,要是能把博物館做成那種感覺就好了。博物館選在山上,在山上修了一座橋,穿過山谷通向博物館。日本人非常接受這個設計。
⑨在我的70多件作品當中,博物館的項目占到很大的比重。我希望博物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也是擔負起自己的一份文化責任感。我尤其喜歡年輕人來看我的博物館,人越多我越是開心,所以我常常到以前做過的博物館溜達,看看觀眾里面年輕人多不多,因為將來是他們的世界。
⑩86歲那年,我把自己的?封刀之作”選在蘇州,想用全新的材料,在蘇州三個古典園林——拙政園、獅子林和忠王府旁邊修建一座現(xiàn)代化的博物館。設計方案一出臺,又引起了各界強烈的爭論。很多人認為,這座全新博物館將破壞原有建筑的和諧,損害這些古建筑的真實與完整。但這不能改變我的設計初衷。?
?蘇州博物館真正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時,我想他們會理解并喜歡的。那不僅是人們對貝氏建筑光環(huán)的追逐,而且是一個建筑師在年近90歲時的一份認真、執(zhí)著和創(chuàng)新,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1.聯(lián)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2分)?
A.而且? 但是??? ? B.而且? 不過
C.并且? 然而?? ?? D.并且? 而且?
2.第⑧段中,日本人說“要是能把博物館做成那種感覺就好了”,這里的“感覺”指什么?(2分)
? ???????????????????????????????????????????????????????
3.文中說“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這一比喻的含義是什么?(2分)
? ???????????????????????????????????????????????????????
4.對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作者在文中講述了一生建筑設計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B.文中提及的建筑設計包括盧浮宮博物館、東京靜修中心、美國國家藝術館東樓、肯尼迪圖書館、蘇州古典園林等。?
C.作為一名享譽世界的建筑設計家,除了實力,成功更在于他的自信、堅持和執(zhí)著。
D.就建筑風格而言,作者認為自己屬于現(xiàn)代派。?
5.試舉一例,談談你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的認識。(3分)
? ???????????????????????????????????????????????????????
? ????????????????????????????????????????????????????????
(二)閱讀下文,完成6-10題。(13分)
迷津處一片蒹葭
①“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305 篇,最愛就是這首《蒹葭》。蒹葭二字似乎天生就是給詩歌作題目的,在紙上寫,耳邊聽,嘴中念,心里想,都那么美,那么可思而不可言。這兩個帶草頭的漢字也特別像身段嬌好的美人,還帶著那么點山野氣,露水味兒。??
②《蒹葭》是那種很徹底也很孤絕的詩,“詩無達詁”、“詩不可譯”之類的話仿佛是為這類詩量身定做的。謂予不信,可試著改動或刪除它一個字,你會發(fā)現(xiàn),一整首詩都會喊“疼”!這樣的詩注定是一個謎,公然挑戰(zhàn)我們的情商和智力。古往今來,對這詩的解讀早已成為一大懸案。譬如《毛詩序》認為這詩是譏刺秦襄公“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也”?!对姳玖x》的解釋更有趣:“所謂伊人者,斥襄公也,謂彼襄公如水旁之人不知所適,欲逆流而上則道遠而不能達;欲順流而下則不免困于水中,以興襄公雖得進列諸侯而不知所為,欲慕中國之禮義,既邈不能及;退循其歸,則不免為夷狄也。”“美刺”的傳統(tǒng)固然肇端于《詩經(jīng)》,然詩歌的本義一旦被坐實,賞讀的趣味便要減半。還是朱熹老夫子聰明,他在《詩集傳》里說:“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閑閑一筆,不僅消解了上述詮釋的權威性,也給《蒹葭》的多元解讀另辟了一條蹊徑。??
③蒹葭,是長在水邊的蘆葦。蘆花色白,何況一大早還打上了一層如霜的白露!想象里,那長滿蒹葭的水邊該是一處野渡吧,沒有板橋,沒有扁舟,當然也沒有鸕鶿,隱隱約約的霧,在水一方的人,如真似幻,撲朔迷離。那是一片亙古的迷津,在漢字里瘋長了幾千年的蘆葦搖著頭,逗引著那些“會思想的蘆葦”紛紛加入這場“猜謎游戲”。
④上文學史課,每次講到《蒹葭》,不免要問:“這是一首什么詩?”學生多半以“愛情詩”對之,殊不知古人眼里,愛情的地位遠不如他們所想的那么大。不過讀到一個“情”字也很了不起,應予肯定。然如果是寫愛情,那也不是兩情相悅,而是單相思。詩人和他的對象“伊人”實在離得太遠,“在水一方”說的就是“距離”。而且,兩個端點之間并非一條直線,而是——水,阻擋牛郎織女的銀河不也是另一種“水”么?竊謂詩的美感一多半便是緣于這“距離”的營造。如果“伊人”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真的還能興起美感和追求的沖動么?寫“距離”只是第一層。接下來的?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則是寫求索過程的艱難,惟其艱難才樂此不疲?!斑^程””的終點是“結果”,可一旦有了“結果”,會怎樣?加繆的“西西弗斯神話”,其所有的悲壯和崇高正來自于石頭推到山頂又會落下來。“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極妙,不僅渲染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朦朧意境,也附帶讓這“結果”永遠地懸置起來,成了錢鐘書所謂“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結果”的未知既是一種缺憾,同時又何嘗不是一種無言的美麗?
⑤進而想,這難道僅僅是寫愛情嗎?理想的追求又何嘗不是如此?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所謂“生活在別處”,宗教所謂“彼岸世界”,這些對人生“此在”困境、“彼岸”虛無的一種哲學表述,亦可作如是觀。從這個意義上說,《蒹葭》不僅寫了景,抒了情,還言了理。要說“朦朧”,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朦朧詩吧。
⑥我想,中國人應該會背這首美感和哲思兼善的《蒹葭》,將這首詩刻錄在大腦的硬盤里,就是出國了也不會走失,情緒低落時吟哦一遍,灰暗的天空說不準就會明亮起來。因為這是地道的母語,也是我們民族的徽標,文化的基因和靈魂的胎記。
(全文有刪減)
6.《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根據(jù)內容的不同可分為?? ???????、?? ???????、?? ???????三部分,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 ???????、?? ???????、?? ???????。(2分)
7.在第①段中,作者說 “蒹葭二字似乎天生就是給詩歌作題目的”,這是因為?????????????????????? ?????。(2分)
8.請結合文本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③段劃線句子。(2分)
???????????????????????????????????????????????????????????
9.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4分)
A.第②段“詩不可譯”是說詩歌沒有確切的解釋,不同讀者對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B.《毛詩序》和《詩本義》對《蒹葭》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屬“美刺”的解讀方法。
C.朱熹否定了《毛詩序》和《詩本義》的解讀,對《詩經(jīng)》的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
D.作者眼里《蒹葭》可以解讀為愛情詩,也可以理解為對理想的追求。
E.第⑤段說《蒹葭》“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朦朧詩”,這“朦朧”包括意境和情理的朦朧。
F.最后一段在分析《蒹葭》的景、情、理的基礎上,指出了它在民族文化中的價值和意義。
10.作者在第④段中從“距離”與“過程”兩方面闡發(fā)了《蒹葭》的美感,這美感具體是:
① ???????????????????????????????????????????
② ?????????????????????????????????????????????
③ ??????????????????????????????????????????????。(3分)?
(三)默寫。(5分)(任選5空,超過5空,按前5空評分)
11.?
(1)曾記否,到中流擊水,????????????????????? 。?
(2)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汝,? ????????????????????。
(3)????????????????????? ,七葉珥漢貂。
(4)????????????????????? ?,池魚思故淵。
(5)少小離家老大回,????????????????????? ?。
(6)?????????????????????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6分)?
菊花 唐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12.“陶”指東晉詩人?? ?????,本學期學過他的詩作?????????????? 。(2分)
13.下列選項中描述的季節(jié)與本詩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B.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C.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D.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14.請說說元稹獨愛菊花的原因。(2分)?
????????????????????????????????????????????????????
(五)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5-19題。(13分)?
齊威王使田忌救趙。初,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仕魏為將軍,自以能不及孫臏,乃召之。至,則以法斷其兩足而黥之,欲使終身廢棄。齊使者至魏,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者。齊使者竊載與之齊。田忌善而客待之,進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于是威王謀救趙,以孫臏為將,辭以刑馀之人不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內,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據(jù)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以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田忌從之。十月,邯鄲降魏。魏師還,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師大敗。
15.上文選自《資治通鑒》,與《左傳》同屬????????? 體史書。(1分)
16.解釋文中加粗詞。(4分)
(1)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 )
(2)自以能不及孫臏(???????? )
(3)齊使者竊載與之齊(???????? )
(4)所利不能藥其所傷(???????? )
17.下列加粗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則以法斷其兩足?????? 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B.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 昭王南征而不復
C.田忌欲引兵之趙???? 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
D.君其問諸水濱?????? 宮之奇以其族行
1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魏師還,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師大敗。
??????????????????????????????? ?????
19.許多成語出自古代典籍,如???????? ?就出自本文中歷史時間,??????? ?出自《庖丁解?!贰#?/span>3分)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20-23題。(12分)?
鄭伯克段于鄭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鄭。”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遂置姜氏于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潁考叔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唬骸⒆硬粎T,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有刪減)?
20.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3分)
A.孝子不匱,用錫爾類。
B.狙公卒餒而死。
C.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D.段不弟,故不言弟。
21.先秦諸子召開一場學術思想座談會,根據(jù)甲、乙、丙三則發(fā)言內容,推斷依序應是何人的主張,正確的一項是(?? )(3分)
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我們應該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乙:我不求富貴利達,不做自欺欺人瞞心昧己的丑事,無須裝成一副偽善者的面孔。
丙: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其客觀規(guī)律,就能得心應手,迎刃而解。
A.韓非子/孟子/老子
B.孔子/荀子/老子
C.韓非子/荀子/莊子
D.孔子/孟子/莊子
2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
23.請分析文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3分)
?????????????????????????????????????????????????
二、寫作(40分)?
24.請以“數(shù)字化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卷面整潔,不要寫成詩歌。 (40分)
?
上海市延安中學2016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答案:?
1.B?
2.指《桃花源記》中描述的那種世外桃源搬的生活
3.略
4.C
5.略?
6.風雅 頌;賦 比 興。
7.蒹葭二字音韻和諧,字形優(yōu)美,令人遐想。
8.運用比擬(比喻、引用)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突出《蒹葭》意味深長,千百年來不斷地吸引人們去體味去探究。承上啟下,從對《蒹葭》情景的想象過渡到學者對這首詩的解讀。
9.AC
10.(1)“在水一方”所營造的距離興起追求沖動的美;(2)求索過程的艱難構成樂此不疲的美;(3)結果的未知形成一種缺憾的美。(“可望不可即”的朦朧美。)
11.(1)浪遏飛舟(2)莫我肯德(3)金張藉舊業(yè)(4)羈鳥戀舊林(5)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6)悵寥廓
12.陶淵明? 《飲酒》
13.D
14.因為菊花具有高潔操守與堅貞品格。
15.編年
16.(1)全,都(2)趕上,比上(3)偷偷地,私下里(4)治療
17.C?
18.魏國軍隊回去,和齊國軍隊在桂陵作戰(zhàn),魏國軍隊大敗。
19.圍魏救趙? 游刃有余
20.D
21.D?
22.如果挖地深到地下泉水處,然后鉆一條隧道下去(與母親)相見,誰又能說您(違背誓言)的不對呢?
23.略
24.略
本網(wǎng)旨在促進義務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的交流。所有內容均收集于網(wǎng)絡,若侵犯了原作者的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微信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