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為幫助孩子作弊找到了一個辯解的理由——我們只是想幫助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所以這一切都會變得可以被接受和原諒。這是個體行為的自私和群體的自我麻痹,他們并沒有看到中國的孩子們即將付出的高昂代價——高額的留學成本。
對于學術誠信的理解,國內外是一致的嗎?國外的學生因為從小就被要求寫各種paper、essay,所以對事實、引用、意見表達的書寫規(guī)范比較熟悉,而相反中國學生往往在大量記憶、背誦的學習要求下進行考試,長期標準化的考試和模板訓練讓他們模糊了邊界,很容易踩到學術誠信這條線。
讓教育回歸教育,考試回歸考試??荚嚨哪康氖窃u估、選拔和反饋,它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有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問題,并我們把教育的方向撥回到它原有的位置,我們才能帶領孩子們走出這場學術誠信危機。
本文來源:領科教育集團的教育總監(jiān)Tim Cunningham先生的分享,他擁有34年教學及國際教學管理經(jīng)驗,曾在歐洲、非洲、中東的8個國家的國際學校擔任要職。2001年起至今,同時擔任歐洲多國的IB國際學校顧問及劍橋考試委員會顧問。
6月11日,ACT在開考前3個小時突然宣布取消韓國、中國香港兩地考點的考試,原因是考題和答案泄露,6月,媒體曝出滬上一知名加拿大高中因涉及學生成績單造假被舉報接受調查,4月底,數(shù)百名愛荷華大學中國留學生涉及替考作弊事件被校方調查處理,一時間,中國留學生的學術誠信問題又一次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無法回避的尷尬問題。
為什么這些學生視校紀法律于不顧,鋌而走險選擇考試作弊?
為什么教書育人的學校會幫助學生造假?
有些造假、抄襲在國內似乎習以為常,在國外卻是零容忍的big deal?
這場逐漸擴散的學術誠信危機將會給中國學生帶來什么樣深遠的影響?
我們該如何重建國外高校對中國學生、學校的信任?
前因:孩子們的作弊,成年人要付多少責任?
從學生角度來看,作弊的原因還是相對簡單的,他們往往是為了掩蓋一些問題,通常包括自身學習能力、態(tài)度的問題,當然家長、升學的壓力也是比較重要外部原因。
這里比較典型的就是學生在進入國外大學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很難達到國外大學高標準的學術要求。導致這個現(xiàn)象的兩個典型原因有必要分析一下:
首先是中國學生、家長選學校的時候往往太過注重排名,而對學校和自身需求缺乏真正細致和深入的了解,所以總是在追求所謂的最好的,而不是最適合的。如何選擇適合的學校,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優(yōu)勢、需求和對未來職業(yè)的規(guī)劃,這些在國外高中或是國內的國際學校都會有一系列的程序來幫助學生去完成這種探索,比如,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升學指導和邀請專業(yè)或職場人士來給學生做分享……
第二就是中國學生往往標準化成績突出,但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和學術科研能力比較弱,在就讀大學之后才發(fā)現(xiàn)達不到高標準的學術學習要求。這一點提示學生和家長在出國之前,一定要重視學術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準備和過渡,不能以為標化考試過關就萬事大吉,或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類考試準備上。
下面我們再來分析學生作弊背后,成年人的責任。常見的情況包括:比如當學生平時成績一般,家長要求學校篡改成績以幫助學生申請,會有學校妥協(xié)并提供協(xié)助;比如家長花錢給學生找中介,中介替學生代寫申請文書、填寫大學申請;比如找老師寫推薦信,有老師愿意在給定的模板推薦信上直接簽字;在比如有培訓機構雇成年考生進入考場,回憶、復制出題目賣給考生……
這樣的事情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周邊,這些情況里顯然是成年人在主導這些事情,他們的角色各異,有家長、學校、中介機構、老師、培訓機構……在巨大的留學需求面前,留學市場的產業(yè)鏈逐漸穩(wěn)固,對于名校的極端追求刺激了整條產業(yè)鏈的繁榮乃至墮落。而更糟糕的是:似乎在這里大家都認為這沒什么,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個辯解的理由——我們只是想幫助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所以這一切都會變得可以被接受和原諒。
就像下面這位父親:
容軒的父親承認是在Transcend機構的指引下,為兒子假造了一份來自深圳的高中成績單,以掩飾他在馬杜菲差強人意的成績。目前學校已決定開除容軒,而父親表示會再次為兒子找到另一所美國學校。令人咋舌的是,父親對其作弊行為沒有表現(xiàn)出一絲愧疚,甚至表示:“我們只是希望孩子進入比較好的學校,這很正常,所有人都會這么做?!薄吠干鐖蟮?/span>
成年人如此冠冕堂皇地造假、欺騙、偽造,并為這種不道德甚至不法的行為辯解、美化,那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是什么樣的價值觀和暗示?我們又怎樣要求孩子去公平地競爭,遵守規(guī)則和底線?
后果:誰來為無法負荷的高昂留學成本買單?
“我們只是希望孩子進入比較好的學?!边@是個體行為的自私和群體的自我麻痹,他們并沒有看到中國的孩子們即將付出的高昂代價。今年的錄取結果出來之后,一流名校的錄取數(shù)據(jù)都在顯示:他們對中國學生的挑選正在越來越謹慎。用中國家長更容易理解的話來說:中國學生上這些名校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幾率越來越小。對學校來說,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申請者,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險錄取一個他們可能存疑的申請者。
群體性的學術誠信危機導致的直接傷害是中國學生必將為此付出高昂的留學成本,比如:各類外國考試機構則被迫用上了最先進的反作弊技術和極其繁瑣的審核程序,來盡量降低考試弊案的發(fā)生,卻屢屢臨時取消考試、延遲成績,讓大部分正??忌纳暾埨媸艿綋p害。
德國大使館文化處有個留德人員審核部(APS)部門,其職責是對預備赴德留學的中國申請人入學資格和學歷的真實性進行審核。流程包括公證、履歷真實性調查和面談等,審核費用2500元人民幣,在全世界范圍內,需要接受這種審核的,只有中國大陸學生。
可以預見,群體性的誠信危機帶來的會是越來越多和復雜的申請和審核程序,名目繁多、時常變革的標準化考試,大學及用人單位的質疑、偏見及由此帶來的各種機遇的降低。而我們的學生則將浪費更大量的時間去應對這些程序、考試、質疑,并在逐漸固化的偏見中面對不公平的競爭。
標準:對于學術誠信的理解,我們是一致的嗎?
亞利桑那大學的教職員工表示,已經(jīng)努力向海外留學生解釋“學術誠信”,但“學生們并不總是理解什么是‘抄襲’?!?/span>
普渡大學的教師大衛(wèi)·桑德斯(DavidSanders)最近批閱了4000份申請材料。他表示,中國學生當中的抄襲現(xiàn)象特別突出:“有些句子我都數(shù)不清自己讀到了多少遍,比如‘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個句子一遍又一遍地出現(xiàn)在我眼前。學校發(fā)言人布萊恩·金科(Brian Zink)則表示,校方在大一新生入學時便會強調學術誠信的重要性,“我們不接受所謂‘文化困惑’作為不誠信的一個借口?!?/span>
以上兩段是我在《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中摘錄出來的,想提醒的是,除了那些我們都可以明確被認定是作弊的行為以外,中國學生還經(jīng)常在一些熟悉的地方栽跟頭,比如抄襲。國外大學現(xiàn)在都會采用Turnitin等類似的論文相似度檢測系統(tǒng)來對比學生提交的文書、作業(yè)、論文等。
國外的學生因為從小就被要求寫各種paper、essay所以對事實、引用、意見表達的書寫規(guī)范比較熟悉,而相反中國學生往往在大量記憶、背誦的學習要求下進行考試,模板化地寫作,所以答案相似甚至一模一樣對他們是習以為常的場景,長期標準化的考試和模板訓練讓他們模糊了邊界,很容易踩到學術誠信這條線。
另外,過度使用Past Paper也是中國學生常被詬病的原因之一。過往的習題試卷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其目的一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判斷自己的知識掌握和大致水平,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二是幫助學生熟悉和了解考核的模式,以便于考試能夠較為準確形成評估和教學反饋。
從這點來說,Past Paper是學生復習的一種手段但我們肯定不希望學生過度使用,在上面浪費巨大的時間,但中國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非常強調以考代練、甚至以考代學,學生過度追求和使用各種習題集、機經(jīng),雖不能完全界定為踩線,卻肯定是不被國內大學所認可的。
比如之前爆發(fā)的SAT亞洲考場大規(guī)模的泄題事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CB大量使用在北美已經(jīng)使用過的考題作為原題,而一些培訓機構利用北美考場相對寬松的管理將本不該泄露的考題制作成題庫、機經(jīng),這被認定為嚴重的考試作弊、泄題行為,但一些中國家長卻認為這只是中國學生準備考試的一種方式。
這里想特別提醒是,出國留學,意味著你需要進入和適應另一個文化體系,所以建議學生多了解國外的文化、規(guī)則和標準,從這個角度,我會建議中國學生去一所能讓你接觸到大量外教和多元文化的中學,做好進入大學之前所需的語言、學術、思維、文化等各種準備,包括以上提到的這些差異,你要學會理解并嘗試解決。
對策:重建國外大學的信任,我們尤其需要學校成為一個可以信賴的教育者
我能理解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區(qū)對于考試、學習的重視,中國學生的家長們一方面對原有的傳統(tǒng)考試體制感到失望與不滿,所以他們?yōu)楹⒆舆x擇了國外的教育體制,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日益嚴峻的競爭環(huán)境,讓他們又深深地陷入不安全感,考試、分數(shù)、練習這些原本在另一個體制中他們不喜歡卻熟悉的東西,這時又成了他們安全感的來源。他們常常在糾結,在自我拉扯,這是他們更需要一個可以信賴的教育者的原因。
我的理解中,學校,就應該是這個可以被信賴的教育者。雖然學校只是整個龐大系統(tǒng)中的一環(huán),但作為連接學生、家長和大學、社會的中間力量,我相信一個良性運轉并自身擁有優(yōu)良品質的學??梢云鸬降淖饔镁薮?。
雖然任重道遠,但教育也從來就不是立竿見影的特效藥。所以,我還是會建議學校和教育者從以下這些方面去做積極地嘗試,這也是我所在的學校領科教育集團這些年來一直在探索和堅持的,希望與大家分享:
用教育理念主導學校的辦學方向,而不是將目光僅停留在學生的錄取結果;
帶領家長們去了解更多他們不熟悉但重要的教育觀念,引導他們欣賞除了分數(shù)、成績以外學生更多的真實成長;
開設更多元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世界,而不是僅僅開設那些學生更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
除了知識以外,提供更豐富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各種體驗中成為更完整的生命個體;
提供更多的專業(yè)幫助,來支持他們做出理性、合適的申請決策;
設計嚴格的制度和流程來杜絕作弊、造假行為的可能性,比如校內考試采取國際考試同樣標準、直接向大學寄送成績單等;
堅守一個教育者的信念,對違反原則、學術誠信的行為堅決say no,用每一場考試、每一次作業(yè)、每一份成績單的嚴謹為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和價值判斷。
一所學校,只有當她被學生、家長、大學、社會所廣泛信任的時候,才有可能保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發(fā)展。每一個單獨的個體,同樣如此。這也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話題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
最后,我想說,讓教育回歸教育,考試回歸考試。考試的目的是評估、選拔和反饋,它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有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問題,并我們把教育的方向撥回到它原有的位置,我們才能帶領孩子們走出這場學術誠信危機。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陽光家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