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某中學,是河南省教育廳直屬的一所重點中學,在不到3年時間內(nèi),設(shè)立大大小小29種收費名目,違規(guī)收費金額達1.76億元!收費的“牌坊”是“民辦”二字,其實是國有名校的“改制”,弄成所謂“國有民辦”,這就有了“擋箭盾牌”。(7月20日新華網(wǎng))
????這還是學校嗎?這不是學校,是工廠;這還是教育嗎?這不是教育,是撈錢,而且還是撈錢的“血汗工廠”,它是靠1萬多名學生的應(yīng)試苦讀為代價為學校換來的“名校”名聲而賺錢的,賺的是這些學生家長的血汗錢!3年就有1.76億元入賬,這個“宇宙數(shù)字”還真讓許多廠家自嘆弗如。這個“實驗中學”,淋漓盡致地實驗了教育賺錢的非凡功能,它作為一家“教育機構(gòu)”,已經(jīng)成功實現(xiàn)了“教育”與“機構(gòu)”的功能分裂———沒有“教育”,只剩“機構(gòu)”,而且只剩掙錢功能的“功利機構(gòu)”了!
????早在1795年,德國詩人席勒就宣告:“功利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偶像,所有的權(quán)力都必須為之服務(wù),所有有才智的人都宣誓為之效忠。”在這個功利的時代,學校的“收費大師”們,就這樣成功地舉辦了“功利的機構(gòu)”,無情地告訴我們:所謂教育是“最后一塊綠洲”,已成為海市蜃樓的夢幻。
????美國學者丹尼爾·科頓姆在《教育為何是無用的》一書中,列舉了教育的21宗罪,它寫的并不是中國教育,但精準地概括了這種沒有“教育”只剩“機構(gòu)”的功利教育機構(gòu)的“教育”本質(zhì)———讓我們脫離理想,讓我們的心變得麻木,讓我們意志消沉,讓我們陷入貧窮,讓我們成為悲觀主義者……
????如此之教育體制,已經(jīng)讓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讓一些學校成為高升學率的“拳頭”,使得學生和家長趨之若鶩,不得不把“擇校”當成是“教育投資”;而這樣的教育機構(gòu),必然使自己成為駕馭“教育賺錢”的主人,而讓學生及其家長成為“讀書賠錢”的奴隸。學生成為賺錢的“產(chǎn)品”之后,當然是“多多益善”,就像這所中學,竟然擴招5倍,在校生達到1.03萬人,堪比一所大學,也難怪原任校領(lǐng)導得意地自詡:“我們就是要打造中學教育的‘航空母艦’。”
????對該中學的調(diào)查顯示,僅通過設(shè)立“賬外賬”和“小金庫”,他們就支出了3368萬元。今日的教育工作者,為什么能夠成功地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wù)”?皆因背后有著權(quán)力的支持、特權(quán)的支撐。該校光天化日之下的亂收費,曾被許多學生家長及教師多次舉報,但主管部門置之不理,而是縱容亂擴招、亂收費,以致愈演愈烈;有人一語道破天機:“如果不是教育廳主管的學校,敢這樣一再違規(guī)嗎?”權(quán)力、利益聯(lián)手,打造出來的必然是“辦學賺錢”的“既得利益航空母艦”。
????沒有“教育”,只剩“機構(gòu)”,把學校辦成“賺錢機構(gòu)”中的“航空母艦”,可以用丹尼爾·科頓姆在《教育為何是無用的》中的一個小標題來形容:“愚蠢就是力量”。在教育機構(gòu)的功利主義導向性已經(jīng)日益增強的今天,“愚蠢”確是賺錢的力量,而謀殺的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明天。
????那么,筆者要問:還有多少地方的多少學校是這樣干的?偌大的中國,僅僅只有河南省實驗中學這一家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