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8日開始,江蘇省南京市陶行知小學二年級四班的23名同學,每天在放學之后要進行一個特別的程序:愛的抱抱。每天放學時間,二年級四班同學們正在收拾書包。動作快的,匆匆把書本往包里一塞,就沖到教室最前面,一頭扎進老師懷中。收拾好的同學越來越多,老師面前也排成了一條小長隊,同學緊緊“黏”著這名老師。
這名女老師名叫方艷,是一位九零后,去年剛剛從一個校園走到了另一個校園,從講桌下走上從講臺前,身上學生的稚氣尚未褪去。尚未結婚,也沒有小孩的她,每天為何會擁抱每一個學生,她告訴了記者一個令想不到的答案:讓每一個孩子永遠都不會孤獨的行走。
“想通過擁抱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愛是不打折扣的。”方艷說道。
在6至12歲處于成長階段孩子,特別需要有人能夠關注自己。抱抱這一種形式,能夠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正確的,面對自己的成長。抱一抱只是關愛的一種形式,不同的年齡層次,需要不同的方式去關注他們的成長。
對于方老師的抱抱,二年級四班的每一名同學都非常的喜歡。有的學生覺得方老師身上,比較暖和,讓人抱著比較舒服,就像睡在棉花糖上面一樣。還有學生覺得方老師抱得比自己媽媽,抱的要好。
從事多年基礎教育工作的仇玉玲,對于方艷這些九零后老師,用這種“新穎”的教育方式,表示了肯定。她表示,對于6到12歲的孩子來說,他的成長,在學校里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更多是需要一種心理的呵護關愛、情感的潤澤。年輕教師們的這種形式,它的背后傳遞的是,對孩子的一種愛與尊重。對于今后的基礎教育工作是有借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