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分數(shù)之外的品質(zhì)是在中小學的時候養(yǎng)成的,這個時候養(yǎng)成的品質(zhì)是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一個結果。
我是農(nóng)村孩子,所以天然善于吃苦、不怕被打被罵,因為農(nóng)村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父母一看到孩子不行,拿起來就一頓打。尤其是我們那個時候,兄弟姐妹比較多,好像打死一個沒事兒,所以拿著竹子、棍子追著打。這種情形在農(nóng)村比比皆是。當然現(xiàn)在也不行了,因為現(xiàn)在農(nóng)村大部分家庭也是一個孩子,舍不得打。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是典型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筷子頭上出孽子”。
但是,那時候農(nóng)村孩子有心理毛病的很少,盡管我從小就是被我母親打大的,但我心理比較健康。因為打罵背后沒有對你的歧視,打罵背后沒有對你的羞辱,打罵背后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父母的艱難。因此從小我就明白,要是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干活,父母打罵就是應該的。當然我不是鼓勵老師、父母去打罵孩子,只是想說當時的那種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鍛煉人,遇到失敗、遇到挫折、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你都不會怕,還愿意去嘗試。所以就有了像我們這樣連續(xù)參加高考三四年,身心還是很健康的人。
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現(xiàn)在的教育我們應該注重什么呢?教育除了分數(shù)以外,我覺得要從孩子身上看到成功的特質(zhì)。我認為孩子應該有以下幾個特質(zhì):
首先,培養(yǎng)孩子內(nèi)心的美感
快樂健康的心情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這叫真正的心情。我給家長演講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我們的家長都很忙,但是我們總有悠閑的時候,請問你們閑的時候干什么呢?帶著孩子去吃麥當勞、肯德基當然很好,帶著孩子去歡樂谷坐坐過山車也很好,但是這些都不是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
我想請問家長中間有多少人曾經(jīng)在月圓的晚上,帶著孩子坐在湖邊上或者開闊的農(nóng)村原野,看看月亮?有多少家長曾經(jīng)帶著孩子,躺在一個沒有城市燈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滿天的繁星,并且告訴孩子們銀河在什么地方,牛郎織女星分別是哪一顆,北極星是哪一顆?請問有多少家長在周末的時候,除了帶著孩子到農(nóng)家園去吃土雞以外,還帶著孩子去辨識各種各樣的農(nóng)作物以及學習它們的生長周期?請問你們的孩子有多少人認識路邊上的野花叫什么名字?家長都會說,這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是一個被社會和城市把人的美好心情犧牲掉的狀態(tài)。如果不這么做,孩子對生命的熱愛、自然的熱愛,內(nèi)心的美感怎么產(chǎn)生?一個對生命和自然沒有美感的人,他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不是賺錢機器,就是害人機器。原因很簡單,他不熱愛自然不熱愛社會,就培養(yǎng)不出這樣的心情,他也不可能對生命珍惜,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必然不珍惜別人的生命。
我想要說明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既然不能決定他一輩子的成功,那么我們除了給他分數(shù)外,還應該給他什么東西。
現(xiàn)在的教育有一個誤區(qū),就是老師只關注和表揚班內(nèi)前 10 名的同學,因為能給他帶來收益。為什么?學生進了北大清華 , 老師獎金拿得多,而后面的同學就處于被放棄狀態(tài)。
我覺得優(yōu)秀的老師是鼓勵全班最后 10 名學生的老師,這個全班最后 10 名的同學,他們不一定是笨的,只不過是沒被鼓勵;如果被老師給放棄了,自己也就開始放棄自己了。這些學生自我推動力相對較弱,所以一定需要老師在后面推一把,尋找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激發(fā)他們對生命的熱愛。
生命就是給人一種信心,給人一種感覺,給人一種美好。鼓勵孩子是有方法的,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美國的一個物理學家回憶自己怎么變成物理學家的故事。他物理考試第一次考了 8 分,就想放棄物理學習。但是這個老師不愿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想鼓勵學生把物理學下去。但是普通鼓勵是不管用的,對于特殊的學生有特殊的鼓勵方法。通常滿分是100 分,及格分數(shù)是 60 分,這個老師就對這個學生說,再考一次,如果下次考試你考到了 9 分就算你及格。這個學生想,不就加一分嗎,然后就再考一次,考出來了 28 分。但考了 28 分老師也沒法表揚,當著全班同學說某某同學考了 28 分,大家鼓掌?這樣一來就會把孩子給侮辱了。老師很聰明,當著全班同學做了一個減法,請大家把這一次考試和上次考試相減一下,然后把剩下的分數(shù)告訴老師。上次考了 95,這一次又考了 95 的,一減剩下了 0 分……這樣一減下來全班只有這個同學得了 20 分。老師把所有同學的剩余分數(shù)往黑板上一寫,只問了一個問題:請問從上次考試到這次考試,我們班的哪位同學進步最大?全班同學異口同聲說是某某。20 分,相當大的長進?。∷?,一個老師的鼓勵,給學生所帶來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和對未來的憧憬,從此這個孩子就愛上了物理。
處在中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他就會喜歡這門課,所以應該讓學生評估老師。我后來發(fā)現(xiàn)學生是有判斷能力的,他絕對能判斷出這個老師有沒有人性,這個老師會不會鼓勵人,這個老師知識豐富不豐富,在這個老師身上能不能學到東西,絕對不是說天天講笑話的老師就能讓學生得高分的。在新東方就是實施的這套體系,讓學生打分。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不能進教室,理由很簡單,我不喜歡你憑什么跟著你學,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老師不合格,帶出的學生當然不合格。
其次,培養(yǎng)孩子對書的熱愛
中學教育不僅是為高考,而是為了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一個知識全面、心情愉快的人。
搞教育的人應該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籍是一件好事,看我們怎么引導。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你上課時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應該首先檢討一下自己,你的課為什么不能吸引學生呢?學生為什么要讀課外書籍呢?分析出了原因,就用恰當?shù)姆椒▉斫鉀Q這個問題。
如果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讀課外書籍,我上課時不會去說這個孩子,但我下課后肯定會把孩子找到辦公室。我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先買幾本世界名著放在桌子上,孩子來了以后我就先送他一本,比如《靜靜的頓河》《戰(zhàn)爭與和平》《紅與黑》等等,并說老師也喜歡讀世界名著,但是咱們能不能商量一下,如果你在上課的時候讀課外書籍,我不管你的話,那別的學生也可以讀課外書籍,如果全班同學都讀課外書籍的話,那么老師就沒法教課,老師一點點
自己的尊嚴都沒有了,所以能不能請你上課的時候還是聽我講課,下課以后你怎么讀課外書籍都行。如果你還想讀世界名著,你可以到老師這來借,或者讓老師來給你推薦也可以。如果這樣,你想這個學生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一輩子會尊重你。他上課的時候肯定不會再讀課外書籍,老師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聽,說不定最后還培養(yǎng)了一個文學家或者作家。
一件簡單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是,老師除了自己的學科以外,自己都不讀書,看到別人讀書還恨別人,更不鼓勵學生去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但是高中三年,除了學科成績以外,孩子是肯定要讀一些課外書籍的,不一定一星期讀一本。但是一個月讀幾本世界名著難道會對學習有妨礙么?
我女兒現(xiàn)在是初三,在國外上學,她上的語文課是沒有教科書的。一學期 4 本世界名著,一直要讀到高中畢業(yè)。一學期 4 本,一年 8 本,她現(xiàn)在正在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背完了就是上課討論,老師分析,他們就是這樣的教課方法。4 年下來,讀 40 本左右的世界名著,每本名著都是老師引導著學生學習。中國沒有這樣的體系,如果我們鼓勵孩子稍微讀一點兒這樣的世界名著,會對孩子的心情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他最后能成功嗎?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