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說
陪寶寶玩了一天,終于熬到睡覺時間。
于是想麻利兒的把娃哄睡了,去看會兒書。
可能白天玩的太瘋,他睡眠很淺,我一動他就緊張的一陣哭鬧。
等他穩(wěn)定下來,我又打算悄悄溜走,緊接著又是一陣哭鬧。
“掙扎”過幾次,自己心情暴躁,感覺沮喪,“老娘想有點自己的時間怎么就這么難?”怒氣沖沖的想要發(fā)作,旁邊的他卻睡著了。
看著他恬靜的小臉,突然意識到“小孩子入睡很快的,可能不到5分鐘,但睡前缺乏安全感需要陪伴。
為什么我就不能愉快的多陪他5分鐘等他睡著呢。
一次次著急的想起身離開,我真的就差這幾分鐘嗎?
這幾分鐘是夠看本書還是夠?qū)懫??其實更可能被自己用來刷朋友圈吧?!?/span>
頓時覺得羞愧難當(dāng)。
我們又能擁有孩子多少年呢?
想想,我忍不住看著這個熟睡中的小天使,祈愿時光慢點走呀!
2
很多時候,我們總希望從孩子的身上多“摳”點時間做自己的事。
催著孩子快點吃飯,快點睡覺,可以自己玩兒,可以乖乖做作業(yè),總之是越“省心”越好。
孩子如果做不到,打亂了我們的計劃和預(yù)期,我們就會憤怒和不滿,甚至?xí)г?strong>陪孩子真是浪費時間。
那些陪孩子的時間真的被浪費了嗎?
當(dāng)然不是,我們的陪伴會內(nèi)化成孩子內(nèi)心的安全感,給他們一生的力量,是他們終身幸福的根基。
心理學(xué)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個大房間,房間內(nèi)有兩個鐵架子,一個光禿禿、沒有任何裝飾物;另一個鐵架上纏滿了絨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還有吃的、玩的物品。
然后,觀察小猩猩是吃?是玩?還是要母猩猩?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小猩猩面對陌生的房間恐懼地叫幾聲,然后就爬上模擬的母猩猩架上,緊緊地抱住。
只有在餓的時候,它才下來,吃點東西后又會迅速爬上去、爬到緊緊抱住那只毛絨絨的母猩猩。
?
這一實驗證明:幼小的動物雖然需要食物,但隨后的需要就是對撫養(yǎng)者的依戀,而且后一種需要超過玩具的吸引。
一天天看似很長,回頭看歲月卻很短。
我們總想孩子快快長大,自己便能擁有自己的時間,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了卻后悔沒有好好陪伴。
他們的成長不可逆,兒時父母陪伴帶來的安全感更難以彌補。
所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請多陪他5分鐘吧。
用我們幾分鐘的耐心,換來他們的一份安全感,不劃算嗎。
3
寶寶喜歡玩水,晚上睡覺前總要坐在洗手盆里玩一會兒。
但小孩子玩起來總會覺得不過癮。
有次把他抱出來他哭的很傷心,怎么都哄不好,用手一直指著想回去玩水。
自己很生氣的冒了一句:“媽媽說不能玩就不能玩了”。
說完就意識到霸權(quán)主義思想又冒泡了。
于是為自己剛才暴躁的態(tài)度跟他道歉,約定好再玩5分鐘后去睡覺,因為玩的太興奮,會做噩夢。
他又開心的玩起來。再次抱他出來的時候他仍然會哭,因為他才1歲3個月,說的大道理并不明白,但稍微轉(zhuǎn)移下注意力就又很HAPPY了。
現(xiàn)在想想真的很慶幸自己當(dāng)時沒有粗暴的把他拎去睡覺。
雖然看似只是多玩了5分鐘,卻是媽媽對他的一份尊重,是對他需求的認(rèn)可,是對他表達(dá)需求的一種肯定。
對我而言,則是一次反省。
很多的時候,我們會根據(jù)自己的心情為孩子制定“規(guī)則”。
心情好,孩子受益。心情不好,孩子遭殃。
只想讓他們聽話,卻不曾在意孩子的想法。我們想教他們規(guī)則,他們學(xué)會的卻只是“聽話”。
4
常常會看到父母們的各種吐槽,陪孩子寫作業(yè)要了親命。
總是控住不住的脾氣,對孩子破口大罵。
想到鄰居家孩子寫作業(yè)的場景:
萱萱寫數(shù)學(xué)作業(yè),一遍遍的讀題,卻始終寫不出答案。
幾分鐘后,坐在身邊的奶奶忍不住指著孩子的頭嚷嚷:“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乘法不會嗎?5個5是多少?”。
萱萱沒出聲,不過一分鐘,奶奶再次爆發(fā)了:“5個5是25,笨死你算了!”
其實萱萱這孩子動手能力很強,也很懂事,只是有些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接受信息也慢。看題的時候經(jīng)常會丟字,所以她得多讀幾遍。但對她奶奶來說,這都不是理由。
唯一的理由就是她笨!她懶!因為家人的打擊和暗示,她對學(xué)習(xí)越發(fā)的反感,就如她奶奶所言,她真的快被“笨”死了。
想起《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里,米叔說的一句話:
你如果想砍掉一棵樹,不用親自動手,只要對著它罵臟話,用不了幾天,這棵樹就會枯萎了。
對待孩子也是如此,你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的嫌惡和責(zé)怪,足以摧毀一個孩子。
如果我們的孩子有些地方不如人意,不妨請多給他些時間。
因為這是一份接納,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愛他的活潑可愛,愛他的乖巧懂事,也會愛他的不聰明、不完美。
再想想,對孩子發(fā)脾氣,又真的起到了想要的效果嗎?
無非讓自己氣得半死,孩子也被嚇得顫抖,六神無主。
5
前些天看見一個走路挺穩(wěn)的小寶寶一直被奶奶用學(xué)步帶牽著。
孩子媽想讓他自己走走。
奶奶很不高興的放開手,孩子沒走幾步摔倒了,奶奶直接沖上去抱他起來,還嚴(yán)厲的責(zé)備孩子媽媽:“你看我說不行,你偏不聽?!?/span>
?
到了游樂場,孩子想玩積木,他笨拙的小手試圖把一塊積木放到另一塊上,但剛碰到就掉下來了。
旁邊的奶奶笑呵呵拿過孩子手中的積木,嘁哩喀喳擺了一個很高的造型。
他想扔小保齡球,奶奶輕而易舉的幫他打個全中。
他想自己爬滑梯,奶奶又化身大力士一次次輕盈的把他直接拎上去。連在一旁的我都不得不感嘆,哇塞,奶奶好全能,精力好旺盛……
但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想擁有一個這樣全能的奶奶。
不是不想擁有她的愛,而是害怕這種包辦關(guān)系中對獨立性的扼殺和控制。
?
孩子都是好奇的小精靈,他們有對世界的好奇,對自己能力不斷開發(fā)的欲望。
如果我們的孩子嘗試自己做某件事,請多給他們5分鐘,去研究去思考,去收獲成功以后的自信。
?
我們擁有孩子的時光就那么些年。
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在成長的時光里,請別太著急,多給我們的孩子5分鐘。
5分鐘對你來說是什么概念?
有人說,5分鐘很短,都不夠刷刷朋友圈給好友點幾個贊。
我卻覺得,5分鐘很長,長到可以讓一個孩子擁有幸福一生的力量。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