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學爸》上映2周,媒體預測內地總票房超6億,超出上映前整體預期3倍。
每個父母都不想讓孩子那么辛苦,但也希望他們以后有出息;一開始都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但后來被現(xiàn)實、被環(huán)境、被其他的家長逼迫著、影響著、裹挾著,一點點的成為了他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心要野、命要硬”,舍命“雞娃”、為了孩子求東求西,甚至失去尊嚴,失去自我。
目前該影片豆瓣評分穩(wěn)定在7.0,貓眼9.4分,好于98%的喜劇片,映后口口相傳,迎來熱度、口碑雙豐收。
電影中的幾個家庭都在為了孩子沒有退路地付出一切,道出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真實現(xiàn)狀:卷不動又躺不平,極大地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
“卷不動又躺不平”、“現(xiàn)實掙扎”、“雙向成長”、“治愈溫情”、“愛與和解”……這是電影《學爸》的關鍵詞。
故事梗概
電影《學爸》無疑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現(xiàn)實題材之作,其對于教育焦慮和學區(qū)房問題的刻畫頗具深度。
導演巧妙地通過單親爸爸雷大力(黃渤飾)的角度,將我們引入一個充滿現(xiàn)實挑戰(zhàn)和人性關懷的世界。
《學爸》觸摸現(xiàn)實的野心和努力,體現(xiàn)在影片對家長從焦慮、瘋狂到迷茫這一心路歷程的捕捉,這也是不少父母能夠產生共情的原因。
起初,雷大力并不認同好兄弟老火的妻子對兒子箭箭的“暴力”教育法,溫和地包容著雷小米的頑皮與不羈。
當他朋友火哥的老婆火嫂在家搞了一個“學習監(jiān)獄”,天天逼孩子背乘法表,背不出來就要打腦殼。
,贊3.2看著他們夫妻輔導孩子背乘法口訣時的絕望,體會到了成年人崩潰真的只在一瞬間。
家長群群主劉真真,深耕“雞娃圈”,掌握各種情報,她的日常都是圍繞著女兒打轉,更是給她報了多個補課班。
小姨子精英媽媽高亞琳,盡管已經是周圍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但為了兒子Lucas能上國際小學,依然如履薄冰地努力,拼命混圈子。
在周圍父母的內卷下,雷大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入局,加速“奔跑”了起來。
他也在默默找人托關系,自信小米能夠進入當?shù)刈詈玫男W。
然而,擇校的失敗、岳父的到訪讓他深感挫敗,意識到上一所好學校絕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想起對已故妻子的承諾,雷大力走上了一條越來越偏執(zhí)的擇校路。
包括雷大力在內的幾家人在比較中心生不安,在挫敗中心生不甘,又在瘋狂中走向迷失,在充滿戲劇沖擊的情節(jié)中,家長的情緒怪圈呼之欲出:本地的好小學尚且進不去,卻還要斥巨資上國際學校的想法是極端離譜的,但“盧卡斯可以,我的孩子為什么不可以”的父母心也是真實的;劉真看著女兒乖巧優(yōu)秀、特長滿分時的驕傲是油然而生的,而目睹女兒越來越疏遠自己時也是落寞無助的。
片中的生活細節(jié)和情感折射出了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們?yōu)樽优磥砀冻龅呐Α?
? ?令人心疼
? ?的母親
火嫂,一個一出場就抓住人心的女人,一個被生活反復搓磨卻依然勇敢向前的女人,一個真實但充滿力量的女人。
當別人只看到她的大嗓門與暴脾氣時,卻未曾想過為何她會成為如今的模樣。但凡能有人為她撐傘,她也不會選擇一個人橫沖直撞,誰不曾是一個可愛的女孩,誰又不曾對生活充滿憧憬與追求?
火嫂這樣的角色現(xiàn)實中有太多太多,我常為她們感到心疼,她們在柴米油鹽中逐漸忘記了曾經的自己,似乎生活只剩下了家庭與孩子。我希望告訴她們,除了身為妻子,身為母親,你們更是你們自己,請多愛自己一些。
還有一個母親形象是劉真真,她對于孩子的教育非常嚴厲,給自家女兒報了四門輔導班,孩子每天上完學了,又要去外面上課,過的非常累。
每天過著并不快樂的女兒還偷偷說過,不想和媽媽在一起,想和爸爸在一起。
媽媽多年的付出,最終還是劉真真與妹妹在一聲聲“為你好”中漸行漸遠。
原本可以與雷大力發(fā)展出來的一段“中年戀情”也由于她剽竊了雷大力想要為兒子報的“編鐘”的特色課程而無疾而終。
真可謂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讓人心疼的悲劇性女性!
教育困局
如何解?
影片后來,當雷大力放平心態(tài),不再逼迫小米,小米反而混得如魚得水,還獲得了代表學校去演講的機會。
還有朋友火嫂,也嘗試頂住壓力,給兒子箭箭一個松弛的成長環(huán)境,反而激發(fā)了箭箭的內驅力,考了A+的成績。
影片最后,通過“學區(qū)房降溫”和“雙減政策”兩條新聞化解了難題,但這樣的結局本身是令人欣慰的,由于銜接得過于直接跳躍,難免又少了些行云流水的合理性,多了些戛然而止的突兀感。
誠然,政策的完善與優(yōu)化不斷回應著現(xiàn)實問題,但任何轉變都是漸進與曲折的。
就近入學是否能解決比較帶來的一切升學焦慮?家長的釋然之路需要克服怎樣的心魔?家長們對于未來教育改革的期待是什么?這些都是觀眾更為關切、更希望影片能給予更多討論空間的問題。
畢竟,經歷過育兒焦慮的家長們應該都能體會,從雞飛狗跳的無奈瞬間變成歲月靜好的從容,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生不是
只有學習
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為人父母,我們有太多的擔心。
擔心孩子走得不夠高,難以在社會立足;擔心自己給得不夠多,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現(xiàn)在不逼迫孩子,以后孩子可能會恨自己。我們只看到大家都在跑,不敢停下來。
人的一生,也不是只有學習這一件事。
劉真真的女兒妹妹雖然成績優(yōu)異,家里擺滿了獎狀,但是臉上從來沒有笑容。
她考上名校后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跟爸爸住,因為爸爸從來不會逼她。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像本片中“妹妹”那樣,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已經變得麻木冷酷,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甚至都不會笑了,你會覺得她幸福嗎?
所以,還是要讓孩子找到他自己、做回他自己!
身為父母,我們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要過度強求和逼迫。
“兒孫自有兒孫?!?,孩子的潛力都大得很,只要他們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一定會迸發(fā)出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他們也終將擁有幸福的一生!
就像最后學爸的體悟:不是所有的小鯉魚都要跳龍門的,這世界上有江、河、湖、海,總有一灣水讓他們好好活著。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不要總想著試圖教會他們什么,傾聽與理解才是成長路上最好的陪伴。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為什么一定要求孩子完美呢?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電影《學爸》對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在于它揭示了家庭教育中的社會痛點,并提供了解決這些痛點的思路。
影片讓人更深入地理解了父愛的真諦,也讓人明白了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承擔的責任和角色。
真正厲害的家長,都有“反內卷”特質。
父母放下焦慮和內卷,方能收獲一個幸福、快樂,勇敢做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如果孩子慢如蝸牛,請不要把他當兔子攆,使勁拉他向前奔跑,在他不擅長的領域苦苦掙扎,而要讓他找到擅長的領域深耕。惟其如此,孩子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來源:中青在線、學爸官微、貓眼電影、微博評論等。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