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zhuǎn)眼,又到了孩子們期盼許久的暑假。有的父母,會讓孩子盡情地玩,看手機打游戲,放縱自我。有的父母,列滿了學習計劃,想讓孩子趁著假期“彎道超車”。教育專家楊東平教授說:“孩子們平時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大同小異,兩三個月的暑假才是他們成長與蛻變的關鍵,也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分水嶺。”父母對待孩子假期的態(tài)度、方法、視野,是拉開孩子格局和眼界的關鍵。如何才能陪孩子度過一個既豐富又充實的暑假,真正給孩子好的滋養(yǎng)?大格局的父母,一定會帶孩子做這9件事,比上補習班強多了。
01
回農(nóng)村老家住幾天
《朱子家訓》里曾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span>可如今許多孩子,每天錦衣玉食,絲毫不懂珍惜和感恩。要想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艱辛,不妨趁著假期帶他去趟農(nóng)村吧!有條件的可以在鄉(xiāng)下老家多住上幾天,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種菜、砍柴、燒飯……曾有一個六年級的小男孩,總是偷懶不想寫作業(yè),爸爸怎么說都不聽,最后便帶著他去農(nóng)村干活。孩子才去了一天,就累得不行,晚上便在紙上寫下了這句話,用來警醒自己。
整天泡在蜜罐里的少年,如何能懂得愁的滋味?
孩子只有吃過苦、受過累、流過汗,才會懂得珍惜,才會知道感恩,從而不斷拼搏和上進。
02
學一項生活技能
常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新聞:小學生不會洗襪子,初中生不會刷碗筷,還有許多孩子甚至不會自己系鞋帶、剝雞蛋。高分低能的孩子,注定走不遠。在家他可以靠父母靠長輩,可是當他離開父母,走向大學,步入社會,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會,又該如何生存呢?家庭教育專家孫云曉說:“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只有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后,他才能適應社會。”千萬別因為一時的分數(shù)和成績,忽視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學做一道菜,學著整理房間,自己清洗衣服,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才是我們最應該教會給孩子的。
因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知識,而是生活。
03
重點發(fā)展一項興趣愛好
高考出分后,許多學霸的家庭教育和成長歷程也隨之曝光。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從來都不是只刷題、死讀書的“書呆子”,他們都有著豐富的興趣愛好。浙江學霸葉一鳴,高考總分716分,從小多才多藝,小學就是學校合唱團的鋼琴伴奏。哪怕后來學習再忙,也不忘自己的音樂愛好。陜西學霸盧奕菲,高考總分721分,從5歲便開始學習鋼琴,如今已經(jīng)是鋼琴十級了。她說父母特別尊重她的興趣愛好,高中有個暑假,她看了小說《三體》,便開始迷戀上了物理,并自主參加了物理競賽。
孩子的潛力,需要父母耐心挖掘,孩子的興趣,需要父母尊重與呵護。
就像紀錄片《小小少年》的導演孫超說過的:“你去支持孩子的一個興趣,它不一定能讓孩子成功,但是它有可能讓孩子獲得一個不一樣的力量,去面對時而無聊又困難重重的人生。”
04
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你聽過“自然缺失癥”嗎?由于接觸大自然太少,孩子們過于依賴自己大腦里的信息,以及成年人灌輸?shù)母拍睿珜τ谏眢w五感帶來的各種豐富體驗,卻慢慢變得“接受無能”。
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耐心,情緒易躁易怒,長大后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的風險也更高。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整日面對的都是鋼筋水泥和車水馬龍,哪怕到了周末,要么是寫作業(yè),要么是上興趣班。其實,大自然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課堂。趁著暑假,讓孩子放下沉重的書包,遠離手機的誘惑,去看山間的明月,聽林中的鳥鳴,觸溪澗的流水。只有感受到物種的豐富和生命的神奇,孩子的內(nèi)心才能被真正滋養(yǎng)。
這樣長大的孩子,內(nèi)心往往更豐腴更強大,對生命多一份敬畏,對生活也會多一份期待。
05
一起去名??纯?/strong>
云南德宏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耀眼的成績。哥哥703分,弟弟730分,兩人都報考了清華大學。父親在采訪時提到了一個細節(jié),早在2013年的時候,父親就帶著兄弟兩去北京旅游,并參觀了清華大學。那次之后,兩兄弟不僅開闊了眼界,還確立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一定要考上清華。10年來,兄弟兩為了這個目標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后終于志得圓滿。
著名童話《小王子》的作者圣??颂K佩里曾說:“如果你想讓人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搜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分配任何任務,而是要激起他對大海的向往。”
利用暑假和孩子一起去名??纯?,相信定能激發(fā)他對大學生活的向往,在心里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走馬觀花地拍個照,發(fā)個圈,就算是參觀了。
父母更應該提前做好功課,了解名校的教育理念和深厚底蘊,帶著孩子一同感受名校的文化氛圍和校園特色,讓這些成為他的精神動力。
06
每天鍛煉半小時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心理學專家楊霞,她在過去30年里曾接診了超過10萬問題孩子。她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之所以專注力不行,做事拖拉磨蹭,還有情緒問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運動不足。她平日里最重視的,就是帶兒子運動。小時候,兒子容易分心,協(xié)調(diào)性差,心思敏感,于是她從4歲起便堅持帶著兒子爬山。正是運動的習慣,讓兒子始終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最終兒子成為了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平日里,孩子們學業(yè)繁忙,很少有時間去運動。
但學習是一場馬拉松,弱不禁風的身體,無法支撐孩子走到終點。不妨在假期里,讓孩子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揮灑汗水的過程,就是釋放情緒的過程。
每天堅持下去,孩子的性格也能得到磨煉,變得更加堅韌。
07
讓孩子廣泛閱讀
無數(shù)事實向我們證明,每一個優(yōu)秀孩子背后,都必須要有海量閱讀支撐。不閱讀的孩子,將來中高考都會吃虧。倘若不閱讀,絲毫沒有文字積累和理解能力,可能連題目都讀不懂,連試卷都做不完,又如何與他人競爭呢?如果你不想孩子在暑假沉迷手機和游戲,那一定要盡早控制他的屏幕時間,增加他的閱讀時間。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父母用心和耐心。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營造氛圍;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書,培養(yǎng)興趣;自己放下手機,捧起書本,做好榜樣。
孩子愛閱讀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便可以受益終生。
08
逛一趟菜市場
從小到大,我就經(jīng)常帶著兒子逛菜市場。菜市場就像是一本隱形的教科書,藏著許多大學問和大智慧。3歲的時候,可以教他認識瓜果蔬菜,了解它們的生長周期和營養(yǎng)價值,孩子不僅長見識,就連挑食的毛病都被治好了。5歲的時候,可以帶孩子挑菜、問價、還價,這是金錢教育最好的契機;6歲的時候,買完菜大袋小袋,我會試著讓兒子幫忙分擔,幾次之后他便會主動攬下大包小包了。孩子在你來我往中,還能增強溝通能力,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不知不覺情商也提高了。
其實,知識的灌輸并不局限于校園和課堂,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
當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時候,去一趟菜市場,一定能看到孩子的驚人變化。
09
養(yǎng)成晨讀的習慣
許多孩子,一放假就開始放飛自我,晝夜顛倒,懶散至極。教育學家朱永新曾經(jīng)算過一筆賬:如果每天比別人早起2小時,50年就能多出36500小時,合算起來就是4年多的時間。網(wǎng)上曾有個8歲的小男孩,每天堅持六點半起床,洗漱后便開始晨讀,堅持了400多天。一開始孩子也會畏難,想要放棄,但媽媽仍沒有放棄監(jiān)督和提醒,久而久之晨讀就成了孩子自然而然的習慣了。一日之計在于晨,暑假正是讓孩子堅持早起,養(yǎng)成晨讀習慣的好時機。
對此,人民日報給了3個建議:①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韻律感強的美文;②最佳晨讀時間是早上7點前,哪怕睡懶覺起床的同學,讀上一段也絕對聊勝于無;③文章數(shù)量不必太多,內(nèi)容不必太長,一天半小時,選取5-10篇文章即可。
10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strong>孩子就如同一棵小樹苗,父母給予他們什么樣的養(yǎng)分,他們最后就會成長為什么樣子。
假期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父母的格局和遠見。多帶著孩子做這9件事,相信他定能越來越優(yōu)秀。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