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高考作文,全網(wǎng)輸出;高考數(shù)學,無人敢呼?!?br />
2022年高考首日語文考試就這么結束了,隨著作文題目的陸續(xù)出爐,毫無意外,迅速登頂熱搜。
不少網(wǎng)友看完感嘆幸虧生的早。今年的作文這么難嗎?以后孩子的語文要怎么學?還是來看看專家怎么說吧。
ps:在這里僅展示實際用上的卷,乙和Ⅱ就不放了。
你覺得哪篇作文最難寫呢?看看有多少人投“紅樓夢”一票o(*^▽^*)┛
全國甲卷
試題內(nèi)容: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jié),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jù)情境獨創(chuàng),產(chǎn)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xiàn)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fā)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師點評
全國甲卷這道作文題目的難度很高,考生乍一看到這道題目會有一種無從下手之感,因為考生很難從材料中直接提煉出一個核心觀點。這道題目頗能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整本書閱讀《紅樓夢》的文學素養(yǎng)??忌⒁庠凇按笥^園試才題對額”中,為什么賈寶玉題的“沁芳”二字最佳,一則因為點出了花木佳境,不落俗套,二則因為契合了元妃省親之事,含蓄蘊藉。那么,它能引發(fā)我們的啟示主要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既要追求創(chuàng)新,又要注重社會情境,不能為了一味求新而脫離社會情境,也不能為了一味迎合社會情境而落入窠臼。這道題目的題干很長,突破口在賈寶玉這里,考生只要抓住賈寶玉的題額之妙,即可抽絲剝繭,提出正確的論點。
由“匾額題名”引發(fā)對學習和生活的思考,體現(xiàn)“古為今用”。一是考察對匾額題名這個現(xiàn)象本身的理解,對“不同的題名不同的效果”須作深刻的分析,須有獨到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觀點,如:獨創(chuàng)的價值。流于現(xiàn)象本身就難以立意深遠;二是考察對學習或生活中類似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圍繞觀點進行有理據(jù)、有層次的深入剖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出路;三是考察表達能力,文體的選擇和行文的構思,突出觀點和分析過程。總之,想得透徹,才能寫得明白。
全國新高考Ⅰ卷
試題內(nèi)容: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chuàng)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xiàn)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師點評
作文以傳統(tǒng)文化作為背景材料,引導學生從“本手”與“妙手”角度引發(fā)學生思考,以獲得人生啟發(fā)。?材料指向與立意參考: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社會(國家)治理,務求扎實,練好內(nèi)功;于此基礎之上,探索不止,不斷精進,得妙手而事業(yè)成、天下治。?寫作時需強化兩者關系,不可偏于一方;關注到動態(tài)發(fā)展、轉化的方面。同時在辨析“本手”與“俗手”內(nèi)涵時,需更強調(diào)“本手”的意義。然后深化下去,抓規(guī)律,由“技”而“道”,如《庖丁解?!匪劦木辰缣嵘粯?。?命題從立德樹人角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重內(nèi)功,重基礎;從滿足社會快速發(fā)展對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要角度看,引導理解“強基”“固本”的現(xiàn)實意義,又考查了學生思維的批判力、全局觀。
不是所有的高考寫作都適合從“興發(fā)感動”出發(fā),全國新高考Ⅰ卷,不是在寫具體的人、事、物,而是以高度抽象的術語來呈現(xiàn)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研究材料所要呈現(xiàn)的“理”是什么。這些材料所要表現(xiàn)的“理”,其實不外乎三個層面,即“人與自我”“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無論材料所呈現(xiàn)的“理”是在哪個層面,我們都可以從“自我”出發(fā),進而上升到“社會”“自然”等更大的層面,表現(xiàn)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考場例文】
人生如弈,本固后妙
“本”如夯實累土,土厚方能有“妙”之九層臺;“本”如深扎樹根,根實方能有“妙”之合抱木;“本”如合道弈法,法熟方能有“妙”之珍瓏變。“本手、妙手、俗手”之喻,名談棋理,實論人生——唯有先培固根本,才能逐妙求新。掩卷覃思,終于悟得:人生如弈,本固后妙。能夠先培本后逐妙,方能基礎牢固,有所創(chuàng)造。劉晝曾落篆:為山者,基于一簣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唯有先廣積厚土,才有可能在山登絕頂我為峰之處創(chuàng)新圖妙。君不見楊振寧,若無在西南聯(lián)大中焚膏繼晷踏實努力之本,又怎能有楊-米爾斯理論破空而出、“十年磨一劍”之妙;君不見南仁東,若無在中科院讀博時兀兀窮年深入思考之本,又怎能有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窩凼矗立、“巡天遙看一千河”之妙;君不見潘建偉,若無在酒泉實驗室里精騖八極執(zhí)著鉆研之本,又怎能有世界首個量子衛(wèi)星墨子號瀚海發(fā)射,“解帶圍城,守御有余”之妙?人生如弈,深刻理解本手正法,方能厚積妙發(fā),落出靈犀一子。若不先培本便逐妙,則易基礎松散,淪妙為俗。知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告訴我們,想要在任何領域成為有所創(chuàng)造的專家,都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刻苦練習。如未固本便急于追求變化,終將根基不牢,將自以為的妙手下成俗手。不由得唏噓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一生著述1400萬字,不斷渴求新解,卻因興趣易轉而致作品涉獵雖廣可成就不高,甚至時有錯漏,頗豐的著作也被戲稱為“廣零散”。人生如弈,如不能厚培根本,所謂的妙手也終是水月鏡花、空中樓閣,落子損局,終將貽笑大方。揆諸現(xiàn)實,對于我們當代青年來說,亦應將“本固后妙”之理深刻理解、執(zhí)著踐行。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不能好高騖遠、急于求變,而要先默默沉潛、踏實積累。唯有如此,方能足踩實地基礎牢,手捫星辰變化穩(wěn)。當夯實累土之頂最終建起美輪美奐的九層之臺,當深扎樹根之上最終長出郁郁蔥蔥的合抱之木,當合道弈法之后最終幻出令人擊節(jié)的珍瓏之變,我亦對“本、妙、俗”三手之譬有了更深的領悟。而我,也愿先俯首參譜、厚培根本,再提子奇絕、求新求變,最終讓自己的一生不落俗手,笑傲終局。本固后妙不淪俗,人生至理弈中悟。---來看親自參加高考的丁玨臨老師的考場作文
北京卷
試題內(nèi)容:21.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1)校學生會成立新社團“悅讀會”,要擬一則招新啟事。請你圍繞“閱讀帶來審美愉悅”這一宗旨,為啟事寫一段話。要求:語言簡練,有吸引力。(2)核酸檢測排隊時需要兩米安全距離,一些社區(qū)為兩米間隔線設置了安全貼心、形式多樣的標志,有的是撐起的晴雨傘,有的是貼在地上的古詩詞圖片。請你選擇一個檢測點,依據(jù)其環(huán)境特點,設計兩米間隔線標志,并寫出設計理由。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晰。(3)請以“像一道閃電”為題目,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1)古人說,“學不可以已”,重視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當代中國,人們對學習的理解與古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請以“學習今說”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梢詮膶W習的目的、價值、內(nèi)容、方法、途徑、評價標準等方面,任選角度談你的思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網(wǎng)絡時代、疫情期間,很多活動轉向“線上”,你一定有不少關于“在線”的經(jīng)歷、見聞和感受。請以“在線”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合理、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名師點評
今年北京卷議論類作文題“學習今說”,從傳統(tǒng)到當下,把“學習”聯(lián)系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設題思路:一方面,對于“學習”,人人都有自己的體驗與思考,有話可說;另一方面,題目又關聯(lián)了傳統(tǒng)與當下,把“學習”置于古今關系之中。一個相對恒定的話題在時代變化中,又有了怎樣新的內(nèi)涵?這個啟發(fā)很有意義。這樣就需要考生,按要求為熟悉的概念或話題,騰挪出個性化理解的“寫作空間”。也就是說,考生不可泛談“學習”,而是要在給定的邏輯關系中談自己對于“學習”的理解與思考。此外,命題者還提供了“學習”不同方面的參考,有助于考生打開思路,把作文寫充分,寫集中。
我個人比較贊賞北京卷的第二道作文題“在線”。首先,作文題目貼近學生生活。這一屆高三學生的高中三年,正是全球疫情的三年,學生對此有很多親身經(jīng)歷和真切感受。其次,作文題真正的指向是網(wǎng)絡時代的“在線”方式。網(wǎng)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在改變?nèi)藗兊膶W習方式,網(wǎng)絡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和空間觀,網(wǎng)絡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深遠和長久的,其中的利弊值得深入探討;疫情恰好將網(wǎng)絡時代的“在線”生活方式往前推進了一大步。網(wǎng)絡與疫情的相遇,必將深刻改變世界。這樣的作文題目具有一定的思維張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當然,如果文體不限于記敘文,可能更容易給考生更大的自主空間。
天津卷
試題內(nèi)容: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煙火氣是家人團坐,燈火可親;煙火氣是國泰民豐,歲月安好;煙火氣是溫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護,也需要奉獻和擔當。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名師點評
天津的這次作文圍繞著“煙火氣”關鍵詞,通過材料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解釋什么是“煙火氣”,如何保持“煙火氣”。材料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自身體驗和感悟,注重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由家庭到國家,由燈火到溫情,呈現(xiàn)遞進性。在關鍵詞的限制下,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夜市小攤、家長里短無一不體現(xiàn)“煙火氣”。學生可選擇一處,深入開展。
第一,今年高考卷涉及大主題多,抗疫,奧運,建團100年,這種考題并無大新意,大部分同學不陌生,押題卷和練習中都有,主要考察學生的家國情懷,三觀表達,平時練習多,不會出大問題。第二,對天津考卷印象最深,它具有開放性和復義性的特征,比較難,加強了對考生的思想深度,思辯性的考察,相信在天津卷中會出很多佳作。第三,其余的命題,并沒給考生們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很多作文題平平無奇,是高中生常規(guī)練習的內(nèi)容和方式,顯得很穩(wěn)。
浙江卷
試題內(nèi)容: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近年來,浙江省著力強化創(chuàng)新驅(qū)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chuàng)新強省首位戰(zhàn)略,深入實施“鯤鵬行動”“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質(zhì)量發(fā)展水平持續(xù)提升。新時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業(yè)、不同領域開拓創(chuàng)新。如95后姑娘徐楓燦,在空軍航空大學刻苦訓練、滿分通過考核,成為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90后青年工人楊杰,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成長為“浙江工匠”,獲得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35歲以下成員占比近九成,勇闖國內(nèi)智能超算領域“無人區(qū)”,斬獲超算應用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以上材料對你未來發(fā)展有什么啟示?請寫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名師點評
比起追求抽象概念之浪漫的往日題目,今年的浙江卷更為歌頌現(xiàn)實。可誰能說這現(xiàn)實不浪漫呢?這與往年“仰望星空,風花雪月”不同,更貼近于“腳踏實地,萬紫千紅”。被比作鯤鵬的人才們從各行各業(yè)展翼,直擊長空。這是建國七十余年結出之碩果,也是疫情漫漫長夜后晶瑩向陽的晨露。約翰·亞當斯有言:“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zhàn)爭,這樣我的兒子們才會擁有研究數(shù)學和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yè)和農(nóng)業(yè)的自由,他們的孩子們才有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筑、雕塑、織藝和陶瓷的權利?!被仡欁魑念}目所提及的行業(yè),其不似當年《后浪》視頻般歌詠約翰亞當斯所提之第三代,而更多提及的是其一二代的“鋪陳”,也更符合目前之國情。飛行員、工匠、科技研究團隊,他們是大國的底氣,也是大國的浪漫。這也提醒著我們,國家仍處在追趕者的地位,年輕人仍在拼搏奮斗的前線,尚不能醉倒在無休之西湖歌舞中。誠然,藝術與文學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但非此題之偏重。
今年是浙江最后一次用“浙江省卷”了。想想也有點唏噓。這某種意義上的“最后一次”的作文題,既延續(xù)了過往的的一些內(nèi)容,很容易從材料里看到一點點18年題目“浙江精神”的痕跡;這個題目似乎也有一點為明年全國卷做一點鋪墊,應用性和主流意識越發(fā)明晰。材料很好分析,也沒有什么“坑,可以提醒的是題目中最后的一句話:“以上材料對你未來發(fā)展有什么啟示”。這句話里重點詞匯有兩個:一個是“啟示”,一個是“你未來發(fā)展”?!澳阄磥戆l(fā)展”限制“啟示”。這個題目重心還是“你”,也就是具體的一個個考生如何面對時代和世界的問題。中考的作文母題是“成長”,高考的作文的母題是“認知”也就是人如何認識這個世界。這個題目就是“認知”這個母題的體現(xiàn)。材料很明晰地講“創(chuàng)新驅(qū)動”未來、“鯤鵬”提升層級,這一時代之風。材料的第二段著重舉例此一“時代之風”所及的年輕風云人物來證明這個精神??紤]到材料中的用語“著力強化”,那這風好像不是“和風席席”,而是一種“風暴”。既然是帶有時代鼓動性質(zhì)的“風暴”,那每個個體都要在這“風暴”里運動了。以上這些都應該從材料里分析出來的“時代”和“世界”表象。那么“啟示”呢,就是“悟”,也就是“認知”。“認知”繼續(xù)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來支持。如果你在很好的理解了這個世界的這個階段的“表象”,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是我們青年的”——當然這世界也必然是“青年的”,得“青年才俊者得天下”——那么你的啟示就很明白了:我要成為一個“創(chuàng)新開拓者”,而不是“因循守舊者”。那接著要論證的就是“為成為一個開拓創(chuàng)新者”做一些“準備”和“努力”。當然,你也完全可以提升:開拓創(chuàng)新是新作傳統(tǒng),也是“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每一個國,每一人都是“茍日新日日新”。開拓創(chuàng)新,不過是“日拱一卒”的“日日新”罷了。開拓創(chuàng)新者,是人之本來面目,人自有一種“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風度在。失去了此一面目,那未來就成了卡夫卡筆下模糊不清的“臃腫的父親”。
趨 勢 分 析

作文作為高考中的重頭戲,考察的是學生綜合語文運用能力。近兩年的高考作文,無論哪張試卷、如何命題,都向高中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必須具備世界公民的基本能力素養(yǎng)——有社會參與意識,能思考個體的社會責任,有國家認同意識及國際視野,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等問題。
作文題型方面,高考作文正在形成哲思、史論、時評鼎足而立的新格局。
有關專家曾預測,哲思、史論題將成主流。2022年高考全部七道作文題形式各異,但均含哲思意味。站在哲思角度看歷年試卷,可以把作文題分為三種類型,相應的要求都很明確:
1. 關系型哲思題多含矛盾性。一般由兩個對立或相關概念構成論題,或直接呈現(xiàn)一對概念,或材料隱含一對概念。目的是考查辯證思維能力。
2. 問題型哲思題是常規(guī)體式。問題型形式各異,共同點是都有“問答”性質(zhì)。寫作時先要弄清“問”什么(題意是什么),才能準確地回答——釋疑解惑。
3. 觀點型哲思題一般是提供一個或多個觀點,要求聯(lián)系自身、歷史、現(xiàn)實等,談啟示、感想。
寫作首先須理解題意——觀點的意思,即闡釋基本概念、關鍵詞,進而生發(fā)題意。闡釋題意的背后,是學識水平的較量。說白了,哲思型作文題是考“識”(見識、思想),是見識、思想的角力,從注重考察“寫什么” “如何寫”的工具理性,轉變?yōu)楦雨P注“為什么寫” “為誰寫”的價值理性。
另一個重要趨勢是,在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的話語中,“文化”是熱詞,歷年高考作文命題都由三個文化維度建構:
1. 歷史文化:飽含著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材料,高考作文試題與歷史文化搭建了內(nèi)在的血脈關聯(lián)。
2. 時代文化: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與外來、個人與時代、個人與他人的博弈、融匯、交迸和共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求人們秉持多元、差異、境遇、動態(tài)的視角來重新看待世界、社會、文化和知識。
3. 人本文化:這些承載著歷史文化和時代文化的作文材料,都在激活學生作為“人的存在之思”,要求高中生走出小我,走出昨日之我,在當下和未來的生存之流中,在多元時代文化洪流中,在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滋養(yǎng)下,不斷進行自我超越和自我生成。
在這樣的趨勢下,寫作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的舉證,不再是材料的堆砌,更不是對一個復雜的問題發(fā)表簡單的看法,而是對人類的重大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深入思考。
要完成這樣的寫作,要求學生修身心、讀經(jīng)典、做學問、善思考、能做事,掌握辯證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從根本上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也越來越重要。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廣泛的閱讀。
北大教授溫儒敏談高考作文,說道:“高考的閱讀面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nèi)容都有?,F(xiàn)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語文教學平時的那個水平?!?/span>閱讀變成了語文的核心,從小堅持大量閱讀的孩子,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李宗磊老師說:“好的作文來源于大量閱讀,真實生活體驗,與有思想的人交流,自我反思與整合,還有不斷的練筆,從失敗與毫無靈感的灰燼中找到希望的火種?!?/span>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