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連騙帶哄:“爸哪有你洗得好啊,你那小手揉得多好,真有一套?!?/span>
“趁他不懂事的時候,把他引向正確的軌道,長大以后,他養(yǎng)成習慣了,覺得惦記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span>
他和兒子出門,如果只有一個包,那一定是兒子搶著背。兩個包,兒子就一手挎一個。
有一次仨包,魏書生想著這回兒子肯定是拿不了了,便打算自己背。
結果兒子搶過去,背起一個,左右手各拎一個,大步流星地在前面走,顯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
魏書生說:“既然孩子都覺得自己成熟了,咱一個當家長的干什么呀?非得搶過來替他背嗎?”
“我就在后面空著手,欣賞他的成熟,也是品嘗自己的教育成果?!?/span>
03
說實話,我被魏老師這句“欣賞他的成熟”感動到了。
三毛曾說,人活著是件美好的事情,不在于風景多美多壯觀,而是在于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仔細想想,父母子女的關系,也是如此。
可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從小就剝奪孩子走向成熟的權利,然后自己付出全部,養(yǎng)出的卻是一匹匹白眼狼。
還記得我之前寫的武漢地鐵站狂踹母親6腳的小女孩嗎?
母親在前面拖著兩個行李箱,背著兩個包,還提著兩個大袋子,卻被身后雙手插兜、優(yōu)哉游哉的十多歲女兒推搡腳踹、大聲辱罵。
女兒趾高氣揚,母親畏畏縮縮,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旁觀者看不下去,威脅小姑娘,再打就報警。
一直躲閃的母親卻站出來攔著,安慰發(fā)脾氣的女兒“沒事了,沒事了,別生氣”。
還有位媽媽,為了勸任性的兒子去上學,“撲通”一下面對著兒子直直地跪了下去。
而她兒子,翹著二郎腿靠在椅子上悠哉地玩手機,不顧長跪了一小時的生母,還把媽媽下跪的樣子拍照發(fā)了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
甚至高校開學時最普遍的場景,是孩子趾高氣揚地在前面空著手走,老爸老媽傻乎乎地走后面扛著行李。
一如魏書生所說,你最悲慘的不是累著了自己,而是慣出了逆子這顆心。
他從小一點都不知道心疼你,他怎么可能心疼更多的人?
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他更不知道心疼了。
最后,你的孩子一輩子都不會有幸福感。
因為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別人,關心別人,為別人做事中產(chǎn)生的,被慣著的孩子心里只裝著自己,這是人活著最大的悲哀。
4分鐘的視頻內容,魏教授如是總結:
“大家千萬別小看做家務勞動這件事情,全中國的學生如果都天天做家務,都知道心疼父母,你試試看,社會風氣不一樣。
老師們,特別是從小知道心疼父母,承擔家庭責任的孩子,你想讓他學習不努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規(guī)律,這是問題的根?!?/span>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出一座孤島。
別讓那些毫無保留的給予,架空了孩子的心。
04
其實在看了魏教授的視頻后,我一直在想: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孩子?
俞敏洪曾說,中國的孩子被給予的過多了,被給予的習慣了,以至于他把“被給予”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當作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當不再“被給予”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不懂感恩的孩子,喝著父母的血,賺著自私自利的快樂,不懂得為親情回饋一絲一毫,可以說是全無良知。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不過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犧牲掉周遭的一切。
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即使混出點出息,你能指望他為家庭帶來什么?又能為社會帶來什么?
家庭里不缺門門功課考第一的優(yōu)等生,缺的是懂得體諒和關心父母,為他們盛碗飯、捏捏背的孩子;
社會上也不缺肩負大任的棟梁,缺的是懂回饋、擁有責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有德之才。
《容忍與自由》里,胡適有段話說得非常好。
“我們糊里糊涂地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
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們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
說得偏激一點,我們生一個兒子,就好比替他種下了禍根,又替社會種下了禍根。
他也許養(yǎng)成壞習慣,做一個短命浪子;他也許更墮落下去,做一個軍閥派的走狗。
所以我們“教他養(yǎng)他”,只是我們自己減輕罪過的法子,只是我們種下禍根之后自己補過彌縫的法子?!?/span>
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孩子,而是社會的孩子。
父母的終極使命,就是從小讓孩子獨立、自信懂感恩,善良、謙遜有教養(yǎng)。
是讓孩子觸及到了父母給予的溫暖之后,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05
10年前,重慶“棒棒”冉光輝赤裸上身,一只手扶著肩上扛著的貨,一只手牽著兒子冉俊超的照片紅遍網(wǎng)絡。
人們被他“肩上扛著家庭,手中牽著未來”的堅韌所感染。
10年后,冉光輝臉上多了不少皺紋,兒子冉俊超從幼童長成了少年。
他把父親的辛苦放在心里,爸爸憑自己的力氣、能力,為他扛出了一片天,而他自己想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來安慰爸爸的辛苦。
在班里當了班長的冉俊超,每天下課回家,都會給在外辛苦勞作的父母做好一桌飯菜。
今年過年,他還給父母寫了一封信、錄了一段視頻當做新年禮物。
“生活其實并沒有那么困難,不需要你去那么拼命,我可以跟你們分擔一切,但是你并不一定非要一個人去承擔那個壓力,我可以跟你一起。
爸爸,我非常感謝你用扛貨扛來的錢養(yǎng)育了我14年,我現(xiàn)在很想對你說一句,爸爸,我愛你?!?/span>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所有的互動都是雙向的,你給孩子最好的寵愛,就是教他學會做人。
知恩感恩,不忘根,不忘本。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