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⑥段畫線句談到了作品開頭的藝術(shù)選擇問題,請以《邊城》《哦,香雪》《荷花淀》中的任一作品為例,結(jié)合文章觀點(diǎn)分析小說開頭對于故事敘述的作用。(4分)
?
?
?
?
?
?
?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5分)
住在溪邊
張憲光
①長夏無聊,讀 《澗于集》遣悶。偶或從窗子望出去,便是那個長滿了雜草的園子,綠籬的外邊,便是那條波光粼粼的河水。記得張愛玲 《小團(tuán)圓》里說過,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今年的梅雨拖得晚,于我來說,雨聲潺潺是確實(shí)的,住在溪邊也是確實(shí)的。
②從園子繞幾步,穿過一小片菜地,便可以來到溪邊。沿著溪水延伸的,是那條磚塊砌成的幽僻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遠(yuǎn)處。除了合抱的垂柳隨風(fēng)搖曳,兩旁還種著石楠、樟樹、桂樹、紫荊等等。四月,這條小徑的主人是柳絮,七月則是蟬聲,九月是蟋蟀。一到七月,蟬聲就開始了它的統(tǒng)治,起初還可以分辨出其中夾雜的鳥聲的清脆與婉轉(zhuǎn),然后就是蠻不講理的萬蟬齊鳴。去年的氣溫持續(xù)保持在四十度以上,把柳樹葉都快烤干了,即便沒有風(fēng),柳葉也在紛紛凋落,在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獨(dú)自走在那條小路上,就是走在枯葉上,走在蟬聲里,走在喧囂里。但凡張揚(yáng)生命渴望的叫聲,哪怕是喧囂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③今年的天氣異常涼爽,宜于聽蟬、看云、觀水。五六月的水色是清明的,七月的雨水則讓水位一下子漲了三十多公分,也變渾濁了,晨昏時刻水波旖旎流轉(zhuǎn),最是讓人莫測深淺。那深綠色的河水里,究竟有多少游魚,有多少淤泥,有多少水藻荇,有多少動物的尸骨,還有多少骯臟的垃圾,沒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樂哉,每天隨風(fēng)泛起波紋,緩緩地流淌,藏污納垢的同時,保有一份淡然。僅僅看著那默默的河水,心里便感到一種安定,一種無憂無懼的從容。
④溪邊的蟬聲,總讓我想起歙縣的漁梁街。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房子里住過幾天,每天都可以聽見河對岸知了和鳥兒的怪叫聲,都會把我叫醒。晚上推窗而望,零星的漁火閃閃爍爍,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江面上,對岸青山就是朱熹父親講學(xué)的紫陽山。朋友們坐在桌邊,一杯一杯復(fù)一杯,在月色里對酌,僅此而已。喝酒的時候,似乎忘掉了整個世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處,但聞蟋蟀聲時起時落。酒酣,復(fù)繼之以茗談。偌大的禪院,空蕩蕩的,黑魆魆的,除了我們的聲音,便只有淡淡的月色,蛩鳴,以及偶爾傳來的蟬聲。
⑤離開的前夜,一個朋友忽發(fā)奇想,說去漁梁壩上賞月吧,于是便欣然從之,咯吱咯吱地推開了禪院的大門。夜晚的古街,空寂無人,李白問津亭亦空無一人, “空里流霜不覺飛”,恍惚之間,仿佛回到羲皇之世——這靜靜的夏夜,山上草木,水墨似的青山,都沐浴在無邊的月色里。鵝卵石鋪成的路,高高低低地延伸著,往前是巴慰祖故居,再往前走,就聽到了轟鳴的水聲,——那就是漁梁壩了。天瓦藍(lán)瓦藍(lán)的,一無纖塵,云則變幻不已。月在白蓮花似的云朵里穿行,時隱時現(xiàn),月光如水,照在河床上,照在鵝卵石上,照在對面的紫陽山上。青山倒映在江水里,白云也倒映在江水里,“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⑥住在溪邊,喜歡聽雨,也喜歡獨(dú)坐窗前,看著晚霞一點(diǎn)點(diǎn)燒紅了西天,然后從樹顛慢慢落下去,淡下去。然后,看著暮色一點(diǎn)點(diǎn)從雜草叢中爬上窗臺,爬上樹梢,與籠蓋四野的天色接起來。此刻,溪邊的莽蒼煙樹全都靜默著,樟樹靜默著,桂樹靜默著,成排的柳樹靜默著,散發(fā)著淡淡香氣的四五棵香櫞樹靜默著,長滿了雜草的園子亦靜默著。這個時候,我知道,這溪水,這園子,真正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動物們則不甘寂寞地表達(dá)著它們的存在:鳥兒在鳴叫,蟲兒在低吟,也許蚯蚓在泥土中翻身,遠(yuǎn)處的青蛙也時不時地吊吊嗓子。靜寂與喧鬧,仿佛是一對孿生兄弟,相反相成,不可須臾分離,——這就是自然的聲部。
⑦說起來,我的故鄉(xiāng)就在溪邊。那個名叫西崮的山村,前邊有一條清淺的小溪,水源來自上邊的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河壩。村子的后邊,也是一條小溪,從北崮那邊流下來,與村前的小溪匯在一起。大哥在他的 《盆景人生》一書中曾說: “河道略顯平緩,從北面村子的山溝里流瀉下來,自然形成一級級的落差,蜿蜒而來的河道,泥沙俱下,最大的一處落水,名字叫天井汪。兩岸懸崖峭壁,雜樹叢生?!蹦欠N泥沙俱下的壯闊景象,似乎從不曾在我的記憶中存在過,只記得有個堂兄帶我去崖頭下洗澡,溪水不大,落在身上沁涼無比。那晚的月色,也很明亮。去年四月,我曾專門去了一趟西崮,村子里蓋了瓦房,修了水泥路,吃上了自來水。山前的小溪不見了,山后的小溪不見了,不是被填平了,就是塞滿了垃圾。
⑧住在溪邊,本是偶然的事,非有意為之,現(xiàn)在就要離開這條可愛的溪水,其實(shí)也不必過于傷感。人生不過是從一處溪邊到另一處溪邊,而那些始終呆在一處的人也會暫時離開,去別處的溪邊與市鎮(zhèn)看風(fēng)景。不管怎樣遷徙不定,此處的我們似乎總是可以聽到彼處溪流的淙淙回響。倘能以蟬鳴蛙噪為鼓吹,以鷺飛清溪為清涼散,則在在可以自安,不必在意那酷暑與流轉(zhuǎn)了。
8、分析第②段與第④段描寫蟬聲的不同作用。(4分)
?
?
?
?
?
9、第⑤段兩處畫線句的語言十分靈動,請結(jié)合內(nèi)容賞析。(4分)
?
?
?
10、結(jié)合第⑥段內(nèi)容,賞析畫線句的精妙之處。(3分)
?
?
?
?
?
11、散文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藝術(shù),請結(jié)合標(biāo)題分析全文的構(gòu)思特點(diǎn)。(5分)
?
?
?
?
?
?
?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雙調(diào)】折桂令·客窗清明
喬吉
風(fēng)風(fēng)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12、“折桂令”是這篇作品的??????。(1分)
13、下列對本作品風(fēng)格的評價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清新自然 ???B.含蓄深沉 ???C.平淡質(zhì)樸 ???D.通俗明快
14、這篇作品圍繞著“客窗清明”采取了多種方式抒情,請簡要分析。(5分)
?
?
?
?
?
?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8分)
????①懷素疏放,不拘細(xì)行,萬緣皆繆。心自得之。于是飲酒以養(yǎng)性,草書以暢志。時酒酣興發(fā),遇寺壁、里墻、衣裳、器皿,靡不書之。貧無紙可書,嘗于故里種芭蕉萬余株,以供揮灑。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吏部韋尚書涉見而賞之曰:“此沙門札翰,當(dāng)振宇宙大名。”
②懷素心悟曰:“夫?qū)W無師授,如不由戶而出。”乃師金吾兵曹錢塘鄔彤,授其筆法。鄔與懷素為群從中表兄弟。至中夕而謂懷素曰:“草書古勢多矣!惟太宗以獻(xiàn)之書如凌冬枯樹,寒寂勁硬,不置枝葉。張旭長史又嘗私謂彤曰:‘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余師而為書,故得奇怪。’凡草圣盡如此?!睉阉夭粡?fù)應(yīng)對,連叫數(shù)聲曰:“得之矣?!苯?jīng)歲余,辭之去。彤曰:“萬里之別,無以為贈,吾有一寶,割而相與?!?/span>及臨路草書豎牽似古釵腳勉旃。
③至晚歲,顏太師真卿以懷素為同學(xué)鄔兵曹弟子,問之曰:“夫草書于師授之外,須自得之。張長史觀孤蓬、驚沙之外,見公孫大娘劍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狀。未知鄔兵曹有之乎?”懷素對曰:“似古釵腳,為草書豎牽之極。”顏公于是倘佯而笑,經(jīng)數(shù)月不言其書。懷素又辭之去,顏公曰:“師豎牽學(xué)古釵腳,何如屋漏痕?”素抱顏公腳,唱嘆久之。顏公徐問之曰:“師亦有自得之乎?”對曰:“貧道觀夏云多奇峰,輒常師之。夏云因風(fēng)變化,乃無常勢,又無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公曰:“噫!草書之淵妙,代不絕人,可謂聞所末聞之旨也。”
15、寫出下列加點(diǎn)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凌冬枯樹 ?????????????????⑵為草書豎牽之極
16、為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⑴此沙門札翰????A.公文 ???B.書信 ???C.書法 ???D.淵博
????⑵孤蓬自振 ?????A.賑濟(jì) ???B.搖動 ???C.振作 ???D.生長
17、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飲酒以養(yǎng)性 ?????????以懷素為同學(xué)鄔兵曹弟子
B.乃漆一盤書之 ???????乃無常勢
C.余師而為書 ?????????登高而招
D.草書之淵妙 ?????????石之鏗然有聲者
18、把第②段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懷素心悟曰:“夫?qū)W無師授,如不由戶而出?!蹦藥熃鹞岜苠X塘鄔彤,授其筆法。
?
?
?
?
19、第②段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湔_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及臨路草書/豎牽似古釵腳/勉旃
B.及臨路/草書豎牽/似古釵腳勉旃
C.及臨路/草書豎牽似古釵腳/勉旃
D.及臨路草書豎牽/似古釵/腳勉旃
20、戴叔倫曾評價懷素的草書“心手相師勢轉(zhuǎn)奇,詭形怪狀翻合宜”。結(jié)合本文內(nèi)容,概括此風(fēng)格形成的原因。(4分)
?
?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
止齋記
段從周
①公受事九郡,務(wù)求簡靖。其風(fēng)概嚴(yán)而不猛,有犯,惻怛以處之,毋貸。故名聲莫不聞。每語同僚,曰:“爾來宦途不再,歲經(jīng)涉萬有余里,游已倦¨!安得幽閑之地,葺一容膝之齋,其中惟竹與菊是植,終日燕坐,誠可樂也!”他日又謂余曰:“我得齋名矣?!迸e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時。以止扁齋可乎?子為我記之?!庇嘀x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屬望,方期大用,膏澤天下,豈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為過,敢有他望,以重其過?其毋愧我?!彼觳桓覐?fù)辭,勉為之說。
②曰:“止之時義大矣哉!止有兩義: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如蹇之險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時也。行而止者,謂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蓋當(dāng)止而止,既不失其時;當(dāng)行而止,又皆得其所。由此觀之,止之為義,非特專主辭祿去位,閉門卻掃,與夫高蹈遠(yuǎn)引,遁世無悶之謂也。歷觀前人處止之義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遠(yuǎn)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惡盈好謙而止者;有委心乘化樂天知命而止者,如漢之留侯與二疏及晉之陶淵明是已。是止也固異,夫知進(jìn)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萬萬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噫!為能盡艮之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也。公如處止之道,愿以孔子為法,庶無慊于孟氏矣。敢此以為止齋記。”
21、可填入第①段方匡處的虛詞是( ?)(1分)
????A.焉 ????B.耳 ????C.也 ????D.矣
22、不屬于“公”想為書齋命名為“止齋”的心理的是( ?)(2分)
A.急流勇退 ????B.心生倦意 ????C.知足常樂 ????D.悲觀失望
23、用自己的話解釋下列兩個不同類型的“止”:(4分)
⑴“止而止”:
⑵“行而止”
24、對第②段畫線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具體地證明了前人對于“止”的理解有著不同的看法。
B.進(jìn)一步批評了認(rèn)為“止”是閉門遠(yuǎn)居保持高潔的觀點(diǎn)。
C.與“知進(jìn)不知退”者形成對比,引出下文“圣人之止”。
D.列舉的三種人均具有典型性,能夠增強(qiáng)議論的說服力。
25、評析作者在文章中闡述的“進(jìn)退觀”。(4分)
?
?
?
?
?
?
?
三 ?寫作(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