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模范中學(xué)第一學(xué)期期中質(zhì)量測試
九年級語文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50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8題。請將所有答案做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計分。
一、文言文閱讀(40分)
(一)默寫(15分)
1.終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牽牛星》)
2.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________。(《過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觀書有感(其二)》)
4.__________________,輕煙老樹寒鴉。(《天凈沙·秋》)
5.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岳陽樓記》)
?
(二)閱讀下面的詞,完成第6-7題(4分)
訴衷情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6.這首詞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如“塵暗舊貂裘”借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人名)的典故,表達(dá)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7.對詞句“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陸,妖氛未掃。 B.作者自許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飛縱。
C.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蒼。 D.作者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
?
(三)閱讀下面語段,完成第8-10題(9分)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鬢,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下列各項中“之”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漁人甚異之 ? B.聞之,欣然規(guī)往
C.屬予作文以記之 ? D.醉翁之意不在酒
9.表達(dá)世事滄桑變化,渾然不覺的心境,今天常引用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所寫的《桃花源記》中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在《桃花源記》中,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后來尋找桃花源的人“尋向所志”卻“不復(fù)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 ???)(3分)
A.暗示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境界。
B.暗示庸俗的人是無法進(jìn)入美好的境界的。
C.暗示桃花源已經(jīng)絕跡了,無法尋覓。
D.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遙遠(yuǎn)。
?
(四)閱讀下面語段,完成第11-14題(12分)
書楊樸事
昔年過洛,見李公簡云:“真宗既東封還①,訪天下隱者,得杞②人楊樸,能詩,及召對③,自言不能。上問:‘臨行有人作詩送卿否?’樸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④’上大笑,放還山。”余在湖州,坐作詩追赴詔獄②,妻子送余出門,皆哭。無以語之,顧語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妻子不覺失笑,予乃出。
(選自,《東坡志林》)
【注釋】①東封還:封泰山歸來。②杞:地名。③召對:召其應(yīng)對詩歌。④斷送老頭皮:意為被斬首。②坐作詩追赴詔獄:元豐二年作者因“烏臺詩案”入獄,第二年被貶至黃州。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4分)
(1)及召對__________ ???(2)妻子送余出門__________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以語之,顧老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
13.文中寫了真宗的“大笑”和蘇軾之妻的“失笑”,請選擇理解錯誤的一項( ???)。(2分)
A.真宗被楊樸機(jī)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
B.真宗的“大笑”表現(xiàn)了他愛惜人才,心胸寬廣,不強(qiáng)人所難。
C.蘇妻因不能像楊處士妻那樣作詩,所以尷尬地笑了。
D.蘇妻的失笑里有無奈、悲哀等復(fù)雜感情。
14.請結(jié)合《記承天夜游》與《書楊樸事》的內(nèi)容寫出你對蘇軾性格的認(rèn)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以下文章,完成第15-19題
二十四節(jié)氣是如何制定出的
①昨天是立冬,立冬表示即將告別秋天,開始冬天,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制定出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嗎?
②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zhuǎn)1周,每23小時56分4秒還要自轉(zhuǎn)一次。由于地球繞太陽旋轉(zhuǎn)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已經(jīng)到達(dá)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2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稱為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指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的白晝和黑夜一樣長。這樣,一年就可以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劃為4段,如將每段再分6小段,每小段約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為24小段,于是就產(chǎn)生了二十四個節(jié)氣。
③從二十四個節(jié)氣名稱的含義,可以看出反映___(1)___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jié)氣;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叫做“四立”,是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但由于各地氣候不同,所以四季起始的時間和長短各地也不完全一樣。反映___(2)___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jié)氣。反映___(3)___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jié)氣。反映___(4)___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個節(jié)氣。
④而有關(guān)氣候、天氣和物候的現(xiàn)象往往帶有地區(qū)性的色彩。如其中的“霜降”節(jié),在陽歷10月23日左右,意思是指這一節(jié)氣的來臨,大地將產(chǎn)生初次結(jié)霜的現(xiàn)象,但我國南方的福建省南部、臺灣省、海南省等地區(qū),全年無霜;相反,東北的黑龍江省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等北方地區(qū)的初霜,又較此時期為早,這是因為我國人民在秦漢時代比較集中地居住在黃河流域一帶。二十四節(jié)氣主要是根據(jù)那時黃河流域的氣候與家農(nóng)事活動的關(guān)系而定出來的。
⑤由于秦漢到現(xiàn)代我國氣候變化很大,目前長江流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應(yīng)用。同時15天一個段落,在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時較為方便,因此,我國農(nóng)村各地都習(xí)慣用它。可是,我國地域廣大,各地氣候不同,有的地方安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