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我們曾聊過復讀的話題,本意是想大家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不要想一些有的沒的,高考后,再來看復讀這件事,時機也好,心境也好,畢竟是不同了,恐怕想法也隨之改變了吧。
每年高考完出分過后,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后臺總會有同學問:我今年高考失誤了,我要不要復讀?
的確,有的人復讀一年逆襲上清北,也有人復讀依舊渾渾噩噩,推脫逃避,不愿面對。
你適合復讀嗎?
想得到答案,先來回答這些問題:
你高考出現(xiàn)重大失誤了嗎?(高考成績低于模擬成績50分及以上)
你的高考成績是三本臨近二本線或二本臨近一本線嗎?你的心理素質強大嗎?
你看著周圍學霸的成績突然眼紅,突然發(fā)覺自己的成績根本配不上自己180的智商,深知自己還有很大的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嗎?
如果這幾個問題中有一道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復讀的確是一種選擇。
你家里的經濟條件要求你立刻工作嗎?
你發(fā)覺自己智商不夠,的確不是學習的料嗎?
你是那種學習比較佛系,不愿意下苦功夫的學生嗎?
你現(xiàn)在一提起高考,心里就會縈繞一股清晰的毛骨悚然感嗎?
你打心底秉持“讀書無用論”,不懂家人為什么一定要逼你讀書?
前4個問題,如果有任何一道你的答案是肯定,那么也許你真的不適合復讀。
第5道題,對很多高三生來說,你現(xiàn)在所堅持的這一理論的確還是自己想法青澀的表現(xiàn),如果你沒有打心底改變這種想法,那勸你也不要浪費時間再讀一年了。
看到網上有人說:復讀,不是失敗者的選擇。復讀,是讓你重新書寫答案的機會。這句話很簡單,但你必須明白它的意思,這是一個選擇,不想被現(xiàn)在的分數(shù)釘死,可以走復讀的路,復讀之后也并不等于成功,看多了雞湯或者聽多了訴苦,都不能成為你做出選擇的最終原因?;氐介_頭的問題,我們慢慢說。
復讀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這些壓力。
01
周圍人關注的目光,自己對曾經同學大學生活的羨慕。
有時,打開微信,那些老同學會來問候一兩句,出于好奇問你各種復讀的情況,雖然他們沒有惡意,但是這種問候只能讓自己覺得收到莫名的關注,一句句回復過去,也會覺得很煩。
偶爾再打開朋友圈,看到以前的同學到哪里哪里旅游打卡,還有有同學在吐槽四六級的作文題,有人會說周末在宿舍躺尸一天覺得好無聊,有人又秀了一幅最近跟班學的水彩畫……這一切,都與你無關。
他們有些煩惱,甚至你也想擁有,但是時候未到。
這時候,人類的悲喜是并不相通的。你
哪里也不能去,只能干掉桌面上的卷子,然后去食堂給自己加雞腿。
02
莫名其妙的看不起。復讀一到別人嘴里,就變了味了,誰會想你有什么苦衷呢,他們只會簡單地列個等式:復讀=失敗。
年節(jié)的時候,人來人往,別人隨口問:“在哪上大學呀?”
“復讀?!?“復讀啊……”這個拖長音言有盡而意無窮,即便最后對方再怎么說復讀也挺好之類的話,也不能讓人心情回溫,一些人甚至已經在心里對復讀生做了一個不良人設的勾勒,明里暗里有些看不起復讀生。
03
時間確實不等人。
時間最公平,不會為誰駐足。
同學們已經開始進入大學階段,復讀生確實還停留于高中,中間至少會差一年,甚至更多年。
等步入大學,自己會比周圍人大一兩歲,一兩歲區(qū)別在哪里呢?可能是“過時感”,一兩年內就可以變化的東西真的很多,談到某些話題的時候可能就出現(xiàn)“代溝”了。
04
融入新的學習、交際環(huán)境,或多或少會有反差感。
告別了相伴至少兩年的同學和老師,告別了熟悉的環(huán)境,要到復讀學校接受更嚴格的考驗,各種關系都要自己來處理。
高考后,放肆瀟灑了一段時間,天天睡到自然醒,伸手就是自己喜歡的零食,隨時都可以打開手機看愛豆,要是復讀,一年摸手機的時間可能都沒有現(xiàn)在一周多,現(xiàn)在過得舒坦的日子都要放棄,像是“戒斷”反應。
不過這種感覺主要在剛開學,習慣以后也不是問題。
05
高昂的費用。
大部分復讀學校是按照高考成績收費的,分數(shù)能上985學校的同學想復讀學費還會省,但是分數(shù)徘徊在一本線附近的學生,學費就已經很高了,要上萬,如果是二本線附近,費用又會翻一番,這還只是學費,還有住宿費、伙食費、書本費等等,雜七雜八,一年下來也要好幾萬。
你的家庭也要為你分擔。
06
再次失敗的風險。
這很殘酷,也大有人在。
復讀不是定心丸,不是靈丹妙藥,失敗成功,概率一半一半,萬一又有什么不可抗力因素呢?
就算覺得自己一定會成功,也不得不考慮這種最糟糕的情況。要想好這樣的結局,自己該何去何從。
通過復讀,你可能會收獲這些東西。
復讀是刷新自己分數(shù)的機會,讓自己走向更高的平臺。
這是大多數(shù)同學選擇復讀最直接的原因。通過一年的努力,沒有過線的分數(shù)成為歷史,自己將帶著一張好看的成績單叩響理想大學的校門。
本科上一所不那么好的大學A和本科在一所知名大學B,會有什么樣的區(qū)別呢?最明顯的就是眼界,有些事情在A校學生看來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到B校學生眼里便是可以一試甚至理所當然。即便升學,你也會發(fā)現(xiàn)本校土著還是不一樣。
所以,不要小看了本科四年的培養(yǎng)教育,這期間形成的的思想觀念會伴隨你大半生。
復讀時可能交到最真摯的朋友。
這段時間太特殊了,這一群人也太特殊了,但是,大家又都是一樣的:艱難但不失夢想。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或許會變得純粹,會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沒有“天涯淪落人”的哀嘆,而是“英雄出我輩”的堅定與信念。
涅槃的自己。
不僅僅是分數(shù)上的改變,還是自己性格上、觀念里的東西在變化。自己已經開始學著去獨當一面,去收拾爛攤子,去對自己負責,去爭取什么。有些人即便復讀失敗,也不曾說過后悔,低谷的自己使勁往上爬,狼狽但是值得。
?
?
?
復讀,最需要的是么?
是一種心態(tài),能在面對以上困難的時候,不患得患失,還心無旁騖地堅持著,不會胡思亂想,不會有半分動搖,依然不撞南墻不回頭;而在面對收獲回報的時候,能坦然平靜,知足歡悅。無論如何,不提后悔。
如果自認為內心尚且不夠強大,復讀就不要強求,否則,會更加痛苦。
真的死活不想復讀的話,有些道路也是可以嘗試,不必太悲觀。
認真挑選學校和專業(yè),四年不虛度。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看情況可以轉專業(yè),努力學習拿到獎學金,最終保研或者考研到更好的學校。
出國。這需要家里的經濟支撐,自身的語言水平也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當然出國后要做什么都要依靠自己規(guī)劃了,自由也充滿未知的風險。
自己打拼。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日后是竹籃打水還是衣錦還鄉(xiāng),這也是無法預料的。這現(xiàn)在社會大趨勢下,如果不是家境特別困難,生活難以為繼,不建議走上這條路。
有哲人說:“一種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所以,在此勸你慎重。如果已經做了選擇,請不要再躊躇猶豫、患得患失,沒有一種選擇是天生正確或者錯誤的,你只能通過自己來證明這個選擇的性質。你只能選擇一個方向,也只能看到這個方向的風景,唯一的出路是向前走。別人的意見只能是參考,希望你遵從自己的內心,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選擇權要把握在自己手上。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