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歷史高二上學期綜合檢測卷四
?
?
?
一、選擇題(48分)
1.(2分)新中國成立時,世界已進入核時代。曾長期領導核科學事業(yè)的聶榮臻元帥回憶道:“我們國家很大,不可能靠購買武器來支撐國防……唯一的出路只有盡可能吸取國外先進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敝袊缛牒藝視r代開始于(??????????)
?????A.20世紀40年代
|
?????B.20世紀50年代
|
?????C.20世紀60年代
|
?????D.20世紀70年代
|
2.(2分)“秦的統(tǒng)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記”主要指(??????????)
?????A.皇帝制度
|
?????B.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
?????C.修筑了萬里長城
|
?????D.暴政而亡為后世留下慘痛教訓
|
3.(2分)從“中體西用”到“托古改制”,從“三民主義”到“民主科學”,造成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逐漸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知識分子的思想漸趨激進
|
?????B.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zhuǎn)型
|
?????C.列強的侵略和西學的涌入
|
?????D.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4.(2分)東周時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強國、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充分的一個時期。在此期間(??????????)
①鐵器、牛耕推動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方式的轉(zhuǎn)變
②由爭霸至兼并的戰(zhàn)爭使政治趨向統(tǒng)一
③舊制度衰落與新制度確立的巨變時期
④打造了通往南亞、歐洲的海陸交通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5.(2分)據(jù)《夢溪筆談》記載,張詠任崇陽知縣時,因“民不務耕織”而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有人入市買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壟斷茶利,商業(yè)環(huán)境惡劣
|
?????B.農(nóng)副產(chǎn)品較少,貨幣使用率低
|
?????C.地方官員固守重農(nóng)抑商的思想
|
?????D.商人社會地位較以往愈加低下
|
6.(2分)被譽為洋務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燾認為:“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自強。”這表明他(??????????)
?????A.主張“中體西用”
|
?????B.未超越洋務派對西學的一般認識
|
?????C.認為造船、制器不重要
|
?????D.認識到西方強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
7.(2分)王安石上書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張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議論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稱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則____________。”空白處應填寫的語句是(??????????)
?????A.農(nóng)時不奪,而民力均矣
|
?????B.寇亂息,而戚勢強矣
|
?????C.貸賄通流,而國用饒矣
|
?????D.貧者舉息于豪民者少矣
|
8.(2分)商品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之后,羅馬人口劇增,出現(xiàn)了“高樓大廈”,而意大利半島又經(jīng)常發(fā)生大風,因此在陽臺上、屋檐下堆置、懸掛物件往往造成人畜傷亡和財產(chǎn)的毀損。所以大法官規(guī)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懸掛物件,即使尚未造成傷害,市民也都有權告發(fā),法官可以判處房屋的居住者向告發(fā)者支付一萬銀幣的罰金。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A.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chǎn)
|
?????B.社會發(fā)展促進羅馬法的完善
|
?????C.羅馬法重視經(jīng)濟安全
|
?????D.羅馬公民法已發(fā)展為萬民法
|
9.(2分)孔子認為,“過猶不及”,“君子和而不同”,“執(zhí)兩用中”。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魯莽和懦弱之間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項對兩人思想相似之處理解準確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
?????B.都推崇民主制度
|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
|
?????D.都主張采用以德治國的政治原則
|
10.(2分)下列思想家的主張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時期時代要求的是(??????????)
?????A.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
?????B.政治上要“趨時更新”
|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D.反對“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
11.(2分)這是某位同學在學習儒學發(fā)展史的過程中制作的示意圖。其中存在科學性錯誤的是(??????????)
?????A.A
|
?????B.B
|
?????C.C
|
?????D.D
|
?
12.(2分)“一個對政治毫無興趣的男人,我們不說他是那種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當作廢人”。這是古希臘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①他鼓勵公民積極參政
②雅典民主政治維護全雅典人的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數(shù)人的民主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13.(2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是西歐向近代社會邁進時期發(fā)生的三次重大運動,它們的共性主要表現(xiàn)在(??????????)
①發(fā)展了人文主義精神
②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
③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4.(2分)到1952年底,新中國已建立多所俄文??茖W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學開設了俄文課程,許多中小城鎮(zhèn)也掀起了學習俄語的熱潮。這是我國當時(??????????)
?????A.外交政策轉(zhuǎn)變的需要
|
?????B.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需要
|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
?????D.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
|
15.(2分)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天子諸侯的傳承,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之所以不用這個方法來替代,是因為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其弊將不可勝窮,這表明長子繼承制(??????????)
?????A.是理想的權力繼承制度
|
?????B.意在避免出現(xiàn)權力紛爭
|
?????C.有利于選拔優(yōu)秀繼承人
|
?????D.不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
16.(2分)意大利人布魯尼(1369—1444年)的《佛羅倫薩史》,不再從上帝創(chuàng)世而是從佛羅倫薩的建城寫起,不再記述有關佛羅倫薩建城的神怪傳說和奇跡,而是更多地描寫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生活。這反映了在當時的意大利(??????????)
?????A.理性主義占據(jù)主導
|
?????B.宗教改革正在進行
|
?????C.人文主義流行
|
?????D.無神論已經(jīng)興起
|
17.(2分)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格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與其哲學思想相似的我國古代思想家的言論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B.“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span>
|
?????C.“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span>
|
?????D.“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18.(2分)加爾文曾說:“有兩種力量管理著人,其一主管他的靈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體和人生。同樣世上有兩種權力機構(gòu):國家與教會。二者不應混同……因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開的?!睘榇耍訝栁闹鲝垼??????????)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
|
?????B.沒收教會的財產(chǎn)
|
?????C.反對基督教的權威
|
?????D.確定公民的等級
|
19.(2分)“何謂三民主義呢?簡單地說,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詳細地說,便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裰髁x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孫中山的這番講話強調(diào)了(??????????)
?????A.三民主義的前提是實現(xiàn)民族獨立
|
?????B.三民主義的理論來源是天賦人權
|
?????C.三民主義的核心主張是民權主義
|
?????D.三民主義理論中以民為本的思想
|
20.(2分)《漢書·高帝紀》載,劉邦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擇鄉(xiāng)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免除)徭成。以十月賜酒肉”。這一舉措表明(??????????)
?????A.儒學成為主流思想
|
?????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
?????C.官府建立養(yǎng)老機制
|
?????D.統(tǒng)治思想轉(zhuǎn)向有為
|
21.(2分)有人這樣評價商鞅及其變法,“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于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shù)千年?!毕铝嘘P于商鞅變法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客觀上有利于中國結(jié)束分裂,走向統(tǒng)一
②重農(nóng)抑商政策成為后世奉行的基本經(jīng)濟政策
③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大行于世
④對人民實行從精神到肉體的嚴格控制,成為后世帝王的統(tǒng)治原則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③
|
22.(2分)當代哲學泰斗馮友蘭認為“在中國哲學史各時期中,哲學家派別之眾,其所探討問題之多,范圍之廣,及其研究興趣之濃厚,氣象之蓬勃,皆以子學時代為第一”。子學時代哲學繁盛的原因是(??????????)
?????A.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
|
?????B.儒家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
?????C.中央集權制度最終形成
|
?????D.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的變革
|
23.(2分)漢元帝在做太子時,見其父漢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勸諫說:“陛下治國太偏重于刑法,應該起用儒生,實行德政?!睗h宣帝勃然變色,斥責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以德教,用周政乎?”這表明當時(??????????)
?????A.統(tǒng)治者強調(diào)外儒內(nèi)法
|
?????B.儒法對立現(xiàn)象嚴重
|
?????C.儒學統(tǒng)治地位受沖擊
|
?????D.依法治國趨勢出現(xiàn)
|
24.(2分)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說》里談到國家與政府的關系:“國家如一公司,朝廷則公司之事務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代表,愛朝廷即所以愛國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蟊賊,正朝廷乃所以愛國家也?!边@段話(??????????)
?????A.宣傳了實業(yè)救國思想
|
?????B.抨擊了民主革命言論
|
?????C.反映了社會契約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圖存要求
|
?
二、綜合題(52分)
25.(25分)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陳慶之出使北魏,他在宴會上大言不慚:“魏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言詞中充滿對北魏的蔑視,自以為長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當他親眼目睹洛陽舊貌換新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觀點大變:“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承認南朝自愧不如。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也為北魏后期的統(tǒng)治埋下了無窮的隱患,特別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門閥士族制度,在經(jīng)濟利益上一味向鮮卑貴族讓步,這對尚無文化積淀可言的鮮卑貴族來說,無疑是給了他們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種種,消蝕了北魏統(tǒng)治者的銳氣與活力,激化了社會矛盾與沖突,致使北魏統(tǒng)治迅速由盛轉(zhuǎn)衰,歸于滅亡。
????????????????????????????????????????——摘編自郝松枝《全盤漢化與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經(jīng)驗與教訓》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陳慶之在出使前后對北魏的看法有何變化?結(jié)合時代背景說明北魏社會變化的主要原因。
?
?
(2)材料二的觀點與材料一有什么差異?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說法,請簡要說明理由。
?
?
?
?
?
?
2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和國用關系較大的,倒還要推海路的貿(mào)易。太祖開寶四年,于廣州置市舶司,后來又于杭、明州置司。元祐時,又置于泉州和密州的板橋。其法:海船載貨來的,先十稅其一,而香藥和寶貨兩種貨物,則必領賣給官,由官再發(fā)賣,其出海的商人,則雍熙中曾詔旨兩浙市舶司,請給官券,違者沒入其寶貨。
材料二? 對于海外的貿(mào)易,則元朝較宋朝,更為注意。市舶司共有七所,世祖初定江南時,沿海地方,到外洋去貿(mào)易的,其貨都十分取一,出去的時候和回來的時候,所到的地方所買得的貨物,都要由市舶司查驗。至元二十年,始定抽分之法……其所獲之息,以十分為率,官取其七,所易之人待其三而禁止人民到外國去買賣。
材料三? 清朝的開海禁,是在公元1685年,于澳門、漳州,定海,云臺山歸處,都設立稅關。公元1757年,只許在澳門—處……稅則上、有名目的東西浮收的稅要比正額加幾倍,無名目的東西就更加橫征暴斂沒個遮攔,外國商人不準和人民以及普通商人直接買賣,一切貨物都要賣給“公行”,再由公行賣給普通商人。1659年規(guī)定當時的外商,不做買賣不準到廣東,做買賣的期限一年只有四十天,必須住在公行所代備的商館里。要進稟帖,必須托公行代遞,不得和官府直接。
?????????????????????????????????????????????????????????????????????????????????????????????????????????——以上材料皆出自呂思勉《中國通史》
(1)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宋元時期對外貿(mào)易的共同點。
?
?
?
?
(2)根據(jù)枒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海禁政策的特點。如何評價清朝的海禁政策。
?
?
?
?
?
?
27.(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時代,農(nóng)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經(jīng)分崩離析,這使他耿耿于懷。所以當一些國君向他征求治國方略時,他總是說,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經(jīng)界始”,也就是說,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復農(nóng)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孟子關于井田制度有這樣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鞭r(nóng)田劃分成為棋盤狀,每家農(nóng)民必須優(yōu)先共同耕種“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種自家的“私田”。由于每家農(nóng)民擁有同等數(shù)量的“私田”,所以過著沒有貧富分化的和諧生活。
???????????????????????????????????????????????????????????????????????????????????????????????????????????????????????——摘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材料二 ?……因此,黃宗羲不僅反對郡縣制的國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過重的賦稅,也反對郡縣制形式的國家“困苦富民”過甚的行為,從而提出了以屯田制的方式來解決國防用糧食的政治問題,要求國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恢復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摘自吳根友《“工商皆本”與晚明儒家經(jīng)濟哲學的新突破》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與黃宗羲的經(jīng)濟主張。
?
?
?
?
?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兩人經(jīng)濟思想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實質(zhì)。
?
?
?
?
?
?
答案
?
一、選擇題
1.
|
【答案】C
【解析】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和1967年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我國已經(jīng)擁有核武器,中國開始跨入核國家時代,故選C。
|
2.
|
【答案】B
【解析】秦朝統(tǒng)一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以后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奠定基本格局,故B項正確。A包含于B項制度范圍內(nèi)。C屬于軍事措施,不符合題意;D屬于教訓,與題意不符合,排除。故選B。
|
3.
|
【答案】B
【解析】隨著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zhuǎn)型中國從學西方的技術到學西方的制度再學西方的思想,這樣就造成了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逐漸下降,但知識分子的思想漸趨激進、列強的侵略和西學的涌入 、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三個選項均只是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zhuǎn)型的具體的表現(xiàn),故選B。
|
4.
|
【答案】C
【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農(nóng)具的出現(xiàn)和牛耕的逐漸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chǎn)力;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春秋時期的爭霸和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使政治趨向統(tǒng)一;各國的變法與改革,導致舊制度逐漸被新制度取代,①②③正確;西漢時期陸地和海上的絲綢之路開通,中外貿(mào)易逐漸發(fā)展起來,④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
|
5.
|
【答案】C
【解析】材料“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表明當時宋朝地方官員比較重視耕織,阻礙商業(yè)的發(fā)展,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政府對茶利壟斷,故A項排除;材料沒有涉及農(nóng)副產(chǎn)品和貨幣的使用,故B項排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商人地位的變化,故D項排除。故選C。
|
6.
|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郭嵩燾的觀點是:西方國家在國家建設方面,把政治制度建設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強調(diào)軍事科技的發(fā)展,以保證國家的強大。材料表明郭嵩燾強調(diào)的是西方強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故選D。
|
7.
|
【答案】A
【解析】依據(jù)所學,免役法又稱募役法,是指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按貧富等第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錢。這就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保證了農(nóng)民的勞動時間。故選A。
|
8.
|
【答案】B
【解析】題干中羅馬法官規(guī)定的條款是因為“商品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之后,羅馬人口劇增”所導致出現(xiàn)的新情況,這應該是對原有法律的一種補充和完善,故選B。
|
9.
|
【答案】A
【解析】“君子和而不同”“執(zhí)兩用中”“中庸之道”屬于中正平和思想,A正確;孔子不推崇民主政治,B錯誤;文明交流不符合二者思想共同點,C錯誤;D只適合孔子。故選A。
|
10.
|
【答案】D
【解析】反對“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是李贄思想,政治上要“趨時更新”是王夫之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思想,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是黃宗羲思想,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最早的是反對“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李贄的思想,故選D。
|
11.
|
【答案】D
【解析】讀圖,結(jié)合所學可知,圖中存在科學性錯誤的是D處,陸王心學屬于宋明理學的范疇,宋明理學分為程朱理學護和陸王心學兩個流派,故選D。
|
12.
|
【答案】A
【解析】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婦女和兒童沒有參政的權力,他只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排除②③;材料信息表明,伯里克利對不關心國家政治的人進行了諷刺,旨在鼓勵人民應具有公民意識,積極參政議政,關心國家政治。故選A。
|
13.
|
【答案】B
【解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都是資本主義產(chǎn)生、發(fā)展的結(jié)果。三場運動都抨擊了封建神學統(tǒng)治,沖擊了天主教會的束縛,體現(xiàn)了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沒有抨擊君主專制,排除②。故選B。
|
14.
|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時間信息是解題的關鍵。根據(jù)題意可知,1952年底,俄語熱在中國風行。結(jié)合當時中國的社會情況,“一化三改”逐漸開展,俄語熱的產(chǎn)生是為了更好地向蘇聯(lián)學習,這就是為了中國的發(fā)展而做出的調(diào)整,故選D。
|
15.
|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材料“天子諸侯的傳承,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之所以不用這個方法來替代,是因為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其弊將不可勝窮”可知嫡長子繼承制意在避免出現(xiàn)權力紛爭,故選B。
|
16.
|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不再記述有關佛羅倫薩建城的神怪傳說和奇跡,而是更多地描寫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生活”說明14—15世紀意大利人更多地關注現(xiàn)實生活,對人的關注超過了對神和宗教的關注,這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精神,故選C。
|
17.
|
【答案】A
【解析】題干反映了普羅泰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思想主張,這一思想主張是感性的人文主義,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是心學代表人物陸九淵的思想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故選A。
|
18.
|
【答案】A
【解析】題干中的兩種管理人的力量應是教會和國家。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推理:要真正實現(xiàn)對人的有效管理,必須將兩者有機結(jié)合,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故正確答案為A項。B、D兩項與題干無關;無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都屬于基督教的范疇,加爾文主張使國家基督教化,C項錯誤;故選A。
|
19.
|
【答案】D
【解析】“民有、民治、民享”“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斌w現(xiàn)出三民主義以民本思想為主,D正確;材料沒有說明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地位,A錯誤;材料說明三民主義思想來源是民本思想,B錯誤;民權主義的核心思想不是材料主旨,C錯誤。故選D。
|
20.
|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復勿(免除)徭成。以十月賜酒肉”,可見重視“三老”實際是重視道德教化。故選B。
|
21.
|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①正確;商鞅變法中推行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有利于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被后世奉為基本經(jīng)濟政策,②正確;商鞅變法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③正確;商鞅變法中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其對人民實行從精神到肉體的嚴格控制,成為后世帝王的統(tǒng)治原則,④正確。故選A。
|
22.
|
【答案】D
【解析】解題時首先判斷“子學時代”的具體時期,結(jié)合史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子學時代”可知指的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化輝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會大變革時代為各個階級、集團的思想家們發(fā)表自己的主張、進行“百家爭鳴”提供了歷史舞臺;同時,它也有賴于多種因素的契合,故選D。
|
23.
|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以德教,用周政乎?”說明漢朝治國并非只是用儒家思想,也包括法家理論,形成外儒內(nèi)法的治國策略。故選A。
|
24.
|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國家與政府的關系:‘國家如一公司,朝廷則公司之事務所’”,這里區(qū)分了國家和政府兩個概念,“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蟊賊”對待不同的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這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一致。故選C。
|
?
二、綜合題
25.
|
【答案】(1)變化:從蔑視北魏野蠻落后到承認它禮儀興盛。
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2)差異: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魏發(fā)展進步,材料二認為全面漢化的改革導致北魏的速亡。
同意:全面的漢化消磨了北魏政權的活力,滋生腐敗,加速了北魏政權的滅亡。
或:不同意:經(jīng)過孝文帝改革,北方經(jīng)濟逐漸恢復,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唐大一統(tǒng)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解析】第(1)問,變化:由材料“魏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得知,陳慶之在出使前后對北魏的看法從蔑視北魏野蠻落后到承認它禮儀興盛。原因: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2)問,差異:由材料“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孝文帝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也為北魏后期的統(tǒng)治埋下了無窮的隱患”“致使北魏統(tǒng)治迅速由盛轉(zhuǎn)衰,歸于滅亡”得出,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魏發(fā)展進步,材料二認為全面漢化的改革導致北魏的速亡。理由:如果同意,則從全面的漢化消磨了北魏政權的活力,滋生腐敗,加速了北魏政權的滅亡角度回答;如果不同意,則從經(jīng)過孝文帝改革,北方經(jīng)濟逐漸恢復,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唐大一統(tǒng)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角度回答。
|
26.
|
【答案】(1)共同點:海陸并舉,以海路為主;政府設置專門機構(gòu)加強管理;政府有成熟完善的稅收管理程序;政府直接參與對外貿(mào)易的過程;關稅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2)特點:外貿(mào)管理機構(gòu)減少;政府完全壟斷對外貿(mào)易;外貿(mào)政策過于嚴苛,弊端較多。
評價: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清朝海域邊境的安定;政府完全壟斷海外貿(mào)易,過度與民爭利,不利于國內(nèi)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利于構(gòu)建中國近代貿(mào)易體系,拉開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經(jīng)濟差距;使清朝時期的中國日益封閉,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
【解析】第(1)問,根據(jù)“宋代和國用關系較大的,倒還要推海路的貿(mào)易”“對于海外的貿(mào)易,則元朝較宋朝,更為注意”得出海陸并舉,以海路為主;根據(jù)“于廣州置市舶司”“市舶司共有七所”得出政府設置專門機構(gòu)加強管理;根據(jù)“海船載貨來的,先十稅其一”“到外洋去貿(mào)易的,其貨都十分取一”等得出政府有成熟完善的稅收管理程序;根據(jù)“其出海的商人,則雍熙中曾詔旨兩浙市舶司,請給官券”“一切貨物卻要賣給‘公行’,再由公行賣給普通商人”得出政府直接參與對外貿(mào)易的過程;根據(jù)所學,對外貿(mào)易的稅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第(2)問,特點:根據(jù)“只許在澳門—處”得出外貿(mào)管理機構(gòu)減少;根據(jù)“當外國商人不準和人民以及普通商人直接買賣,一切貨物卻要賣給‘公行’,再由公行賣給普通商人”得出政府完全壟斷對外貿(mào)易;根據(jù)“1659年規(guī)定當時的外商,不做買賣不準到廣東,做買賣的期限一年只有四十天,必領住在公行所代備的商館里。要進稟帖,必領托公行代遞,不得和官府直接”得出外貿(mào)政策過于嚴苛,弊端較多。評價:根據(jù)材料和所學海禁政策的評價進行分析回答。
|
27.
|
【答案】(1)主張:孟子:從形式上恢復井田制;發(fā)展個體小農(nóng)經(jīng)濟;以溫飽型社會經(jīng)濟水平為目標;等額分配社會生產(chǎn)資料。
黃宗羲:反對沉重的賦稅;反對過分限制土地兼并;實行屯田,適當保存土地國有制度。
(2)背景:孟子: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或者鐵犁牛耕的使用),社會劇變尤其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漸確立;兼并戰(zhàn)爭頻繁,人民深受其害;受儒家“仁”與“禮”思想影響。
黃宗羲:封建專制制度不斷強化;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土地私有化、兼并現(xiàn)象普遍。
實質(zhì):以民為本。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中“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復農(nóng)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可知孟子主張恢復井田制的形式;根據(jù)材料一中“由于每家農(nóng)民擁有同等數(shù)量的‘私田’,所以過著沒有貧富分化的和諧生活”得出對土地實行平均分配,主張和諧生活;黃宗羲的經(jīng)濟主張根據(jù)材料二中“黃宗羲不僅反對郡縣制的國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過重的賦稅,也反對郡縣制形式的國家‘困苦富民’過甚的行為”得出反對沉重的賦稅;根據(jù)材料二中“以屯田制的方式來解決國防用糧食的政治問題”得出實行屯田,根據(jù)材料二中“要求國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恢復古代‘井田制’的精神”得出新的時代條件下恢復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第(2)問,第一小問,孟子經(jīng)濟主張的背景主要結(jié)合戰(zhàn)國時期政治上社會動蕩、經(jīng)濟上鐵犁牛耕技術的使用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影響等作答。黃宗羲生活的時期政治上封建專制制度不斷強化,經(jīng)濟上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第二小問“實質(zhì)”都是關心民生,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
?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