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中學,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提不起精神,幾次考試都不理想,還特別逆反,聽不進我和他爸爸的話,我們說他兩句,他竟然大吼大叫,這在以前簡直難以想象…”
初一學生家長張女士在后臺留言,訴說她的苦惱?!拔艺媸窍氩婚_,以前的乖兒子怎么一下子變成了刺頭!”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類似的煩惱。據(jù)了解,初二是孩子的“事故多發(fā)地段”,初二學生往往最難管,被稱之為“初二現(xiàn)象”。
這種現(xiàn)象老師和家長都有所了解,但近期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初二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提前到初一發(fā)作的勢頭,希望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關(guān)注。
4個跡象
表明孩子遇到了“初二現(xiàn)象”
跡象1:情緒不穩(wěn)定,易引發(fā)令人痛心的悲劇
新學期第四天,深圳某區(qū)一名13歲男生在家附近墜樓身亡。據(jù)家長反映,出事前孩子班主任要求在家完成暑假作業(yè)再去學校上課。雖說孩子墜樓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但作業(yè)事件無疑是一個直接誘因。
近年來發(fā)生的一樁樁、一件件真實的案例觸目驚心,自殺的直接原因看起來都很“常見”:“沒收手機”、 “發(fā)生口角,被老師批評”、 “課堂傳閱課外書,被批評”、 “考試作弊,被告知班主任”……等等。
在大人看來,這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在孩子那里,卻變成不堪生命之重的“天大的事”。為什么會引發(fā)如此慘烈的后果?這和青少年心理成長的“斷乳期”規(guī)律有關(guān)。
這個年齡段,青少年身心急劇發(fā)展變化,存在著種種發(fā)展的可能性,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容易激動、暴躁、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guī)頻繁、存在心理障礙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等特點。
因此,這個階段既是發(fā)展的危險期,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成為教育的關(guān)鍵期,多發(fā)讓人痛心的悲劇。
跡象2:青春期到來,易發(fā)早戀
曾有一位熟識的老師說,班上一名男生,因追求同班一名女生不成功,便多次用煙頭燙自己手臂,還用刀在臂上劃了很多傷口,然后跑到該名女生面前展示傷口,以示“癡心”。老師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是跟電視上學的。
有資料表明,近年來,孩子的發(fā)育和青春期開始得越來越早。
女孩十一二歲有的甚至十歲時開始第一次月經(jīng),男孩十二三歲,在夢里出現(xiàn)遺精,開始了由小男孩向男子漢轉(zhuǎn)變的過程,這個年齡也大致正值初一初二。
進入青春期,生理上的發(fā)育,必然帶來心理上的動蕩不安,也會出現(xiàn)“探索”異性的渴望。
因此,初一下學期、初二上學期,學生易發(fā)早戀,而且這個時期的早戀形式也很特別,他們不像高中學生那種注重內(nèi)心感受,而更多是試探和游戲的成分居多。
跡象3:自控力沒有形成,容易沉迷網(wǎng)絡(luò)
后臺留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求助:
我孩子上初二,特別喜歡玩游戲,只要在家,不干別的,就玩游戲,好好說呢,光是答應(yīng),就是不改正,我看著著急,有一次氣急了,把手機給他摔了,跟我大鬧了一次,更加變本加厲,根本管不了,應(yīng)該怎么辦?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初二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玩手機、電腦”(初一34.38%,初二48.42%,初三47.69%)、“看電視”(初一34.83%,初二40.42%,初三39.96%)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級。進一步考查學生用手機或電腦常做的事情,初二學生選擇“聊QQ”“玩游戲”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級。
可以看出,初二學生上網(wǎng)的比例最高,而且偏重滿足交往和休閑娛樂的需求。
這是因為在這之前,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學習一個內(nèi)容,自然會感到生活的單調(diào)、枯燥,就特別向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
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識,想要獨立,但自控力尚沒有形成,對學習目的的認識也處于混沌期,因此很容易沉迷手機和游戲和虛擬世界中,用以逃避現(xiàn)實的壓力和無奈。
這些孩子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和父母三令五申,軟硬兼施,沒收手機,制定規(guī)則,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因為手機問題與父母沖突最大也是在這個階段。
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也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也考慮到沉溺虛擬世界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遠離游戲、好好學習,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游戲和短視頻制造出的快感的誘惑。
跡象4:學業(yè)不順利,出現(xiàn)逃學厭學情緒
陳某在小學和初一的時候,成績不錯,基本上維持在中上游水平,平時也比較努力,每次回家都是先做好作業(yè),再看電視的。
初一期末考試的時候,題目并不是很難,但是卻沒考好,成績下降了很多,老師和父母都狠狠地批評了陳某,他也覺得可能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智商不高,不然怎么會一下子下降這么多。
后來也努力過,可是一遇到難的題目,就會想那次考試題目那么簡單,都不會做,這么難的題肯定也做不出來。
后來感覺難題越來越多,自己不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上課老師講的東西總是聽不懂,成績下降很厲害,于是就上課睡覺,課下作業(yè)不會做,也就懶得做了,反正老師也不管自己了。
父母這一年來總是很兇地說陳某笨,如:“我們都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生出來的兒子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做不好,還有什么能做好的?”父母說的多了,連陳某自己也感覺確實很笨,于是就想自己反正也學不好,還不如不學了,學習也是在浪費時間。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小學和初一時,上學很聽話,老師留的作業(yè)按時完成,家長囑咐的話也聽得進去,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卻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yè),并且對于家長叮囑的一些話,也開始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反抗情緒呢?
其實,開始厭學,表明他已經(jīng)開始思索學習的意義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堅持下去,就會厭學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fā)展,并且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再想先問爸媽怎么辦,而是他自己會在心里想:這件事為什么會這樣?我該怎么辦?放在學習上就變成了: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又能怎么樣?
再加上初二的學習內(nèi)容和以往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變成了“抽象(邏輯)思維”,這個時候而過初中生還是依舊小學的思維模式去學習思考,學習就會變得吃力。
對于這些學習上的突變,如果不能及時自我調(diào)適,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改變相應(yīng)的學習方法,就會出現(xiàn)學習上的落伍。學習上落下了,其它毛病就會趁虛而入。
學生由于剛進入初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棄。
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產(chǎn)生應(yīng)付的心態(tài)。
如何邁過
“初二”這道坎?
學會制定長遠計劃
初中三年,眨眼即過,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環(huán)環(huán)相扣,初一的知識比較簡單,但如果基礎(chǔ)打得不牢,不能開拓思維,到了初二學習幾何證明,初三學習二次函數(shù)就會感覺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還要學習兩門新的學科——物理和化學。
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要有長遠的計劃,步步為營,占得先機。
不要偏科
要特別關(guān)心幾何、物理和英語的學習。這三門課能取得好成績,其他科目一般是能順利通過的。
因此,要設(shè)法喜歡這三門課,一方面認識到這三門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堅信經(jīng)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如果發(fā)現(xiàn)有落后和掉隊的跡象,及時與老師溝通,尋找根源,與老師、家長一起共同配合解決問題。
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
進入初二以后,同學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成績不管怎么努力也是停滯不前,或是與同學、老師之間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有些同學甚至會因此而一蹶不振。
遇到問題,首先要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多從自己方面和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有一些孩子為了自尊心,逃避問題,不愿意把問題拿出來與別人溝通。這樣做并不能保護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保護自尊心,只有把問題解決了,成績提高了才是硬道理,有了成績才會真正獲得認可和尊重。
培養(yǎng)自己刻苦、勤奮的品格
“十年寒窗,百煉成鋼”,每個人才的成長,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為了知識,為了未來,在辛苦耕耘著自己的明天。
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發(fā)達,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關(guān)于因勤奮而獲取回報的案例,也有各種流傳甚廣的雞血用以給自己鼓勁加油。
看看這些,你會逐漸領(lǐng)悟到,要想活得光鮮亮麗,必須在吃苦的年紀勤奮上進。
家長如何
應(yīng)對“初二現(xiàn)象”?
王萬飛老師說,在學校的實際教學當中,每年都會有那么一兩個問題比較大的孩子,老師們在一起分析、討論,到最后,大部分問題都指向了家庭和家長。
出現(xiàn)問題的孩子,大多來自全職媽媽的家庭,和那些父母全都放任不管,完全由老人照顧的家庭。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而且父母雙方都不能缺席。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
改變溝通方式
中國父母所謂的溝通常常是這樣的:
天冷了,記得穿秋褲;
你現(xiàn)在都初二了,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再貪玩了;
你再玩游戲,我就把手機沒收,聽見了沒?你看隔壁你王叔的兒子,上學期期末考了全班第一;
走路就不能挺直了背?老是彎著腰;
老師說你這學期數(shù)學退步了很多。
爸爸媽媽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
有時候,父母一邊說,一邊自己生氣,孩子壓根沒聽進去半句。這不是溝通。
事實上,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關(guān)鍵,只有兩個字——閉嘴,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認為,“什么也不說”(閉嘴)也可以清晰明確地表達接納感。
父母默默地被動傾聽,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得到了抽絲剝繭式的梳理,他被允許表達情緒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接納(盡管父母什么都沒說),進而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建設(shè)性解決方案。
但如果父母插入教導、說教、嘲笑、羞辱、批評、責備等不接納的應(yīng)答,溝通就變成了一道鴻溝。
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學會放手
一項調(diào)查顯示,當初中生面臨心理壓力或負面情緒時,并不希望父母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給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的機會。
但52.91%的家長第一時間做得最多的是“耐心開導”,讓孩子自己消化的僅為18.13%。家長的不放手和孩子的爭獨立就成了矛盾的導火索。
家長要學會把手放開,后退一步,讓孩子走得更穩(wěn)更快。孩子騎自行車的時候,家長扶著車把的手也要放開,車子才會飛馳。人生的路也是一樣,只有松開束縛,站在孩子的后面,他們才能發(fā)展的更好。
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承認差距,不求同一。
文化課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綜合素質(zhì)的差距,更不等于未來事業(yè)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關(guān)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
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yǎng)。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做一個有見識、有修養(yǎng)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后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后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
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后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各種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xiàn)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
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guān)學校的事,有關(guān)孩子成長的事,有關(guān)孩子品行表現(xiàn)和學習表現(xiàn)的事。
學習和植物一年的成長是很像的。
一顆果樹,最重要的階段不是春天也不是秋天,而是夏天。天暖存活的果樹自然開花發(fā)芽,秋天到了果實自然成熟掉落,冬天便休養(yǎng)生息。
夏天卻是果實積累營養(yǎng)、成熟長大的重要過程,如果這一階段果樹出了什么問題分了心,例如把枝丫著重放在陰面生長,最終果實沒收獲多少,徒留滿樹枝杈。
就好像貪玩瘋長枝丫,果實因為缺少營養(yǎng)就不會飽滿。
一棵樹過一年主要看夏天,初二就好似初中三年學習的夏季,只有認真積蓄力量、不枝不蔓地生長,才能在秋季收獲香甜的果實,才能在中考中斬獲滿滿的希望。
?
“上了中學,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提不起精神,幾次考試都不理想,還特別逆反,聽不進我和他爸爸的話,我們說他兩句,他竟然大吼大叫,這在以前簡直難以想象…”
初一學生家長張女士在后臺留言,訴說她的苦惱?!拔艺媸窍氩婚_,以前的乖兒子怎么一下子變成了刺頭!”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類似的煩惱。據(jù)了解,初二是孩子的“事故多發(fā)地段”,初二學生往往最難管,被稱之為“初二現(xiàn)象”。
這種現(xiàn)象老師和家長都有所了解,但近期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初二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提前到初一發(fā)作的勢頭,希望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關(guān)注。
4個跡象
表明孩子遇到了“初二現(xiàn)象”
跡象1:情緒不穩(wěn)定,易引發(fā)令人痛心的悲劇
新學期第四天,深圳某區(qū)一名13歲男生在家附近墜樓身亡。據(jù)家長反映,出事前孩子班主任要求在家完成暑假作業(yè)再去學校上課。雖說孩子墜樓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但作業(yè)事件無疑是一個直接誘因。
近年來發(fā)生的一樁樁、一件件真實的案例觸目驚心,自殺的直接原因看起來都很“常見”:“沒收手機”、 “發(fā)生口角,被老師批評”、 “課堂傳閱課外書,被批評”、 “考試作弊,被告知班主任”……等等。
在大人看來,這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在孩子那里,卻變成不堪生命之重的“天大的事”。為什么會引發(fā)如此慘烈的后果?這和青少年心理成長的“斷乳期”規(guī)律有關(guān)。
這個年齡段,青少年身心急劇發(fā)展變化,存在著種種發(fā)展的可能性,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容易激動、暴躁、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guī)頻繁、存在心理障礙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等特點。
因此,這個階段既是發(fā)展的危險期,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成為教育的關(guān)鍵期,多發(fā)讓人痛心的悲劇。
跡象2:青春期到來,易發(fā)早戀
曾有一位熟識的老師說,班上一名男生,因追求同班一名女生不成功,便多次用煙頭燙自己手臂,還用刀在臂上劃了很多傷口,然后跑到該名女生面前展示傷口,以示“癡心”。老師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是跟電視上學的。
有資料表明,近年來,孩子的發(fā)育和青春期開始得越來越早。
女孩十一二歲有的甚至十歲時開始第一次月經(jīng),男孩十二三歲,在夢里出現(xiàn)遺精,開始了由小男孩向男子漢轉(zhuǎn)變的過程,這個年齡也大致正值初一初二。
進入青春期,生理上的發(fā)育,必然帶來心理上的動蕩不安,也會出現(xiàn)“探索”異性的渴望。
因此,初一下學期、初二上學期,學生易發(fā)早戀,而且這個時期的早戀形式也很特別,他們不像高中學生那種注重內(nèi)心感受,而更多是試探和游戲的成分居多。
跡象3:自控力沒有形成,容易沉迷網(wǎng)絡(luò)
后臺留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求助:
我孩子上初二,特別喜歡玩游戲,只要在家,不干別的,就玩游戲,好好說呢,光是答應(yīng),就是不改正,我看著著急,有一次氣急了,把手機給他摔了,跟我大鬧了一次,更加變本加厲,根本管不了,應(yīng)該怎么辦?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初二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玩手機、電腦”(初一34.38%,初二48.42%,初三47.69%)、“看電視”(初一34.83%,初二40.42%,初三39.96%)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級。進一步考查學生用手機或電腦常做的事情,初二學生選擇“聊QQ”“玩游戲”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級。
可以看出,初二學生上網(wǎng)的比例最高,而且偏重滿足交往和休閑娛樂的需求。
這是因為在這之前,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學習一個內(nèi)容,自然會感到生活的單調(diào)、枯燥,就特別向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
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識,想要獨立,但自控力尚沒有形成,對學習目的的認識也處于混沌期,因此很容易沉迷手機和游戲和虛擬世界中,用以逃避現(xiàn)實的壓力和無奈。
這些孩子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和父母三令五申,軟硬兼施,沒收手機,制定規(guī)則,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因為手機問題與父母沖突最大也是在這個階段。
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也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也考慮到沉溺虛擬世界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遠離游戲、好好學習,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游戲和短視頻制造出的快感的誘惑。
跡象4:學業(yè)不順利,出現(xiàn)逃學厭學情緒
陳某在小學和初一的時候,成績不錯,基本上維持在中上游水平,平時也比較努力,每次回家都是先做好作業(yè),再看電視的。
初一期末考試的時候,題目并不是很難,但是卻沒考好,成績下降了很多,老師和父母都狠狠地批評了陳某,他也覺得可能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智商不高,不然怎么會一下子下降這么多。
后來也努力過,可是一遇到難的題目,就會想那次考試題目那么簡單,都不會做,這么難的題肯定也做不出來。
后來感覺難題越來越多,自己不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上課老師講的東西總是聽不懂,成績下降很厲害,于是就上課睡覺,課下作業(yè)不會做,也就懶得做了,反正老師也不管自己了。
父母這一年來總是很兇地說陳某笨,如:“我們都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生出來的兒子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做不好,還有什么能做好的?”父母說的多了,連陳某自己也感覺確實很笨,于是就想自己反正也學不好,還不如不學了,學習也是在浪費時間。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小學和初一時,上學很聽話,老師留的作業(yè)按時完成,家長囑咐的話也聽得進去,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卻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yè),并且對于家長叮囑的一些話,也開始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反抗情緒呢?
其實,開始厭學,表明他已經(jīng)開始思索學習的意義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堅持下去,就會厭學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fā)展,并且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再想先問爸媽怎么辦,而是他自己會在心里想:這件事為什么會這樣?我該怎么辦?放在學習上就變成了: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又能怎么樣?
再加上初二的學習內(nèi)容和以往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變成了“抽象(邏輯)思維”,這個時候而過初中生還是依舊小學的思維模式去學習思考,學習就會變得吃力。
對于這些學習上的突變,如果不能及時自我調(diào)適,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改變相應(yīng)的學習方法,就會出現(xiàn)學習上的落伍。學習上落下了,其它毛病就會趁虛而入。
學生由于剛進入初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棄。
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產(chǎn)生應(yīng)付的心態(tài)。
如何邁過
“初二”這道坎?
學會制定長遠計劃
初中三年,眨眼即過,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環(huán)環(huán)相扣,初一的知識比較簡單,但如果基礎(chǔ)打得不牢,不能開拓思維,到了初二學習幾何證明,初三學習二次函數(shù)就會感覺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還要學習兩門新的學科——物理和化學。
所以,從初二開始,就要有長遠的計劃,步步為營,占得先機。
不要偏科
要特別關(guān)心幾何、物理和英語的學習。這三門課能取得好成績,其他科目一般是能順利通過的。
因此,要設(shè)法喜歡這三門課,一方面認識到這三門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堅信經(jīng)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如果發(fā)現(xiàn)有落后和掉隊的跡象,及時與老師溝通,尋找根源,與老師、家長一起共同配合解決問題。
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
進入初二以后,同學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成績不管怎么努力也是停滯不前,或是與同學、老師之間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有些同學甚至會因此而一蹶不振。
遇到問題,首先要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多從自己方面和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有一些孩子為了自尊心,逃避問題,不愿意把問題拿出來與別人溝通。這樣做并不能保護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保護自尊心,只有把問題解決了,成績提高了才是硬道理,有了成績才會真正獲得認可和尊重。
培養(yǎng)自己刻苦、勤奮的品格
“十年寒窗,百煉成鋼”,每個人才的成長,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為了知識,為了未來,在辛苦耕耘著自己的明天。
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發(fā)達,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關(guān)于因勤奮而獲取回報的案例,也有各種流傳甚廣的雞血用以給自己鼓勁加油。
看看這些,你會逐漸領(lǐng)悟到,要想活得光鮮亮麗,必須在吃苦的年紀勤奮上進。
家長如何
應(yīng)對“初二現(xiàn)象”?
王萬飛老師說,在學校的實際教學當中,每年都會有那么一兩個問題比較大的孩子,老師們在一起分析、討論,到最后,大部分問題都指向了家庭和家長。
出現(xiàn)問題的孩子,大多來自全職媽媽的家庭,和那些父母全都放任不管,完全由老人照顧的家庭。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而且父母雙方都不能缺席。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
改變溝通方式
中國父母所謂的溝通常常是這樣的:
天冷了,記得穿秋褲;
你現(xiàn)在都初二了,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再貪玩了;
你再玩游戲,我就把手機沒收,聽見了沒?你看隔壁你王叔的兒子,上學期期末考了全班第一;
走路就不能挺直了背?老是彎著腰;
老師說你這學期數(shù)學退步了很多。
爸爸媽媽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
有時候,父母一邊說,一邊自己生氣,孩子壓根沒聽進去半句。這不是溝通。
事實上,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關(guān)鍵,只有兩個字——閉嘴,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認為,“什么也不說”(閉嘴)也可以清晰明確地表達接納感。
父母默默地被動傾聽,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得到了抽絲剝繭式的梳理,他被允許表達情緒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接納(盡管父母什么都沒說),進而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建設(shè)性解決方案。
但如果父母插入教導、說教、嘲笑、羞辱、批評、責備等不接納的應(yīng)答,溝通就變成了一道鴻溝。
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學會放手
一項調(diào)查顯示,當初中生面臨心理壓力或負面情緒時,并不希望父母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給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的機會。
但52.91%的家長第一時間做得最多的是“耐心開導”,讓孩子自己消化的僅為18.13%。家長的不放手和孩子的爭獨立就成了矛盾的導火索。
家長要學會把手放開,后退一步,讓孩子走得更穩(wěn)更快。孩子騎自行車的時候,家長扶著車把的手也要放開,車子才會飛馳。人生的路也是一樣,只有松開束縛,站在孩子的后面,他們才能發(fā)展的更好。
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承認差距,不求同一。
文化課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綜合素質(zhì)的差距,更不等于未來事業(yè)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關(guān)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
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yǎng)。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做一個有見識、有修養(yǎng)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后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后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
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ハ嗬斫?,共同配合,達到最后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各種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xiàn)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
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guān)學校的事,有關(guān)孩子成長的事,有關(guān)孩子品行表現(xiàn)和學習表現(xiàn)的事。
學習和植物一年的成長是很像的。
一顆果樹,最重要的階段不是春天也不是秋天,而是夏天。天暖存活的果樹自然開花發(fā)芽,秋天到了果實自然成熟掉落,冬天便休養(yǎng)生息。
夏天卻是果實積累營養(yǎng)、成熟長大的重要過程,如果這一階段果樹出了什么問題分了心,例如把枝丫著重放在陰面生長,最終果實沒收獲多少,徒留滿樹枝杈。
就好像貪玩瘋長枝丫,果實因為缺少營養(yǎng)就不會飽滿。
一棵樹過一年主要看夏天,初二就好似初中三年學習的夏季,只有認真積蓄力量、不枝不蔓地生長,才能在秋季收獲香甜的果實,才能在中考中斬獲滿滿的希望。
推薦閱讀:
華二、建平升學路
中考體育體育評分標準,抓緊時間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