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為他鋪設(shè)了一條仕途經(jīng)濟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賈政就給私塾館的教師爺話:“只是
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但是,賈寶玉硬是唱反調(diào)。無心于仕途之間,
絕意于經(jīng)濟之途。史湘云勸他:“該常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談講講些經(jīng)濟的學問?!睂氂衤?/span>
了,如針刺耳,大為反感:“姑娘請別的姐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骯臟了你經(jīng)濟學問的人?!?/span>
矛盾雙方的這些言和行都發(fā)生在三十三回前,作為伏筆深深地埋藏著。一方強令其邀名取祿,
一方偏不就范,雙方?jīng)_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勢在必然。這就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
分準備。當經(jīng)過大大小小的火力偵察和互相摩擦后,對立的矛盾就必然會激化到訴諸武力。
這樣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義上講,有社會必然性;就故事發(fā)展的角度看,有情節(jié)必然性。
⑥高潮的組織有層次感。云是雨的征兆,從烏云一片到黑云翻滾到電劈雷轟直到大雨滂
沱,很有層次,文學作品也是同理。金釧兒投井,雨春臨門,是高潮的導因;忠順王府索人
是高潮的誘因;賈環(huán)的飛短流長,造謠中傷是高潮的直接發(fā)因。由遠及近,脈絡(luò)清晰,一步
緊接一步,層深迭進,一環(huán)銜接一環(huán),絲絲入扣,把情節(jié)逐步推向高潮,進入非如此即不可
的境地。再從賈政對賈寶玉的神色變化看也很有層次。初見時——“原本無氣”,平波展鏡;
但看到賈寶玉垂頭耷耳,神色遑遽,“應對不如往日”,語失倫次——“倒生了三分氣”,微
瀾起波;偏巧這時忠順王府和賈府的關(guān)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來天外,跑到門上找戲子,
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氣,使得賈政——“又驚又氣”“目瞪口歪”,浪頭逐涌起來了;這時
又碰上賈環(huán)的告狀,構(gòu)陷之詞,中傷之言,猶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在賈寶玉的“大逆不
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賈政的神色變成——“面如金紙”“眼都紅了”。此時此刻,此
情此境,怒火沖開腦門簡直要掀掉房頂,于是一聲斷喝,一陣板子如雨點似地落了,矛盾激
化了,高潮形成了。這樣的高潮起伏隱顯,脈絡(luò)分明,漸次而又迭進地推發(fā)上去。倘若沒有
這些層次,賈政一開始見到賈寶玉,沉下臉來,捋起袖子就打,就于事不存,無理缺據(jù)了。
⑦ ???????。當賈寶玉被喝禁在邊廳上時,他料到挨打是事在必然,連忙托人給賈母、
王夫人報信。倘若賈母聞聲趕到,電閃雷鳴也就頃刻風息浪平,高潮也就形成不了。高明的
曹雪芹為了讓叛逆與衛(wèi)道的矛盾激化成必然,就利用偶然性的事件來觸發(fā)。一是整天轉(zhuǎn)前繞
后,陪伴左右,又機靈又貼身的小廝焙茗,偏偏這時不見影蹤,倘若他在這里的話,早就一
溜煙到里面報告去了。二是正當賈寶玉如坐針氈,無人可找之際,恰巧遇到個老媽子,這該
有人報信了,可是,這老媽子偏偏是個聾子,把“要緊”聽成“跳井”,將“小廝”說成“小
事”,把賈寶玉急得如熱鍋螞蟻。這都是偶然性的事件,但是這種偶然性又發(fā)揮了很大的作
用。馬克思在《致路·庫格曼》中說:“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么世界歷史
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zhì)。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納入總的發(fā)展過程中,并且為其他偶然性所
補償。但是,發(fā)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些‘偶然性’的?!薄都t樓夢》在這
方面也留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6.“分道揚鑣”在文中具體指 ?????????????????。(3分)
7. 第②③段從不同角度闡釋了《紅樓夢》情節(jié)設(shè)計的特征,請就此進行分析說明。(4分)
8. 聯(lián)系上下文,在第⑦段畫線處填入恰當?shù)木渥?。?/span>2分)
9. 下面對本文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 開篇以比喻嘆《紅樓夢》結(jié)構(gòu)精巧,情節(jié)自然生動,以先聲奪人之勢奠定全文基調(diào)。
B. 文章分析《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意在說明曹雪芹長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瀾的寫法。
C. 第⑥段開頭以自然現(xiàn)象類比,說明文學作品的高潮由隱到顯,漸次迭進,勢在必然。
D. 文末引用馬克思的話,證明《紅樓夢》的成功在于:情節(jié)安排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
10. 概括第⑥段畫線部分評析的思路。(6分)
?
(三)閱讀《史記·項羽本紀》節(jié)選,完成第11—16題。(16分)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
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
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
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
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
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
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
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
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①,放逐義帝②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
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
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注]①背關(guān)懷楚:指放棄關(guān)中形勝之地,東歸建都彭城。②義帝:楚懷王孫,公元前206年,項羽尊
他為義帝,后又把他放逐到長沙,并暗地派人把他殺了。
11. 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 地方..千里 ???⑵ 亦足王.也 ???⑶ 籍獨.不愧于心乎 ???⑷ 吾為若德.
12. 與“持短兵接戰(zhàn)”中“兵”字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1分)
A. 先禮后兵. ???B. 厲兵.秣馬 ???C. 紙上談兵. ???D. 按兵.不動
13. 為“自矜功伐”的“矜”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1分)
A. 端莊 ???B. 憐憫 ???C. 注重 ???D. 自夸 ????
14. 對文中畫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B. 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C. 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D. 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15. 概括項羽拒絕渡江的理由。(4分)
16. 根據(jù)論贊部分的內(nèi)容,概括項羽之“謬”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4分)
?
?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7—19題。(14分)
商於子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注],既就復解。終日不能
破一畦。寧毋先生過而尤之曰:“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
也。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寧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
乎?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
顛之。吾豈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猶牧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徊灰再t則
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曰:“是蓋有激者也?!?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注]軛: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17. 下列句中“以”字的含義與用法都相同的兩項是( ?)( ?)。(2分)
A. 無犢以耕 ???????B. 耕當以牛 ????????????C. 子以予顛之倒之
D. 梅以曲為美 ?????E.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F. 成氏子以蠹貧
18. 把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⑴ 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⑵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19. 本文的寫法與《種樹郭橐駝傳》類似,請就此進行分析說明。(6分)
三 寫作 ?50分
每年,不少機構(gòu)或媒體都會進行“年度詞語”的評選。年度詞語記錄了社會的熱點、生
活的狀態(tài)。2018年,你的年度詞語是什么?
請以“我的年度詞語”為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記敘,可抒情,可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