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一模試卷
語文試卷
1、本考試設(shè)試著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做在試著上一律不得分。
2、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注意,不能錯位。
3、考試時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
一、積累與運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分野中峰變,___________________。(王維《終南山》)
(2)郴江幸自繞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秦觀《_________?郴州旅舍》)
(3)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己報國無門,心情沉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選擇(5分)
(1)下列選項中,名句運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2分)
A.生活中,老李是個很直率的人,和人交往向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B.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改變了千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C.對待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D.不少同學作文時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搜腸刮肚也找不到材料。
(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的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3分)
規(guī)則意識的淡漠或者缺失,不僅僅是關(guān)乎個人素質(zhì)的問題,__________,沒有成熟的規(guī)則意識,同樣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本,讓合作變得艱難。
①增加了個體在社會運行中不可預料的風險
②因為沒有規(guī)則意識契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社會主流
③往大處說是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硬傷
④往小處說將直接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⑤沒有契約精神何談文明
A.④①⑤③②????B.③②⑤④①???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④②⑤
?
二、閱讀(7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7題(16分)
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
時平
??①上海文化以引領(lǐng)時尚著稱,在國際上也是一門引人關(guān)注的顯學,而對上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卻屬于新生事物。習慣了都市文化思維的人們,很少提及海洋文化。上海的海洋文化在哪里?近些年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地追問和思索。
??②上海,顧名思義是到海上去,蘊涵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對海的態(tài)度和向往。上海學者熊月之先生,曾在他的《尋找上海的歷史文脈》中寫道:單從地名上看,她在中國沿海城鎮(zhèn)中,就有些特別。從古至今,中國沿海城鎮(zhèn)的名稱,多用寧、靜、平、安、等字,比如,廣東有平海、寧海,福建有安海、海澄,浙江有海寧、鎮(zhèn)海,江蘇有靜海、海安。這些地名多是祈愿性的,希望大海波平浪靜,不要逞威肆虐,危害人民。中國那么多與海洋有關(guān)的地名中,南海、北海是方位性的,只有上海、臨海算是中性的,沒有畏懼海洋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
③明清之際,上海的航運逐漸發(fā)達,使得商業(yè)不斷活躍,人口不斷多元,城市不斷繁榮。西方文化的沖擊和融入,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中西文化融合了起來,上海海派文化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性的濱海都市海洋文化特色。?區(qū)位優(yōu)勢和城市集納是通過航運來實現(xiàn)的。航運使陸域廣闊的腹地和沿海,緯度差異極大的南方與北方達到了溝通和匯聚,并與世界近代文明結(jié)合在一起。
④上海海洋文化的發(fā)展,與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就地理特征而言,主要因素有兩個。首先,上海陸地呈現(xiàn)一個不斷向海東擴的過程,長江帶來源源不斷的泥沙沖積形成了長江口兩岸平原,陸地面積不斷地增長。滄海變桑田,由海變陸,上海早期的人類活動和這些變遷融匯在一起,直接影響了上海海洋文化的發(fā)展及特點,留下許多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的海洋文化遺存。其次,上海位于亞歐大陸東端,太平洋西岸,長江與東海交匯處,中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形成了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它依托長江水道等水系與中西部內(nèi)陸地區(qū)相連,實現(xiàn)江海型的陸海聯(lián)動;依托海洋與外部世界各地廣泛溝通,實現(xiàn)國際范圍聯(lián)系。這種經(jīng)典的區(qū)位,形成了陸海、南北和中外廣泛資源的集聚聯(lián)動、內(nèi)外輻射的特征。各地人群和多元文化匯聚交融,共享創(chuàng)造,積淀出海納百川的文化特征。
⑤就時代性而言,在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上海海洋文化經(jīng)歷了新石器時代的亦漁亦耕、農(nóng)耕時代的鹽漁和軍事、隋唐宋元時期的航運和商業(yè)、明清時期的國際商貿(mào)等階段,它是農(nóng)耕文明時代培育出的一種向內(nèi)的陸主海從式的市鎮(zhèn)文化特色。
⑥不過,真正推動上海海洋文化轉(zhuǎn)變的是外來的近代文明沖擊。1843年開埠通商,此后,大航海時代催生的近代文明,逐漸突破并改造了傳統(tǒng)的東方文化價值,并在殖民過程中促生了中國的近代化,上海被融入世界殖民地市場體系,由內(nèi)向性的農(nóng)耕文明時代的邊緣轉(zhuǎn)化為外向性的工商文明時代的中心,這種轉(zhuǎn)變是海洋文明的一種表現(xiàn)。
⑦傳統(tǒng)海洋文化模式在上海不斷成長的都市“現(xiàn)代性”面前逐漸菱縮,海洋、城市和“現(xiàn)代性”的交融,形成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它不再是以海洋為母體直接生成的,而是以城市的“現(xiàn)代性”來融合的:人為的創(chuàng)造更多體現(xiàn)了多元性的雜糅和城市化的風貌。海派文化正是轉(zhuǎn)變過程中生成的新式海洋文化現(xiàn)象,它不僅積聚了原有的冒險,開放、包容等品質(zhì),?而且有所突破,以現(xiàn)代城市為依托,走向獨立、自主、時尚的新式海派文化。亦城亦海,海在城中。
⑧縱觀上海歷史的發(fā)展,除了區(qū)位優(yōu)勢、時代變化以外,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也成為上海社會不斷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因。以現(xiàn)代科技文明匯聚的城市現(xiàn)代化展示了當代海洋文化的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風貌。
⑨上海這座濱海都市綻放的開放開明、包容時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正是海洋文化的精髓。
選自《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4期,有刪改
3、第(2)段加點的“特別”一詞具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概括第(3)段的主要內(nèi)容。(2分)
?
5、下列不屬于“地理環(huán)境”對上海海洋文化影響的一項是(???)。(3分)
A.上海陸地的不斷東擴影響著上海海洋文化的發(fā)展。
B.上海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影響著上海海洋文化的構(gòu)成。
C.長江水道等水系影響著上海海洋文化的外向輻射。
D.通江達海和南北居中積淀出海納百川的文化特征。
6、下列推斷與文章一致的一項是(???)。(3分)
A.研究上海海洋文化,會有利于海派文化成為顯學。
B.如果沒有大航海,也就一定不會有上海海洋文化。
C.隨著社會發(fā)展,海派文化將呈現(xiàn)不同的時代風貌。
D.新式海派文化的產(chǎn)生,是因為有了新式海洋文化。
7、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
?
?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5分)
草在心里駐扎
凌仕江
? ????①順慶歸來,草便長滿了我的背影。且以匍匐之勢,在漫坡與山頂之間,排山倒海,將我從芄野一路緊追,一直追到月光盡頭的地鐵人海。草一定有草的目的,草已得逞,在一個人心里駐扎下來。
? ????②草很沉,我很笨。因為我無法解讀草的秘密。順慶七坪寨的草,掩隱了太多秘密。從戊戌初夏開始,它們在我心間蛇一樣亂竄,反復纏繞指定我說出它遮蓋的秘密。當?shù)厝藢⒛切┟孛軞w結(jié)在一個身著長袍的男人——張獻忠身上。往事的傳遞過程,因當局人不在場而缺失了舊人與今人交接的溫度。不在場的歷史中人,遠沒有在場的一棵草重要。
③草注定比人類的身體堅硬.我看著巨石里長出草的表情。它們東一棵,西一棵,看上去毫無秩序,長得稀稀拉拉,卻有著尼龍繩般的韌性,總是給人強大力量之感。它們陪襯著石頭上生長的孔洞,?引起我不小的警惕。莫非它們是佇立古兵寨大風口的兵卒化身?那些孔洞出現(xiàn)的位置,呈地理三角等邊狀,它或許可以順理成章地替代我對獵獵旌旗與隆隆戰(zhàn)炮的遙想。
④站起身,對面的山野處橫亙著一段城墻,遠看如同園林設(shè)計師鑲嵌在大自然中的一根朽木,那么多草攔住了通往城墻的去路。無人走的地方,草在蔓延。我們穿行在草的世界,高出我們身體一半的草,在一個個漸行漸遠的背影里,看上去充滿了蒼茫、艱險、殺機。?可處在如此浩瀚綠洲里的七坪寨,卻連一個明確的指示牌也沒有。制造歷史的人在這里峰回路轉(zhuǎn),打造景觀的人來不及梳理其間的真真假假,走馬觀花的人在這里像是拐進一個錯綜復雜的謎團。除了高出槐樹頭頂?shù)纳桨?,到處是瘋長的草,一株株披頭散發(fā)的草,如同風中的麻繩,自由、奔放、隱忍、強硬。草的邊緣則是高高的懸壁,這反倒給樂于指點江山的人提供了信口開河的龐大空間。當然,行至斗金觀上,我們還是看到了那個長袍男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⑤這突然讓我想起,多年以前在遙遠的拉薩行走,看見路邊一塊白色的木板指示牌,上面用炭素墨水寫著——山上有格薩爾王廟。多有吸引力的感召呀! 盡管山上的寺廟早已空空如也,可每次看見那塊牌子的人,都能產(chǎn)生強烈的上山欲望,因此我至今認為那是世界上最具文化滲透力的指示牌。沒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觀,時光不知何時粉碎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只有草填滿我們的視野。草是斗金觀上遺跡的保護神,如果沒有草,所有的遺跡早就風化成灰,草的強大不得不讓人產(chǎn)生敬畏。草是一切真相與虛無的裝點,也是秘密的附屬品。對于草而言,它可能會被大多數(shù)親臨者踩在腳下忽略不計,但草的發(fā)現(xiàn)確實很重要,戰(zhàn)爭只是草的一個傷口,草是痊愈災難的良藥。
⑥以草為主要載體的斗金觀上,我看到了馬槽,一個破裂不堪的馬槽,像時間的碎片,在歲月里沿著光滑的飲馬池橫躺著,里面長滿了嫩幽幽的絲茅草,像溫室里齊刷刷的秧苗。它的出現(xiàn)頓時把我推入一種新鮮的幻想中,駿馬的贊歌早遠去,寶劍或彎刀銹蝕草地間,那些石頭雕刻的佛像業(yè)已殘缺不全,只有幾塊冒出地皮的青花殘片,隱約能夠說明時間的不朽。于是我們像一只只螞蟻在草的根部,輪番打探時間在此留下的痕跡??蛇h遠近近的時間總是躺在草的背后繁榮、沉默、呼吸。
⑦我不知這樣的古兵寨,在蜀地南充乃至中國還遺存有多少個?就其浮現(xiàn)于七坪寨的一些殘缺零部件來看,尚不足以讓人清晰地還原史書上記錄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下午,太陽正在收場之際,我們一行人沿著日落的光,在山丘相連的寨子背后的懸壁上穿梭,草幾乎無處不在,常常淹沒我們的身體,生怕空出一地,讓我們摸清了歷史的來龍去脈。炮臺上升起的月光暗淡了刀光劍影,火紅的石榴花與油綠的槐花樹,掩蓋了炮灰浸染的土壤,越往山邊走,草越高,只看見滿山遍野的草在突圍,它們有的開出了棉柔的白花絮絮。
⑧我們走了很遠,忽然停在暮色里,聽見草在馬槽里笑——你們不是馬背上的人吶,干嗎非要知道馬的真相!
(選自2018年07月20日《文學報》,有刪改)
8、第(4)段在語言運用上很有特點,請加以賞析。(4分)
?
9、第(5)段寫格薩爾王廟的指示牌,有何用意?(3分)
?
10、第(8)段畫線句的含義是什么?請加以分析。(3分)
?
11、文章標題是“草在心里駐扎”,請分析草在“我”心里駐扎的原因。(5分)
?
?
(三)閱讀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送孫十尉溫縣
錢起
飛花落絮滿河橋,千里傷心送客遙。
不惜蕓香①染黃綬②,惟憐鴻羽下青霄。
云衢有志終驤首③,吏道無媒且折腰。
急管繁弦催一醉,頹陽不駐引征鑣。
【注】①蕓香:指書香。②黃綬:黃色的印帶,用來代指小官,這里指孫十將赴任的溫縣縣尉。③驤首:抬頭,指意氣風發(fā)。
12、下列關(guān)于本詩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飛花落絮”點明了送別的時令。
B.“千里”寫出孫十赴任路途遙遠。
C.“急管繁弦”寫音樂演奏的雜亂。
D.“征鑣”指縱馬踏上赴任的路程。
13、以下評價適用于本詩的一項是(???)。(2分)
A.流麗含蓄???B.豪邁雄奇???C.清新明快???D.深沉婉轉(zhuǎn)
14、本詩是怎樣抒寫臨別情感的?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賞析。(4分)
?
?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8分)
??①公娃李,名衛(wèi),字又玠。公伉健有氣,入貲為戶部郎,司納粟事。親王某屬每金千加平十兩,公不可。強之,則舁柜置戶部東瘤下,署曰:某王贏余。王大驚,諭止之。世宗心重之,登極,授云南驛鹽道,遷布政使,旋巡撫浙江
??②公不甚識字,而遇文人甚敬。修《浙江志》,建書院,餼麇獨豐。公余坐南面,召優(yōu)俳人季麻子說漢、唐雜事。遇忠賢屈抑,僉壬①肆志,輒嗚咽憤罵,拔劍擊撞。凡文移奏章不過目,聽人雒誦,不可于意者,嚯啃命改,動中肯綮。雖儒者文吏,皆心折駭伏,以為天授。
??③公尤長于治盜。凡盜之巢藪訪知如繪臨期以一錦囊付將弁往如教,即時擒獲。所到處江湖千里如枕席,行舟桴鼓不鳴,不禁伎,不擒摴蒱,不擾酒坊茶肆。公為政一切聽從民便,?歌舞太平,誘掖而張皇之。民喁喁大和,愈卑賤者愈禱頌焉。雍正十二年,公總督保定,與戶部尚書同勘海塘至浙,遠近村氓以為公復來撫浙也,額手迎者蟻屯數(shù)十里,歡聲殷天。
??④論曰:世宗皇帝時,才臣任封疆者,田、李并稱。然世之人往往優(yōu)李而劣田,意頗疑之。后讀朱批上諭:田文鏡奏禁銅法,請民間有拋擲制錢者擬軍;又奴婢首主人藏銅器者,許脫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銅法,請官增價購,有售者即與值,不問所由來,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兩人之見解心術(shù),判若天淵,已可見矣。
【注】①僉壬:小人、奸人。
15、寫出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含義。(2分)
(1)而遇文人甚敬(????)??(2)奴婢首主人藏銅器者(????)
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強之(????)
A.勉強??B.強迫???C.強暴???D. 勸勉
(2)誘掖而張皇之(????)
A.驚慌,慌張??B.夸張,炫耀???C.猖狂,輕狂??D.擴大,壯大
17、第③段畫波浪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凡盜之巢藪訪知/如繪臨期/以一錦囊付將弁/往如教
B.凡盜之巢藪訪知/如繪臨期/以一錦囊付/將弁往如教
C.凡盜之巢藪/訪知如繪/臨期以一錦囊付將弁/往如教
D.凡盜之巢藪/訪知如繪/臨期以一錦囊付/將弁往如教
18、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公總督保定,與戶部尚書同勘海塘至浙,遠近村氓以為公復來撫浙也,額手迎者蟻屯數(shù)十里,歡聲殷天。
?
19、第②段中畫線部分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描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從第④中的上諭來看,世人“優(yōu)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請加以分析。(4分)
?
?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
刻《幾何原本》序
(明)徐光啟
??①唐、虞之世,羲、和治歷非度數(shù)①不為功。六藝、數(shù)與居一焉;而五藝者,不以度數(shù)從事,亦不得工也。襄、曠之于音,般、墨之于械,豈有他謬巧哉?精于用法而已。故嘗謂三代而上,為此業(yè)者,師傳、曹習之學,而畢喪于祖龍之焰。漢以來多任意揣摩,至于今而此道盡廢□。
??②《幾何原本》者,度數(shù)之宗,所以窮方圓平直之情,盡規(guī)矩準繩之用也,利先生②從少年時留意藝學,精其說,而與不佞游久,時時及之。因請其象數(shù)諸書,更以華文。獨謂此書未譯,則他書不可得論,遂共翻其要,約六卷。
??③蓋不用為用,眾用所基,真可謂萬象之形囿,百家之學海?!炯住克叫淖灾^:“不意古學廢絕二千年后,頓獲補綴唐、虞、三代之闕典遺義,其裨益當世,定復不小。”因偕二三同志,刻而傳之?!疽摇?/span>
??④利先生曰:“是書也,以當百家之用,庶幾有羲、和、般、墨其人乎,猶其小者;有大用于此,將以習③人之靈才,令細而確也?!薄颈坑嘁詾樾∮?、大用,實在其人,如鄧林伐材,棟梁榱桷④,恣所取之耳。乃亟傳先生之小者,使人繹其文,想見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學可信不疑。【丁】
(有刪改)
【注】①度數(shù):數(shù)學。②利先生:即利瑪竇。③習:訓練。④榱桷:房屋的椽子。
21、第①段方框中應填入的詞是(????)。(1分)
A.哉??????B.矣?????C.也?????D.已
22、下列對第①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這里的六藝指禮樂射御術(shù)數(shù)。
B.度數(shù)在六藝之中排在第一位。
C.不知度數(shù)其他五藝也難工巧。
D.這句話說明了度數(shù)地位之高。
2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幾何原本》是度數(shù)之宗,窮盡方圓平直。
B.作者因利先生精通《幾何原本》才譯此書。
C.作者認為象數(shù)諸書中應先譯《幾何原本》。
D.《幾何原本》對“度數(shù)”可補綴闕典遺義。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話,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大概如是,?則是書之為用更大矣。
A.【甲】???B.【乙】????C.【丙】???D.【丁】
25、作者關(guān)于度數(shù)“小用”和“大用”的看法有何意義?請作評析。(4分)
?
?
三、寫作(70分)
26、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70分)
生活中,人們往往在意他人的看法,然而,有時我們要做成一件事,又應該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一、積累應用
1、(5分)(1)陰晴眾壑殊 ?(2)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 ?(3)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2、(5分)(1)(2分)D ?(2)(3分)B
?
二、閱讀
(一)(16分)
3、(3分)“上海”這個名字是中性的(1分),其他城鎮(zhèn)名稱大多表達對海的祈愿、畏懼的意思(1分),上海這個名字帶有一種無畏、向往、進取與和諧共處(1分)。
4、(2分)航運形成了上海海派文化的海洋特色。
5、(3分)C
6、(3分)C
7、(5分)文章首先提出對上海海洋文化的思考;(1分)緊接著從命名的角度(1分)然后從航運的發(fā)展、地理位置、時代的變遷、近代文明的沖擊、都市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等多個角度(1分)(要點2個以上即可給1分)分析上海海洋文化形成的原因(1分),最后總結(jié)上海海洋文化的特點(精髓)。(1分)
?
(二)(15分)
8、(4分)
【評分要求】手法(結(jié)合內(nèi)容舉出實例)+效果
任意完整答出一點2分,必須至少完整答出兩點以上4分。
只答手法不答效果,或者沒有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每點只給1分,最多給2分。
【答案示例】
多處使用比喻,如將城墻比作朽木/將草比作風中的麻繩,(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作者穿行到古城墻的獨特感受,荒草蔓延,到處瘋長的蒼茫之感。(1分,答出環(huán)境的特征即可)
多處使用擬人,如“草攔住了通往城墻的去路”、“披頭散發(fā)”,(1分)賦予草人的特性,“草攔住了通往城墻的去路”寫出了草似守衛(wèi)般駐守在此,守護這片遺跡?!芭^散發(fā)”寫出了草的自由、奔放、隱忍、強韌,生命力強。(1分,答出一點即可)
使用排比/整句,如“制造歷史的人”幾句。(1分)增強語言氣勢,寫出荒草蔓延,歷史遺跡被掩蓋,造成人們對這段歷史的猜想和疑惑。(1分)
善用詞語(用詞講究):用詞準確,如“制造歷史”、“打造景觀”等。(1分)詞語有畫面感,如“鑲嵌”“蔓延”“瘋長”等。(1分)【關(guān)于詞語使用,任答一點得1分】這些詞語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1分)
9、(3分)與七坪寨沒有指示牌形成對比,(1分)意在說明格薩爾王廟的指示牌具有文化滲透力(吸引力、感染力),(1分)也委婉地表達了對七坪寨對歷史遺跡保護不夠的批評,(1分)同時說明草在沒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觀的保護作用。(1分,必須答到草的作用)
10、(3分)不是從歷史中走過來的人(沒有經(jīng)歷過那些歷史,或不在場),(1分)不必要去探尋歷史的真相,(1分)這句話似乎帶有自嘲的意味。(1分)
11、(5分)
七坪寨有很多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分)
草像古兵寨的兵,所以用“駐扎”;(1分)
草是歷史掩蓋者,掩蓋了很多的歷史秘密,讓“我”無法完整和真實地了解歷史真相,(1分)引起了“我”對歷史的遙想和探尋;(1分)
草是歷史的見證者,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一直在場;(1分)
草是歷史遺跡的保護神、痊愈災難的良藥,透過草可以看到歷史背后的繁榮、沉默、呼吸;(1分)
草本身也給人一種蒼茫、艱險、殺機及自由、奔放、隱忍、強硬之感。(1分)
?
(三)(8分)
12、(2分)C(反映的是主觀情緒的急迫)
13、(2分)D(2分) ?A(1分)
14、(4分)首句描摹暮春之景來渲染離別的情緒,(1分)第二句以“傷心”二字直抒胸臆,寫送別的難舍;(1分)三四句以借代手法感嘆孫十的懷才不遇(控有才華卻志向不得伸展)(帶有為其不平之意);(1分)五六句直接表達勉勵和勸慰之情;(1分)最后兩句寫樂聲的急迫和夕陽落下,表現(xiàn)不舍離別又不得不離別的矛盾心情;(1分)全詩情景交融,表達了深沉的離別之情。(1分)【任答一點得1分】
?
(四)(18分)
15、(2分)(1)對待 ?(2)出頭(面)告發(fā)、告發(fā)、揭發(fā)、檢舉
16、(2分)(1)B ?(2)D
17、(2分)C
18、(6分)李公擔任保定總督,(1分,總督)和戶部尚書一同勘察海塘到了浙江,(1分,勘)遠近村民以為李公又來做浙江巡撫,(1分,撫)以手加額(1分,額手)前去歡迎的人,像螞蟻一樣聚集(1分,“蟻”,“屯”任一錯,扣分)了幾十里,歡聲震天。(1分,殷)
19、(2分)描繪出李衛(wèi)的憤怒與激動,(1分)表現(xiàn)出他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性情。(1分)
20、(4分)同樣“禁銅”一事,田文鏡建議采用“擬軍”“治罪”等方法,(1分)可見其嚴苛;(1分)而李衛(wèi)則建議采用增價收購、不治罪的方法,(1分)可見其寬厚仁義。(1分)因此,世人認為田劣李優(yōu)。
?
(五)(13分)
21、(1分)B
22、(2分)C
23、(3分)B
24、(3分)D
25、(4分)作者認為度數(shù)在治歷、治械等技術(shù)方面的功用是小用,(1分)在訓練人的精細、準確方面是大用;(1分)大用、小用在于人們的需要。(1分)這對當下的數(shù)學學習,或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生活,都是有啟示作用的,不應該重技巧(技術(shù))輕思維,而是根據(jù)具體的需要來選擇。(1分)【或,我認為作者說的是有道理,用處之大小原本就是因人的需要而定的。(1分)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