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在影院火熱上映中,好評如潮。影片上映第5天,累計票房已超過10億元,超越《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成為國產(chǎn)動畫電影票房冠軍。觀眾紛紛贊嘆是“國漫之光”。
《哪吒》改編自《封神演義》,關(guān)于哪吒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泛蛣赢嬈赌倪競髌妗?,承載了幾代人的童年回憶。
而今年夏天的這部影片不同于我們以前看到的故事,小哪吒打破以往傳統(tǒng)形象,不再是一個正義凜然的小英雄,而變成了一個“魔童”。
父親李靖的形象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不惜舍棄自己的情面,幫助哪吒得到世人認可,甚至毫不猶豫地選擇用自己的命來替兒子受死。父母對哪吒的教育方式,更貼近當代的教育觀。
影片中的許多情節(jié),都能夠給家長啟發(fā)。下面這8點教育啟示,值得天下父母深思!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敖丙的父親龍王對他說:“我們龍族的命運就靠你了!”龍王將龍族的命運寄托給自己的兒子,讓兒子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作為父母,你是否也經(jīng)常對孩子說“孩子,你是咱們家的希望”?別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盡管很多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我們父母給孩子規(guī)劃的不一定適合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是不可取的。
對孩子的教導(dǎo)要循循善誘
哪吒躺在床上,沮喪地哼哼:“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這樣的哪吒就像叛逆期的青少年,心口不一,想要被人認可,卻又會沮喪地放任自己。
這時候,父母的引導(dǎo)和教育很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正面影響。青春期是孩子發(fā)展過程中一個轉(zhuǎn)折點,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父母的教導(dǎo)不可硬碰硬,要給予孩子更多包容,將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長處和優(yōu)勢上,你或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正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父母要信任孩子
不管哪吒怎么被村民們懼怕,排擠,哪吒的父母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村民都誤以為哪吒抓了小女孩的時候,哪吒的父親李靖也相信他是救了落入妖怪之手的小女孩。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判,以自己作為大人的眼界去理解孩子的錯誤。大人眼里的錯誤,在孩子那里往往都有正當?shù)睦碛?。父母要學(xué)會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開導(dǎo)他,肯定他,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與信任。只有這樣,父母的正向引導(dǎo)才能得到孩子的接納。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如果連最親近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又如何能讓孩子信服父母的教育呢?
孩子的口是心非需要被理解
哪吒是個口是心非的小孩,明明希望母親多陪伴自己,卻倔強地說自己不需要;滿嘴不在乎父母給自己的生辰宴,其實心里高興的要命。
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口是心非,作為父母,你是否也發(fā)現(xiàn)過自己孩子的口是心非呢?你也不必戳破,找個合適的臺階給他們下即可。
成長需要善意的謊言
哪吒在所剩不多的時間里,父母為了他能更好地享受剩下的時光,便騙他說:“你是靈珠轉(zhuǎn)世,不是妖怪,不是魔童?!?/span>
善意的謊言有助于激發(fā)孩子的信心,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越挫越勇,不必讓孩子過早認識到現(xiàn)實的殘酷,善意的謊言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激勵孩子前進。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村民們都給哪吒貼上妖怪、魔童的標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小朋友們也都不跟哪吒玩,故意疏遠,欺負他。于是他便開始成為人們所認為的那個樣子,大搞破壞。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輕易給孩子貼上了負面的標簽,讓孩子真的變成了那個樣子呢?又有多少孩子受父母的影響,習慣對他人進行言語的貶低呢?
父母要記住,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不好的帽子,也要教導(dǎo)孩子不隨意給別人貼標簽,不輕易對他人有成見。
成為什么樣的人,由孩子自己決定
哪吒的父親李靖對他說:“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哪吒也謹記父親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體驗更多的責任與擔當,放手讓他們?nèi)プ鲆恍┛雌饋砜赡芰λ荒芗暗氖隆?/span>告訴孩子:父母不能總在身后為你遮風擋雨,父母也不能為你解決所有的苦惱與煩悶,父母只是你成長路上的助推器,至于結(jié)果如何都取決于你自己。
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
母親殷夫人一直忙于斬妖除魔,沒有時間陪伴哪吒。哪吒也習慣了這樣忙碌的母親,當殷夫人說要陪哪吒玩的時候,哪吒真的從心底感到開心。
哪吒在最后要遭受天劫時對父親說:“最遺憾的是我還沒和你一起踢過毽子。”
父母們,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了?是否因為忙于工作,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父母都會遺憾錯過了太多可以陪伴孩子的時光。既然如此,不如用行動減少遺憾,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珍惜在一起相伴的美好時光。
未來很難預(yù)料,分別總是來得既快又遠,也許是地理上的分離,又或是陰陽相隔。
沒有一個“熊孩子”是天生的,只要父母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dǎo)和陪伴,在孩子心中種下愛的種子,每個孩子都能開出向善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