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幾位高分考生或是狀元的情況來看,他們的特點非常明顯:
1、普遍來自條件優(yōu)渥的家庭。
2、父母學習意識強,有教育方法、自己的教育理念。
3、就讀的學校基本都是當?shù)財?shù)一數(shù)二的省級重點高中。
4、非常注重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絕對不是單純地死讀書。
02.
最近3年,越來越多的人在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段針對目前教育資源有失公允的言論,刷爆了朋友圈:
以下是熊軒昂接受采訪文字摘錄:
現(xiàn)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里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你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講呢,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yǎng),都是潛移默化的。因為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這樣的現(xiàn)實,最難讓人接受:“我們努力到極限的上限,竟然只是別人的起點”、“條條大路通羅馬,卻也架不住人家就住羅馬?!?/span>
03.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在農(nóng)村和城市之間顯得更為突出。
(圖片來自網(wǎng)易數(shù)讀)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在1994年之后,超過50%的教育精英來自于各地區(qū)的有產(chǎn)家庭,以及特定的重點高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李春玲曾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畢業(yè)生考入大學的機會比例城鄉(xiāng)差異則不明顯”,這意味著只要農(nóng)村學生堅持到高考,他們上大學的幾率不會低于城市學生太多。
然而真實情況是,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生在接受了9年強制性義務教育,也就是初中以后,他們都紛紛選擇了輟學。
(圖片來自網(wǎng)易數(shù)讀)
從圖片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農(nóng)村學生初中畢業(yè)后輟學率高達53.3%,一半農(nóng)村孩子停止了繼續(xù)學習。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女博士,她的侄女是農(nóng)村的留守兒童,基本沒讀過什么書,很早就輟學結了婚。
在十九歲那年,侄女很快懷孕生了孩子。盡管已身為母親,但侄女根本就沒有身為人母的心理準備,對于責任感幾乎沒有任何認知。
在懷孕期間,侄女吃方便面,喝碳酸飲料,手機二十四小時貼身裝,床頭柜前堆滿了方便面盒子和飲料瓶。
女兒生下來以后,連棉紗的尿布都不知道在哪里買。女兒一歲的時候,大熱天的,就這么讓孩子光著半個身子,一身的黑乎乎的泥巴,侄女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幾個月的時候,她就給孩子吃冰棒,吃完拉肚子要拉好幾天,但是也不會去醫(yī)院,總覺得孩子可以自己自愈。
這樣的教育之下,這種母親能夠養(yǎng)育出來怎樣的孩子,相信答案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心知肚明的。
04.
寒門弟子,一出生就輸了高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努力到底有什么意義?我們?nèi)绻恢倍稼s不上別人,是不是就不用努力了?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下雨天,沒有傘,沒父母接的人就要拼命地奔跑。
為人父母,我們努力的水平線就是孩子的起點線。我們的努力、我們的不服輸、我們的拼搏、我們的不斷學習,就是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無論在何時,無論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多么讓人煩躁,身心多么疲倦,工作生活關系如何難以平衡,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決不能放棄。
如果是還在上學的孩子,如果你覺得讀書很辛苦,那可以稍微停下來,休息片刻,但不要放棄,試著去理解,而不是簡單的厭煩,讀書學習是我們身為人一輩子都躲不開的事。
你此時讀書多一分認真,多一分用心,你去到你喜歡的那個世界的幾率就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