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孩子該去國際學校呢?要說起來我覺得不能分性別,也不能分特點,可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關鍵是看家長的承受能力是什么樣的。
公立學校孩子讀著不適應,或者學習成績上不去,換學校并不能解決問題,其實只是家長心里想逃避而已。如果你在公立學校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到國際學校也不會好,這是肯定的。
沒有完美教育體系,選擇國際學校要慎重。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化來要求,只能是折中的要求,找一個盡量適合自己的,對孩子和家庭規(guī)劃影響不是很大的選擇。
作者:Hedy媽媽,來源:公眾號“世青國際教育研究中心”
.......................................
“為孩子選國際學校要慎重再慎重,切莫葉公好龍,別攀比、莫跟風兒”。這是李錳老師每次做國際教育講座之時必跟家長朋友說的一句話。
對國際教育家庭來說,像是進入了一條通向更廣闊的未來,但卻更冒險的陌生路徑。家長需要小心翼翼在前面幫孩子瞭望這條路上的險情,提前為路上的溝壑鋪路架橋。
對孩子來說,進入一個思維方式完全陌生的教育體系也是一種需要付出心力的冒險,但路邊能看到不一樣風景的喜悅,往往會沖淡冒險的恐懼。
如果您實在沒有精力去了解那些國際課程的英文縮寫代表什么,沒有渠道去獲得各家學校的畢業(yè)生大數(shù)據(jù),沒有耐心去思考哪種教育項目更適合自己的孩子。
至少有一件事兒您可以做:去和那些孩子已經(jīng)接受了國際化教育的家長交談,去了解這些過來人的心路歷程。
那些精心包裝的軟文充斥了各種社群和圈子,在“有趣然而無用”的教育資訊大行其道的當下,閱讀這些過來人的心聲,每一次認真的交談與傾聽都會明確的指向——“有用”。
一、孩子去什么學校,關鍵是看家長的承受能力是什么樣的
公立學校教育并非一無是處。壯壯媽也提到了什么樣的孩子該去國際學校的問題。她說是男孩,比較淘氣的男孩更適合。我們家這個是女孩,也挺淘氣的,大多數(shù)時候像壯壯媽媽說的那樣,我們對她說的話也是閉嘴比較多,她是一個挺話嘮的小孩。要說起來我覺得不能分性別,也不能分特點,可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關鍵是看家長的承受能力是什么樣的。
我的小孩原來在公辦學校的時候一直是班長和中隊長,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性格不是特別討老師喜歡的那種,屬于比較活躍的。從照片上可以看出來,是挺運動型的女孩兒。性格活潑,自控能力時好時壞,我覺得她代表大多數(shù)孩子的特點,既不是特別內向也不是特別外向,既不是特別聽話也不是特別不聽話,就是一個比較平常的孩子。
當時我為什么選擇讓她離開公立學校?本身她其實挺適應公立的環(huán)境,學習也好,在這個體制內也獲得了相當多的認可,但是我感覺我自己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第一,我們在朝陽區(qū)面臨擇校問題,北京家長都知道擇校是大問題,我們中學以后如果想繼續(xù)讀重點校,我還得讓她讀奧數(shù)和其他補習班。我的生活原則是,不是特別希望孩子的學習安排太多影響我們大人的生活質量,我可以為了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和精力。但是,不能把我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一點我是做不到的。
第二,為擇校投入那么多到底值得不值得的問題,當時在她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動過這個想法,因為考慮過早晚要面對這個問題,所以考慮過是不是要幫她換一家學校。
其實說起來公立學校的教育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壯壯媽說男孩不適合公立學校,咱們回顧中國幾千年科舉制度,女性從來沒有機會考大學,都是男性參加科舉制度,在我的感覺里,男孩其實很適合科舉制度,也更適合考試的選拔,覺得這本身也是他們的強項,不是弱項。
只不過現(xiàn)在女性跟男性有了一樣的競爭機會,女性的一些強勢的優(yōu)勢發(fā)揮了出來,讓男性的優(yōu)勢減少了,大家覺得這是不是就不適合男孩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在座也有很多男孩子的家長,公立學校的優(yōu)點不能一言而蔽之。我孩子在公立學校的時候確實十分痛苦,她痛苦的原因是幾個方面,剛才壯壯媽都提到了,一個是老師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國家的體制是沒有變的,為什么三十年前和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jīng)]有變化,因為咱們國家的體制沒有變,體制不改,每一個層次的選拔機制都不會有變化。
作為一線老師來說,他也必須生活在這個大的體制下。比如每個區(qū)到期末時候老師都要評比班級的平均分數(shù),老師也沒有辦法,他必須要拿出考試成績證明他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只要是在體制內,幾十年之內都不會有變化,除非國家體制發(fā)生變化。
另一方面,公立學校的優(yōu)點是它能夠把基礎教育這一塊做的比較扎實,我跟我愛人都是學理工科的,我們兩個人對小學數(shù)學基礎看的非常重,我為什么選擇讓孩子四年級再離開,因為一到四年級的時候數(shù)學基礎非常重要,首先是心算基礎,大家覺得心算基礎被妖魔化,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你考慮到中學以后要學單向式、多向式,你會意識到對數(shù)字的敏感程度,對分解數(shù)字和解題有非常大的作用,你數(shù)學基礎不好,到中學學物理、化學都有困難。
尤其現(xiàn)在IB教育不分文理科,早期數(shù)學基礎打好,孩子進入國際學校也會比較自信。我覺得國際學校跟我們教育理念不一樣。中國人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體制內的學校是要求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精英,他永遠拿最好的學生標準要求你;家長不管嘴上承不承認,心里也都是這樣想的,為什么班級平均分99分、100分,你才考98分。你永遠能看到最好的人,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方向也是這樣,他要求你不能出錯。
國際學校如西方的教育,他可能培養(yǎng)你成為一個通才,你作為一個學校培養(yǎng)的普通人、合格的公民就可以了。他不要求你在某些方面一定有強大的天賦,如果你真的有天賦他會把你這一小部分拿出來專門培養(yǎng)。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對你標準的要求會比我們中國家長心目中標準低。
在選擇國際學校時一定要有一個思想準備,你有沒有一定要讓孩子走這條道路?我們本身也都是公立學校受教育出來的,包括我本人,我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幾年,我不是學外語專業(yè)的,是學船舶的,我用英語跟歐洲人打交道,口語以及書面和閱讀,目前應付工作不但夠用,很多人還問我你有在國外讀書的經(jīng)歷嗎?
可能我們并沒有期望孩子將來一定留在國外生活,還是希望他將來回到中國工作。因為就一個孩子或者說希望他留在我的身邊,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還是要想好了,你要不要一定讓她走這條道,因為一旦進入國際學校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你肯定沒有機會參加高考了。
二、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時避免“逃避”心理
另外,孩子眼前遇到一定的學習困難,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實在不行讓他轉去讀國際學校算了。公立學校孩子讀著不適應,或者學習成績上不去,換學校并不能解決問題,其實只是家長心里想逃避而已。如果你在公立學校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到國際學校也不會好,這是肯定的。
孩子學習不好可以拋開智商的原因,因為我覺得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可能是家庭教育不夠嚴格,或者現(xiàn)階段的環(huán)境不適合孩子。這種情況下讓他轉到本來就強調自律性的國際學校,我們家長對語言和學習科目不能輔導,可能孩子成績會下降的更厲害。
國際學校不是義務教育,當他發(fā)現(xiàn)小孩成績跟不上會勸你留級,留級再不行,他會勸你退學,這個我見到過。包括有的孩子因為考試或者寫作業(yè)的時候作弊,他一次發(fā)現(xiàn)你作弊就讓你離開學校,不讓你再讀下去了。
還有很多東西可能是我們讀公立學校時候沒覺得特別重要的問題,到國際學校就會體現(xiàn)出來。包括男孩子之間肢體沖突也是一樣,如果同學之間發(fā)生肢體沖突,國際學??赡軙o你一個懲罰性警告。
公立學校孩子被警告很正常,但在國際學校被警告過三次,那你下一周都不能來上學了,這期間如果有考試你就沒有成績,最后干脆被學校清退了。
我覺得首先一點,想好了是不是一定要去國際學校,你是什么原因讓孩子去國際學校,是因為他在公立學校不快樂,還是因為他學習不好,還是想給他找一個在校階段讓家長能夠逃避,有一個使自己精神不要那么痛苦、緊張的緩沖期?
另外,你要想好了,是不是將來做好了讓孩子留學的準備,如果你家里沒有移民計劃,孩子將來大多數(shù)可能性要回國工作。我看了一個數(shù)據(jù),當下美國76%的中國留學生要回國工作,還有一部分在那邊可能畢業(yè)之后就業(yè)比較困難,我覺得為孩子選擇教育也是非常大的規(guī)劃,家長不能盲目和沖動。
還有一個,要看自己的家庭狀況,孩子學習習慣建設的好不好,如果建設得非常好,你也想好了孩子是不是要留學,四年級以后也是比較合適的機會。四年級以前,讓孩子在公立學校把中文書寫基礎打好,因為中文書寫在國際學校不太容易得到更多的訓練。
我們雖然也有中文老師,但中文老師是很不主流的,為什么說不主流,你開了這么多課,只有一門課是中文課,他在學校的聲音并不是最強大的,他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另外國際學校,孩子每天寫大量的英文,她的英文書寫習慣是按照老外的思維來的,反過來會影響她的中文書寫習慣,中文書寫能力下降的比較多。
我的孩子現(xiàn)在到了國際學校以后中文閱讀能力有點兒下降。到了國際學校以后,《哈利波特》原版的七本書讀完了,現(xiàn)在說出去玩兒拿本書,她會很自動地拿英文書,她腦子里已經(jīng)不想中文書了,這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讓她在一上小學就脫離中文環(huán)境,而且她將來還要回國工作,我覺得家長要平衡好這個關系。如果想好我這個孩子將來肯定不回國工作,也不接觸更多的中國人了,那對中文的要求沒有必要那么嚴格。但是如果不是有這樣的想法和打算,對于孩子來說學習好中文還是非常重要的。
三、沒有完美教育體系,選擇國際學校要慎重
雖然我們感覺公立學校有一些地方是不盡人意的,但是公立學校也是有很多優(yōu)勢的。其中,公立學校嚴格的紀律性是可以借鑒的。紀律性是應該在孩子十歲之前培養(yǎng)和形成的,學習習慣就是很重要的特質之一。
就拿孩子寫作業(yè)的問題來說,在公立學校,老師會要求孩子在一個小時之內或者40分鐘之內要把幾門課的作業(yè)全部完成,于是孩子放學一進門就開始自覺地寫作業(yè)。我非常感謝公立學校的老師幫我的孩子養(yǎng)成了這個好習慣,到現(xiàn)在為止我的孩子回家還一直保留著的這個習慣。
但是她班級的有一部分同學由于從小在國際學校長大的,就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嚴格訓練,作業(yè)常常會拖延到星期天晚上才會完成。
其次,如果家長沒有跟公立學校的老師交流三到四年,家長容易保持孩子在幼兒園時的思維和狀態(tài)。眾所周知,中國的家長對孩子本身是有要求的,但是往往力不從心,不知道如何培養(yǎng)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公立學校的老師就會幫家長們做一個鋪墊和引導,這三到四年的鋪墊和引導是很重要的。等孩子升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此時孩子的性格和思維就比較定型了,特別是語言能力。如果孩子的口音不正確,學習模式自然也糾正不過來了。
國際學校的學習模式是非常開放式的,要求小孩的動手能力非常強,我們的孩子早已經(jīng)習慣了中國的應試教育,馬上到國際學校的中學階段就會學得很痛苦,學習方式僵化而跟不上節(jié)奏。
我知道有不少中國孩子,念重點高中,拿到了美國非常好的offer,但是他去了之后卻讀不下來,過了一兩年就被退回來了。
我覺得到初中的時候選擇去國際學校也不是特別好的時機。孩子在初中階段是青春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換到一個新環(huán)境他孩子可能不會太適應。我們看到很多中學生在初中階段都不愛搭理人。
到了國際學校孩子的語言跟不上,學習課業(yè)有困難,這時候如果孩子不肯求助于你,又不肯跟新的同學和伙伴交流。這時候孩子已經(jīng)初一、初二了,家長就會面臨著你想回體制內學校卻回不去的尷尬狀況。
孩子處于小學階段,家長就可進可退,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在公立學校適應一下。同時通過這個時間想好作為家長究竟是如何選擇,究竟公立學校有沒有傳說的那么可怕。
家長可能聽說過很多公立學校的弊端,但是有的時候和你遇上一個什么樣的班主任有著很大的關系。家長也要有一個過渡的時間,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給孩子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時間。
如果孩子到了四五年級,家長想培養(yǎng)孩子要做一個國際化的人才,或者希望孩子不要過得那么拘束和緊張,那么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大前提下,可以考慮讓孩子在四、五年級這個階段過渡到國際學校。這個階段孩子的升學壓力不是很大,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如果選擇在孩子六年級的時候往國際學校轉,這時候國際學校是很難進的,因為大多數(shù)家庭都選擇這個時間點轉型。所以國際學校自己的小學部生源實際上把名額已經(jīng)占的差不多了,國際學校初中部只能給你個別的空位來填。
我的孩子所在的學?,F(xiàn)在有兩個班,每個班12個孩子左右,每年大概會增加幾個,到六年級我估計會有16、17個孩子。如果高年級平均20個人為一個班,那么你只能競爭三、四個位置,這對家長和孩子來說,壓力就太大了。如果孩子的英語和入學測試一旦通不過就很難再有機會進入到國際學校了。
以目前的情況看,國際學校適合純北京籍孩子選擇的也不是很多,大約三、四所學校。家長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要看到“國際”兩個字就覺得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我們要考察學校的歷史、課程種類、包括學校的師資是否穩(wěn)定、學校離家的距離以及硬件條件等等。
現(xiàn)在北京名字叫國際學校的非常之多,但是體系是很不一樣的。有IPC,還有IB,或者走英式的,或者雙語學校,這里面還是有很多學問的。咱們做家長的,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要在學校上面多做些功課,把這些國際學校和狀況都了解一些。
孩子一旦到了國際學校以后,家長肯定是沒有太多機會輔導他課內的學習內容。我現(xiàn)在唯一能輔導是孩子的數(shù)學,我是按照人教版的書自己給孩子輔導,這是我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其他課程我都已經(jīng)做不了了。
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英語不是特別優(yōu)秀,對家長而言壓力是比較大的。因為孩子的評估報告、家長會和平時孩子拿回來的東西都是英語的。如果你不知道孩子學的怎么樣,只是看到老師說還可以,這樣往往就把孩子最寶貴的時間耽誤了。
總之,我給大家的建議就這些。首先,大家要慎重選擇國際學校。其次,任何一種教育體系都不是最完美的。我們生活在中國,在中國要選擇一個國際化學校,跟我們要吃一個最地道的西餐一樣,這是一件苛求的事情。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化來要求,只能是折中的要求,找一個盡量適合自己的,對孩子和家庭規(guī)劃影響不是很大的選擇。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陽光家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