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來加拿大時,在教會里遇到很多美國華人,他們有的是牧師,有的是帶領人,更多的則是普通會眾。這些人都是在美國居住了很多年的臺灣同胞,多數(shù)都有美國國籍。他們在講道過程中,或者隨意聊天時,特別喜歡比較美國和加拿大的不同。我因為生來乍到,沒有這方面的閱歷,不好比較,所以也就只能跟著笑。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見過的人多了,經(jīng)歷的事多了,去過的地方也多了,所以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總結(jié)如下:
1、英語能力
假如兩個人,出國前啞巴英語都是四級或六級水平,分別移民到美加兩國五年后,英語尤其是口語水平就會有很大的差距。在美的華人移民,英語水平普遍比在加的華人移民高。這很可能與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政策有關(guān)。加拿大是拼盤,施行多元文化,在哪里講母語都不會受到限制,很多人一輩子生活在ChineseCircle里不出來,也照樣混得過去,所以,沒有把生存壓力變成語言學習動力的客觀條件。
而美國是熔爐,對移民的歸化要求高,Anglophone又比較強勢,所以,移民們?yōu)榱松娌坏貌粣貉a英語。當然,在美加兩國讀過書和一直在職場工作的人,英語表達并無差別。
2、創(chuàng)業(yè)野心
美國科技和經(jīng)濟俯視全球,美國人個性彰顯,活力四射,平民英雄主義盛行,所以,在美國呆久了,近霸者霸,人人都想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做行業(yè)leader。加拿大板栗多猴子少,人無近憂,當然不必遠慮,加之高稅收高福利,冬天寒冷漫長,舉國皆懶,所以,加拿大移民也越來越?jīng)]有斗志。盡管無所作為不甘心,志同道合者聚餐集會時也熱血澎湃,慷慨激昂,頗有拯民于水火,救國于倒懸的氣勢,可幾個響屁放過后,人還沒離席,野心就給凍僵了。
3、對中國的態(tài)度
加拿大的中文網(wǎng)絡媒體上,穿山甲特別多,而且腸胃都不好,經(jīng)常一飯三遺矢。從它們的糞便味道可以聞出,大家都把中國當成了匈奴,把國內(nèi)同胞都視作胡虜,只要有人撰文提中國的好,立刻就會招來一大群紅歌高手的吟抗唱議。他們吟唱的不是共產(chǎn)黨的紅歌,而是岳飛的《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所以,在加拿大以外國家的國移們,給加拿大朋友寫信,尤其是會妙筆著文的朋友,一定要加上“文安”、“撰安”的祝福與問候,因為在加拿大寫文章,文身安全極其堪憂。
而美國華人,當然排除新移民和土豪,則普遍在做空美國,唱衰美國,哭煞美國;對中國的態(tài)度與看法,也遠比加拿大華人客觀、公允、積極、陽光。
4、身份認同
很多來加拿大探親訪友或旅游觀光的美國華人,當被問及是臺灣人、大陸人還是香港人的時候,大家都會滿面自豪地微笑著回答說:我是美國人!可見美國華人對美國身份的認同度很高。當然,這只是小Bush當總統(tǒng)以前的情況,現(xiàn)在怎么樣不清楚。加拿大線長珠稀,色盤遍地,屯窩彌野,土狼屯(Toronto)外有卡屯(Saskatoon),人居屋所十分疏遠;國家又認了個英國老太做干媽,國移們援鏡自照,覺得怎么看都不像干兒子,所以,干脆去他娘的,還把母國放在前面算了,稱自己“查爾尼斯啃泥丁”。
5、虛榮心
要說英裔,加拿大的保皇黨絕對看不起美國土包子,美國土豪也一樣不把加拿大的破落皇族放在眼里,因為有歷史的宿怨,情有可原。可國移們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不宜看錢包。華人在美國和在加拿大本質(zhì)上沒有不同,都是化外異民,說難聽點,都是二等公民,三等母民。
然而,移民十年后,加拿大的華人普遍變得不卑不亢,不溫不火,而在美國的華人則多少有點飄飄然,那癥狀既像打擺子,又像犯癲癇,尤其是北京人,在國內(nèi)拿大慣了,騎上美國紙老虎后就更加眼中無人、不可一世。他們講論奇聞軼事、政治噱頭和到此一游,那簡直是小男孩摸雞雞——手到擒來!中國人傳統(tǒng)等級觀念入骨入髓,大家都想做天上飛的鯤鵬、鸞鳳和鴻鵠,都不愿意做水里游的池中物,可出國后大家都滾在泥沼里,眉目不清,須發(fā)一體,你還在那里做什么高屋建瓴的夢,擺什么芙蓉出水、玉體橫陳的譜???誰在乎,誰待見呀?
6、土腥味
加拿大人溫和不躁,文明有禮,這是全世界公認的。華人移民來此久了,自然近朱者赤。美國人本來是土底子,說話舉止粗魯狂狷,缺乏教養(yǎng)。中國大陸文革后成長起來的兩代,原先在國內(nèi)就“禮”焉不詳,移民美國后近墨者黑,自然更加恬不知“禮”。新來的土豪也就算了,有些在美國生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住在華屋吃著膏粱,地位高收入也高的華人佼佼者,卻倉廩實而忘禮儀,說話屬文上評論,字里行間充滿了土腥味,好像剛從牛欄豬圈里出來似的。
我知道,在美國粗話也是生產(chǎn)力,但那是在workplace,論壇博客臉書等公共文化園地,還是多注意婦女兒童的好,照顧同胞只是一方面,現(xiàn)在懂中文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美國。
7、羨慕嫉妒恨
美國腳掌大,鞋子也大,生存自然游刃有余;社會上富人多,窮人也多,所以,不容易發(fā)生人與人之間的羨慕嫉妒恨,就是有,程度也比較輕,加上美國人普遍愛施舍,信奉“不可含怒到日落”的神諭,因而都比較寬容、隨意,大大咧咧。華人雖然在國內(nèi)有這個毛病,但來美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甚至康復如美國人一樣可愛、可敬。
加拿大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單一,移民比例太高,創(chuàng)業(yè)政策保守刻薄,勞工市場一潭死水,導致就業(yè)謀生異常艱難,生存狀況差異極大。華人中先來者與后到者,在職者與失業(yè)者,悠閑者與勞碌者,彼此之間由羨慕發(fā)展至嫉妒,由嫉妒釀造成仇恨,再由仇恨演變成大開殺戒的情況屢有發(fā)生。殺人分尸再郵寄零件,將一個弱女子狂砍五十刀,這種瘋狂可能只在加拿大發(fā)生。
8、思想深度和憂患意識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加拿大人生活質(zhì)量高,有時間,有心情思考,而美國人工作壓力大,空閑時間少,沒有時間或靜不下心來思考,再或是美國華人普遍認為,我這一代能逃出中國地獄進入美國天堂,已屬不易且萬幸,不論怎樣說都算功成名就,憂患的事就交由下一代來完成等原因,我發(fā)現(xiàn),加拿大雖然天高地闊,偏安一隅,但人們出門不僅接地氣,而且接天氣。氣候變遷,土壤變質(zhì),加拿大人感受得最早最深,人類前途,天災人禍,加拿大人自然也憂慮得最緊最急。
現(xiàn)在的世界危機四伏,岌岌可危,可近幾年的諾獎獲得者,有幾人的研究是站在風口浪尖最前沿的?自由市場經(jīng)濟中的消費主義,已經(jīng)把世界弄得燈干油盡,可美國的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們,竟然還在那里毫無新意地貶低計劃控制,歌頌市場調(diào)節(jié)。美國很多華人學者也一樣,整日沉浸在美帝國的輝煌春夢里,還在把科學和民主當作B寶,要么批評中國民主和人權(quán)狀況,要么比較東西文明和黃白人種,更多的是聚眾而吃,抱團而戲,同床而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