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錄取辦公室的人員是有限的,招生官審核材料的時間是有限的,錄取比例幾乎不變,申請人數(shù)又大幅增加。不深諳七大細節(jié)問題,怎么決戰(zhàn)申請之巔????
一到11月1日,一年一度的美國大學申請季就到了關鍵的決戰(zhàn)階段。
在提交申請的關鍵時刻,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為了更有針對性,避免泛泛而談,我就根據去年(2013/2014學年度)的申請結果,尤其是一些失誤案例,簡單說說今年在最后沖刺階段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吧。
至少提前一周提交申請材料
去年美國大學申請人數(shù)再創(chuàng)新高,錄取率再創(chuàng)新低。在常春藤8盟校中,除普林斯頓大學申請人數(shù)較上一年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各校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有的申請人數(shù)較去年增長7.6%。與此相應,錄取率也再創(chuàng)新低。其中錄取率最低的哈佛大學,總體錄取率僅為5.9%。在公立的加州大學系統(tǒng)9所學校(舊金山分校只有研究生院,故未包含)中,競爭也日趨慘烈。洛杉磯分??偣彩盏匠^8萬份申請,錄取率只有18.2%;伯克利分??偣彩盏?萬多人,錄取率僅為17.3%。
在此大背景下,申請者除了比拼綜合實力之外,采用什么樣的申請策略和申請技巧,可能會決定申請成敗。不少學生一定拖到申請截止最后一刻提交自己的申請,這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上可能導致申請失敗。去年某校有兩位各方面條件基本相當?shù)耐嗤瑢W,選擇申請同一所大學,一位在截止日期前10天完成提交,順利錄??;另一位在截止日完成提交,結果被拒。個中原因復雜,但有一個情況還是明擺著的:須知一所大學招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總是有限的,國際生的錄取比例是基本不變的,面對數(shù)以萬計而且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的申請文書,“先到先得”的幾率應該相對較高。或者說,留足提前量,有助于招生官充分重視并仔細審核你的材料。去年的拒信中,有的學校就破例增加了一句話:“我們確實沒有能力審查所有申請,抱歉?!?
少講或不講招生官看不懂的故事
申請文書需要講述自己的故事,這個已經得到絕大部分同學的認可。但該講什么故事,如何講呢?去年有位同學,英語水平不錯,其他條件也好,就是在申請文書中,一定要講自己給《哈利·波特》寫續(xù)集的故事。我們的咨詢指導老師認為,他寫的還是中國孫悟空的故事,招生官可能理解不了,建議另寫一篇。這位學生堅決不肯割愛,只同意兩所學校使用老師指導的另一篇文書。結果是只有這兩所錄取,其他全拒了。????
還有一位同學,申請維克森林大學,明確的專業(yè)志向是學習經濟學。但他提交了一個自己熱愛戲劇的故事。招生官不太明白,電話面試時直截了當?shù)貑枺耗銦釔蹜騽『湍愕慕洕鷮W專業(yè)理想之間有什么關系?幸虧這位同學還能急中生智,想到戲劇創(chuàng)作的“三一律”和宏觀經濟的均衡理論,才涉險過關。假如面試官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那就很不妙了。
“劍走偏鋒”正中靶心
美國大學招生官愿意錄取什么樣的國際生?簡而言之,能為校園帶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中國學生在美國校園里最大的亮點是什么?說白了,是數(shù)理化基礎好,能帶動其他學生學好數(shù)理化。在硅谷時代,可能斯坦福比哈佛更受追捧。去年斯坦福的錄取率創(chuàng)下最低,但北京有位同學還是如愿以償。他既沒有全國奧賽大獎之類的“硬通貨”,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實驗或發(fā)明,怎么在招生官面前展示自己是獨特的“那一個”呢?我們在深入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熱愛佛學,看過控制論鼻祖諾伯特·維納的《控制論》,于是一篇用信息論原理探索佛學意蘊的文書出手了。很顯然,這位同學知道斯坦福的招生官十分青睞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而他找到了“迎合”招生官眼光的最佳切入點。看似“劍走偏鋒”,實際正中靶心。
擅用性別優(yōu)勢,學會“曲線”救國
某校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是同班同學,去年同時申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學院,成績弱一些的女生被錄取,男同學被拒了,家長有些疑惑。讀過《美國大學申請信息白皮書》的同學和家長,一定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美國大學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女生比例稍微超過男生。但一些以工程見長的學校,或者綜合性大學的工學院,男生比例遠大于女生,如加州理工的男女生比例大約是62%?38%,喬治亞理工大約是70%?30%,倫斯勒理工大約是72%?28%。美國大學不但注重文化多元,也注重男女比例平衡?,F(xiàn)在工學院男女生失衡,有女生申請人家自然歡迎。女生學工程如能順利完成學業(yè),找工作繼續(xù)有優(yōu)勢;入學之后萬一覺得骨頭難啃,換個專業(yè)也來得及。有時候“曲線”確實勝過“直線”。
展現(xiàn)人文特長需注意“中外有別”
十多年下來,申請者中鋼琴十級、藝術體操一級運動員等屢見不鮮,好在這些才藝招生官一看也明白。但去年有位同學特別強調自己在書法方面的才能,而且臨摹王羲之《蘭亭序》數(shù)百遍,在我這粗通書法的人看來竟然有七分相似,但你讓招生官理解中國書法的精妙,不是為難人家嗎?再說把“模仿”作為一項才能展示,申請失利也就在所難免。還有熱愛昆曲的同學,最好是在將昆曲與西方古典戲劇的比較中得出自己的感悟。須知招生官審核一份材料的時間是有限的,故意跟招生官捉迷藏,是在考驗人家的耐心。
讓“小故事”能發(fā)揮大作用
媒體有報道說去年南方一位喜愛吃泡面的申請者受到名校招生官的青睞,我不知道具體內情。但我知道有不少申請者講述自己的“小故事”,申請成功了。今年有位同學申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講述的是自己11歲的時候,大人都不在家,獨自想方設法疏通家里下水道的故事,結果如愿以償。但某地有位申請者在申請文書中發(fā)誓,要研究中醫(yī)攻克癌癥,自然是失利了。
千萬別傷害招生官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