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就是一種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種動作和行為持續(xù)出現(xiàn)21天,就可能形成初步的習慣;堅持到90天,就可能養(yǎng)成穩(wěn)定的習慣。而家長幫孩子養(yǎng)成3-5個好習慣,就可能改變孩子一生。但好習慣該如何養(yǎng)成,家長可能并不知道。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孫云曉指出,培養(yǎng)習慣有6個步驟,要讓孩子有正面認識、家長要給予細節(jié)指導、要和孩子討論榜樣、要持久訓練、要及時評估,并在家形成習慣的環(huán)境。
我做教育部的課題做了10年,專門研究習慣的培養(yǎng)。什么是習慣,我可以說得形象一點,就是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不做,心理癢癢的。比如手機,如果出門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忘記帶手機了,習慣用手機的人就會心里癢癢的、別扭,這就是習慣。
你怎么打電話?一手拿手機,一手筆劃:“我告訴你,這件事抓緊辦,一定要抓緊。”我知道他很著急,但是我覺得很可樂。
我研究習慣10年,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非常有趣。很多人的手機都沒有可視功能,就算有,你這么比劃對方也看不到。除非你手指對著屏幕指,這樣對方可以看到,可你基本上看不到有人這么打電話。甚至很多人一個人在家里打電話,在辦公室打電話,拿著坐機打電話,仍然是張牙舞爪的,那就是典型的習慣動作。
你看高考和中考,考生有什么特點?埋頭想題,手還在不停地轉(zhuǎn)筆,這就是習慣動作。
習慣動作怎么來的?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種動作和行為持續(xù)出現(xiàn)21天,就可能形成初步的習慣。如果堅持到90天以后,就可能養(yǎng)成穩(wěn)定的習慣。
英國倫敦大學的發(fā)現(xiàn),材料比較完整——人的習慣養(yǎng)成大概需要66天,最長的可能需要250多天。這就是說,一種行為或動作持續(xù)出現(xiàn)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養(yǎng)成習慣。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習慣養(yǎng)成的奧妙:三個要素最關(guān)鍵——慣常行為、獎賞、暗示。其中暗示和獎賞這兩個最關(guān)鍵,你只要掌握了暗示和獎賞,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習慣。
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父母和老師的獎勵很必要,但是最高的獎賞和最強的動力,一定來自于孩子自己的滿足和成功的體驗。比如我自己,就是兩個習慣成就了我,一個是讀書的習慣,一個是寫作的習慣。
我從15歲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現(xiàn)在,寫了44年。我們想想自己,至少身上有3到5個重要的好習慣,而正是這些好習慣成就了你,也是因為一些壞習慣在妨礙著你。孩子呢?如果我們可以在孩子身上培養(yǎng)出3-5個重要的好習慣,就能改變他的一生,成就他的一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經(jīng)過10年研究,發(fā)掘出習慣培養(yǎng)的六個步驟:
第一、提高認識。
培養(yǎng)好習慣不是強迫,要讓孩子感到,我需要、我能行、我快樂、我喜歡。
第二、不能跟孩子說:孩子好好的,千萬好好的、永遠好好的,什么叫好好的?越小越不明白。
我出了一套講習慣的書,北師大開研討會,我推薦了一個特級教師,李克強總理的女兒小學6年就跟著他。這位老師多有經(jīng)驗?他教四年級的時候,當班主任,一個男孩上別的老師課搗亂,老師很生氣,一下課同學都批評他:你怎么能這么做?你給咱們丟了人。
這個班的風氣很好,給男孩很大的壓力。男孩一看不行,得找老師商量?!皩O老師,我今天上課搗亂,我錯了,我跟趙老師道歉。”
你看這位孫老師多有水平,特級教師,當過40多年小學班主任。他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你準備怎么道歉?男孩說我給他鞠躬,說我錯了,我來道歉。老師很細心地說:你能給我演示一下嗎?我看看你怎么鞠躬。男孩一點頭,說:老師,我今天上課搗亂,我錯了,我來道歉。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了:你這是點頭,不是鞠躬。點頭道歉沒有誠意,你要鞠躬。
小孩傻了,長這么大分不清楚點頭和鞠躬有什么區(qū)別。老師說,我給你演示一下。什么叫鞠躬?鞠躬就是挺胸抬頭目視前方,兩臂自然垂下,中指貼近褲縫,你的面部和胸部,彎下來,彎到與地面平行,90度,這叫鞠躬。當你表示隆重的謝意和歉意的時候,要90度。平時30度就可以。看明白了嗎?
明白了,好好練。練了好一陣子,老師說你現(xiàn)在可以去道歉了。這個男孩子去了以后,因為有一個90度的鞠躬,那個老師有點感動,接受了他的道歉。
各位想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父母跟孩子講要有禮貌、講文明。但是誰教給孩子鞠躬?兒童教育,離不開細節(jié)的指導。我們都希望孩子受歡迎,事實上,有禮貌的孩子走遍天下受歡迎,沒有禮貌的孩子寸步難行。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很多的細節(jié),一看就是不一樣。
第三、榜樣教育。
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五年級是榜樣的影響達到最高峰。初二,偶像的影響達到最高峰。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嘲笑你孩子的偶像和榜樣,你要了解,要和孩子討論。
第四、持久訓練。
有很多中學生的父母會問:中學生能不能養(yǎng)成好習慣?需不需要養(yǎng)成好習慣?回答是肯定的。
中學生最討厭別人管自己,這個可以理解,但不希望別人管自己,你得自己管自己。對中學生來說,自我管理的習慣最重要。人生有目標,做事有計劃,最重要。
我很欣賞一個叫吳牧天的孩子,他在國際學校上學,高三這一年要到美國學一年,在美國考大學。臨別之際爸爸給他一個建議:天天寫自我管理日記。說你寫了之后,你每天發(fā)過來,我和你媽媽每天分享。
孩子后來就開始寫了。寫了一段時間說不愛寫了,說沒有什么東西可寫,結(jié)果爸爸寫了5000字的郵件告訴他,為什么要堅持,怎么堅持。他一看,我一天不做,爸爸就這樣,我寫吧。
一年下來,寫了30多萬字,爸爸害怕了:高考這一年,寫30萬字的自我管理日記,不是影響高考嗎?但他已經(jīng)習慣了。
當你有一個孩子在國外生活的時候,天天寫自我管理的日記,這是最好的管理。而且,這個孩子從小受自我管理的訓練,關(guān)鍵時刻就會發(fā)生驚人的效果。
持久訓練就是講21天到90天,或者60天到254天。怎么訓練?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舞蹈系的學生練習頭正背直,頂碗,每天上課和放學都頂著四個碗,這就是長期訓練,達到頭正背直。
第五、及時評估。
及時評估,孩子都有健忘癥,年紀越小忘性越大。所以,要經(jīng)常評估。家里可以畫一個表,每天都有紀錄。做到了給他貼一個什么東西,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評估方法。做到了,再換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然后再大一點,一個月有一個獎勵。孩子年齡越小,這個效果越好。有各種各樣的檢查評估方法,每天都要檢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