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跟別人玩?!薄八偸枪铝懔阋粋€人,別的孩子也不來找他?!薄拔遗畠合霚惖胶⒆佣牙锿?,但他們把她攆出來了?!蔽覀兘?jīng)常聽到有人這樣抱怨。一般來說,幼兒越小,交往能力越弱。隨著生活的實踐,他們的交往能力與個人整體能力同步成長。成人需要了解幼兒交往能力的成長方式和規(guī)律,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成長機會。
在點滴的實踐中演習(xí)交往
幼兒出生后,成人就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小的交際圈,比如與其他同齡兒童家庭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絡(luò)。特別是剛剛搬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周圍是完全陌生的人際環(huán)境,必須盡快幫助幼兒結(jié)交新玩伴。幼兒需要經(jīng)常去公園或游樂場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見到年齡相仿的小伙伴,成人可以主動向他打招呼,并引導(dǎo)自己的孩子以哥姐或弟妹相稱。這種交往示范會培養(yǎng)孩子主動交往的意識。
平時帶幼兒外出散步時,也要善于捕捉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譬如,兩個小男孩互相奔跑追逐的時候,其中一個鞋不小心跑掉了,這時,成人可以提醒孩子撿起對方的鞋子,幫助他穿上。再比如,當小伙伴難過哭泣時,可以讓孩子幫他擦拭眼淚,并以擁抱給予安撫。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孩子生日等時機舉辦小型聚會,邀請孩子的小伙伴們前來做客。譬如,2歲的躍躍過生日時,父母給他買了一套心愛的托馬斯小火車,又邀請小區(qū)里的小玩伴們過來一起吃蛋糕、玩玩具,并教導(dǎo)躍躍如何充當一個小主人去招呼小客人。這樣,躍躍既能體會到人際交往的快樂,也能習(xí)得一些基本的交往常識。
從成人示范中學(xué)習(xí)交往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通過言傳身教向幼兒傳遞“分享”、“互利”的理念,譬如說,吃東西時讓幼兒與所有家庭家員共同分享,懂得用自己心愛的玩具去交換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知道“與人分享”、“互利雙贏”的孩子,一定很容易被其他小伙伴所接納和認可。
當然,幼兒常常缺乏交往技巧,他們會在生活中觀察成人的交往方式。您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場景:一群陌生的小朋友正在興高采烈地玩游戲,一個幼兒試圖加入其中,但明顯遭受到了冷落和排斥。這時候就應(yīng)該引導(dǎo)孩子在一旁靜靜觀察,耐心等待時機融入這個歡樂小集體。比如,一群正在玩和泥巴的孩子,他們明顯已經(jīng)有了各自分工,對于外來孩子的介入會有排斥心理。這時成人需要蹲下身來,告訴焦急的孩子:“寶貝,先不要著急,我們先看看他們在玩什么?”這群孩子中一定會人注意到你們,為了讓他們放松“警惕”,最好不要亂說話,只是站在一旁靜靜觀看,等待時機。比如,那群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泥土和水不夠了,成人可以領(lǐng)著孩子上前詢問是否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去幫助弄一些泥土和水來。通過提供援助的方式適時介入,幼兒會很容易融入一個陌生的集體。
在磨合體驗中自我習(xí)得
幼兒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沖突,有時需成人適度干預(yù),以促進交往過程更順暢進行。比如,幼兒為一件玩具與其他幼兒發(fā)生爭執(zhí),成人要引導(dǎo)幼兒耐心等待,或者謙讓給比自己小的玩伴,或者通過玩具交換的方式與他人達成妥協(xié)。不過,成人在干預(yù)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切不可拉偏架,這種偏袒會導(dǎo)致孩子日后無法合群。
其實,幼兒游戲過程發(fā)生沖突時,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處置規(guī)則。幼兒之間會協(xié)商和妥協(xié),最終達成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隨著幼兒的成長,成人應(yīng)該盡量減少干預(yù),讓孩子自己學(xué)會如何在沖突中學(xué)會妥協(xié),學(xué)會如何配合他人成就自己。這種集體合作精神的自我習(xí)得,無疑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我曾親眼觀察到一個鮮活例子:一位母親帶著自家孩子下樓玩,孩子看到鄰居家的小男孩在騎摩托車,便纏著母親說:“媽媽,媽媽,我想騎他的車車,幫我要一下吧?!蹦赣H說:“小哥哥正騎呢,我們等一下吧,等小哥哥不想玩的時候我們再和他商量,好吧?”幼兒聽后,臉上露出些失落感。等了一會兒后,幼兒實在忍不住了,便自己跑上去向小男孩要,當時就被對方拒絕了。幼兒重新返回尋求母親的幫助,年輕的母親決定鍛煉一下兒子的能力,便鼓勵他說:“你自己想辦法吧,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想出辦法的?!睂で蟪扇酥г疅o望之后,孩子便開始自己想招了。他一邊和小哥哥商量,一邊就跟著小摩托車跑,跑了足足有十幾分鐘。他有一些累了,很快他跑回家中拿了一把恐龍水槍出來,開始打水玩。騎摩托車的小男孩很快被這個新穎的玩具所吸引,下車對幼兒說:“能讓我玩一會嗎?”幼兒很快說:“那我們交換,我騎你的摩托車,好吧?!本瓦@樣,在成人沒有直接幫助的情況下,幼兒順利地解決了問題。(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教育科學(xué)研究所)
鏈接
沙箱游戲?qū)τ變航煌膯⑹?/span>
沙箱游戲是指在陪伴者的陪伴和引導(dǎo)下,游戲者從玩具架上選擇玩具,放進盛有沙子的箱子里創(chuàng)造作品的一種心理游戲。
通過比較幼兒在沙箱游戲中的表現(xiàn)及同伴的反應(yīng),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結(jié)論:試圖很快加入公共活動并迅速到達沙箱正中心的幼兒,會遇到其他幼兒的阻擋,并因此發(fā)生沖突;總是待在沙箱邊緣地帶的幼兒,無人問津無人關(guān)注;獲得成功的幼兒,開始時處于集體邊緣,他們自發(fā)模仿其他孩子的行為,然后逐漸推至中心。這樣,他們會一步步到達中心,且自我感覺良好。
由此可見,為了融入集體活動,幼兒首先需要審慎行事,熟悉并適應(yīng)周邊環(huán)境;其次需要有足夠的堅持和毅力,能夠克服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同時,為了自己被別人接納,還需要掌握真正的交友技巧。譬如說,學(xué)會解決各種潛在沖突。孩子們不喜歡那些總批評和嘲笑他人的小伙伴,但是一味友善未必能換來別人的友善。一些幼兒需要表現(xiàn)得更加開朗,而另一些則需要適當克制,因為吹毛求疵、過于挑剔也會招人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