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做的不是全程看、盯、包辦,更應該是多陪伴,告訴孩子:“寫作業(yè)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span>
要忍得住看著孩子犯錯不去插手,看著孩子慢吞吞的不去催,孩子一時做不好,也要忍住代替他做的沖動。
孩子始終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勝任感,這是自律的關鍵。
?
孩子自律的關鍵,是從小培養(yǎng)好習慣,尤其是一些細微的習慣。比如:
緊急的事情,先做好再玩;
要讓孩子體驗做事“快”的好處,贏得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完兩頁書,就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做作業(yè)時,玩具、零食以及電子產品等容易分心的東西不要出現(xiàn)在書桌上.....這些習慣和細節(jié),才是“盯”孩子學習的關鍵。
培養(yǎng)這些小習慣時,不必嘮叨太多,只要我們始終能堅守自己的底線,孩子也會尊重這些原則。
小學階段,孩子作業(yè)做不好,可能是能力問題,也可能是態(tài)度問題。
家長、老師有信心陪孩子面對這些問題,一切都還來得及。
怕就怕,我們失去耐心,用充滿情緒化的回應,切斷了與孩子之間的愛的聯(lián)結,再一次增加孩子在學業(yè)上感受到的痛苦。
不要因為作業(yè),毀掉了你們之間的關系,這是最得不償失的。
《少有地人走的路》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既然爸爸媽媽愿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于自己的痛苦。”
我們的愛與支持,才是孩子自律的真正起點。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