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小樹要修,孩子要教。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要知道,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在背后的奮力托舉。據(jù)研究顯示,人在一生中,所受的教育,學校教育影響占20%,社會教育占到了30%,而家庭教育則占到了50%。
不難看出,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的大。教育路上,只有家長像家長,老師像老師,學生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學生。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并肩努力!
01
家長不護短
教育才有力量
央視網(wǎng)曾發(fā)文提到: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后沒有兒戲。在家里家長可以寵你,在學校里,老師能忍你,但到了社會可沒人慣著你。各位家長,現(xiàn)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會狠狠懲罰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為人父母最大的惡行: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
千萬不要再以愛的名義一味地對孩子讓步了,你越不管,孩子越放縱!慣子如殺子!一味的嬌慣子女,反而會害了他們!
俗話說:
小樹要直,要快長大,要成材,就要修剪旁枝末節(jié),才能茁壯成長。孩子要正,要有教養(yǎng),要成人,就要積極引導教育,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規(guī)劃的!老師可以不管孩子,但家長絕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
請一定要明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終身事業(yè)!
02
老師不姑息
學生才有未來
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做父母的如果只是供養(yǎng)兒女吃穿用度而不好好教育的話,那就是父親的過錯。做老師的如果只是教育,而對學生不嚴格要求,那就是做老師的懈怠了。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老師也是一樣的,那些管孩子最嚴的老師,其實愛你的孩子最深。
沒有人愿意當一個壞人,但在教育中,為了孩子,老師不可能總是溫柔的,松嚴有度才是教好孩子的正確方式。因為教育的底色,從來不是絕對的放任和快樂。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沒有自覺性,所以,這就需要成年人對其管教、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教育孩子,不只需要父母,還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
只有家長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老師不姑息,學生才有未來。
03
教育不能一味讓步
我們要對孩子負責
著名教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span>
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在背后的奮力托舉,過分的寬容才是不負責任!
教育不能讓步于一味表揚,沒有懲戒手段的教育,必然是徒勞無功的。
“雙減”之下,學生的壓力是減輕了,但老師的教育責任卻變重了。
如果家長還是一味的要求老師不能罰、不能說,以“快樂教育”為理念,那對孩子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教育不能只求當下的快樂,只看今天的成績,必須為長遠考慮,并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父母的格局,老師的教導,才是孩子走向未來的方向!
04
不為難老師,不打擾教育
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著名特級校長李鎮(zhèn)西曾說過:“教育最大的阻力來自家長的不信任!”家長不信任老師,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要知道,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孩子毫無血緣關系,卻時刻關注著孩子,想盡辦法幫助孩子的人。如果連老師都不能信任,孩子教育路上還能相信誰?一個孩子要成才,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老師的教育。
請您相信,老師和您一樣愛著您的孩子,希望他變得更好。請您相信,從前、現(xiàn)在、將來,老師都在盡心盡力。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長的監(jiān)督、責怪與質疑,而是安靜的支持。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
“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否則,教育的作用將會受到干擾、削弱,甚至抵消。”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長和老師最應該形成合力。
只有家長和老師肩并肩,形成一種整合優(yōu)勢,教育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功能,孩子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