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已經結束,但這一仗留下的余震久久難以平歇。
小編將逐一復盤16區(qū)2022中考,解析各區(qū)中考格局,能力有限,希望借以有限的數據,盡力為下一屆中考生提供一些參考。
今天,目光投向青浦。青浦歷史悠久。7000年前已經成陸,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勞動、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青浦近些年在上海教育界的存在感挺高,但這要得益于青浦在小初兩大學段的努力,又是引進蘭生復旦分校,又是引進世外、平和、復旦附中的優(yōu)質資源,一派熱鬧。
但,熱鬧是弟弟妹妹們的,高中段仍略顯“寂寥“,除了幾年前落地的復附青分,之后就沒有什么大動作了。即便如此,青浦仍是少有的高考優(yōu)秀郊區(qū),不只依靠單純的縣中模式,我們更要看到青浦教育者背后的用心。
2022中考復盤:青浦
1.青浦初高教育資源盤點
青浦3所市重,1所區(qū)重,2所公辦普高,2所民辦普高。
老規(guī)矩,先看市重點。青浦以前是青中獨大,后來復附青分的到來,毫無懸念的超過青中成為了青浦高中一哥。青分是復附系首所“書院式”分校,也是學生贊美度最高的高中之一,整體氛圍在四校系中屬于偏自由風。
青分2015年開始招生,2018年才有第一屆畢業(yè)生,有人覺得青分去年高考表現不夠好,不如部分八大, 其原因也有幾點:
1.復附青分雖然招的是青浦頭部生源,但和徐浦閔的頭部高中比,生源方面仍不夠頂尖。
2.青分繼承了復附系教學風格,整體氛圍比較自由,雖然這種風格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但某種程度上也犧牲了學校的高考潛能。
但是青分仍是復附系被寄予厚望的小弟,今年23人錄取復旦。
青分之后是原區(qū)屬老大青浦高級中學,青中和金中類似,郊區(qū)首高的地位。以前青中成績要更好點,畢竟生源沒有被青分吸走。說到這,大家可能感覺到青浦市重格局和另一個區(qū)很像:嘉定。是的,兩者都屬于空降一所四分,本土老牌大哥的生源就被搶走。只能說有得必有失。
青浦最后一所市重點朱家角中學,近年表現肉眼可見的優(yōu)于早些年。學校位于松江大學城附近,不少畢業(yè)生會選擇上貿、立信等校。
青浦區(qū)重少的可憐,只有一所:青浦一中。一中在孜孜不倦的申請?zhí)厣咧?,主?/span>“生態(tài)素養(yǎng)的培育” (水生態(tài)),應了青浦因水而生、傍水而起、依水而興的歷史發(fā)展,也算獨樹一幟了。
再看普高。首先是東湖中學,就是普通高中。
著重注意青浦二中,它好就好在學校藝考生的高考成績很不錯,這也一定程度為青浦的高考成績添了把火。
民辦方面,宋慶齡學校的錄取難度和學費都是考驗家庭實力的因素,主打體制外。協和雙語也是體制外。
總體看,青浦高考超越部分市區(qū)有幾點原因:
1.沿用縣中模式。
2.隨著新上海人不斷選擇安家郊區(qū),生源方面確實在變好。
3.青浦教育者沒有躺平。
新政下,青浦頭部生源一方面多了更多沖外區(qū)好校和本區(qū)青分、青中的機會,但由于好學校到青浦的區(qū)名額十分有限,到區(qū)競爭激烈程度很高。
【初中資源】
據悉,五浦匯2022屆140余名中考生:四校14人,四校分校及八大80余人,市重點120余人,市重率85.7%左右。
2.青浦2022中招計劃
【中招計劃總表】
1、自招144 ;到區(qū)186 ;到校528 ;統招1469?,中招計劃總計2327。
2、青二中考收分線低且藝考生表現優(yōu)秀。
【名額分配到?!?/span>
1、到??傆媱潱?28。其中區(qū)屬524,四校4。2、到校計劃最多公辦初中:青浦實驗。
【名額分配到區(qū)】
1、四校單校到區(qū)計劃Top1:華二6。2、四校到區(qū)計劃:19。
再看含金量:青浦四校八大到區(qū)計劃少,含金量僅高于崇明。
區(qū)屬市重分配詳情如下:
3.青浦中招分數線
【到區(qū)分數線】



【統招分數線】
1、青浦市重點均分全市第14。
2、青浦區(qū)重均分全市第6,只有一所區(qū)重:青浦一中。
【青浦四檔高中最高最低分】

【同分高中對比】

寫在最后
作為郊區(qū),能集齊等眾多頂尖教育資源,實屬可貴。此外,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伴隨著大虹橋的開發(fā),青浦各方面都在變好。不過青浦仍需加強公辦初中學段的教育,從底部開始強化生源,提高頭部生源質量。
另外,青浦高中梯度不如教育強區(qū)那么完整,外區(qū)市重點的名額分配到區(qū)計劃多少彌補了這點,青浦娃有了更多選擇。
但由于這部分計劃實在有限,平均每所重點投放到青浦的名額只有位數,加上青浦民辦強勢,更加劇了名額分配到區(qū)的競爭。
對于青浦娃,關于到區(qū)志愿,合適的選擇會帶來極大收益,不當選擇可能會損失良機。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