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中考語文實詞虛詞
【2019年文言虛詞詩詞考察】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4題。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踐迎擊,敗吳于姑蘇,傷闔廬指,軍卻。闔廬病創(chuàng)將死。謂太子夫差曰:‘“爾忘勾踐殺爾父乎?”夫差對曰:“不敢忘。”是夕,闔廬死。夫差既立為王,以伯嚭①為太宰,習戰(zhàn)射。二年后伐越,敗越于夫湫。越王勾踐乃以余兵五千人棲于會稽之上,使大夫種②厚幣遺吳太宰嚭以請和,求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后必悔之?!眳峭醪宦牐锰讎河?,與越平。
????其后五年,而吳王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伍子胥諫曰:“勾踐食不重味,吊死問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務(wù)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伐齊,大敗齊師于艾陵,遂威鄒魯之君以歸。益疏子胥之謀。 ???????????(節(jié)選自《史記·伍子胥列傳》)
????【注】①伯嚭(pǐ):人名,吳國大臣。⑧種:文種,越王勾踐的謀臣。③吊死問疾: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
8.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2分)
??A.敗吳于姑蘇 ????????????????????????????????B.闔廬病創(chuàng)將死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C.吳王將許之 ????????????????????????????????D.乃興師北伐齊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 ??????????????????伐竹取道(《小石潭記》)
1、虛詞【于】?
介詞“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
如: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②子墨子聞之,起于魯(《公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
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
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
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
2、實詞【病】:
|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人琴俱亡》 )
|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也《捕蛇者說》 )
|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
|
①疾病,重病。 ?②困苦不堪 ③辱
|
3、實詞【許】: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 )
???????高可二黍許《核舟記》 )
???????曳屋許許聲《口技》 )
①贊許,贊同(②答應(③表示約數(shù)(④hǔ,擬聲詞)
4、實詞【伐】
【動詞】
砍斫;砍伐?!对娊?jīng)·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span>
丁玲《母親》一:“不知道是那個山上,傳來了丁丁的伐木的聲音?!?/span>
〈文言〉敲擊。
|
《詩經(jīng)·小雅·鼓鐘》:“鼓鐘伐鼛,淮有三洲?!?s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
|
〈文言〉擊刺;殺。
|
《尚書·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span>
《逸周書·世俘》:“伐右厥甲小子鼎大師?!?/span>
|
征討,攻打。
|
《孟子·梁惠王下》:“湯放桀,武王伐紂?!?/span>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以天子之威,伐背叛之國?!?/span>
|
〈文言〉批評,抨擊。
|
王充《論衡·問孔》:“誠有傳圣業(yè)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理?”
|
〈文言〉敗壞;危害。
|
《逸周書·武稱》:“餌敵以分而照其儲,以伐輔德追時之權(quán),武之尚也?!?/span>
|
〈文言〉平毀;鏟除。
|
何景明《敵中篇》:“恐伐吾士大夫、百姓之墳墓也。”
|
〈文言〉抵觸。
|
王充《論衡·問孔》:“其文,前后多相伐者?!?/span>
|
〈文言〉自我夸耀。
|
《易·系辭上》:“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span>
|
通“罰”。處罰。
|
《馬王堆漢墓帛書·經(jīng)法·君正》:“民無邪心,衣食足而刑伐必也?!?/span>
|
【名詞】
古代臣子評功的品級之一。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
〈文言〉泛指功勛,功業(yè)。
|
《左傳·成公十六年》:“晉侯使郤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span>
|
〈文言〉通“瞂”。盾。
|
《詩經(jīng)·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
星名。參宿中的三顆小星。
|
《晉書·天文志》:“故黃帝占參應七將,中央三小星曰伐。”
|
【伐】
① 擊,刺殺
擾龍伐蛟,登龜狩麟 《黠鼠賦》
②進攻,征伐
十年春,齊師伐我 《曹劌論戰(zhàn)》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砍伐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小石潭記》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諫太宗十思疏》
④自夸,炫耀
每一令出,平?(屈原)伐其功
《屈原列傳》
【2018年文言虛詞實詞】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后面小題。
徐禎卿,字昌谷,吳縣人。資穎特,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自為諸生,已工詩歌。與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楊循吉
,由是知名。 舉弘治十八年進士。 孝宗遣中使問禎卿與華亭陸深名,深遂得館選
,而禎卿以貌寢不與。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
禎卿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齊名,號 “吳中四才子”。其為讀,喜白居易、劉禹錫。 既登笫,與李夢陽、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趨漢、魏、盛唐,然故習猶在,夢陽譏其守而未化。
禎卿體癯
神清,詩熔煉精警,為吳中詩人之冠,年雖不永,名滿士林。
(節(jié)選自《明史》)
【注】
沈周: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楊循吉:與下文中的李夢陽、何景明、陸深同為明代文學 家。
館選:被選任館職,即入職翰林院。
癯(qú)):瘦。
5. 下面哪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 ???)
A. 向禎卿與華亭陸深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B. 與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 而禎卿以貌寢不與/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D. 與李夢陽、何景明游/又患無項師名人與游(送東陽馬生序)
E. 為吳中詩人之冠/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參考譯文:
徐禎卿,字昌谷,吳縣人。天資特別聰敏,家未藏一書,但他卻無所不通。自入學成為生員之后,已工于詩歌,與同鄉(xiāng)唐寅友善,寅向沈周、楊循吉介紹了禎卿的才學,禎卿由此知名于世。弘治十八年(1505)中進士,孝宗派中使問禎卿與華亭陸深名,深于是得以入館選 ,而禎卿因為相貌丑陋沒能入選。授大理左寺副,因過失而被囚,貶為國子博士。
禎卿年少時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齊名,號稱“吳中四才子”。其做詩,喜效法白居易、劉禹錫。登進士后,與李夢陽、何景明交游,悔其少年時之作,改而學漢、魏、盛唐的風格,然舊習仍在,夢陽譏笑他“守而未化”。
禎卿,身體瘦弱,而思想明晰,其詩精練,為吳中詩人之冠,年壽雖不久,但名揚于知識界。
5. 本題考查文言文中的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詞。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得出正確選項為CD項,C項意思都是“因為”,D項意思都是“游玩”。其他各項的意思分別為:A:名字/命名。B:友善/擅長。E:首位/帽子。
1、實詞【名】
名
①名字,名稱
即書詩四句,并白為其名《傷仲永》 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
②命名,稱名
名之者誰 ? 《醉翁亭記》
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石鐘山記》
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黃州快哉亭記》甚善,名我固當《種樹郭橐駝傳》
③名聲,名望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周處》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論語》七則
④有名的,著名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陋室銘》
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⑤說明白,說 清楚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⑥名號,名分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訓儉示康》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⑦名義上
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⑧名氣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陳情表》
2、實詞【善】
善
①好,好的,善良的
同俗自媚于眾而善《答司馬諫議書》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上善若水《諸子喻山水》
②善于,擅長
王視晏子曰: “齊人固善盜乎 ?” 《橘逾淮為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諸子喻山水》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孟子二章》
③應答之詞,表同意
王曰:“善?!薄多u忌諷齊王納諫》甚善。名我固當《種樹郭橐駝傳》
④做得好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
⑤好的人或事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⑥友好,親善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左忠毅公逸事》
⑦歡喜,羨慕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3、【以】
(一)“以”用作介詞 ,有三種情況:
?1.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本句中前一個“以”表原因,“因為”,后一個“以”表目的,“用來”。)(《出師表》)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根據(jù)”等。?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以天下之所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懼,投以骨(《狼》)
????②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說》)
????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出師表》)
(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用來”、“來”。如: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表示結(jié)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黔之驢》) ?
(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
????①一兒以日初遠(《兩小兒辯日》)
????②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
????③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jīng)”。如:
固以怪之矣。(作副詞,通“已”,譯為“已經(jīng)”)《陳涉世家》
4、【游】
①在水上漂浮。《與朱元思書》:“游魚細石,直視無礙?!?/span>
②游玩?!冻啾谫x》:“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span>
③出游;游歷。《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
④交往。《鴻門宴》:“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特指請教學問?!端蜄|陽馬生序》:“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span>
⑤游說?!恶T諼客孟嘗君》:“西游于梁?!?/span>
游的基本字義??1、人或動物在水里行動:游泳。游水。
5、【冠】
讀音:guān
①<名>帽子?!肚袀鳌罚骸靶裸逭弑貜椆??!?/span>
②<名>鳥類頭頂上突出的肉或翎毛?!洞倏棥罚骸靶婋u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
【辨】冠,冕,巾,弁,帽。“冠”是帽子總稱?!懊帷笔堑弁?、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巾”是扎在頭上的織物。“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懊薄笔呛笃鹱帧?/span>
讀音:guàn
①<動>戴帽子。《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span>
②<名>古代的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束發(fā)加冠,表示已成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冠者五六人?!?/span>
③<動>位居第一?!队杻€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span>
【冠蓋】官吏的衣著和車乘。引申指官吏。
【2017年文言文實詞虛詞】
閱讀《桃花源記》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9.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A.便舍船,從口入 ??????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B.復行數(shù)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C.屋舍儼然 ???????????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解析】
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學生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理解詞語的含義,并且能辨析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A:入“進入/收入”;B:行:行走。詞語意思相同;C:舍:房屋/舍棄;D:之:之:助動詞,的/動詞,往,到。
1、【入】
入
①交納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蛇者說》
②收入,收納, 納入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③進入,與“出”相對 (深入 ) (進入朝廷,國內(nèi) )
城入趙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shè)香幾《促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儉示康》
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禪山記》
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秦晉殽之戰(zhàn)》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辭》
2、【行】xíng
①行走?!墩撜Z》:“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span>
②出行?!稓ブ畱?zhàn)》:“為吾子之將行也?!?/span>
③運行?!犊讨矍髣Α罚骸爸垡研幸樱鴦Σ恍??!?/span>
④傳布?!对瓪А罚骸笆恐幋耸溃u之光,道德行,難已。”
⑤實行;做?!队杻€示康》:“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⑥動作;行動;舉動?!而欓T宴》:“大行不顧細謹?!?/span>
⑦品行。《屈原列傳》:“其志潔,其行廉?!?/span>
⑧將;即將。《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span>
⑨遍;次。《訓儉示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háng
①道路。《詩經(jīng)·七月》:“遵彼微行?!?/span>
②行列;隊伍?!秶鴼憽罚骸傲栌嚓囐怩裼嘈??!?/span>
③輩;輩分。《蘇武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span>
④指成行的事物。《孔雀東南飛》:“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行宮】皇帝外出臨時居住的地方。
【行將】即將。
【行李】⒈使者。⒉行裝。
【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
【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為生的僧人。
【行裝】出門攜帶的衣物。
3、【舍】
①客舍,房舍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桃花源記》
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shè)香幾《促織》
②放棄,不要
舍問,其奚決焉 ??《問說》
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種樹郭橐駝傳》鍥而舍之,鍥而不舍《勸學》?
③三十里為—舍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黃州快哉亭記》
④歸宿
?上下交樸,以道為舍《諸子喻山水》
⑤停息,止息
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諸子喻山水》
⑥建房居住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禪山記》
⑦安置住宿
4、【之】文言文中之的7個用法
⑴【代詞】他,她,它(們)。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shù)者)
②以刀劈狼首,數(shù)刀斃之。(之:它,指狼。)
⑵翻譯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⑶【動詞】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②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⑷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義項指后一個“之”。)
②其上以構(gòu)脂、臘和氏灰之類昌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⑸作賓語前置(倒裝句)的標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⑹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②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⑺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例:
①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②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之的基本字義
1、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