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nèi)古詩文閱讀專題
黃浦區(qū)
(二)閱讀下面,完成兩段選文,第6-9題(12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摟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兩段選文都是著于?????????(朝代)時期的名篇,其中乙文的作者是“?????????”之一。(2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3分)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
8.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兩段短文都用詞精妙。甲文用“浮”“躍”,寫出月下湖面的動態(tài);乙文用“開”“暝”,寫出早晚景象的變化。
B.兩段短文都圍繞春天而寫。甲文描繪生機(jī)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繪山水相映的山間春景。
C.兩段短文都通過人的活動表現(xiàn)景色之美。甲文的漁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歸。
D.兩段短文都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愉悅。甲文抒發(fā)心曠神怡的喜悅,乙文表現(xiàn)樂意無窮的歡愉。
9.?甲文的作者借景引出議論,闡明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fù);與他同時代乙文的作者則以“樂”字貫穿全篇,抒寫情懷。請將下面兩個句子補(bǔ)充完整,要求補(bǔ)寫后的句子能分別體現(xiàn)這兩篇文章的中心。(每格填1個字)(4分)
□□□為天下□□□□;歐陽修與□□□□□□。
(二)閱讀下面,完成兩段選文,第6-9題(12分)
6.北宋 ?唐宋八大家(2分)
7.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3分)
8.B(3分)
9.?范仲淹(1分)先憂后樂(1分) ?吏民(百姓)同醉同樂(2分)
寶山區(qū)
(二)閱讀下列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岳陽樓記(節(jié)選)
①慶歷四年春,膝子京謫守巴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子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選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③嗟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6.【甲】文選自_________一書:【乙】詩題目中的“樂天”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2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3分)
屬子作文以記之
?
8.下列對詩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甲】文是在作者好友滕子京的邀請下創(chuàng)作的。
B.【乙】詩是作者對好友白居易贈詩的答謝之作。
C.【甲】文第②段先整體描寫自己遠(yuǎn)眺洞庭湖的景象。
D.【乙】詩第二聯(lián)先借典故寫自己對逛去故人的懷念。
9.【甲】文作者表達(dá)了自己的政治抱負(fù)是“________,________”;【乙】詩作者則既表
達(dá)了________,也表達(dá)了自己的意志和精神。(4分)
6.(2分)范仲淹全集????居易
7.(3分)(滕子京)囑托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8.(3分)C
9.(4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友人的感謝(或共勉等)
金山區(qū)
(二)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6—9題(12分)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誰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6.甲文作者是宋朝___________(人名),在初中階段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___________》,乙文選自課文《_____________》。(3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加點(diǎn)詞語在句中的意思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3分)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②不以物喜 ?????③吾誰與歸?????④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A.①請教 ?②因?yàn)???③歸依 ?④返回????????????B.①探求 ?②認(rèn)為 ?③一起 ?④歸來
C.①請教 ?②認(rèn)為 ??③一起 ?④歸來 ???????????D.①探求 ?②因?yàn)??③歸依 ?④返回
9.下列理解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甲文:“人之樂”是“從太守游而樂”。
B.乙文:“古仁人”之樂是“后天下之樂而樂”。
C.甲乙兩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樂為樂。
D.甲乙兩文的作者的樂都是游歷實(shí)地后的感受。
(二)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6——9題(12分)
6.歐陽修 ??《賣油翁》 ????《岳陽樓記》 (3分,每空1分)
7. (3分)這樣做官也擔(dān)憂,不做官也擔(dān)憂。 ???
8.?(3分)?D ???
9.?(3分) D
?
楊浦區(qū)
(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6-9題(8分)
【甲】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乙】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夢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span>
6.下列選項(xiàng)正確的一項(xiàng)是(?????)。(2分)
A.甲詩作者為文學(xué)家劉禹錫,乙文作者為理學(xué)家周敦頤。
B.甲詩乙文的作者均是宋代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的大家。
C.甲詩為情感深摯的懷人詩,乙文為杰出的傳世散文。
D.甲詩乙文均是有感而發(fā),與作者被貶謫經(jīng)歷有關(guān)。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選項(xiàng)最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2分)
A.甲詩主要表達(dá)了作者對已逝摯友無盡懷念及自己坎坷遭遇的悲痛悵惘。
B.乙文主要表達(dá)了作者希望能遠(yuǎn)離塵囂,追求清凈隱逸生活的思想情感。
C.甲詩和乙文末尾“長精神”與“何陋之有”都傳達(dá)出作者的樂觀精神。
D.甲詩和乙文均蘊(yùn)含啟迪人心的哲理,所表達(dá)的情感均有一個顯性的變化過程。
9.兩詩文作者都巧于用典,甲詩借“爛柯人”表達(dá)_____________的感嘆;乙文以“諸葛廬”“子云亭”自況,表達(d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節(jié)操。(2分)
(二)古詩文閱讀(8分)
6.D(2分
7.沒有(嘈雜的)管弦樂聲擾亂雙耳,沒有(繁雜的)官府公文使我身體勞累。
(2分)
8.C(2分)
9.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物是人非)???安貧樂道(積極進(jìn)?。?/span>2分)
普陀區(qū)
(二)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問。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dú)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壯丹。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甲】文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我們還學(xué)過他的另一首詩(詞)____________。(2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水調(diào)歌頭”是詞牌名:“說”是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shí)取稱述功德。
B.【甲】文上片表明作者因?yàn)閰捑胧篱g離情別緒而產(chǎn)生了消極世的念頭。
c.【乙】文作者通過對比手法,表達(dá)了自己對于菊花和牡丹的不屑與鄙棄。
D.【甲】文風(fēng)格浪漫充滿想象力,【乙】文則展現(xiàn)宋代理學(xué)家的人格追求。
9.【甲】文作者將“月”貫穿全篇,【乙】文則細(xì)致描寫“蓮”的形象,兩者在寫作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處,請做簡單分析。(4分)
6.周敦頤;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后雨(2分)
7.對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又有什么人呢?(3分)
8.D(3分)
9.兩者都是“借物”,【甲】文借物抒情,在對月的贊美中寄托對親人的美好祝愿【乙】文托物言志,借蓮花的形象表達(dá)了自己的君子之志.(4分)
浦東教育四署
(二)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醉翁亭記(節(jié)選)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甲】文題目“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乙】文題目中的“醉翁”是指_____。 (2分)
7.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義。(4分)
?(1)四時俱備______ ??????????(2)晦明變化者______
8.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9.對【甲】【乙】兩文中四時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____(3分)
A.【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dá)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點(diǎn)。
C.【甲】文中四時之景在于不變,而【乙】文中的景在于變。
D.【甲】【乙】兩文中的四時之景都表達(dá)領(lǐng)悟美景后的自豪
6.回復(fù)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歐陽修 ???(每空1分)
7.(1)完備。 ??(2)光亮;明亮。(每小題2分)
8.野花開放,散發(fā)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關(guān)鍵詞:發(fā)、秀)(3分) ???????????????????????
9.D(3分)
上海市第二工業(yè)大學(xué)附屬龔路中學(xué)
-
閱讀下面的詞,完成6-9題(12分)
選文一: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選文二:醉翁亭記(節(jié)選)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6.《水調(diào)歌頭》的作者是????????(人名),《醉翁亭記》的作者是????????(人名),都是??????(朝代)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還有??????????。(人名,一位即可)(4分)
7.讀?《水調(diào)歌頭》,下列對作品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詞前的小序言簡意賅地交代了寫作的時間以及寫作的緣由,并且領(lǐng)起了全篇。
B.詞人“把酒問青天”,既寫出對人生的疑惑,也表達(dá)出了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
C.詞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動起伏中,含蓄地表達(dá)了對人間生活的厭棄。
D.“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表面埋怨明月,實(shí)則表達(dá)親人不能團(tuán)聚的惆悵。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二中的畫線句。(3分)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9.根據(jù)選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號為“醉翁”的原因是:“????????????????”。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為成語,現(xiàn)在通常是???????????????????
的意思。(3分)
?
(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第6—9題(12分)
6.(4分,每空1分)蘇軾 ?歐陽修 ?北宋 ?柳宗元(韓愈、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
7.(2分)C
8.(3分)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于心間而寄托在酒上。(關(guān)鍵字“得”“寓”)
9.(3分)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2分) ??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1分)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