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這么多年,我感覺現(xiàn)在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家庭教育?!?/span>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占比超過60%,學(xué)校教育占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而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完全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孩子?!?/span>
——俞敏洪
有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每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身上,都有其父母的影子;同理,每一個問題學(xué)生的背后,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xué)校后,便啥也不管,認(rèn)為教育是學(xué)校的事情。殊不知,家庭教育的作用遠大于學(xué)校教育。
01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呆萌萌曾分享:表嫂對女兒的教育是把孩子當(dāng)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關(guān)于她的事,都會問她的意見來做決定。
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表嫂在家接一些設(shè)計的零活以便照顧孩子。但有時候需要去公司和客戶交流細節(jié),擔(dān)心孩子無人照顧,表嫂便會問孩子的意見
媽媽要出去一趟,你是在家等媽媽回來,還是跟媽媽一起去?現(xiàn)在外面很冷,跟媽媽一起去,你會覺得不舒服。
孩子雖有些膽小,但每次堅持跟著媽媽一起去,而表嫂也每次不厭其煩的問她的意見,不管孩子懂不懂這些。
表嫂教育孩子吃飯的時候,也是點點滴滴都詢問孩子的意見。
要筷子還是勺子?勺子要藍色還是粉色?小碗要藍色還是粉色?吃多少饅頭?喝多少粥?
她自己選擇后,就不能反悔。菜必須吃光,粥也要喝干凈,不能有剩飯。
那次吃飯,我真是驚訝到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子,不僅可以自己吃飯,而且還可以吃的很干凈,掉在桌子上的飯粒她還會撿起來吃掉,真是又懂事又萌。
從小就讓她自己做決定,還要教會她懂得克制,即使再喜歡喝的飲料也要定量,再喜歡吃的東西,也要定量,不會因為你是小孩子,就要放縱你。
這么有原則的小朋友,真的是不多見,在她身上,我真是見識到了家庭教育的差別。
02
一個巴掌拍不響?
班里一個女生家里窮,但長得好看,被同校一個混混纏上了,后來糾纏中被教導(dǎo)主任發(fā)現(xiàn),便把兩人都訓(xùn)了一頓。女生性子直,寧死不認(rèn)錯誤,相反,男生卻知道這種事就坡下驢就好,結(jié)果女生被請家長。
女生父親來了,她父親是個憨厚的人,大家都知道主任在欺負人,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個大叔也耿直,死活不認(rèn)為是女生的錯。
教導(dǎo)主任便說出了一句我聽了無數(shù)遍的話:一個巴掌拍不響。他為什么不找別人?
據(jù)回來說當(dāng)時情景的班主任回憶,女生的父親想反駁這句話,但嘴巴笨,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教導(dǎo)主任露出了略有些得意的微笑。
突然女生的父親仿佛下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打了那個混混一個耳光,不知哪里來的勇氣問:你說,響不響?
那個男生當(dāng)時就蒙了,大家都蒙了,之后再也沒人敢欺負這個女生了。以往我總怵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句話,因為我不知道怎么自證清白,我不知道我也不用自證清白。
但她父親這一巴掌驚醒了我,原來這個局可以這么破。一旦知道這個道理,便再也不會陷入“受害者也有錯,需要自責(zé)”的圈套了。
下次再聽到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話,請不要回頭責(zé)怪孩子,教孩子給對方一個漂亮的回復(fù)。對方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03
孔融要不要讓梨?
有一次飯局。吃到一半了 ,A 同學(xué)才急匆匆的從外地趕來,給他自己的閨女(4 歲)和 B 同學(xué)的閨女(2 歲)一人一個芭比娃娃。
孩子們玩著玩著就搶起來了,原來倆娃娃粗看一模一樣,細看一個穿了粉色高跟鞋一個光腳,孩子們都想要穿鞋的那個。彼時穿鞋的娃娃在 4 歲孩子手里。
倆媽媽就開始安慰自己的孩子。4 歲孩子媽說,妹妹還小,你應(yīng)該把娃娃給妹妹。孩子哪里聽,哭的哇哇的。
2 歲孩子媽給自己閨女說,穿鞋的娃娃確實很漂亮,可是,這個沒穿鞋的娃娃是 A 叔叔買給你的,這是禮物。叔叔出差了,心里還想著你,想著給你買漂亮娃娃。
這是別人對你的心意。我們怎么能挑剔別人的心意呢?她閨女聽了,立刻不哭了,給 4 歲孩子說姐姐你別哭了,這個娃娃給你。
把“感恩”“不挑剔別人禮物”這種要進入小學(xué)以后才慢慢懂得的道理,在孩子只有 2 歲的時候就作為最基本的常識告訴孩子,無論是媽媽還是孩子的表現(xiàn),都十分令人佩服。
孩子的成長的路上需要父母不斷地引導(dǎo),也許孩子不那么懂事,總是惹你生氣。但也別忘了沒有絕對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家長,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同樣需要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只有親子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學(xué)習(x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