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2周歲,之前那個安靜的小寶寶,開始什么事都對著干,叫他吃飯,叫他喝水,叫他睡覺,明明總是喊著“不要!”,明明媽總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
小華13歲,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喜歡給自己的房間上鎖,但是父母覺得在自己家有什么必要這樣做呢?總是不經小華同意隨便進出小華的房間。小華覺得不被理解,給自己的房門多加了好幾把鎖頭……
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父母都覺得頭疼。
父母是否認真想過孩子為什么要叛逆?
為什么有些孩子叛逆的狀況輕一些,有些孩子就叛逆嚴重?
其實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錯誤的引導激化了親子之間的矛盾。
原來我從未懂得過孩子!
芊芊最近喜歡去陽臺,陽臺上擺著好多爸爸最喜歡盆栽,媽媽擔心孩子碰倒那些盆栽,說了孩子好幾次,但孩子依舊我行我素。
一天只聽見陽臺上傳來響聲,原來芊芊把盆栽拉下來摔壞了,媽媽火氣上涌對芊芊發(fā)脾氣:“講了多少次了,你怎么這么不聽話……”芊芊委屈的小聲的說:“我只想幫花澆水,這樣爸爸下班回來就不用那么累的再給花澆水了……”
對于孩子的叛逆行為,我們只想著堅持自己的“正確原則”。
其實是我們不懂孩子,沒有用孩子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因為他們的經歷不足,看待世界的角度沒有成人全面,所以會做出很多我們根本就理解不了的“叛逆”舉動,我們忘了,在我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去一步步探索這個美妙的世界!
理解叛逆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位家長和我說,自己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門,但是那個房間很熱為什么要關門呢?而且萬一有險情,開門不是更方便嗎?越和孩子說孩子火氣越大,為這事沒少吵架!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逐漸成熟,孩子有隱私的需要,有自主空間的需要,而他們的這種嘗試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心理進一步發(fā)展。
很多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的相處模式相對固定,在孩子青春期時,孩子開始嘗試組建屬于自己的溝通模式,這便對父母的管理形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而很多父母并不理解這個情況,只是單純的把孩子歸為叛逆。
父母對孩子叛逆的理解十分關鍵!只有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找到和孩子對話的可能。
對于幼兒期叛逆的孩子,父母也是需要理解孩子的行為,用語言幫助孩子說出他的心理感受,孩子才能在這個過程慢慢體驗到各種感受的詞語。
所以理解叛逆的孩子是一切的基礎,只有知道了為何,我們才能更明白怎么辦!
合理的溝通讓孩子更信任你
對于父母最頭疼的就是叛逆的孩子對父母的話油鹽不進!不論你講的多么有道理,不論你論證多么精彩,反正都不關我的事,我就是要這么做!往往是父母沉不住氣,直接和孩子吵了一架或者直接就動手了。
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則:
首先,傾聽原則。和叛逆的孩子溝通,切忌光顧著自己說。特別是和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和父母相處了這么多年,父母的整套模式他們再熟悉不過了。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多說父母多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更多的去精細化孩子的思想認識。
其次,求同存異原則。很多父母并不是和孩子溝通,而是向孩子說教。他們的目的不是和孩子達成一致,而是要孩子承認父母是正確的。合理的溝通能夠求同存異,從和孩子的共同點入手,保留自己和孩子不同的地方,允許孩子自行嘗試、犯錯,這才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