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孩子寫作業(yè)慢是問題嗎?不是,那是問題的表象。只有放下了情緒,你才會發(fā)現(xiàn)表象之下真正的問題是什么,才會有耐心去解決。
導讀??
孩子寫作業(yè)慢是問題嗎?不是,那是問題的表象。只有放下了情緒,你才會發(fā)現(xiàn)表象之下真正的問題是什么,才會有耐心去解決。
01
在非洲草原,有一種不起眼的小動物叫吸血蝙蝠,它們身體雖小,卻是野馬的天敵。
這種蝙蝠靠吸血為生,它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刺破野馬的皮膚,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么蹦跳狂奔,都不能驅逐這種蝙蝠。它貼在野馬身上,落在野馬頭上,直到吸飽喝足才會大搖大擺的離開,留下野馬無可奈何的死去。
過去,人們常以為野馬是因失血而死,而實際上蝙蝠所吸食的血量極其有限,甚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導致野馬真正死亡的原因在于:野馬被蝙蝠叮上后毫無辦法,情緒失常,最終在暴怒狂奔中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02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周瑜聰明過人,善于領兵打仗,33歲聯(lián)劉抗曹,火燒赤壁,揚名立萬??上Ш髞恚诤蛣涞膶Q中總被諸葛亮算計,最終氣的吐血而亡,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為什么會被氣死,還不是看不慣諸葛亮那一幅“你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03
生活中有很多容易讓人發(fā)脾氣的事情,教育孩子便是其中之一,家長群經常有這樣的吐槽:
“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成績,雞飛狗跳?!?
“每天寫作業(yè)的時候,親媽立刻變后媽,看到他磨磨唧唧的樣子,氣不打一處出來!”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主要是孩子太不聽話了,不吼不行!”
“又到期末考試了,這孩子怎么一點都不著急呢!”
……
看起來都是孩子的問題,但靜下心來回想一下,還不是因為你拿孩子沒辦法!你以為通過怒吼嚇住孩子,他會聽話,其實是在用脾氣掩飾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無力!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不講理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兒;在工作中會被人挑釁,被人質疑,或者交代下屬的任務沒有完成;在家里要處理夫妻關系,婆媳矛盾,孩子管教問題……
想想這些事情,我們發(fā)脾氣的原因無非是:
?
1、你對別人有要求,而別人達不到你的要求;
2、你表示不滿,但沒什么用;
3、你要發(fā)泄不滿,你憤怒了!
?
這是一種本能反應,重點就是:別人達不到你的要求,而你毫無辦法!
有人說:這人沒什么本事,脾氣還挺大!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起碼是不準確的,應該改成:越沒什么本事的人,脾氣越大!
是啊,如果問題有本事解決,何必發(fā)脾氣呢?
04
一位老師朋友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年輕時去澳門賭場玩,錢很快就輸光了,身上什么都沒帶,連張銀行卡都沒有。
這時,有人來找他:“這位先生,要不要借點錢給你玩玩?”
“我什么都沒帶,也沒東西可以抵押,你怎么借錢給我。”
“沒關系,你說借多少吧,我直接給你!”
老師很詫異:“這樣也行?那我跑了怎么辦?”
老師最終還是沒敢借錢,他后來了解到,在澳門賭場,總有人會輸光一切,但哪怕你輸光一切,也有人敢借錢給你。
他們不擔心你拿錢跑掉,因為你根本跑不掉,就算跑了,這些人的本事就是:無論你到哪,他們都能找到你!
香港電影里總有這樣的橋段:黑老大淡定地處理著社團事務,陰謀詭計、背叛陷害盡在掌握,盡管有勾心斗角、刀光劍影,也能從容不迫,穩(wěn)妥應對。
但萬一哪天黑老大突然情緒失控,他就離死不遠了,因為那時,局面已不在他掌控之中了!
05
有的人說,我脾氣大是天生的!
日本江戶時代就有人這樣問盤珪大師:“我天生暴脾氣,如何能改?”
盤珪禪師說:“你發(fā)個脾氣,我?guī)湍愀摹!?
這人回答:“不行??!我現(xiàn)在沒有,只有碰到某些事情,我控制不住我自己,脾氣才會跑出來。”
禪師說:“這就奇怪了,你現(xiàn)在沒有,某些情況下才會有,卻說這是天生的;碰到某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住自己,脾氣才會跑出來的,你卻怪老天,這未免對天太不公平?!?
是啊,哪有天生的暴脾氣,不是你要求別人太多,就是你太無能。
?
真正的暴脾氣往往是:太多的要求與自己的本事不相稱!
06
杜月笙14歲闖上海灘,一開始只是在水果店打工,因為練就了一手削梨皮的絕活,被人稱為“萊陽梨”。
很多人飛黃騰達后,都特別忌諱“不堪回首的往事”,別人一提就會憤怒不已,杜月笙是個例外。
每次他重回故地,就有一幫乞丐圍過來,扯開嗓子大叫:“萊陽梨,給點錢!”
杜月笙也不生氣,只是對手下說:“多給點?!?
顧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也是一直跟隨杜月笙打天下的兄弟。
在外人面前,他對杜月笙恭恭敬敬,但在杜府私底下,他常常打趣杜月笙,拿起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個?!倍旁麦峡偸切χ舆^去,沒有絲毫不快。
不光是對兄弟,對傭人他也很少說重話。
“杜先生好侍候,我們做錯事,他也輕言細語?!?
他在底層混過,知道下層人的不容易,老百姓求到他頭上,他總是盡力解決。
他對來客幾乎就是三句話:
“你的事我曉得了?!?
“我會替你辦好?!?
“好。再會?!?
杜月笙有一句被大家奉為經典的名言:“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他確確實實做到了“頭等人”,有天大的本事,卻沒有一點脾氣。
07
有人說,沒脾氣會顯得軟弱!
張學良因“九一八事變”中的“不抵抗命令”受各方責難,躲到上海避風頭,杜月笙提供了住處及保護。
當時著名殺手王亞樵揚言,要張學良小心自己的腦袋。杜月笙對此不惜撕破臉皮,對王亞樵撂說:敢動我的客人,我一定會將你和你的手下全部趕盡殺絕。
軟弱嗎?要知道,王亞樵當時也是有實力和杜月笙硬碰硬的人。
有些時候,真相恰恰相反,發(fā)脾氣才會顯得你軟弱,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哪怕是小孩子,如果你每天對他發(fā)脾氣,他也會明白:其實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發(fā)脾氣時,也許只有發(fā)脾氣的那個人會覺得自己強大。真是可笑!
08
有位媽媽說,我發(fā)脾氣是為了解決問題。
比如,今天孩子寫作業(yè)又是磨磨蹭蹭,好好跟他說話他根本就不聽,吼一次他就能寫的快點。
如果他還是不聽呢?再吼一次?
一位剛剛戒吼30天的家長說:以前總以為發(fā)脾氣可以解決問題,原來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是什么,我一直做的不過是掩飾問題而已!
孩子寫作業(yè)慢是問題嗎?不是,那是問題的表象。只有放下了情緒,你才會發(fā)現(xiàn)表象之下真正的問題是什么,才會有耐心去解決。
09
人總會對別人有要求,也會對自己有要求。對別人要求越高,就會越痛苦,對自己要求更高,就會更強大。
事情從來不是靠發(fā)脾氣來解決的,人的脾氣,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如果你不爽了,想想孟子那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