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親戚的孩子,高中戀愛,離家出走了。找回來以后,跟父母的關(guān)系到了冰點。父母找我,委屈地說對女兒的教育盡心盡力,好話說盡。我說你們的交流出了問題,她母親睜大眼睛說:“怎么可能?我每天都跟她說,要好好學(xué)習(xí),嘴皮都磨破了?!?/span>
可這不是交流,是單方面的說教。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貼心的朋友一樣: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納。
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是“大主角”意識太強,三觀極正,永遠一副我比你懂、我比你高級的臉。
甚至一激動,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種近于詛咒的話都說得出來。
孩子屬于未來,而父母屬于過去。教育的前提,是認同與跟隨。如果他不認同你,你就沒辦法教育他。而想獲得孩子的認同,你首先要認同你的孩子。
講認同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有一個困惑——他的想法那么蠢,我也認同嗎?
當然。
無論多離譜的想法,他愿意跟你講,就是跟你親,你唯一的選擇是珍惜這種信任。
4
我兒子小學(xué)的時候,想把一個欺負他的同學(xué)殺了??此麣獾媚樁纪崃?,我
立刻說:“他這么壞,全班人都想把他殺了吧?”。
“媽,你太天真了,還有好幾個女生喜歡他呢?!?/span>
“哇,怎么個喜歡法兒?”
那天的談話,從他想殺人開始,到害羞地跟我說喜歡班里一個會唱歌的女生結(jié)束。
后來他跟那個欺負過他的男生成了朋友,自豪地宣布,掌握了跟愛打架男生相處的秘訣。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脆弱不堪、陰暗不甘,是撒嬌,試探,發(fā)泄,更是他們獨特的溝通方式。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心理地震,父母不能做他們的后盾,他們就會慢慢關(guān)閉交流這扇門。
少時,你不想聽他說“混賬話”,以后,可能就永遠聽不到他說真話了。
凡事講三觀,永遠擺一副大家長臉孔的人,最大的問題是永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傆X得少說一句,孩子就變壞。
可世上的事就是那么奇怪,你越擔(dān)心他學(xué)壞,他越學(xué)壞。因為即使孩子,也討厭永遠被壓抑、被定義。就像《平民之宴》里的廢柴兒子,當母親堅定地認為世上只有一種成功、一種生活時,他的所有離經(jīng)叛道,其實是為了向父母證明,我可以過另一種人生。
經(jīng)常有人談?wù)摳F養(yǎng)富養(yǎng)的問題,其實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質(zhì),而是平等與信任,是交流的順暢與彼此的理解。
能放心大膽地在父母面前坦露陰暗面的孩子不容易變壞。他們相信愛,懂得愛,人生自然而然地向著光明那方。
他們不會把挫折當成失敗,因為從父母那里,他們得到了做自己的底氣: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人,都不會失去被信任的權(quán)利;你的人生,不是被某一次考試,某一次成敗定義的。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