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父母總是抱怨孩子為什么不和自己溝通,卻不知道,是自己的不善于傾聽,堵住了孩子的嘴。
這兩天偶然在知乎看到一個高贊的問題:和父母溝通你有多絕望?
下面有2500個回答,有很多回答里描述的場景真是挺典型的:
記得我還懷著六六的時候,看到龍應(yīng)臺的一篇文章《母親節(jié)》。
龍應(yīng)臺說她問自己的兒子安德烈為什么不愿意和自己溝通,安德烈就在母親節(jié)這天給她發(fā)了一幅漫畫作為母親節(jié)禮物。
這幅漫畫的名字叫《與母親的典型對話》。漫畫的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的:
我說:“媽,我不愛吃魚?!?
她說:“是鮪魚呀?!?
我說:“謝謝啦。我不愛吃魚。”
?
她說:“我加了芹菜?!?
我說:“我不愛吃魚?!?
她說:“可是吃魚很健康。”?
我說:“我知道,可是我不愛吃魚?!?
她說:“你就試試看嘛?!?
所以……我就吃了,嘗了一點(diǎn)點(diǎn)。之后,她說:“怎么樣,好吃嗎?”?
我說:“不喜歡,媽,我真的不愛吃魚?!?
她說:“那下次試試鮭魚。你現(xiàn)在不多吃也好,我們反正要去餐廳?!?
我說:“好,可以走了?!?
她說:“你不多穿點(diǎn)衣服?”?
我說:“外面不冷。”?
她說:“我?guī)湍隳靡患???
我說:“我剛剛出去過,媽媽,外面真的一點(diǎn)也不冷。”?
她說:“唉,好吧。等一下就會變冷,你這么堅(jiān)持,等著瞧吧,待會兒會凍死?!?
其實(shí)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會把爸媽當(dāng)最好的朋友,每天嘰嘰喳喳地和我們說個不停,恨不得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描述給我們聽,但是長大了,卻說的越來越少了。
父母總是抱怨孩子為什么不和自己溝通,卻不知道,是自己的不善于傾聽,堵住了孩子的嘴。
在親子關(guān)系中,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是怎么說,才能讓孩子聽進(jìn)去,但其實(shí),怎么聽,才會讓孩子愿意跟我們說,同樣是親子關(guān)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
但大人往往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下面這幾個對話,體現(xiàn)的就是大人容易犯的“四宗罪”。
①
“我再也不和xxx玩了!”
“你不是這樣想的,你們是最好的朋友啊?!?/em>
“xxx是臭雞蛋!我要揍他!”
“不可以這樣說,不可以打人,這樣很不禮貌?!?/span>
? ? ? ? ? ? ? ???——否認(rèn)孩子的感受
③
“我的小金魚死了?!?
“不要哭,我再給你買一只。”
“我就要那一只!”
“我給你買只一模一樣的?!?/span>
“我就要那一只!”
“別鬧了!”
? ? ? ? ? ? ? ? ? ? ——急著解決問題
④
“下雨了,老師說明天不能去郊游了?!?
“老師做的對,下雨郊游很危險(xiǎn)。”
“明天又要上課了。”
“學(xué)生就是要上課的。”
? ? ? ? ?——只想著講道理、講邏輯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真正的“聽見”孩子,而是急于評價、急于講道理、急于解決問題。
但是對孩子而言,被“聽見”,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當(dāng)孩子的感受總是被否認(rèn)或者忽略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難過和憤怒,慢慢的,就不愿意說了。
我記得看到龍應(yīng)臺那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想以后我肯定不會這樣。
可是等六六長大一些我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回答幾乎是脫口而出的。怎么辦呢?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在她的書里給出過3個傾聽的小技巧,我覺得非常實(shí)用:
用“哦”、“這樣啊”代替評價和建議;
用“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用“幻想的方式實(shí)現(xiàn)愿望”代替邏輯上的解釋。
用上這3個小技巧,前面的4個場景,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當(dāng)然在說的時候,記得放下手上的事情,看著孩子的眼睛,用上揚(yáng)的語氣來說“哦~”“這樣啊~”,讓孩子產(chǎn)生接著說下去的愿望,而不是用敷衍的語氣打發(fā)孩子。
①
“我再也不和xxx玩了!”
“xxx做了讓你生氣的事情。”
“我真想打他!”
“你這么生氣啊?!?/span>
“他把我的圖畫書弄壞了?!?/span>
“哦~”
“那本圖畫書上有我最喜歡的艾莎公主?!?/span>
“要是我有魔法能把圖畫書粘好就好了?!?/span>
“我們可以用膠布粘!”
②
“我的小金魚死了。”
“這樣啊……”
“她是我的好朋友?!?/span>
“失去朋友讓你很難過?!?/span>
“我還給它喂吃的,我一敲魚缸它就會游過來,它還會跟我打招呼?!?/span>
“你們在一起很開心?!?/span>
③
“下雨了,老師說明天不能去郊游了?!?/span>
“好失望啊,你一直盼著去郊游?!?/span>
“郊游的地方有一個好大的游樂場,我好想去那里玩?!?/span>
“是嗎?”
“不去郊游的話,又得在教室里上課了?!?/span>
“真希望給你變一個太陽出來?!?/span>
④
“我的筆不見了?!?/span>
“哦~”
“我記得我把它放在桌子上,但是找不到了?!?/span>
“是嗎?”
“上課的時候我都沒有筆用了?!?/span>
“這樣啊……”
“我已經(jīng)弄丟兩支筆了,以后我要把筆放進(jìn)文具盒里,這樣就不會丟了?!?/span>
雖然我們無法做到每一次都能做一個非常好的傾聽者,但是至少保持一份自省,把這3個方法記在心里。
下一次,當(dāng)你要脫口而出一些話的時候,忍一忍,告訴自己:教育孩子、解決問題不是最重要的,“聽見”孩子才是。